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富民產業興起來——永昌縣城關鎮趙家莊村...

2020-12-17 澎湃新聞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富民產業興起來——永昌縣城關鎮趙家莊村發展變化紀實之二

2020-12-02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產業興旺,是實現全面小康、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永昌縣城關鎮趙家莊村「兩委」班子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沒有產業何來收入,沒有收入哪來小康?」

要致富,選對路。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趙家莊村「量身定製」,闖出了一條符合本村實際的發展之路,明確提出打造「3條產業鏈」(即養殖示範區鏈、高原夏菜種植鏈、農家樂鄉村旅遊鏈)的目標,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

過去,光禿禿、無人問津的永昌縣城以南2公裡外的南山灘,這幾年成了趙家莊村村民眼中的「香餑餑」和「風水寶地」!

2015年,趙家莊村二社黨員黃克運和村民趙開福最早開始在南山灘發展養殖業。幾年來,在一批批像黃克運這樣「黑犛牛」的帶動下,趙家莊村養殖小區由起初的12戶發展到現在的52戶。

一社村民徐正文2013年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一些養殖大戶和村幹部建議他在養殖小區建個養殖場。村上協調信用社給他貸款15萬元建場,當年養羊40隻,3年後超過150隻,年純收入12萬元。2016年,全家實現了脫貧摘帽。

目前,趙家莊村養殖小區羊存欄達1.1萬隻,黑犛牛和白犛牛存欄近8000頭,信鴿4000羽,肉雞6000隻。全年出欄肉羊7000隻、肉牛4900頭,產品遠銷青海、寧夏、四川等省區,實現銷售收入約4410萬元,直接經濟收益574萬元,養殖戶戶均收入11萬元以上。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64元。

趙家莊村養殖小區產生了良好的輻射效應,其影響力與日俱增。在該養殖小區的示範帶動下,全鎮已建成養殖暖棚819座,養殖牛羊30頭(只)以上的規模養殖戶達520戶,吸納周邊農戶就業達100餘人。

時值冬日,與棚外草木凋零的自然景象相比,周福慶日光溫室內種植的蔬菜鬱鬱蔥蔥,迎來了生機盎然的「春天」。

趙家莊村三社村民周福慶,可說是該村發展日光溫室種植的「第一人」。11月24日上午,記者在他的種植大棚裡看到,鮮嫩誘人的油菜已可採摘;新定植的黃瓜苗已長到約15公分高,趕春節即可上市,賣個好價錢。

趙家莊村黨總支副書記黃培江介紹:「早在1994年,周福慶就開始發展日光溫室和露地蔬菜種植,第二年就帶動三社8戶村民種植蔬菜,1996年又帶動六社11戶村民種植大棚蔬菜,一直種到現在。目前,全村有日光溫室大棚25座,全村4500畝土地中的4300畝流轉給種植大戶,發展露地蔬菜。」

近年來,趙家莊村穩步推進以娃娃菜、西蘭花、青筍、土豆等為主的露地蔬菜種植,種植面積達3000餘畝。今年又建設8萬立方米高位水池一座,鋪設滴管4000畝,一次性流轉全村土地4300畝,土地租金每畝上漲100元,戶均增收1000元,實現土地勞務輸轉收入140萬元,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

永昌縣人大代表、趙家莊村村黨總支書記楊永俊,平日裡樂於到田間地頭及村民家中去轉轉,了解情況。他隨身帶一個小本子,將群眾反映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

楊永俊(左)

「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腰包鼓起來!」根據群眾願望,趙家莊村「兩委」一班人果斷決策:利用趙家莊村毗鄰縣城和驪靬大道的地理優勢,將村民自住的平房改建成羊肉館,發展農家樂餐飲業。

近幾年,趙家莊村依託驪靬景區和省級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農家樂特色餐飲項目,集中建設羊肉館57家;引進旅遊企業2家,建成農業採摘園1處20畝、聯棟大棚6座,種植櫻桃、火龍果、草莓、人參果等苗木,讓遊客體驗自選自摘自食樂趣;充分利用老校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結合地方文化傳承和民俗特色,打造地方民俗特色主題包廂7個,民俗展館1個。以上項目帶動周邊村民勞務輸出200餘人次,人均增收達1.5萬元。

文/ 記者 周潤文 柯玉棟

圖/ 記者 柯玉棟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富民產業興起來——永昌縣城關鎮趙家莊村發展變化紀實之二》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