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有個「中國」,堅稱在中國之前先叫的,並揚言:絕不改名

2021-01-10 孤風婉史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在種花家。 ——《那年那兔那些事兒》

上學的時候,班裡經常會出現重名的同學。一個班如果出現了兩個"李雷"或者兩個"韓梅梅",是毫不稀奇的事情。但是,你們知道嗎?不光人有重名現象,就連中國兩個字,也出現了重名。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中國vs"中國"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著五千年璀璨的華夏文明歷史。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身份認同與文化認同。中國這兩個字,其實早在27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青銅器"何尊"上刻著"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意思是周武王已經佔據中國,統治了這裡的百姓。不過此時中國的意思僅僅是西周京畿地區,後來才演變成中原地區,1912年才有了國家的概念。

然而,世界之大,卻是無奇不有。就在我們的鄰國,島國日本,居然也出現了"中國"。這裡的銀行被稱為"中國銀行",這裡的郵局叫做"中國郵局"。這種情況不禁讓人大跌眼鏡!這是……?

原來,這個地方就在日本本州島的西部,被稱為"中國地區"。

這個地區由鳥取縣、島根縣、岡山縣、廣島縣、山口縣這5個縣組成,面積約佔全國的8.4%,人口達到740萬。

據日本史料記載,"中國地區"這個名字在日本南北朝時期就有了。

而在當時的我國,人們很少稱自己的國家是中國。往往以朝代自稱,比如大唐王朝,大宋王朝,大清王朝等等。這樣一來,日本便有了可乘之機。

絕不改名

在東亞的儒家文化圈裡,"中國"一直都代表著"中心之國"的含義,意味著"世界的中心",隱含著興旺昌盛,繁榮富強的意味。唐朝是中國的鼎盛時期,周邊的國家紛紛向中國進貢,主動派外交使節來中國學習,積極地與中國進行文化交流,爭先恐後地與中國開展貿易往來。這時的中國,真可以說是"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大家還記得《西遊記》裡面的情節嗎?《西遊記》裡的唐僧拿著"通關文牒",但凡一說自己來自東土大唐,立刻受到來自各方的敬重與仰慕。此時的中國,真可以稱得上是無比繁華。是真真正正,名副其實的"中心之國",當之無愧是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

然而,到了晚清末年,懦弱無能的清廷任人宰割。曾經的繁榮昌盛一去不復返。中國,早已不是那個"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的富庶強大的國度了。整個國家被蕭條落魄所籠罩。那時的中國人民貧窮困苦,整個國家動蕩不安,風雨飄搖。那時的中國人民真正嘗到了國破家亡的滋味。

甲午戰爭後,中日兩國在籤訂《馬關條約》時,還因為"究竟誰才是真正的中國"引發了爭論:當時的大清朝在條約中就自稱中國。然而這遭到了來自日方的反對,日方認為當時的大清朝腐朽無能,整個國家貧窮落後,怎麼還好意思稱自己為中國呢?還有沒有點兒自知之明了?還懂不懂儒家文化對於中國兩個字的定義了?

現在回頭看,任何一位有氣節的中華兒女,回憶起那段歷史都會倍感屈辱。但是,當時我國剛剛經歷了一場又一場失敗的戰爭,籤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的條約,遇到不公正的對待,也只能打落了牙往肚裡咽,忍受著不公與侮辱。

1912年,清朝覆滅,民國建立。當時的民國政府為了避免外交誤會,第一次把這個問題搬到了檯面上來解決。要求日本政府更改"中國地區"的名字。但是卻被日本政府毫不猶豫地給拒絕了。

現在想想,日本政府拒絕改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當時的民國政府剛剛建立,國內還是一片民生凋敝,整個國家依然積貧積弱。弱國無外交啊。在當時,想讓日本改名字當真是比登天還難。日本政府根本不予理會。

日本政府還揚言,日本早在千年之前就有"中國地區"了,比中國還早。而我國則一直以朝代自居,因此,日本是不會為"中國地區"改名字的。對此,民國政府也頗感無可奈何,只能隨他去了。

山陰山陽地區

但是,隨著戰爭的結束,中國的國家實力與日俱增,中國成為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提到中國,國際社會大家公認指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上沒有人再去理會日本的"中國地區"。

這樣一來,反而給日本政府在外交上帶來了諸多不便。面對這種情況,日本政府也變得識趣兒了。由於在日本,"中國地區"是山陰道和山陽道的合稱,因此日本主動將"中國地區"改名為了"山陰山陽地區"。現在,日本的"中國地區"已經不復存在了。

我的中國心

現在說起中國,每一位中華兒女心中立刻就會升騰起了無限的敬意。國家實力日益強大的今天,說起中國,我們會想到什麼呢?我們會想到960萬平方公裡的遼闊山河,我們會想到氣勢巍峨的壯美河山,我們會想到14億勤勞樸實的中華兒女,我們會想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愛國誓言。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

就像歌詞中唱到的那樣,國家在我們心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是可親可敬的。每一位中華兒女,對於國家,都有著濃厚的感情。每一位中華兒女也都會因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自豪。

但是,在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實力才是硬道理。只有當祖國強大了,我們才更有底氣,在外交中才能夠有更多的話語權,才能收穫更多的尊重。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中國夢。而要實現這個中國夢,需要我們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努力與奮鬥!

