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散盡家財報國讎,傾盡所學扶漢室,功成身退時,卻永遠愧對她

2020-12-18 澤澤媽歷史手札

引言:

張良,字子房,出生於韓國貴族,祖父張開地連任韓國三任相國,父親張平在秦滅韓之前,也已經連續兩任相國,人稱「五世相韓」,家資頗豐。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兵攻入韓國都城鄭地,改為潁川郡,韓國滅亡。

張良劇照

張良無論是散盡家財,在公元前218年獨自策劃「博浪沙」刺秦;還是在參與公元前208年反秦復義舉時,大膽跟已經擁立楚懷王的項梁提議復立韓國公子成為韓王,並且出任韓司徒,輔佐韓王成領兵攻打潁川郡;再到公元前206年,因劉邦在潁川幫助韓王成奪回封地,張良奉王命輔佐劉邦進入關中直取函谷關,助劉邦在鴻門宴上虎口脫險;然後一步步成為劉邦謀得天下的智囊,帝師級人物;直至公元前202劉邦論功行賞,張良如願封留侯。

功成身退的張良收到妻子病故的噩耗,至此天人永隔,欠妻子相約白首的約定再也無法實現,多年在外奔波他的事業,曾虧欠妻子作為丈夫的責任再也無法補償。

張良的妻子:身逢亂世,相識相知於患難

張良的妻子在歷史資料上著墨不多,沒有找到具體的外貌特徵和圖片考證。

不過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張良的外貌寫道:「餘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

從以上資料可以推斷出:張良長相白皙俊美,斯文纖瘦,面容如女子般姣好。他本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早期年少時,應該是翩翩貴公子;後又經歷潛心10年學習兵法、謀略,應該成長為一個才貌雙全,睿智、成熟穩重的美男子。由此可見,張良的妻子品貌、才學應該不差。

《史記》中對張良妻子的記載:「水夫人」,此女子與張良同是韓國貴族,名淑子,在秦國滅亡韓國的流亡過程中,兩人相識相遇,感情甚篤。

而在《解梁派遠張氏宗譜》中有寫到:「秦滅韓後,即公元前230年後,張良攜家眷遷居陳留(今開封東蘭考張良墳一帶),是為陳留派始祖。派出廩延。妻周氏、繼姜氏又繼蘇氏。子二:張闢疆、張不疑。

古人早婚,張良的第一任妻子應該是韓國未滅之前,娶的是家世相當的韓國貴女周氏,周氏或許在國破的時候發生意外身亡。

家破人亡後,變賣家產到陳地求學的時候,張良已經20多歲。他拜陳地的一個儒生為師,第二任妻子姜氏,應該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

最後一任繼妻蘇氏,也就是《史記》中提到的「水夫人」,從資料上看,是張良在博浪沙刺秦之後逃亡過程中結識的韓國女子。不過他們兩人締結秦晉之好的過程也是充滿了坎坷和波折,歷時幾年才最終成婚。

張良劇照

志同道合的愛人:久等成婚後,締結白首之約

據《輔國良臣系列 運籌帷幄張良》第十二章【初會沛公 輔佐韓成】,在這一章中記錄:因為諸侯反秦會盟,商議擁立楚懷王。復楚的契機觸動了張良想要復立韓國的渴望。文中提到因為張良時常夜晚夢到心愛的未婚妻,猜想未婚妻同樣也在思念他,迫切希望早日復立韓國,趁著復國之機與未婚妻結婚。

從資料上的時間軸可以看出:張良此時的未婚妻是在公元前218——209年期間認識,並相互認可,有了婚姻之約。

公元前206年,張良和韓王成率兵攻打潁川。也就是說,他們兩人是在這個時間之後締結婚約。從相識,相知,相約,結婚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蘇氏能夠心甘情願等上好幾年,說明他們結婚之前的感情非常好。

張良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沒有選擇機會成婚,反而要等回到韓國後再結婚,說明兩人都對韓國有很深的愛國情結,都渴望復國成功,願意為此等上幾年,這也表明兩人的思想高度是一致的。一對有情人,又有共同的志趣嚮往和信仰,他們相當於婚前談了一場柏拉圖的戀愛,並最終修成正果。

