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一定大排長隊的一家店,因為離地鐵口很近,不僅餵飽了過路的上班族,也是老江浦人的最愛。
老闆看起來有點嚴肅,但其實人很好,只有在有人不守規則插隊的時候才會兇一下。
他家的包子並不像有些店裡賣的又軟又白,反而是很原始的麵粉發酵出的灰黃色,鬆軟之外還多了一絲韌勁。
三丁包、肉包都超級好吃!很久都沒有這種吃完一嘴油的幸福感了!
地址:中聖南街9-5號
花瓣雨茶樓,聽起來很小資的店名,最讓人惦念的確是那一碗鴨血粉絲。
與南京人常吃的鴨血粉絲不同,他家的湯底尤其吸引人。不僅保留了老鴨湯的鮮味還有些微辛辣的八角香,再加一點他家特製的辣油,口感一下就豐富了好幾個層次,吃起來很讓人上癮。
鴨心也是他家的主打,幾乎每個來的人都要點一份。肉質很有彈性,醃製的也很入味,香辣味很突出。
不夠的話再來一份鍋貼,這樣的早午餐剛剛好。
地址:文德路市民廣場
文德路地鐵站一出來,就看到了一家非常洋氣的西點店。黑色的招牌,暖黃色的內部裝飾,顯得格外出挑。
不用走進,就可以聞到店裡面傳出的焦糖混合著黃油的香氣。
門口一架復古老爺車型的臺子上放著琳琅滿目精緻多樣的麵包甜點,在旁邊轉一圈,甜香不住地侵鼻腔,你一定忍不住不流口水。
不過他家最火爆的是確是鴨脖雞爪鴨腸,存放食物的冷鮮櫃沒一會兒就會空空如也。這麼混搭又獨特的味道也許才是老江浦人向新改變致敬的方式。
地址:近郊公園北路9號
濮家餛飩據說已有110年的歷史。店鋪幾經易址,從老北門搬遷到現在的鳳凰大街,唯獨多年不變的紅色門頭格外醒目。
他家的餛飩5塊錢一碗,湯料辣油是秘制的,味道很好。薄如紙片的餛飩皮裹上香嫩的豬肉餡,呲溜一下爽滑入口,還透著鹹鮮。
豬肉餡的鍋貼用老式的油煎法煎出厚厚的底子,脆而不硬。獨特的醬油味,保留著傳統的老味道。
一碗餛飩、一兩鍋貼、一份鵪鶉蛋,小時候的回憶立馬就跳了出來。
地址:鳳凰大街(中醫院前面)
這家店開在江浦實小和文昌路中學的旁邊,據說開了有十年,老闆夫妻倆從二十來歲的小青年漸漸邁入而立,送走了附近一屆又一屆的學生。
粉粉嫩嫩的草莓乳酸菌蘇打,是夏日陽光下最清新的色彩,酸甜的味道攜帶著草莓的香氣一瞬間就能侵佔你的味蕾。
蜜桃烏龍茶,蜜桃的甜香中和了烏龍茶的些許苦澀,勾起回憶裡恰同學少年的時光。
地址:文昌路1號(文昌路中學旁)
算是江浦城裡的老味道,生意一直好的不得了,而且老闆通常只做早市,所以想吃一定要趕早!
15塊錢一籠的湯包,在如今物價飛漲的江北新區還算良心,更何況他家的包子據說都是黑豬肉做的,跟平常吃的完全不一樣!
輕輕一戳,濃濃的湯汁就跑了出來,肉香撲鼻。
肉餡非常細膩,沒有生薑蔥過分調味,所以保留了豬肉本身的甜鮮,就更顯原材料的難得,吃完嘴巴都會粘起來!
地址:文昌路8號(實驗小學對面)
一個大冰櫃放在店門口,透明的櫥窗乾淨又安心。老闆還會經常檢查食材的狀況,確保新鮮。
湯底統一是不辣的,桌上有辣油,蒜泥香菜也可以憑自己喜好來添加。
湯底鮮而不鹹,就算整碗喝光也不會覺得口乾。炎熱的天氣,來一碗葷素搭配的麻辣燙,辣到極致時猛喝一口冰汽水,才是最消暑的方式!
