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購蛋糕時,
有多少人在意過蛋糕的真正大小呢?
有市民反映,在麵包店訂購一個8寸的蛋糕,可是拿到手後發現根本沒有8寸,懷疑商家有偷工減料的可能。近段時間,市質監局計量部門也接到不少市民類似投訴。
記者陪同計量所工作人員走訪發現,西陵二路等路段多家蛋糕店仍舊以英寸為標準製作的蛋糕,在展示櫃和價目表上卻標註為「寸」。因「寸」、「英寸」之別而造成的「蛋糕縮水」讓人不爽。
買來的8寸蛋糕咋這小?
市民陳先生女兒過3歲生日,由於妻子有事兒,很少光臨蛋糕店的他在蛋糕店訂了一個8寸的蛋糕,他8寸的蛋糕估計一家三口加上爺爺奶奶夠吃了。可是拿回家一看卻感覺蛋糕並沒有想像中的8寸大,一家人吃估計夠嗆。妻子卻在一旁笑他「沒經驗」,說蛋糕店裡蛋糕肯定比想像中的小,一般自己會買大一號的。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類似陳先生這樣的遭遇並不鮮見。市民何女士表示,她買過大大小小不同尺寸的蛋糕,總感覺比實際尺寸要小,同一尺寸的蛋糕在不同蛋糕店也有差異。還有更多的市民在購買時更多的是注重蛋糕的口味和造型,很少關心蛋糕的尺寸和重量。朱女士告訴記者,自己一般買蛋糕都只看圖片選擇式樣後,告訴店員幾個人吃,然後對方告訴自己需要多大的蛋糕。對於蛋糕實際尺寸不太清楚。
「英寸」當「寸」成「常規」
類似單位是否標準呢?市質監局計量所工作人員就此展開了現場查看。記者隨機走訪了西陵二路、星火路、開發區等多家蛋糕店,看到各店蛋糕尺寸的標籤可謂五花八門,有的標「寸」,有的標「英寸」,有的則用重量單位「克」或者「磅」。
在西陵二路一家蛋糕店內,計量所工作人員拿出測量儀器對該蛋糕店的模具進行了測量。測量後發現,該店內標註的「8寸」「10寸」「12寸」三種尺寸事實上均應該為「英寸」。
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1寸約等於3.33釐米,而蛋糕店內用的1英寸約等於2.54釐米,因此1寸約等於1.31英寸。所以我們市場買蛋糕會感覺蛋糕比想像中更小一些。」隨後查看的幾家蛋糕店內,計量工作人員檢測後發現,其模具單位均為「英寸」或稱「吋」。
「英寸」充「寸」侵犯知情權
據了解,根據2012年國家施行的《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固態食品、半固態或黏性食品,要以直接體現質量和體積的克、千克、毫升、升為計量單位進行標識。
具體到生日蛋糕,也應該以「克或千克」標識。同時,按照《計量法》的規定,法定長度計量單位一般為釐米、米等,「寸」和「英寸」非法定長度計量單位。但實際情況卻是,蛋糕因材料、款式差異很大,以重量標註不能體現差異,因此目前普遍還是以英寸作為蛋糕的計量尺寸。
小編提醒
根據相關規定,商家應該向消費者解釋所售產品的品種、規格等信息,如果將原本是以英寸為單位的產品標註成寸為單位的並故意隱瞞的,則違背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商家涉嫌虛假廣告誤導消費者的,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四條進行處罰。
與此同時,購買蛋糕類產品時,也應向商家詢問清楚蛋糕的實際規格(比如重量)及用料等相關情況,最好要求商家在訂單上寫清楚,並保存好相關購買憑證,一旦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
潛規則曝光,轉給大家都看看吧!
文/圖 三峽晚報記者 鄭嵐 轉載須授權。
本期主編/張吉華 編輯/鄭支良
微信廣告合作熱線/159-2698-8868
領導說了!
你點一個
小編工資就漲5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