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有種過年,叫「出天方」

2021-02-17 印象黃梅



在黃梅有種過年,叫「還年」。


鄉裡吃年飯前,男人提著「三牲」,到祠堂裡祭祖「還年」。「三牲」,一般是:豬神佛(即豬頭,豬舌頭過年說「賺頭」。也用大塊臘肉)、雄雞(鄉俗忌雞婆還年,同牝雞司晨)和鯉魚(期待來年有個大發展,過去期望有個商品糧戶口,諧鯉魚跳龍門,農門)。「三牲」整齊的擺在供桌上。點上一根一米左右的供香插進香爐(名曰燒高香)。每人放一卷大鞭炮或煙花,當然,如果你想放他幾桶煙花也沒人反對。還有人說你對祖人慷慨呢。然後排好隊。由族長禱告,大家就在後面作揖,感謝祖人一年來「站起來管閒(音韓)事,保佑家人逢兇化吉,遇難呈祥」。現在多是祈求年成豐收,外出打工順利,行人安康,兒女讀書考大學等。

 

「破四舊」時,祠堂毀而未建的,就在廟上、或祖墳山燒香磕頭,接祖人回家過年。拜拜菩薩,祭祭祖人,祈求神明、祖宗保佑自己這一年裡,諸事順當。「還年」,又曰「辭歲(音細)」。

在黃梅有種過年,叫「出天方」。

年三十夜「守歲」,一般要守到午夜十二點,鳴鞭祭祀。因為除夕「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

 

 

「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叫「吃年飯」。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歲,既有對如水逝去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祝願。

 

晉人周處《風土記》「蜀之風俗,晚歲相與餽問,謂之餽歲;酒食相邀為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 唐孟浩然《歲除夜有懷》詩:「守歲家家應未臥,想思那得夢魂來。」

宋朱淑真《除夜》詩:「窮冬欲去尚徘徊,獨坐頻斟守歲杯。」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半途,失足墮枯井中。既在曠野僻徑,又家家守歲,路無行人,呼號嗌乾,無應者。」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新唐書《李晟傳》:晟屯渭橋也,熒惑守歲,久乃退。

「守歲」,目的是恐「火星」犯「歲星」,而出現流年不利。


 




有了春晚之後,大家「守歲」邊玩邊聊邊看節目,有的順便搞些娛樂活動,抹抹麻將、鬥鬥地主、牛幾把,更是不亦樂乎。過去黃梅還有種牌戲,曰「刮鬍」「撮胡」,特意提到此種牌戲,是因為其莊家對門,不參與「三國演義」,輪流「坐醒」,也叫「守醒」;莊家胡牌,「守醒」者跟著分錢,「守歲」帶「守醒」兩不耽誤。這種牌戲,還演繹出一句經典俗諺「各有各的十五頭」。頗富人生哲理,抓住自己的機會,不能貪心,任何時候不要忽視你的對手和同伴。到了十二點,家家跟著電視春晚節奏,要在大門口鳴鞭放炮,迎春接福。人們通過焰火燃放,宣洩著勞累一年豐收的喜悅,充盈著對來年新的期望。

 

還有人通宵「守歲」,預測來年吉兇。「雞荒狗亂」:聞雞先叫諧「飢」,主有饑荒收成欠豐;聞狗先叫,則主世道有點「亂」;頗有迷信色彩。更多的人通宵「守歲」,是為了趕早「出天方」,搶得頭彩。

「出天方」,即按照曆書新年吉神、財神、貴神方位,趕早出門燃燈籠火燭,奉香鳴鞭炮,開門出行,面對吉方抱拜,稱為「出天方」,以迎喜神,春到我家。俗傳接到「春」入室者,滿堂生輝,光霞通透。有的「出天方」時,口中念念有詞:「東方遇財,西方遇寶,南方遇貴人,北方遇聖君。」虔誠至極。

 

然後開始給太公、太奶拜年,家家戶戶串門,相互祝福,高喊吉慶的詞彙,鬧哄得很。「後生哥摞廝,一事就在我屋出個方!大家步步高升,方方大利!」請人「出方」,即接人在家喝酒吃飯。家家主婦,都十分熱情好客。

