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文爾雅的張良,運籌帷幄操控全局,竟有如此不為人知的一面?

2020-12-18 白鳳的羽毛

《秦時明月》第三部《秦時明月之諸子百家》講述了許多名家,有主張「兼愛、非攻」的墨家、主張「以法治國」的法家、「以禮待人」的儒家,這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表面上風平浪靜,但是背後卻充滿了明爭暗鬥!儒家的掌門人伏念,掌管著儒家小勝賢莊的一些事物,也明確的規定,儒家弟子不參與軍事政治。但是儒家師尊荀子、二當家顏路、三當家張良為什麼都暗中幫助墨家、流沙等反秦勢力。

看過《秦時明月》的小夥伴們大概對張良的印象和小編差不多,是一個談吐文雅之人、風度翩翩、審時度勢。他勇於打破儒家的傳統思想,認為民為貴,君為輕。他認為暴君秦王並不符合一個明君,於是幫助墨家反對朝廷。

張良把儒、道、法、兵等都融於一身的奇才,也曾說服流沙與墨家結盟,當時墨家全部人都已經中了毒,十二小時內都無法使用內力,幸虧張良的出現,在中間做說客。不然,墨家弟子、蓋聶、逍遙子可能這一次的戰鬥當中都會陣亡。

墨家等人剛到桑海之地時,也是張良安排天明、少羽入住儒家更好的隱藏身份,更在張良的指導下讓天明大敗公孫玲瓏的「白馬非馬」。還有未來科學現象「小孔成像」,通過天明下圍棋贏得了他們儒家的師尊荀子,這些事情其實張良早就有了先見,計劃好了!

卻沒想到一個被他騙了好久的一件事,那就是他會武功。張良的佩劍也是名劍凌虛!曾經楚國的風鬍子作評價:空穴林風、逸世凌虛。青翠革質出眾的劍鞘、渾然天成。鑲嵌一十八顆無比珍貴的北海碧血丹心,不可逼視。兵器譜上排名第九位。他也曾和衛莊交過幾次手都是點到為止,並沒有太多的展示,還曾經在陰陽家的手中救出了天明和少羽,但也可以看出張良的武功並不平凡。