相關焦點

  • 日本也有一個「中國」,堅稱比中國叫得早,絕不改名,如今怎樣了
    日本居然有個地名叫「中國」,揚言:名字比我國叫得早,絕不改名文/觀心通史我們都是中華兒女,我們共同愛著一個國家——中國,我們不論走到何處,只要提到自己是中國人,都會感到無比的自豪。日本這個地方全名叫「中國地方」,位於本州島,是日本的一個行政區,下設5個縣。在這裡有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這裡的全部單位或公司都會在名字前面加上「中國」二字,比如氣象廳會叫中國氣象廳,公司會叫中國某某公司。中國遊客如果到了中國地區,看見到處都是「中國某某」,很容易聯想到,這難道是中國人在日本建的中國城嗎?其實不是中國城,只不過是重名而已,與國家的中國毫無關聯。
  • 世界上還有個「中國」,還堅稱在中國前先叫的,絕不改名,它是誰
    不過,近代曾對我國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有個地名卻叫「中國」,這裡的銀行叫中國銀行,電力公司叫中國電力,甚至是政府部門都叫中國某某支部。聽起來著實讓人迷惑,甚至第一次去這裡的我國遊客,還會發出感嘆,難道我國在日本也有了殖民地嗎? 非也,日本的這個中國,全名叫「中國地區」,是日本地域中一個比較大的行政區域,和東京的概念是一樣的。其位於本州島的西部地區,面積大約在3.2萬平方公裡,大約有5個上海那麼大。人口約771.8萬人,一共分為鳥取、島根、岡山、廣島、山口五個縣。
  • 原來世界上還有個「中國」,堅稱是自己先起的,還揚言:絕不改名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間無數個王朝興衰交替,不過讓人感到好奇的是,關於「中國」這一個稱謂,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叫起的?在康熙二十六年,中俄之間籤訂劃定邊界的《尼布楚條約》裡面,清朝的對外的稱呼依然是「大清國」。
  • 世界還有個地方稱「中國」,堅稱在中國前命名,曾揚言:絕不改名
    比如朱元璋就在給日本的國書中寫道,「本中國之舊家,恥前王辱,興師振旅,掃蕩胡番。」按理,「中國」一詞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可世界上有個國家境內還有一個地方叫「中國」,這個國家就是日本。日本本州島西部的山陽道、山陰道地區,被稱為「中國」。
  • 日本也有個地區叫「中國」,死活不願意改名
    不過在日本也有一個叫做中國的地方,群眾看的是《中國新聞》,坐的是「中國」公交車,就連銀行也是「中國」的,那個中國地方的所有事物都是用的「中國」。小夥伴們以為這是日本對中國文化的崇拜所以才建立的第二個中國?其實不然,這只是名字一樣而已,那它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 地球上另一個「中國」,自稱早於我國之前起名,還揚言稱絕不更名
    今天的中國,本來就是指我們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名字對所有的中國人來說都是無比神聖的,分量之重,意義之大是無與倫比的。不過很多朋友並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這裡的人還堅持先叫中國,然後威脅說:千萬別改名字。這裡是日本的「中國」之地。它不是一個國家,也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地區的總稱,主要集中在「中國地區」,是日本本土較大的行政區。
  • 世上還有個地方叫「中國」,還說在中國之前叫的,稱:堅決不改名
    最開始的「中國」兩字處於西周的青銅器,指的是當時天下的中心,與此同時華夏、九州等詞也有相同的意味。但是中國古代有一個特徵,那就是只說國號,不說國名,因此我們知道夏朝、漢朝、唐朝等中原統治政權,也知道西夏、遼等少數民族政權,但是提及古代時很少會有人正式使用「中國」這個概念。
  • 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僅有700萬人口,日本卻聲稱:絕不改名
    「文|小七(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旅行,就是去不同的地方,然後帶著不同的自己回來,繼續過以前的生活,也許,自己的生活就這樣漸漸地與之前不大相同了。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有很多,景色也不錯,這首歌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這是歌唱我們大中國的一首歌。其實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一個「中國」,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僅有700萬人口,日本卻聲稱:絕不改名!
  • 日本有一地區叫中國,中國曾要求改名,日本卻說地名是他們原創
    日本全國又分為八個地區:北海道地區、東北地區,近畿地區,本州地區,中國地區,九州地區,四國地區,中部地區。  「五畿」也叫「畿內」,是指京都(到江戶時代為止的都城)周邊的五個地區。然後,把位於都城和遠國中間的地區稱為「中國」。(較早一點的說法)「中國」是指現在的靜岡縣、山梨縣、長野縣、富山縣、石川縣、福井縣的部分地區、岐阜縣的部分地區、香川縣、德島縣、島根縣的部分地區、廣島縣的部分地區等。  因為是位於都城和遠國的中間,所以不僅是西日本,東日本當然也有所謂的「中國」,但是到了明治時代(1868年~1912年),只有西日本保留了「中國」這個叫法。