 



小時,曾有個「不通方」的夥伴,三十夜吃肉「著」了風。初一早上,他老爹尚在「出天方」中,他就匆匆忙忙奪門而出。「還冇出天方,你就到哪去?」「我到茅廁去出天方」,也還算是急中生智。但他爹是個比較講究忌諱的人,結果小夥伴褲子冇攞起來,就馱餐好打。

 



讀書時,歌劇《洪湖赤衛隊》剛剛解禁,有一同學接受能力快,嗓子也好;放到現在,只要有流行歌曲,他都會唱。大年初一,拜年之餘,大家讓他表演個節目。他張口就來:「娘啊~~,兒死後,你要把兒埋在高坡上,將兒的墳墓向東方。。。」雖唱的有板有眼,事後卻被其老娘臭罵一通!

 

唱歌、演戲的,不合時宜,也有出洋相的時候。呵呵~

比如「趙家某品王」。




「天方」他義:

我想天方、設地法來幫渠,不見人情不說,還「媽」我當仇人!

同「搭天橋過日子」;「想天方的」,出人意外的豐富想像,神來之筆。

鄉俗有時也用做客氣話,「哎呀!嗯想天方的。來就來,還買許多東西做麼事!」

 

古時指阿拉伯,天方夜譚。

明史.卷三三二.西域傳四.天方傳:天方,古筠衝地,一名天堂,又曰默伽。即麥加。

來源:王奶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y873 


99%人選擇長按識別二維碼做小編朋友

□  黃梅魚面舌尖家鄉味

□  回黃梅,在家才叫過年

□  湖北黃梅年味兒濃

□  黃梅有種「過年」叫婚嫁喜事

□  黃梅有種「過年」叫排骨藕湯

□  黃梅有種「過年」叫幹塘蹭灘奈去

□  舅母娘黃梅話喊你回家過年

□  黃梅有種「過年」叫荸薺

□  有一種春節,我們遺忘了很久……

□ 黃梅冬至「交九」與「數九」習俗

□ 黃梅有種「過年」叫炒花生

□ 黃梅有種「過年」叫芋圓

□  黃梅有種「過年」叫蓑衣圓

□  黃梅有種「過年」叫元宵茶

□  黃梅有種「過年」叫苕果吶

□  黃梅有種「過年」叫糖粑

□  黃梅有種「過年」叫豆粑香

□  黃梅魚面飄香時,又是過年回家時間

□  黃梅有種過年叫「恐歸」:呼喚原味年

□ 春節漸近,我們卻衣錦難還鄉

年關近,公眾號內回復 求姻緣 領取單身福利


《黃梅有種「過年」叫_____》徵文啦

有家有愛就是年!

年是家鄉、家人、親情、美食、團圓…

2015年12月10日至2016年02月26日(農曆丙申年正月十九)面向廣大印象黃梅忠實讀者徵文啦!!題材不限,原創為佳,誠邀黃梅(人)寫年,寫黃梅(人)年。

追尋家鄉年味和童年記憶是印象黃梅近期「勿忘初心」主題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素材。

