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河系中,「流浪地球」比銀河系的恆星還要多?
《流浪地球》中,為了避免被變成紅巨星的太陽的吞噬,地球不得已踏上流浪之旅,成為銀河系中一個漂泊的行星。但是,發表在《天文雜誌》一項新研究認為,僅在銀河系中,流浪行星(沒有恆星的行星)比銀河系中的恆星還多。
-
地球隔一段時間就經歷大滅絕,每三千萬年就換主人?人類束手無策
我們都知道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地球的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很多生物由於難以適應地球的新環境,導致很多生物都經歷了滅絕,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或許就是生物生存之道吧。
-
距地球29000光年外,一顆活的恆星正在流浪,未來會飛出銀河系
恆星在宇宙中有著非凡的地位,它給黑暗寒冷的宇宙帶來了些許光明和溫暖,同時恆星也是優秀的秩序管理者,它們依靠自身的質量帶來的強大引力,吸引著附近的行星等天體圍繞它運行,形成一個個小星系。恆星是秩序的管理者,同時也是生命誕生的重要元素,如果沒有恆星,不會有地球生命的誕生,不會有人類的誕生。相信宇宙中的其它智慧生命也是一樣,都是依靠恆星才能夠誕生。
-
地球若在銀河系這個位置,夜晚也不會黑,恆星密度是別處上千倍
我們看銀河系的照片時,會發現銀河系的中間部分要比邊緣部分亮得多;而如果用大型天文望遠鏡觀測的話,會發現那裡的恆星非常密集,而且也和其它部分截然不同,它好像是一團整體,和銀河系的盤面有著並不完全協調的特質。
-
銀河系自轉最快的恆星,自轉速度是地球的一萬倍,是太陽的250倍
最近,我們國家天文臺發現了銀河系內自轉最快的一顆恆星,速度達到了540千米/秒,這個自轉速度是非常之快的,那天體為什麼會自轉呢?自轉快慢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地球自轉的發現在牛頓大神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後,科學家們根據萬有引力定律的計算終於把我們的衛星和太空人送出了了我們的地球,使我們人類第一次可以在地球以外的地方靜靜的觀察孕育我們的這顆星球,會很直觀的發現我們地球是自西向東轉的,但是如果我們身處地球又是如何證明地球是在轉動的呢?
-
「蓋亞」發布迄今最詳細銀河系恆星圖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囊括近二十億顆恆星科技日報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公布了銀河系迄今最詳細恆星圖錄——歐洲空間局(ESA「蓋亞」於2013年發射升空,在拉格朗日2號(L2)點周圍的軌道上運行,距離地球150萬公裡。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引力在此處達到平衡,可使太空飛行器保持穩定,開展長期測量。 「蓋亞」的主要使命是利用視差法測量恆星距離,通過連續掃描天空,測量恆星位置隨時間的變化,據此計算出它們之間的距離。
-
銀河系的恆星,就像是「海草海草」,在浪花裡舞蹈
在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遵循著自己的運動規律——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在各自的軌道上,好好地做著近於正圓的圓周運動。同樣的,我們認為,銀河系內的所有恆星,也都是按照這樣的定律,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四平八穩,老老實實。
-
「蓋亞」發布了迄今為止銀河系中最詳細的恆星目錄
根據物理學家組織網絡最近的一份報告,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公布了迄今為止銀河系最詳細的星表,——。歐洲航天局(ESA)「蓋亞」空間天文臺發布的第三個關於恆星位置、運動、亮度和顏色的數據還包括太陽系加速度的第一次光學測量結果,這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揭示銀河系的演化。
-
星系考古學:天文學家利用恆星作為化石來研究銀河系
我們的銀河系被認為擁有多達4000億顆恆星,當然其中之一就是我們自己的太陽。但是這些恆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何時形成的,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呢?了解我們銀河系中的恆星種群不僅可以揭示我們自己的家園,還可以揭示整個宇宙。所謂的星系考古學可以揭示出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並解釋了我們自己的一些有趣的複雜性。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
每天我們都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這是因為太陽正在圍繞太陽旋轉,公轉不僅產生地球上日出日落,而且使地球產生四季變化,四季變化是地球物種多樣性形成的重要原因,所以如果沒有地球圍繞太陽的旋轉可能沒有發生地球上有那麼多多彩的生物,為什麼地球圍繞太陽旋轉?
