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收到有會員提問,在糾結超廣角鏡頭和魚眼鏡頭的選擇,今天我們就這兩個鏡頭的特點給大家作一次簡單的拆課.
首先,當你在糾結到底買超廣角和魚眼鏡頭哪個好的時候,實際上你已經走入了一個誤區。那就在於你的主要重心都放在了這兩個鏡頭視角很廣,可以容納的場景越多的這一點上。而實際來看,場景範圍對於畫面的影響其實可以通過的遠近距離來調整的效果最好,如果真要通過焦距的大小來調整,我們有可能讓畫面得不償失。
這裡需要大家記住一個概念,焦距越短,視角越廣,但是空間立體感越前,焦距越長,視角越窄,空間壓縮感越強。但大家只記得焦距與視角的關係,而沒有靈活的運用立體感這個效果。
所謂風光攝影,大多時候都是需要場景的前、中、後、上、中、下等全方位的表現才可以形成層次效果。那這種的表現,一定需要靠的就是立體感的感覺來營造。
為什麼有的照片一眼看過去就給人像紙一樣平,而有的照片看過去就讓人感覺很立體很震撼呢?
這其實就是因為照片是否合理掌握運用焦距,並結合畫面元素層次才可表現出來的。
總結一句話就是,如果需要更加震撼、立體的大場景風光照,一定適合的是在畫面有明確前景的元素時才行。如果你的照片裡面沒明確的前景,即使你焦距再廣,都沒有辦法給人一種立體震撼的效果。
比如大家看這兩張照片,兩者的焦距實際上都接近,但是由於上圖有水面的這張照片裡面包含了明確的氣泡做畫面前景,所以給人感覺畫面更加立體富有層次。
所以我們不必糾結具體買超廣角還是魚眼,因為兩者所表現的效果是不同的。如果你更喜歡再廣闊的地方拍攝風光照,那麼找到明確前景,並搭配超廣角來試用就可以有立體感的表現。但如果你拍攝的範圍本來就不夠廣,或者說是在比較狹窄狹小的範圍又想表現出衝擊力呢?那這個時候你就需要選擇的魚眼鏡頭可以,比如下圖這兩張
這兩張照片是在雨岔大峽谷所拍攝,整個峽谷左右縫隙不足60cm,但是通過魚眼鏡頭的強烈桶形畸變,表達出了一種小範圍也有廣闊天地的效果。讓人一下就覺得耳目一新
所以按照平常的使用來看,我更建議大家可以買超廣角鏡頭,魚眼鏡頭可以買性價比較高的手動鏡頭即可。因為即使手動,也幾乎可以不用怎麼對焦的。畢竟它的景深範圍已經很廣了。
超廣角鏡頭建議包含到15mm左右的焦段即可,比如佳能16-35,尼康14-24都是很不錯的搭配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