投稿郵箱:736909976@qq.com

相關焦點

  • 黃梅魚面舌尖家鄉味
    突然想,黃梅這個古時邊窮小郡,卻出了道名菜黃梅魚面,明朝時作為貢品連年上貢朝廷,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一時興起為黃梅魚面來寫一首詞,留存紀念! 加微信看製作全過程享魚面美味微信聯繫我送鄉野原味到您身邊□  黃梅有種「過年」叫婚嫁喜事□  黃梅有種
  • 黃梅小夥伴有話說!
    五月的時候,黃梅山間地頭會有很多紅色的小果實-袖珍版草莓。味道甜中帶點微酸,我們叫它「刺泡兒」,但是比草莓好吃多了。
  • 黃梅這些地方值得一去
    黃梅著名十景之一——「太白漁歌」,就是太白湖的縮影。明朝萬曆十一年(公元1604年)廣濟縣誌就記載有「漁舟千艇,朝暮歌聲不絕」的「太白漁歌」詠贊。在黃梅湖區,長江流域第一龍卵石擺塑龍在焦墩出土;有唐代長吉縣城、晉代柘林寺、源於禪宗五祖弘忍的離母墩會母寺等遺址在境內可考。
  • 從「天方」到「白象」,一文看穿方便麵發展史
    如果你是70後或者80後,你的成長曆程裡一定少不了方便麵;如果你八九十年代在鄭州生活過,你的肯定知道「脆酥香,數天方」這句廣告詞。那時,有多少人夢寐以求一頓美味,就是方便麵;有多少孩子會做的第一頓飯,就是煮方便麵。
  • 黃梅舌尖上的米粉蒸肉
    黃梅|舌尖上的「鄉愁」——米粉蒸肉   曹錦軍圍爐米粉蒸肉,是黃梅很多人舌尖上的一道美食,也是許多在外遊子嘴裡的一道
  • 《天方異談2》明在揚開機,揚州作家要打造「揚版奇妙物語」
    據了解,《天方異談》將作為系列劇,長期在我市拍攝,最終打造成揚州版《世界奇妙物語》,他們希望借這部系列打造揚州「懸疑帝國」大本營。國產最佳乘勝追擊《天方異談2》開拍「小丑的服裝趕快落實一下。」「那個外景地確認好了嗎?千萬不能出差錯!」「箱子裡的幾件道具查點一下,要準備好。」
  • 天方方便麵的回憶
    配音是「脆酥香,數天方,吃天方,味最香。」 這廣告配音,每次吃幹吃麵的時候,就會在我腦中無限循環。 和那則神廣告「羊羊羊,恆源祥」一樣,成了我小時候的珍貴回憶。 後來我多次在一些小商店搜尋過天方方便麵,卻始終未見。
  • 【黃梅美食】程俊野鯽魚煮土辣椒
    說起野鯽魚煮土辣椒,十個黃梅人裡差不多有九個半人會做,但是想要做出原汁原味的野鯽魚煮土辣椒,食材還是有講究的,魚必須是野生鯽魚,而且不能太大,太大的不如小鯽魚煮的味道鮮;土辣椒也必須是本地農村人當季的土辣椒,蔬菜大棚裡的辣椒不行
  • 黃梅年文化:除夕,除了吃年夜飯,你要守歲嗎?
    黃梅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吃臘八粥開始,至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其中以除夕與正月初一(又稱三元之日)為高潮。如何慶祝這一節日,千百年來,黃梅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民俗習慣,我們稱之為「黃梅的年文化」。
  • 黃梅特色小吃
    (6)城關蓑衣圓:以毛芋頭煮熟去皮,加苕粉混合熱水衝調,揉搓為皮,以冰糖、金桔餅、香元條、蜜棗、蝦仁、桂花、核桃、杏仁、芝麻糊、生豬板油(去皮)等切碎成餡,用苕粉皮包成丸子,用明火蒸熟,特點是香甜油潤,柔軟光滑,有彈性,為黃梅風味名菜。 (7)孔壠酥糖:為水鄉古鎮孔壠的傳統名點。下鄉一位叫「張介苕」的糕點大師做法奇特。
  • 【一節一會】黃梅有戲 山水有情——縣長劉欲曉傾情代言靈潤黃梅!
    黃梅有戲 山水有情大家好!我是黃梅縣人民政府縣長劉欲曉我為黃梅旅遊代言一去二三裡,村村都有戲這裡黃 梅古韻黃梅早已備下山水盛宴、文化大餐、鄉愁小菜誠邀南北遊客、八方賓朋靈潤黃梅歡迎您!
  • 古代過年叫「夕」,又叫打「怪獸」,才有了過年的由來!
    對於過年想必大多數人一定是非常熟悉,而且非常期待的了!今年的新年馬上就要來臨了。不知道大家都沒做好準備迎接新年了麼?說到如今的過年並不稀奇,那麼接下來就很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古代是怎樣過年的,據說還挺兇險的!
  • 石臺天方習茶道 茶亦有道悟人生