張良劇照

功成名就時:政治使命圓滿完成,欠下的情感無處補償

公元前202年,劉邦平定天下,大勢論功行賞之後,張良如願封留侯。

劉邦一次酒後跟眾人盛讚張良的功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子房功也。」

因為之前打仗的關係,跟著軍隊輾轉各處,已經有三年沒有見過妻兒。張良跟劉邦提出打算回鄉小住,劉邦沒有恩準,答應派兵去接張良的妻兒來都城團聚,一起享受勝利的喜悅。可惜,在他日思夜盼中,只是等來了小兒子,卻得知妻子已經重病去世的消息,再也見不到佳人了。

張良深受打擊,病重無法上朝,拒絕劉邦續娶美嬌娘的提議。最後遠離朝廷,跟隨赤松子云遊四海,潛心問道去了。

無論是劉邦還是後世眾人,對張良的個人評價都是極高的,甚至稱呼他為「謀聖張良」。在古時候,聖字一般只能用於帝王,除了極個別智慧超群,在個人領域成就很高,品格特別高尚的人,才能用「聖」表示對他的敬稱。

就連後世算無遺策的諸葛亮,在看到張良的雕像時都由衷讚嘆道:「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成帝王之師。」

劉邦 張良劇照

張良在秦末漢初的政治舞臺上,算得上是功成名就,在歷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重情義的人。

不忘國讎:對滅國亡家之恨的秦國,張良熱血復仇,散盡萬金家資,刺殺秦王。

不忘國恩:即使韓國被滅,有機會復國的時, 輔佐公子成為韓王奪回韓國都城潁川。

不忘知遇之恩:獻計獻策,幫助漢王劉邦逐鹿天下,問鼎中原。

就是這樣一個胸有丘壑的張良,他年輕時致力於天下大事。計劃天下安定之後,剩餘的時間用來陪伴家人,和妻子相依為命,白首偕老,補償這些年來對妻子的冷落和虧欠。可惜最後時間有了,妻子卻已經不在,在情感上,空餘無盡遺憾和悔恨。

參考資料:

