在黃梅有種過年,叫「還年」。
鄉裡吃年飯前,男人提著「三牲」,到祠堂裡祭祖「還年」。「三牲」,一般是:豬神佛(即豬頭,豬舌頭過年說「賺頭」。也用大塊臘肉)、雄雞(鄉俗忌雞婆還年,同牝雞司晨)和鯉魚(期待來年有個大發展,過去期望有個商品糧戶口,諧鯉魚跳龍門,農門)。「三牲」整齊的擺在供桌上。點上一根一米左右的供香插進香爐(名曰燒高香)。每人放一卷大鞭炮或煙花,當然,如果你想放他幾桶煙花也沒人反對。還有人說你對祖人慷慨呢。然後排好隊。由族長禱告,大家就在後面作揖,感謝祖人一年來「站起來管閒(音韓)事,保佑家人逢兇化吉,遇難呈祥」。現在多是祈求年成豐收,外出打工順利,行人安康,兒女讀書考大學等。
「破四舊」時,祠堂毀而未建的,就在廟上、或祖墳山燒香磕頭,接祖人回家過年。拜拜菩薩,祭祭祖人,祈求神明、祖宗保佑自己這一年裡,諸事順當。「還年」,又曰「辭歲(音細)」。
在黃梅有種過年,叫「出天方」。
年三十夜「守歲」,一般要守到午夜十二點,鳴鞭祭祀。因為除夕「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
「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叫「吃年飯」。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歲,既有對如水逝去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祝願。
晉人周處《風土記》「蜀之風俗,晚歲相與餽問,謂之餽歲;酒食相邀為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 唐孟浩然《歲除夜有懷》詩:「守歲家家應未臥,想思那得夢魂來。」
宋朱淑真《除夜》詩:「窮冬欲去尚徘徊,獨坐頻斟守歲杯。」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新唐書《李晟傳》:晟屯渭橋也,熒惑守歲,久乃退。
「守歲」,目的是恐「火星」犯「歲星」,而出現流年不利。
有了春晚之後,大家「守歲」邊玩邊聊邊看節目,有的順便搞些娛樂活動,抹抹麻將、鬥鬥地主、牛幾把,更是不亦樂乎。過去黃梅還有種牌戲,曰「刮鬍」「撮胡」,特意提到此種牌戲,是因為其莊家對門,不參與「三國演義」,輪流「坐醒」,也叫「守醒」;莊家胡牌,「守醒」者跟著分錢,「守歲」帶「守醒」兩不耽誤。這種牌戲,還演繹出一句經典俗諺「各有各的十五頭」。頗富人生哲理,抓住自己的機會,不能貪心,任何時候不要忽視你的對手和同伴。到了十二點,家家跟著電視春晚節奏,要在大門口鳴鞭放炮,迎春接福。人們通過焰火燃放,宣洩著勞累一年豐收的喜悅,充盈著對來年新的期望。
還有人通宵「守歲」,預測來年吉兇。「雞荒狗亂」:聞雞先叫諧「飢」,主有饑荒收成欠豐;聞狗先叫,則主世道有點「亂」;頗有迷信色彩。更多的人通宵「守歲」,是為了趕早「出天方」,搶得頭彩。
「出天方」,即按照曆書新年吉神、財神、貴神方位,趕早出門燃燈籠火燭,奉香鳴鞭炮,開門出行,面對吉方抱拜,稱為「出天方」,以迎喜神,春到我家。俗傳接到「春」入室者,滿堂生輝,光霞通透。有的「出天方」時,口中念念有詞:「東方遇財,西方遇寶,南方遇貴人,北方遇聖君。」虔誠至極。
然後開始給太公、太奶拜年,家家戶戶串門,相互祝福,高喊吉慶的詞彙,鬧哄得很。「後生哥摞廝,一事就在我屋出個方!大家步步高升,方方大利!」請人「出方」,即接人在家喝酒吃飯。家家主婦,都十分熱情好客。
小時,曾有個「不通方」的夥伴,三十夜吃肉「著」了風。初一早上,他老爹尚在「出天方」中,他就匆匆忙忙奪門而出。「還冇出天方,你就到哪去?」「我到茅廁去出天方」,也還算是急中生智。但他爹是個比較講究忌諱的人,結果小夥伴褲子冇攞起來,就馱餐好打。
讀書時,歌劇《洪湖赤衛隊》剛剛解禁,有一同學接受能力快,嗓子也好;放到現在,只要有流行歌曲,他都會唱。大年初一,拜年之餘,大家讓他表演個節目。他張口就來:「娘啊~~,兒死後,你要把兒埋在高坡上,將兒的墳墓向東方。。。」雖唱的有板有眼,事後卻被其老娘臭罵一通!
唱歌、演戲的,不合時宜,也有出洋相的時候。呵呵~
比如「趙家某品王」。
「天方」他義:
我想天方、設地法來幫渠,不見人情不說,還「媽」我當仇人!
同「搭天橋過日子」;「想天方的」,出人意外的豐富想像,神來之筆。
鄉俗有時也用做客氣話,「哎呀!嗯想天方的。來就來,還買許多東西做麼事!」
古時指阿拉伯,天方夜譚。
明史.卷三三二.西域傳四.天方傳:天方,古筠衝地,一名天堂,又曰默伽。即麥加。
來源:王奶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y873
99%人選擇長按識別二維碼做小編朋友
□ 黃梅魚面舌尖家鄉味
□ 回黃梅,在家才叫過年
□ 湖北黃梅年味兒濃
□ 黃梅有種「過年」叫婚嫁喜事
□ 黃梅有種「過年」叫排骨藕湯
□ 黃梅有種「過年」叫幹塘蹭灘奈去
□ 舅母娘黃梅話喊你回家過年
□ 黃梅有種「過年」叫荸薺
□ 有一種春節,我們遺忘了很久……
□ 黃梅冬至「交九」與「數九」習俗
□ 黃梅有種「過年」叫炒花生
□ 黃梅有種「過年」叫芋圓
□ 黃梅有種「過年」叫蓑衣圓
□ 黃梅有種「過年」叫元宵茶
□ 黃梅有種「過年」叫苕果吶
□ 黃梅有種「過年」叫糖粑
□ 黃梅有種「過年」叫豆粑香
□ 黃梅魚面飄香時,又是過年回家時間
□ 黃梅有種過年叫「恐歸」:呼喚原味年
□ 春節漸近,我們卻衣錦難還鄉
年關近,公眾號內回復 求姻緣 領取單身福利
《黃梅有種「過年」叫_____》徵文啦
有家有愛就是年!
年是家鄉、家人、親情、美食、團圓…
2015年12月10日至2016年02月26日(農曆丙申年正月十九)面向廣大印象黃梅忠實讀者徵文啦!!題材不限,原創為佳,誠邀黃梅(人)寫年,寫黃梅(人)年。
追尋家鄉年味和童年記憶是印象黃梅近期「勿忘初心」主題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素材。
投稿郵箱:7369099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