    中國有句古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茶」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中國是茶的故鄉,有著悠久的種茶、制茶、飲茶的歷史。第一個對飲茶的起源進行探索的是「茶聖」陸羽,他的《茶經》中就曾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周魯公。
  • 鄭和的翻譯官寫過一個神秘的「天方國」,是美洲瑪雅人的國家嗎?
    在這些著作中有一個神秘的國家叫「天方國」,但同一個天方國卻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描述。其中馬歡《瀛涯勝覽》中的天方國和鞏珍《西洋番國志》中的天方國絕大部分相同,因為馬歡本人曾經到過天方國朝聖,所以下文採用馬歡版。費信的《星槎勝覽》中的天方國同嚴從簡《殊域周諮錄》中的天方國大致相同,因為費信曾經親自跟隨鄭和船隊下西洋擔任翻譯通事,所以用費信版來跟馬歡版對比。
  • 黃梅的年味2:吃魚不見魚 美味的魚面
    魚面曬乾容易儲存,所以每年歲末, 趁著打魚面的最好時節,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會打個十幾、二十斤的魚面,除了用於逢年過節時的佳餚盛饌、喜慶宴席之外,也留備來年的日常食用。中國飲食文化歷來如此,每一道美味,背後都一個吸引人的傳說,也唯有中國,能在食物中賦予更深的意義,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黃梅魚面也不例外。
  • 「霧裡青杯」安徽省第十一屆茶博會舉行 「天方模式」引集體關注
    在這或濃鬱或清淡的茶香之間,天方與安徽省茶博會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霧裡青杯」安徽省第十一屆國際茶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天方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孝和充滿詩意的開場語將人們帶進了茶的世界。  談及在杭州剛剛閉幕的首屆杭州中國國際茶博會,鄭孝和眉眼間散發出自信與智慧的光芒。
  • 浙江桐廬天方夜潭精品民宿.親子房-帶你去天方夜潭做一個夢!
    杭州的山往往與水共生,桐廬依著富春江、天目山脈,深谷簇擁,雲霧繚繞,空氣和環境治癒心靈,是一處偷閒的後花園,迷途旅遊網今日探訪的「天方夜潭」就藏於這處神仙地。安排一場城市逃離,投身山林之中,天方夜潭是一片閒適安靜之地,背靠青山,門前一汪清潭流過,穿行過古橋,兩棵百年香樟樹守候兩側。
  • 尋味黃梅,傳統特色菜——農家苕粉坨
    【導語】歷時一個月的 「尋味山水,醉美黃梅」黃梅十佳「特色菜」評選活動已經正式拉下帷幕,由大河觀瀾山莊送選的菜品—農家苕粉坨,被評為 「黃梅十佳傳統特色菜」之一,作為我縣當地極富特色的傳統小吃,觀瀾山莊製作的這道農家苕粉坨有什麼特殊之處呢?讓我們一起跟隨記者的鏡頭來看看。
  • 黃梅年味:難忘那一口米糖香——糖粑乃!
    「年味」是懷念,懷念香噴噴的爆米「年味」是回味,回味那麥芽糖的甜蜜「年味」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帶著念想的混合味兒糖粑是黃梅人迎接新年不可少的一樣美食過年家裡來客人了,糖粑是招待客人的必備之品,一口咬下去,只聽「咔嚓」一聲,糖粑被咬兩半,發出脆脆的聲響。酥鬆香脆的糖粑,帶著久別後甜蜜的相逢,回味無窮。米香味和麥芽糖的甜味在嘴巴裡一點一點融化,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孩提時代,回憶起那種兒時過年爭搶糖粑的滋味。全家人其樂融融把一年的辛苦熬作甜水,甘甜了一家人。
  • 周火雄‖黃梅魚面
    鄂東黃梅,老少皆饞一碗麵。你可別嘴一撇,說,哦荷這也值得顯擺,麵食誰沒有,沒聽說天下煙火一碗麵?小到黃梅,大到外國九州,最尋常不過一碗麵食。北方的麵食有餃子、炒疙瘩、炸醬麵,南方的麵食有糯米雞、灌湯小籠包、薄皮鮮蝦餃。是的,說得不錯,但是,我這裡說的不是麥麵,也不是米麵,是魚面。真的是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