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戰場上,有這樣一群和死神賽跑的親人,他們一個是國家移民管理警察,在國門線上拉起防疫工作第一道防護網;他們一個是「白衣天使」,駐守著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他們是姐妹,是夫妻,是母女……是可親可敬的一家人。上海機場邊檢站共有27個警醫家庭,他們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不畏生死,逆風而行!
一份申城的牽掛
「媽媽,你要少去人多的地方,去菜場買菜的話一定要戴上口罩。如果姐姐打電話回家裡,一定要讓她自己多注意……」小張是一名來自湖北襄陽的新警,2019年10月來上海工作後還沒回過家,遇上疫情後,單位就進入戰時狀態,回家過年已經成為不可能的奢望。電話裡,她總是囑咐家裡人少去人多的地方,而她自己卻義無反顧地奔赴全國最大空港口岸,在浦東國際機場堅守在成千上萬的出入境旅客中。她主動報名,要求加入疫情防控突擊隊,為發燒的出入境旅客提供通關服務。為旅客辦好查驗手續,脫下防護服,身上的衣服早就溼透了;摘下口罩,臉上留下一道紅紅的印子。她的堅守和勇敢,是一名國家移民管理警察的擔當,也是與姐姐並肩作戰的堅定。
小張的姐姐,是武漢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生,疫情爆發後,主動要求調至呼吸科,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每天都在和疫情做面對面的搏鬥。「每次穿上警服,我都想到姐姐穿上防護服的模樣,在這場戰鬥裡我一點都不孤單。」張琳涓說著說著有些淚目,「我的小外甥才6歲,他每天都想媽媽回家。我雖然在上海,但無時無刻不在掛念家鄉。我希望家人平安健康,希望姐姐和所有一線的工作人員都能平安回家。」
一封特別的「請戰書」
疫情爆發後,上海機場邊檢站文職小閔聽說愛人小姚所在的浦東醫院接到了支援武漢的任務。這天晚上,小姚欲言又止好幾次,還跟小閔討論起武漢醫護人員緊缺的消息。小閔明白愛人的意思,但他們新婚半年還不到。夜裡,小閔想了很多,微信微博上武漢醫護人員全副武裝日夜不休的畫面,全國醫護工作者紛紛馳援武漢的「最美逆行」,自己在機場防疫工作衝鋒在前時小姚的全力支持。
作為機場第一批接觸發熱旅客的工作人員,小閔和同事們衝鋒在前、迎難而上,準確迅速地引導旅客進入指定專用區域辦理前置指紋採集、自助通關、人工驗放等手續。每次小姚都會視頻指導小閔穿上防護服,叮囑注意事項。一樣的選擇,一樣的倔強,兩人不就因為這份惺惺相惜才在一起的嗎?早上,小閔將連夜幫愛人寫好的「請戰書」放在桌上,還留下一張紙條:老婆,我上班去了,請戰書我幫你寫好了,你放心向前走,我會等你平安凱旋!
一句凌晨三點的問候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上海浦東機場出入境邊檢候檢區仍是燈火通明、客流不斷。「出境請求支援。」「收到,馬上來!」民警小元佩戴上口罩後,立刻趕往驗證臺驗放旅客。出入境大廳裡旅客大多都戴上了口罩,民警禮貌地要求旅客摘下口罩進行「人證對照」,熱心地為需要幫助的旅客提供通關便利。回到休息室時,已是凌晨三點,看了看手機,幾分鐘前剛剛收到媽媽的一條信息,「元元,聽說從國外旅遊回來的武漢旅客高燒不退,你們工作人員一定要注意安全!」「媽媽放心,我們單位提供了N95口罩、一次性手套、免洗消毒凝膠,我也經常洗手,你今晚又是通宵值班嗎?」……
張譯元的媽媽,是江蘇省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護士,最近一直在加班。一起通宵,成為她們母女共同抗擊疫情的方式。
上海機場邊檢站有27個警醫家庭,他們每天都懷著必勝的信念,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著陣地。而在邊檢、在上海、在全中國,還有更多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們,他們正用自己的一腔熱血與無私付出,點燃打贏這場阻擊戰的希望之火!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