  • 中國女排中的叛徒,改名換姓加入日本國籍,揚言打敗朱婷氣焰囂張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一個從中國女排出去的姑娘,她被視為中國女排的叛徒,還改名換姓加入日本籍,甚至揚言要打敗朱婷,氣焰十分囂張。 她本名叫做王亞辰,後來改名叫做松本亞彌華。松本亞彌華從小在中國長大,由於出色的身體條件很早就開始接觸排球,也曾一度入選了國家隊。
  • 中國改名「最成功」的湖泊,改名之前叫水庫,改名後立刻家喻戶曉
    眾所周知,中國地域遼闊,在我國960萬平方米公裡的土地上,分布著24800多個湖泊,其中單個面積在1平公裡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0多個。即使中國湖泊眾多,但並不是所有的湖泊都非常知名,在國內家喻戶曉。在我國名氣比較大的湖泊,西湖算是其中一個,此外它也是國內第一個免費的5A景區,還是杭州一大閃亮「名片」。
  • 日本石垣市將提議案給釣魚島改名 揚言"展現決心"
    中國釣魚島海外網11月30日電 29日,日本衝繩縣石垣市明確表示,計劃將中國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改名為「登野城尖閣」,並將在12月4日召開的市議會例行會議上提出這一議案日方聲稱這將宣示釣魚島主權,甚至揚言要向國內外展現出日本的「堅定決心」。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29日,日本衝繩縣石垣市表明欲將釣魚島的名稱改為「登野城尖閣」。該市相關人士佐證了這一消息。這一議案將在12月4日召開的市議會例行會議上提出。議會會期將持續至12月15日,預計議會將以多數贊成通過此項議案。
  • 韓國首都改名「首爾」,是中國色彩太濃?這樣改名的地方我國也有
    每個人的名字大多都是父母所取,都包含了父母最美好的祝願和希望,當然也有自己後天改名,其中的緣由大多也是想要改一個更好聽更美好的名字。同樣的,一個地方的地名也是很講究,因為它包含著這塊土地的歷史和文化傳承。
  • 中國改名最成功的城市,改名之前默默無聞,如今已是家喻戶曉!
    中國有六百多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今天我們就城市的名字進行了更改,在國內很多城市都改過名字,很多人說城市名是城市的名片,不能簡單地改變,確實很多城市在改名前知名度很高,改名後就不出名了,但是今天我們想和這個城市對話。
  • 在日本有一個叫「中國」的地方,只有700萬人口,他們卻不想改名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有很多,景色也不錯」,這首歌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這是一首歌唱我們大中華的歌曲,事實上,世界上不止有一個「中國」。為什麼?我們今天想看到的是,世界上還有一個只有700萬人口的「中國」,而日本卻聲稱永遠不會改名!
  • 日本這個地區叫「中國」,曾經逼迫中國改國號,稱:有先來後到
    在日本有一個地方叫「中國」,那裡的老百姓看的是「中國新聞」,做的是「中國巴士」,取錢去「中國銀行」,難道日本人特別迷戀中國?其實錯了,日本這個地區就叫中國,日本地區的中國位於日本本州島西部面積相當於五個上海那麼大。
  • 麥當勞(中國)悄悄改名了!叫金拱門……哈哈哈肯德基要不要叫胖老爹……
    麥當勞(中國)悄悄改名了!▼10月25日,有消息傳出,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於2017年10月12日正式更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其各地分公司也正陸續更名。小編隨即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確認了這一消息。
  • 日本揚言不怕中國遊客減少 藉機招攬東南亞遊客
    日本揚言不怕中國遊客減少 藉機招攬東南亞遊客 資訊標籤: 日本揚言不怕 中國遊客減少 釣魚島爭端發酵
  • 中國最不需要改名的三個城市,不改還好,蘇州之前名字更好聽
    都說咱們中國地大物博,大大小小的城市非常多,就像人一樣,每個城市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也是它們的標誌之一,很多城市從古至今一直沿用著同一個名字,但不排除其實也有很多城市改了很多個名字。就比如我國現在的首都,曾經命名為北平後才改為背景。阿遠今天就給大家說說中國最不需要改名的三個城市,不改還好,蘇州之前名字更好聽呢。
  • 中國改名「成功」的湖,改名之前也不為人知,更名後年收入暴漲
    現在的人不僅努力工作賺錢,還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希望通過自己的旅行獲得更多的知識,光是中國的旅遊景點就太多了,成人和兒童都喜歡去他們最感興趣的旅遊景點,當人們想去有趣的地方時,他們通常會去旅遊景點知名度高的地方,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與景區知名度有關,人氣越高,旅遊的人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