地址:中聖南街1-9號
張姐的來頭不用多說,是個南京人都知道~100+一碗的豪華魚湯麵讓無數土豪驅車百裡,只為一嘗。
貴是貴點,但也是實打實的量多料足。乳白色的魚湯略微粘稠,是熬出來的正經魚湯。辛香的黑胡椒很好的掩蓋了魚腥味,只剩下鮮鹹適中的奶香。
圖源:青城山下小惡魔
可以自己選擇加料,肥牛厚實大塊,魚片嫩滑,魚丸緊實Q彈,腰花軟嫩沒有羶味,在魚湯的浸泡下味道更加出色。
他家現在還增加了水晶蝦餃,透明的麵皮包裹著一大顆蝦,很有廣式味道。
圖源:超超大大王
地址:同心路珠泉花園大門口
開了很多年的老店,以前南門沒有改建的時候就有了,算是江浦有一定歷史的麵館。
雖然有吃貨抱怨漲價,但是料足、口味好。雜燴麵很地道,非常的好吃,各種料給的都很足。
地址: 浦口區 上河街珠江小學旁
生意一直很火,江浦一絕, 從小吃到大 。很多人會特意來吃,價格也一直飆升,不過來吃的人只增不減,湯很濃正。羊肉麵比較好吃,個人感覺比較正宗,當然價格也不親民,性價比比較高。
味道不錯的羊肉麵,在珠江派出所那邊,適合秋冬季節吃。想吃他家的羊肉還得再等段時間,也有其他麵條小吃呢,早上開門,生意也是很好的。
地址: 浦口區 建工局對面10號線龍華站3號口
每天下午5、6點鐘,經常有一家包子店門前會排起長長的隊伍,沒錯,這就是陳平包子店,這裡的煎包皮特別薄,心急的人吃包子很容易燙到喉嚨,要吃陳平包子,得要趁早哦。
人均:5元
地址:浦口區江浦街道文昌路江浦招待所旁邊
他們家生意爆好,幾乎天天排隊,麵條都是手工面,很有嚼頭,湯很濃鬱醇厚,牛肉更是沒得說。要去的親一定要在12點前去,他們家只做早市和午市,據說是限量的,貌似每天2000碗。
人均:10元
地址:浦口區人民小學旁
如果你是老江浦人,你會知道凡星菜市場這塊地方,原先一片池塘,叫胡家塘。它的附近有一家醬油廠,附近巷子裡的人都會上這裡打醬油。
胡家塘的東邊有座六角亭,塘的南邊是縣人武部。小時候經常到「胡家塘」去遊泳,水面上遊著附近人家養的鵝鴨。
如果你是老江浦人,你就會知道文德路在80年代的時候才剛剛修建起來。文德路一直延伸到菸草局的小圓盤,以前江浦人叫這裡「小東門」。
路西邊是西門橋,那時候這裡到處都是水灣灣的,感覺髒兮兮的!這裡的人特別擅長撈魚摸蝦。當時一句民謠這麼唱的:「東門人,一根扁擔兩根繩;西門戶,魚叉魚網加皮褲」。
如果你是老江浦人,你一定知道實驗小學。實驗小學是江浦最好的小學。那時候,一放學就跟著班上的同學經常跑到街上打街機,97拳皇、三國戰紀、月華劍士······
那條街上做學生生意的小店不少,賣串串的多,街機室也多。現在回想起來,滿滿的童年味道。
如果你是老江浦人,你一定記得,蘇果剛開的時候可讓不少江浦人欣喜又激動,下了班全家一起逛超市是開心又快樂的事。
旁邊的小巷子聚集了一家又一家的的美食,逛完了超市再逛個夜市吧,手上拎著嘴裡吃著,眼睛還要滴溜溜的去尋找下一站美食。
如今的江北新區,越來越繁華,新的美食廣場建起來了。
橋林大酒店也不再是這裡最高大上的請客聚餐地。
共享單車漸漸取代了這裡的摩的、馬自達...
老江浦人會感嘆
這個江北新區和以前的老江浦不一樣了
...
也許時代的改變是誰也阻止不了
兒時眼中門前的花,院裡的樹,蜿蜒的小路,乘涼的老人
一切都熟悉卻又略帶遙遠
只有在某條路不經意的轉角處
聞到記憶中熟悉的味道
才會發覺
曾經的老江浦
不過是換了另一種方式
在舌尖上延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