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明月》有這樣的一幕,墨家和蓋聶他們對著張良留下的錦囊一籌莫展,就好像一場遊戲一樣,需要集中每一個細節。為什麼張良會喜歡錦囊遊戲?原因還得追溯韓非。
韓非被軟禁之後,衛莊,紫女和張良在商量對策。察覺到箱子被人動過,發現裡面多了一個錦囊,是一塊上乘的玉,由此斷定玉的主人一定不是一般的人。張良看著晶瑩剔透的玉,明白了韓非的用意。原來韓非早已經預料到自己會被姬無夜反擊,做好了請幫手的準備。這不,張良拿著玉找到了韓宇。
韓宇答應張良的請求,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張良要為他做事,原因很簡單,良禽擇木而棲。這一點,恐怕是韓非沒有預料得到。但是鬼兵劫餉一案中,張良早已經跟隨韓非了,這個要求他不會答應的。於是張良擺出了「唇亡齒寒」這個典故,分析了目前韓國的形勢。
有人說,《秦時明月》的張良活出了韓非的影子,與衛莊和赤練一樣,也在拼儘自己的全力完成韓非的夙願。這句話還真值得品味。雖然《秦時明月》比《天行九歌》早出,但是在《夢回秦國》中,我們看到的是兩位紫衣的對視,眼前人即知己者。所以說,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張良會喜歡錦囊遊戲。
錦囊裡面有著韓非對自己的影響。現在的他,也能預料將要發生的事,也能運籌帷幄,也會玩錦囊遊戲了,但是可惜的是,韓非已經不在了。張良除了在衛莊,赤練和顏路面前之外,很少提到韓非。李斯和荀夫子的童子提到韓非名字的時候,也只是微變臉色,不能表現出半點的不自然。
錦囊相當於提醒張良,這個世界還有人記得韓非。張良的錦囊是接下來劇情的鋪墊。比如說第一幅點心盒子狀的圖形。蓋聶解開之後,明白了張良的意圖,讓天明和少羽去小聖賢莊。這是對他們最好的保護方式。儒家是諸子百家中影響力較大的一家,成為門下子弟,容易逃脫秦兵的追捕。
第二幅是黑馬。李斯對付儒家,主要是學問,所以派出了公孫玲瓏,以她的詭辯論壓制儒家。天明的到來,讓儒家有了反擊的機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張良的計謀的確很深。這是錦囊中兩個提示。第三個算是墨家欠張良的一個人情了,荀夫子為了承諾,拿出了碧血玉葉花。
不管他們願不願意,他們都置身於名為天下的權力漩渦當中,張良喜歡錦囊遊戲不過是懷念故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