以上均為小編的個人觀點?歡迎小夥伴們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張良年輕時遇到一位神秘高人,從此開始了運籌帷幄,開掛般的人生
    我們講講張良遇到了一位神秘高人,從此開始了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開掛人生。那麼這個神秘高人是誰呢?黑夜朦朧夜風陣陣,一個人影,急匆匆地奔校下邳城城門。這人是誰為何神色匆匆?他就是刺殺秦始皇卻誤中副車的那一位刺客張良。
  • 典故解讀: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裡之外
    這個典故出自《史記·留侯世家》,高帝曰:「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裡之外,子房功也。」「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裡之外」就是足不出戶,在營帳中出謀劃策,決定發生在千裡之外的戰事的勝利。《史記》中的《高祖本紀》和《留侯世家》中出現的這句話,都是劉邦評價張良的。在《高祖本紀》中,劉邦稱帝不久,宴請群臣,說起自己打敗項羽奪取天下的原因在於善於用人,尤其重用了三個傑出人才:張良、蕭何和韓信。當時劉邦對張良的評價就是「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裡之外」。
  • 武廟七十二將,張良地位躍居十哲之上,宋徽宗為何如此尊崇他?
    唐朝配享武廟的名將有七十四位,其中又以分坐姜子牙左右的十人地位最高被尊之為武廟十哲,這十人分別是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 紫柏山祠話張良
    殿內原有張良塑像被毀,但現存歌頌張良的詩聯條幅卻不少。如"秦世無雙國士,漢廷第一名臣」和"富貴不淫,有儒者氣;淡泊明志,作平地神「等。院內,還有民國馮玉祥將軍拜謁張良時所立碑勒銘曰:"豪傑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長存;神仙古來稀,設黃石重逢,赤松再遇。"在山祠邊走邊看邊聽中,我竟走了神。我想,張良的故事在漢朝龍興之地的漢中還真不少。
  • 秦時明月裡面,張良實力到底如何?連衛莊都要敬畏他三分!
    在天行九歌中有提到,韓非學完出師來到韓國後,就下定決心要拯救韓國,但無力策劃,沒有人手,隨著一次喝酒,結識了紫女,然後通過紫女又認識了衛莊,這樣就能實現他的計劃了,在第一章中因為一件事知道了張良,韓非通過觀察知道張良有才華,所以就把他領到流沙的核心裡,隨著劇情的發展張良的才華日漸顯露,成為流沙創造人。
  • 張良的悽美有誰知?
    很多人說這是張良明哲保身的計謀,可是,果真如此嗎?他的智慧等同于于蕭何,高於曹參、陳平,難道張良就不能象他們那樣,高高在上地出入朝堂,官爵一代一代地同大漢一起輝煌?有時候啊,人生有許多說不出的無奈,卻被別人當成了智慧人生。
  • 張良:《拂衣歸》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歡迎大家來到閒耍堂,我是堂土5月19號《秦時明月》張良角色專屬曲《拂衣歸》定檔。堂土是秦迷一枚,從小學一直追到現在。而在《秦時明月》所有角色中,最喜張良。第一眼見他,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第二眼見他,運籌帷幄談笑間,決勝千裡之外。第三眼見他,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歷史上的張良與秦時中的張良,定是不一樣的。
  • 張良到底有多聰明?張良的一個智慧讓家族輝煌了2000多年?
    張良,與蕭何、韓信並稱為「漢初三傑」。漢高祖劉邦在統一天下之後,對張良的評價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由此可見,張良的智慧和膽識也是世所罕見的。俗話說:時勢造英雄。秦朝末年,暴君昏庸無道,人民百姓的生活貧困不堪。
  • 歷史上蕭何和張良的為臣之道是怎樣的,你如何評價?
    蕭何和張良,是漢初三傑中的其中兩位,在劉邦建立大漢的過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蕭何善於治理、安撫百姓、兼顧全局、統籌糧草,是劉邦屢戰屢敗、卻能屢敗屢起最關鍵的原因,因此劉邦建立大漢後,以蕭何之功為首,是大漢開國第一候。張良善於謀略,被劉邦稱為運籌帷幄之中、決戰千裡之外。
  • 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如何擁有把握全局的胸懷和長遠的眼光?
    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如何擁有把握全局的胸懷和長遠的眼光?#今日打卡#首先在於人要有「現在我們的社會,有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求實效,並且是立竿見影式的實效。講求實效,杜絕浮誇本來是件好事,但所謂過猶不及,凡事太過就會有問題。過於注重所謂的實效,導致整個社會風氣功利浮躁,鼠目寸光。很多人,包括一些企業家、商人都在做著揠苗助長的事情,其本質就是急功近利。我曾經在讀西方的管理學書籍的時候,看到了一個觀點,我覺得講得非常有道理。
