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沒有標點引發的千古謎團:呂不韋參與了嫪毐的平叛嗎?

2020-12-21 煮酒君

秦王嬴政最痛恨的兩個人,莫過於呂不韋與嫪毐了。

最初呂不韋為了擺脫趙姬的糾纏而將嫪毐送進宮中,此時對於嫪毐而言,呂不韋是有著再造之恩。後來隨著嫪毐的崛起,兩人又成為了政治對手。此時此刻的呂不韋恨不得將嫪毐趕盡殺絕,最終呂不韋如願地剷除了政治對手嫪毐,史載"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

根據司馬遷的這句話,可以斷定當時的相國呂不韋是參與了對於嫪毐的平叛,但實際上這句話存在著兩個很大的問題。

其一是在《史記》當中,大多數是沒有標註標點符號的,我們現在看到的《史記》上的標點符號,基本都是後人自己添加的。在這些後人添加的標點符號當中,大多數是"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只有少數是標註"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

一個標點符號之差,可謂是失之毫釐謬之千裡。按照第一種劃分的話,平叛只有兩個人;第二種分法的是就是三個人。

第二個問題便是這個相國是不是就是專指呂不韋,畢竟當時的昌平君也是秦國的相國之一。

所以問題還是回到了關於標點符號的標註上。為了考究兩種標註方式的對與錯,首先得先明確,在《史記》當中出現"官職"+"姓名"(即姓名前冠注職務或爵級)的情況多嗎?如果多則代表第一種標註是對的,如果少或者沒有出現,那麼則表示第二種方式才是對的。

事實上,在《史記》當中,"官職"+"姓名"的現象,在該書中是非常普遍的存在。例如,李全華先生標點本《史記》說:"元年,將軍蒙驁擊定之"、"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蛟將軍擊趙"、"大良造白起攻魏"、"十年,相國呂不韋坐嫪毐免"。這些記載無不顯示《史記》當中"官職"+"姓名"現象是廣泛存在的,這也恰恰證明了"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當中的相國指的是昌平君而非呂不韋。

隨便一提的是,很多人會質疑昌平君相國的身份。在大多數史料記載當中,關於嬴政當政早期,相國都貌似只有一個人,而且這個便是呂不韋。很多人都不知道甚至不認可昌平君的身份。要想知道昌平君是不是相國的話,首先都了解秦國的相國制度。

在戰國時期,很長一段時間各國的相國有且只有一個,秦國也不例外。但是這種情況在秦武王時期發生了改變,據《史記》記載:"二年,初置丞相。樗裡疾、甘茂為左右丞相 ",同頁還有"嚴君疾為相"、

"樓緩為丞相"的記載。甚至是嬴政當上了秦始皇之後,也是設立了兩個丞相,史載"始皇出遊。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乃至於到了秦二世胡亥時代,也仍然是"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由此可見從秦武王時期開始,秦國就開始執行起了"左右丞相"的制度。

當然比起大名鼎鼎的相國呂不韋,這位相國昌平君則顯得默默無聞。

這主要是跟司馬遷的寫作習慣有關,司馬遷編寫《史記》的特點是:所記載的都是根據需要出現的人物,或者是當時非常著名或有影響的人物。有些人物雖然貴為丞相,但當時沒有多少作為,或者沒有必要提及,也就只是提個名,有的甚至連個名字也沒有。

這位昌平君在歷史上並沒有很大的貢獻,其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參與對嫪毐的平叛,也正是如此很多人並不知道昌平君相國的身份。自然而然,當"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這句話出現是,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位相國是呂不韋。

除了文獻上的推敲之外,呂不韋沒有參與對嫪毐的平叛,還有幾個依據。其一,當時的呂不韋正好跟著秦王嬴政到雍城去主持秦王政的加冠儀式。雍城與鹹陽相聚甚遠,從時間上,呂不韋肯定是來不及參與平叛的。其二是秦王嬴政對於呂不韋的不信任,長久以來呂不韋一直都不願意還政於秦王嬴政,只不過迫於秦王嬴政年齡的增長,才同意秦王政親政。

因為這層關係兩個人關係並不是很好,秦王嬴政自然是對呂不韋心懷戒心。此時讓一個不放心的人去參與平叛,萬一兩個人狼狽為奸,到時候吃虧的還是秦王政自己,所以秦王政絕不可能派呂不韋去平叛的。