《史記》

《解梁派遠張氏宗譜》

《輔國良臣系列 運籌帷幄張良》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張良和諸葛亮誰才是第一軍師?張良後來為什麼要歸隱深山
    張良(公元前250年一公元前186年),字子房,河南穎城人(寶豐)是漢初興漢三傑之一,為漢朝的建立作出重要貢獻。張良是韓國貴族後代,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散盡家財立志復國。自古燕趙多悲士,張良和隱士倉海君合謀訪到一猛士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雖未成功亦名傳天下。
  • 張良(漢初三傑之一)
    #張良(?一代謀聖張良,他能散盡家財只為驚天一擲行刺秦皇,他也能在橋下為老翁穿鞋克己守禮,他能位列帝師,運籌帷幄助劉邦得天下,他也能笑對萬戶侯雲淡風輕飄然而去。他被後世人稱為「漢初三傑」之一。那一年行刺秦皇的張良被天下通緝改名易姓,在正是鬱郁不得志時有一老翁扔了自己的鞋讓張良下橋去撿,並為其穿上。
  •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那麼古代有哪些功成身退的功臣?
    但他深知財富只會給他帶來各個王的嫉恨便毫不猶豫地散盡家財,最終明哲保身。範蠡算得上是那個動亂的時代下場比較好的了。還有很出名的功成身退的例子就是西漢的張良。秦末農民戰爭中,張良聚眾起兵反秦,後歸劉邦,成為劉邦重要謀士之一。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並成在楚漢戰爭中幫助劉邦打敗項羽。
  • 是什麼原因讓張良選擇了劉邦,他家世代為韓國將相
    但是韓國最後被秦國攻破,國破家亡的張良勵志要興復韓國,並且興復張家。於是在群雄並起,抗擊強秦的時候,張良也響應號召,組織人馬發動起義,後來又投靠了項梁。因為項梁傭立楚懷王之孫為楚王,張良藉機懇求項梁將韓王孫成立為新韓王,項梁同意了,並且還讓張良輔佐韓王成。
  • 張良:真正厲害的人,學會適當「認慫」
    張良刺殺秦始皇未果,反被秦始皇通緝追殺,無奈的張良只好隱姓埋名,四處逃竄,最終逃亡到下邳這個地方。而這個地方就是他命中轉折之地,也正是因為此地讓他從逃亡之路慢慢走上事業的巔峰之路。適當「認慫」,會有意外的驚喜本來就是一個逃亡之人,來到這下邳之地無處安家,但有一雙閒逛的大長腿,信步閒遊的張良在一座橋上,遇到了一位老者,但這座橋並不是牛郎織女的「鵲橋」,而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橋,我想這就是張良的「貴人橋」吧。
  • 張良和劉伯溫都是功成身退,為何張良能得善終,而劉伯溫卻不能?
    劉邦對張良的評價很高,首先準備封張良為萬戶侯,張良不同意。再次將張良封為留地,這是劉邦與張良初次相見的地方,由此也可見劉邦對張良的用情。此後,劉邦在論功行賞時,把張良的功勞列為眾人之首。從那以後,劉邦就非常重視張良。從那以後,劉邦就非常重視張良。以致後來呂后對張良也十分重視,即使張良志在歸隱山林,呂后也要逼他出山去享樂。而朱元璋對於劉伯溫的重視程度並不高。
  • 劉邦大殺開國功臣,唯獨不殺張良是為何?張良不愧是「謀聖」
    這讓我們不禁想起韓信被殺,韓信被殺有很多原因,比如劉邦的猜忌和呂后的殘忍,當然也有他自己的原因,因為韓信只懂得進取,不知不懂得保身,他只懂得兵法,但不懂得權謀,所以最終連自己的家小都沒有保住,毫無疑問,這樣子的韓信是一個失敗之人。
  • 張良:前半生拿得起,後半生放得下.
    此後,張良四處流浪,散盡家財,招攬義士,謀劃「刺秦」。別說,還真得讓他找到了一個力大無窮的猛男,他給這個猛男量身打造了一把百十多斤的大鐵錐,瞅準了秦始皇巡遊的時機,兩人埋伏在路邊的草叢中,準備給對方來個一擊必殺。大力士的力氣夠大,準頭也不差,掄起鐵錐就將始皇帝的座駕砸了個稀巴爛。
  • 紫柏山祠話張良
    在漢朝的龍興之地漢中如此,就是在漢高祖劉邦的老家、留侯的封地,沛縣微山湖一帶有關張良的故事也是俯拾即是。如徐州子房山,至今流傳著楚漢相爭時張良登山吹簫,曲奏楚歌,聲動鄉情,渙散軍志,助劉邦戰勝項羽的故事。微山湖中微山島上張良墓前長年累月香火不斷。據我所知,目前在全國,張良辟穀地20多處,張良祠廟有100座上下,張良墓地也不下10處之多。
  • 張良的「1573」神話
    隨著高端白酒價格的節節飆升,茅臺、五糧液等品牌紛紛避談「奢侈品牌」之時,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瀘州老窖」)總經理張良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卻坦然表示,瀘州老窖就是要做白酒中的奢侈品。繼年初推出33.66萬元的超高端定製白酒之後,今年7月,瀘州老窖又推出了「國窖1573·愛我中華」系列三款高端白酒,售價分別為3180元、5600元和128088元。