  • 劉邦分封功臣時,韓信21名,張良62名,為何排名如此靠後呢?
    在擊敗項羽,建立西漢後,劉邦表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由此,劉邦能夠建立西漢王朝,蕭何、張良、韓信這三位功臣,無疑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 張良(漢初三傑之一)
    #張良(?劉邦曾說,他之所以天下全靠這三個人,他曾說「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我不如張良、治理國事,繳納賦稅,我不如蕭何、領兵打仗管理軍隊,我不如韓信」而這三位的結局大不相同,一個善終,一個退隱,一個被殺。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張良。
  • 張良,名垂青史,卻只不過一枚貌美如花的奇男子!
    漢初三傑——張良今天,是漢初三傑——留侯張良的最後一篇。看完這一篇,您大概對張良,會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知。張良,更多感覺,明哲保身。酈食其齊國之行,張良暗中推舟,罔顧其生死。雖,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封萬戶侯。然,病怏怏半生而亡,無奈強權之下,一心求道問仙,星光日淡。
  • 如何評價陳平和張良?楚漢傳奇之劉邦與陳平張良
    如何評價陳平和張良?楚漢傳奇之劉邦與陳平張良,許多人說楚漢傳奇這部電視劇,張良的厲害之處表現的不夠,這一點我也感覺確實如此。不過,電視劇的通病,任何電視劇的通病,越是戰略高手,作用越不容易被普通人看的那麼富有傳奇色彩。
  • 張良與老人家相約居然頻頻遲到,最終他竟悟出了這個道理!
    他是漢初三傑之一,師承黃石公,熟知《太公兵法》,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輔佐劉邦定天下,功成之後激流勇退,醉心黃老之道,遠離政治鬥爭漩渦,以其足智多謀、文韜武略被後世尊稱為「謀聖」。圯上納履是眾所周知、廣為流傳的中國歷史故事。許多人就要說了,這個故事很簡單,不就是告訴我們要「尊敬老人」和「約會不能遲到」這兩個道理麼。
  • C語言中,全局變量濫用的後果竟如此嚴重?
    全局變量作為一個嵌入式工程師肯定有前人提示過你不要濫用就在之前豐田公司就出過這麼一檔子事兒新人見光死,但凡招聘來維護這個系統的,除了改出更多的bug外,基本上一個月內就走人,到了外面還宣揚這個公司的軟體質量有夠差夠爛。
  • 張良的後代竟出了這麼多名人,難道真是因為基因的強大?
    張良的後代竟出了這麼多名人,難道真是因為基因的強大?張良,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他非常聰明,就連劉邦也稱讚他「在計算別人方面我比不過子房」。縱觀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幾個人,他可以說他是漢朝唯一一個得以善終的開國功臣。劉邦生性多疑,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最終都沒有好下場,只有張良除外。
  • 張良散盡家財報國讎,傾盡所學扶漢室,功成身退時,卻永遠愧對她
    張良劇照志同道合的愛人:久等成婚後,締結白首之約據《輔國良臣系列 運籌帷幄張良》第十二章【初會沛公 輔佐韓成】,在這一章中記錄:因為諸侯反秦會盟張良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沒有選擇機會成婚,反而要等回到韓國後再結婚,說明兩人都對韓國有很深的愛國情結,都渴望復國成功,願意為此等上幾年,這也表明兩人的思想高度是一致的。一對有情人,又有共同的志趣嚮往和信仰,他們相當於婚前談了一場柏拉圖的戀愛,並最終修成正果。
  • 怎麼評價張良這個人?
    然而,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這樣的一位風雲人物,他的一生可謂起起伏伏,跌跌宕宕,波瀾壯闊。他不是帝王,卻可以稱之為帝王之師。漢高祖劉邦曾說:「夫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無不及子房。」的確,這個人就是留侯張良。
  • 秦時明月:張良為什麼會喜歡錦囊遊戲?
    《秦時明月》有這樣的一幕,墨家和蓋聶他們對著張良留下的錦囊一籌莫展,就好像一場遊戲一樣,需要集中每一個細節。為什麼張良會喜歡錦囊遊戲?原因還得追溯韓非。韓非被軟禁之後,衛莊,紫女和張良在商量對策。張良看著晶瑩剔透的玉,明白了韓非的用意。原來韓非早已經預料到自己會被姬無夜反擊,做好了請幫手的準備。這不,張良拿著玉找到了韓宇。韓宇答應張良的請求,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張良要為他做事,原因很簡單,良禽擇木而棲。這一點,恐怕是韓非沒有預料得到。但是鬼兵劫餉一案中,張良早已經跟隨韓非了,這個要求他不會答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