相關焦點

  • 嫪毐為何能封侯?呂不韋選擇自殺,真是因為秦始皇的一句話嗎?
    秦法嚴苛,論功行賞,因此秦國歷史上能封侯的人極少,比如,秦昭王時有穰侯魏冉、應侯範雎,莊襄王時有文信侯呂不韋,秦始皇時期有文信侯呂不韋、武城侯王翦、通武侯王賁,此外還有就是長信侯嫪毐,嫪毐與這些人比明顯不是一個量級的,更何況嫪毐的身份還是一位遭受了宮刑的宦官,他如何能封侯?秦法嚴苛,假太監嫪毐真能封侯嗎?
  • 嫪毐是大陰人、假宦官嗎? 《史記》說謊了!
    尤其是嫪毐的「首秀」,《史記·呂不韋列傳》更是描述得繪聲繪色,成為兩千年來挑逗人類想像的身體奇觀——說呂不韋為了擺脫太后的糾纏,遍訪民間找到嫪毐這位奇男子,讓他扮成雜耍藝人表演節目,用生殖器挑著一個小桐木輪子行走,以勾引太后。如此天賦異稟,太后欣然笑納,乾柴碰上了烈火,一發不可收拾,嫪毐假扮宦官進宮,還和太后生了兩個兒子,儼然是秦始皇的便宜爹。
  • 呂不韋是不是秦始皇的生父?大秦賦含糊其辭,《史記》卻言之鑿鑿
    秦始皇嬴政是呂不韋還是子楚的兒子?司馬遷在《史記》中記錄的內容,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秦始皇的身世可能真的有問題。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給人們再現了那段「禮崩樂壞」的戰國亂世。「賤商」呂不韋以過人的眼光,投資了原本在秦國不受重視的公子子楚,並扶持子楚及其兒子嬴政先後成為了秦國的國君。
  • 嫪毐不閹割就入宮,原因《大秦賦》不好意思演,《史記》寫的直白
    所以趙太后沒事就找呂不韋。呂不韋也是隔三差五就得去宮中陪著趙太后解悶。人間世不怕沒有好事就怕沒有好人,呂不韋作為外臣,本來之前就有他與趙姬的緋聞。現在隔三差五的去趙太后的寢宮,自然引來了各種閒言碎語。呂不韋是何等精明的人?這種事如果讓趙太后的兒子秦王嬴政知道那還了得!
  • 輾轉呂不韋、子楚、嫪毐!《大秦賦》中秦始皇母親趙姬的悲劇
    那就要從呂不韋開始投資秦始皇的父親嬴異人開始。呂不韋呂不韋做生意做到趙國,遇到秦國的質子嬴異人,見其過得很是寒酸,一打聽秦異人乃是庶出,其母夏姬也不受寵,如果沒有意外,那麼等待這個質子的命運只能是在趙國終老。
  • 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一招就剷除嫪毐和呂不韋,難怪能兼併天下
    所以,他並沒有掌握實權。那麼,掌握實權是誰?太后和外戚。《史記·秦始皇本紀》:「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漢書·五行志》:「秦始皇帝即位尚幼,委政太后。」呂不韋因為輔佐子楚上位而獲得了空前的權力,再加上他和趙姬之間不清不楚的關係,所以,呂不韋、趙姬勢力權力很大。兩股勢力維持著嬴政繼位初期的權力平衡,但這種權力平衡被一個人打破了,這個人就是嫪毐。嫪毐原本是不可能登上歷史舞臺的,不過呂不韋給了他機會。
  • 嬴政欲與呂不韋「私奔」,嫪毐善於騎馬,歷史正劇也來搞笑
    現該劇已經播出有21集,秦始皇嬴政、相邦呂不韋、秦朝丞相李斯、帝太后趙姬和趙姬男寵嫪毐等主要角色紛紛亮相。 同時張魯一飾演的嬴政並沒有始皇帝的那種帝王之氣,有些意氣用事且略顯稚嫩。 40歲的張魯一飾演13歲的秦王嬴政的確有種「老牛扮嫩」的感覺,但是沒有表現出那種帝王之氣,也正是因為當時秦王年齡小,且有呂不韋當政,自己並未掌權,難免會有些稚嫩。
  • 呂不韋送嫪毐進宮,是怕秦始皇發現姦情?網友:主要是身體吃不消
    其實呂不韋心裏面一直都有趙姬,嬴異人去世以後,他們倆已經沒有什麼障礙,可以在一起。不過,一段時間以後,他選擇了把嫪毐推薦給了趙姬。而是把自己的心思都用在處理國事上,沒有太多的精力去陪伴趙姬,並且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根本沒辦法讓趙姬天天開心。有網友戲稱:送嫪毐的原因,主要是身體吃不消了。 此時的趙姬已經是太后,她的身份地位和威信都是不言而喻的。如果這時候沒有處理好跟趙姬的關係,呂不韋也擔心趙姬會因此對自己不滿,甚至給自己下絆腳石。
  • 被嬴政認為專權、給趙姬獻嫪毐、百姓夾道相送,呂不韋是黑是白?
    《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乃往見子楚,說曰:「吾能大子之門。」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呂不韋曰:「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嬴異人又名子楚)此時的呂不韋,完全是從投資利潤的角度分析問題,他與嬴異人之間,還說不上什麼交情,和秦國之間,更談不上任何牽絆。