  • 呂洞賓曬袍,張良隱居,黃庭堅寫詩,此山人傑地靈不簡單
    相傳漢相張良助劉邦平定天下後,即尋其師黃石公居住的通城縣張師山(張良老師隱居之山命名為張師山,位於湖北省鹹寧市通城縣西北)。張良在張師山相距約50公裡處訪得一風景宜人的黃袍山隱居下來(黃袍山位於湖北省鹹寧市通城縣東南),張良修建了「良山道觀」,在道觀不遠處創辦了「伐桂書院」,以授當地孩子文字。伐桂書院遺址位於湖北省通城縣黃袍山大堝山谷中,伐桂書院古石碑仍存。
  • 「名人百科」擁有完美結局的開國功臣——張良
    【歷史功過】張良雖系文弱之士,不曾揮戈迎戰,卻以軍謀家著稱。他一生反秦扶漢,功不可滅;籌劃大事,事畢竟成。歷來史家,無不傾墨書載他那深邃的才智,極口稱讚他那神妙的權謀。應該肯定張良的一生有助於秦亡漢立的歷史進程,但他也有值得非議、至少值得探討的地方,比如前期反秦的動機及其暗殺秦王不正當的行為。
  • 張良為什麼不阻止劉邦殺韓信?這裡告訴你原因
    在劉邦的創業隊伍中,張良是最為特殊的一個人。何為特殊?首先,劉邦隊伍之中大多數都是窮人出身,唯一他一人是貴族。他祖上兩代皆是韓國國相,事五任韓王。後來,秦始皇滅韓以後,他散盡家財 ,為家國報仇,可惜沒有成功,逃亡下邳。其次,在劉邦的隊伍當中,他是最不追求功利之人 。劉邦封漢王時,賜他的財寶全送給了項伯,然後替劉邦求漢中之地。
  • 劉邦困難時張良離開,劉邦奪取天下時張良回來,卻被封為誠信侯
    張良為何離開劉邦,再次回到劉邦身邊時,被劉邦直接封為誠信侯?其實當初張良離開劉邦時,是與劉邦有約定的,是有目的的,現在張良完成了目的,如約回到劉邦身邊。從劉邦封張良為誠信侯就可看出,「誠信」二字說明張良信守了當初的承諾,因此劉邦封張良為誠信侯。
  • 張良的後代竟出了這麼多名人,難道真是因為基因的強大?
    張良的後代竟出了這麼多名人,難道真是因為基因的強大?張良,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他非常聰明,就連劉邦也稱讚他「在計算別人方面我比不過子房」。縱觀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幾個人,他可以說他是漢朝唯一一個得以善終的開國功臣。劉邦生性多疑,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最終都沒有好下場,只有張良除外。
  • 這三人是著名的功成身退的人物,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這三人是著名的功成身退的人物,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範蠡春秋時期,原本是楚國人,因不滿國內政治黑暗投奔到越國。越國君主勾踐兵敗吳國被擒,他極力勸說勾踐答應吳國任何要求以保全性命。張良招壯士於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差點成功,後面投靠劉邦。劉邦取得天下後,曾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 冷漠無情的衛莊之所以會答應去噬牙獄,不是因為張良而是因為她!
    國漫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好,作為把國產動漫帶到一個全新階段的動漫,《秦時明月》的成功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這是一部帶有歷史上家國之間的仇恨以及江湖俠客之間的恩怨的一部國產動漫,也是非常帶有中華文化特色的一部動漫,秦時明月中冷漠無情的衛莊之所以會答應去噬牙獄,不是因為張良而是因為她!
  • 張良的悽美有誰知?
    我不知道題主是不是指的張姓可以「免貴」且是大姓,才說張良家族輝煌。在我讀《史記》中看到的是張良的悽美與悲涼。劉邦:「子房,為之奈何?」劉邦離不開的謀士,當屬張良。然,這位開國功臣,初漢三傑之一的張良,卻不得不在即將輝煌的時候,隱退弧守清寒。
  • 《秦時明月》紅蓮的歸宿會是二叔還是張良?
    看了今天的這個標題,相信大家肯定會有疑惑,覺得赤練姐姐一直都是喜歡二叔的,她的結局也一定會和二叔在一起,或者說她喜歡了那麼久的人,如果可以,就算是死也要在二叔的懷裡,如果是這樣,那麼赤練姐姐就跟的歸宿跟張良應該是不會有關係的!不過,到底有沒有關係,看一下小編的分析吧!
  • 《史記》中,為什麼蕭何、張良可以入世家,而韓信只能入列傳?
    本紀、世家和列傳記載的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就拿漢初三傑來說,蕭何和張良記入了世家,而韓信記入列傳。按道理說,這三人都是漢朝的開國大臣,都立下了不世之功,為什麼在史書中的地位卻各有不同?《史記》是太史公司馬遷寫的,為什麼將韓信記入列傳,不記入世家,他最有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