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大家肯定都吃過,還有一人一個那種小火鍋,但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
這要從一個臺灣人說起,他的名字叫「賀光啟」。他家裡世代從事珠寶生意,1979年就在北京、廣東兩地開了10幾家珠寶店,資產高達5億。1990年,賀光啟子承父業,接手家族生意。但他對珠寶生意興趣不大,又正趕上1995年十幾家歐美珠寶商登錄大陸市場,一時間短兵相接競爭慘烈。僅1996年一年,他就差點把家裡5億家產賠光。那一年,賀光啟33歲。
珠寶生意失敗的賀光啟,卻意外地把臺灣小火鍋帶到了大陸。
有一次賀光啟和朋友吃火鍋,他發現北京火鍋是一個大銅鍋,大家圍在一起吃。而這個時候,臺灣分餐式的小火鍋已經很流行了。其好處是:能照顧到每個人的口味,節省時間,還衛生。然後,他就在北京西單開了第一家呷哺呷哺(讀xia bu xia bu),閩南話裡是涮鍋的意思。
但事與願違,他的小火鍋並沒有受到關注,反而生意冷清。
究其原因,一是口味問題,臺灣來的底料、蘸料並不適合北方人的口味,二是大家一起吃火鍋,講究的是熱鬧,分餐的形式還很難一下子被接受。賀光啟沒有灰心,他找廚師做了很多種湯料、蘸料,然後請消費者試吃,聽取反饋意見,再加以改進。這些努力讓呷哺的生意有所好轉,但也沒有火爆。
人算不如天算,一個意外的轉折點悄悄地來了。
2003年,非典席捲了北京,超過一半的店面都關了門。本來大家不習慣的一人一鍋,在非典時期變得大受歡迎。到了10月份,呷哺的門口出現了排隊情況。兩個月後,創下了一天客流量2000的記錄。2013年,呷哺在快速休閒火鍋市場佔有率達51.9%,並且99%的顧客表示願意再次光臨。
2014年12月17日,呷哺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連鎖火鍋第一股」,市值超百億。
2016年,呷哺營業收入27億,2017年,這一數字就增長到36億。如今,呷哺在全國80個城市,擁有800多家直營店,賀光啟計劃在2019年達到1000家店。它的主要客戶群體是上班族和白領,差異化的定位,讓呷哺幾乎沒有對手:比肯德基這些快餐更正式,比海底撈這些正餐更快捷。看來,小火鍋也可以有大市場可以施展。
今日話題:你吃過呷哺小火鍋嗎?喜歡它家的蘸料不?
如果你喜歡以上的內容,請收藏!並為我們點讚、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