-
蓋亞「宇宙探索機器」:銀河系有18億顆恆星!
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18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歐洲蓋亞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銀河系恆星數量達到18億顆,這一最新恆星目錄被稱為「終極天空之書」。12月3日,科學家最新發布了當前銀河系觀測恆星數量,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18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
-
最精細銀河系恆星地圖發布!蓋亞望遠鏡完成20億顆恆星的數據測定
剛剛,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公布了迄今最為詳盡和精確的恆星地圖,包含了近 20 億顆恆星的高精度數據,為理解銀河系的起源和未來提供了關鍵信息。
-
銀河系中四千億顆恆星,高速飛行上百億年,就不會撞車嗎?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話題,相信大家都知道銀河系大約有1000億-4000億顆恆星,而太陽系環繞銀河系的速度高達220千米/秒,這比人類速度最快的火箭還要高十幾倍,從地球誕生到現在大約已經有45億年了,大約已經環繞銀河系約20圈左右,肯定沒有撞上別的天體啦,要不然咱今天就不會在這裡吹牛了!
-
地球經歷了5次大滅絕,怎麼回事?
地球上已經經歷了5次大滅絕事件。而最著名的就是恐龍的滅絕,一般認為恐龍的滅絕和小行星碰撞有關。而最近科學家研究稱,小行星並非我們面臨的唯一威脅,氣候變化導致多種物種消失。總之,死法有很多種。地球很脆,我們要好好愛護珍惜,同時我們也要努力進行科學發展,高科技讓人類更安全。恐龍滅絕也許是由小行星撞擊導致的。
-
在銀河系,最大的恆星是誰?其大小你可能想像不到
我們都知道,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非常巨大。但是在銀河系中,比太陽還大還閃耀的恆星有很多。天津四(約203個太陽大小)天津四與地球的距離大約是2620光年,直徑約為太陽的200倍。螣蛇十二(約450個太陽大小)距離地球11650光年,直徑為太陽的450倍,亮度為太陽的35~65萬倍,已知最明亮的恆星之一。
-
地球不孤單!銀河系至少有60億顆類地行星,平均每5顆恆星就有1顆
這些星星在我們普通人眼中似乎只有亮暗、方位差別而已,但事實上它們有恆星、行星、衛星……等不同種類。根據天文學家的推測,整個銀河系裡估計有1000-4000億顆恆星,每個恆星系統又有自己的行星,意味著可能有數萬億個行星。以太陽為例,恆星內的行星大多數是無生命的和貧瘠的。那麼在這萬億顆行星中,有多少顆可能與地球類似呢?
-
銀河系如此遼闊,那地球在銀河系的哪裡呢?科學家是這樣說的
文/行走天涯銀河系如此遼闊,那地球在銀河系的哪裡呢?科學家是這樣說的一直以來人類都非常想要飛出太陽系,可是顯然人類一次一次的,在探索外太空的生命旅程當中受阻,幾乎都是因為人類飛不出太陽系,哪怕科學家早就已經在銀河系內,發現到了很多類地行星,甚至猜測這些星球上或許早就已經有外星生命存在了,可顯然他們多次與人類失之交臂!
-
北鬥七星是什麼恆星,它們都在銀河系內嗎?
北鬥七星全在銀河系內,距離地球最遠的一顆「天樞」,也就123.6光年。實際上,我們在夜晚時,肉眼能看見的所有點狀星星,都是銀河系內的恆星,距離地球不超過8000光年;更遠的距離,只有一些星雲和超新星,在特殊時候能被肉眼所見。
-
銀河系中可能「普遍」有生命存在?這是「彗星交換」的結果
一項研究指出,在過去的無數年裡,生命曾有多次機會在銀河系中散播,而地球也許就是關鍵的分散點之一。在過去的46億多年裡,太陽在宇宙中做隨機運動的過程中,多次靠近其他恆星。美國科羅拉多州先鋒宇航公司的董事長兼研究作者羅伯特·祖布林指出,這幾次的近距離接觸可能會將星系外圍運動的彗星撞出原來的星系,飛往過路的恆星。
-
科學家認為超高速恆星可能來自銀河系的鄰居星系
科學家估測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約有1-4千億顆恆星,2005年一類名為超高速恆星(hypervelocity stars)被發現,這類恆星以數百千米/秒的速度穿過銀河系,在北半球可見的特定星座多次發現此類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