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4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馬莊燒烤城,今年41歲的張同國正在組織員工召開「班前會」。10年前,曾經年少輕狂的他,總想著掙大錢,沒想到卻賠光家產。為了還債,他靠在路邊賣燒烤起家,努力奮鬥10年,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燒烤大王」,現在店面客流量每年超過10萬人。
張同國是日照市莒縣陵陽鎮厲家莊村人,他的父親曾經是「包工頭」,家庭經濟條件優越。依靠父親的「光環」,30多歲以前的他,可謂是「風光無限」,吃喝玩樂、玩電腦遊戲,日子過得自由而瀟灑。張同國說:「那個時候,我總以為自己很聰明,一心想著掙大錢。」
因為身上背著父親的光環,走到哪裡人們都說「老子剛強兒不弱」,他也一直堅信這句話,認為成功是早晚的事情。初中畢業後,張同國跟著父親幹過建築工地的小工、管道工人、推銷員等。那時他心中有著「偉大」的夢想,心裡裝著「大事業」。
他不甘平庸,一心想幹點「大事業」,開始賣速凍水餃、承包恆溫庫、賣水泥、承包工程……「可以說什麼都幹過,但是掙錢的事不多。」張同國介紹,當時承包恆溫庫賣蘋果、賣蒜薹掙了點錢。2007年為了掙更大的錢,他和朋友合夥投資56萬元開始做水泥生意,沒想到卻賠了30萬元,至今也沒有要回來。
當時,為了想快點掙錢,彌補損失,他貸款、向親戚朋友借錢,又投了70萬元炒股,沒想到趕上2008年金融危機,投入的資金全部打了「水漂」。一心想掙大錢,幹大事的張同國,沒想到投上了自己的所有積蓄和跟親戚朋友借的錢,最終連父親的家當也賠個精光,還欠下了30萬元的外債,這一切他都瞞著家人。
那段時間他度日如年,不敢面對父親和老婆,地上有個老鼠洞恨不得鑽進去。紙終究還是包不住火,張同國的父親知道後,非常憤怒,一度幾天不和他說話。「那個時候,我都不敢看我父親的眼,在他面前總是低著頭走過,」張同國非常羞愧,想想自己「失敗」的經歷,他開始反思自己,懷疑自己,以後怎麼辦?
他清楚的記得,2008年7月1日,他拉著地排車,穿過路人異樣的眼光,和妻子第一次開始在路邊賣羊肉串。張同國說,那時自己就3個孩子了,沒有錢給孩子吃飯,都是母親在路邊賣豆汁幫助他養著孩子,自己必須得像個男人的樣子掙錢養家。想過開飯店、麵館,但因為資金不夠放棄了,最終和老婆商量擺路邊攤賣燒烤。
「第一天賣了30塊錢。當年一直幹到秋天,才賣了2000元,投入的3000元本錢都沒掙回來。」那時他白天在工地打工,晚上就和妻子拉著地排車到路邊賣羊肉串。張同國說,當年最後一天賣了15塊錢,他全部給了幫工。他安慰老婆說:沒事,咱明年一天最少也得掙2000元!
第二年,張同國改良了燒烤口味,增加了新產品,自己設計製作了燒烤爐,還申請了國家專利。第一天就賣了300元,同學朋友嘗了之後都感覺非常好吃,都在互相推薦。第二天600元,第三天900元,到了第六天,營業額突破了2000元。晚上回家,他把2000元交給老婆說:「老婆,你看2000元的目標這不是實現了嗎?不用擔心,有我在,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當時他激動的眼淚都流了下來。
在心中憋了一年的苦悶,在那一刻終於得到了釋放。到了冬天,他盤了一個店面,開了一個火鍋店,起名「張氏三真」。張同國說,三真的意思就是真人、真事、真情。先做人後做事,我們烤羊肉串都是真材實料,必須做真事,同時服務周到熱情,不管是誰到店消費,消費多少錢,都是一個服務標準。
因為生意火爆,「張氏三真」的加盟店一度到了15家,直營店就達到5家。張同國說,後來由於管理不善,他把加盟店和直營店都關了,只保留了總店和一家無人酒店模式的直營店。現在他正精心籌劃,將來建立集產品研發、食品生產、產品營銷、物流配送等為一體的燒烤服務平臺和標準化的中央廚房,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燒烤食品。
從一個負債纍纍的毛頭小夥,到事業有成的「老闆」,張同國用了10年的時間。他的成長經歷,也成為他激勵店員的真實勵志案例,他常常告誡員工,做事要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少走彎路,員工們都親切的稱他為「張哥」。 關注《新圖視野》打開溫暖視界,感受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