  • 嬴政為何殺了與趙姬如膠似漆的嫪毐?網友:嫪毐自找的!
    權力的可怕之處在於迅速令人忘乎所以,曾作為呂不韋工具人的嫪毐被封長信侯,逐漸形成與其抗衡之力,通俗一點來講,做了太后男寵後,人家根本不鳥呂不韋了。,在某一次晚宴上,估計是喝上頭了,某位賓客因為說錯 一句話就遭至謾罵:「你這種螻蟻,配我來罵你嗎?
  • 秦始皇為呂不韋兒子?很可能是後人杜撰的
    千年來,秦始皇的身份一直是一個謎團,有學者認為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也有人認為他和公子異才是親父子。那麼,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嗎?為何部分影視作品中,都傾向於將秦始皇默認為呂不韋的兒子?有依據嗎?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呂不韋,以及他和秦始皇的關係。
  • 《大秦賦》中的嫪毐,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據坊間傳聞,嫪毐於床幃之事天賦異稟,呂不韋聽聞此人之後便將他招進了侯府之中,然後他又在趙姬面前三五不時地提起嫪毐,慢慢地使得趙姬對嫪毐產生了興趣,很快便命呂不韋設法將嫪毐送入宮中侍奉自己。——《史記·呂不韋列傳》嫪毐不僅身懷絕技,而且為人圓滑、善於迎奉,以假太監身份進入甘泉宮沒多久,便深得趙姬的寵幸。兩人每日在甘泉宮中耳鬢廝磨,不久之後,趙姬就懷了身孕。自趙姬懷孕之後,和嫪毐兩人一方面十分欣喜,另一方面也整日提心弔膽。
  • 嬴政和呂不韋都不在鹹陽,嫪毐攻打蘄年宮的意義何在呢?
    蘄年宮之變是秦朝歷史上一次重大的歷史事件,經此一事,嬴政誅殺嫪毐、驅逐趙太后、逼死呂不韋,這才算是徹底掌握了秦國的軍政大權!那麼,此次事件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作為本次叛亂的主角,嫪毐為何選在秦王嬴政和呂不韋都不在鹹陽的時候發動政變呢?難道他的攻擊目標不是嬴政嗎?
  • 嬴政繼父嫪毐如何使秦太后甘願生兩子?史記給出一答案:轉輪如飛
    可是這位秦王也僅僅在位三年的時間便去世了,大權便落在了只有12歲的嬴政手中,可是這時候他並沒有親政,所以真正的權力在丞相呂不韋和母親趙姬手中。而趙姬和呂不韋經常私通,但是久而久之嬴政一點點長大,這件事情終究包不住的。
  • 嫪毐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歷史上他真正的下場如何?
    嫪毐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歷史上他真正的下場如何?   嫪毐是和秦始皇的母親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的一位假宦官,而在不少的史料記載中,尤其是司馬遷的《史記·呂不韋列傳》中有詳細記載,說嫪毐曾經是在街頭表演的藝人,因為當時呂不韋不想和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再有糾葛,就想到了讓一個人代替自己。
  • 大秦賦:秦始皇嬴政重責呂不韋,令其遷往蜀地,呂不韋卻服毒自盡
    呂不韋覺得秦國如此強大,自己的門客竟沒有他們多,因此以優厚的待遇招攬門客,食客人數多達三千,秦朝丞相李斯曾是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召集門客編寫《呂氏春秋》,內容包括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字。此書以儒家思想為主幹,以道家學說為基礎,博採諸子百家的精華,呂不韋想以此作為統一六國後的治國思想。公元前244年,秦國發生大饑荒;次年十月,又發生嚴重的蝗災,後來又發生了瘟疫。
  • 嫪毐是呂不韋的政治對手?別逗了,他其實不過是對方的一塊擋箭牌
    因為從某些程度上來說,嫪毐可以說是呂不韋親手給自己挖的一個坑,如果他當初沒有把這個人獻給趙姬,那麼對方也就沒有機會成長為自己在政治上的競爭對手,更不可能在嬴政登基的時候發生政變。所以說呂不韋對於嫪毐這個人,是不是看走了眼呢?
  • 嫪毐可能是外國人?最新文物表明司馬遷的記載或有隱情
    在《史記》裡,最匪夷所思、最香豔、最不像真實歷史的篇章應該是《呂不韋列傳》了。因為這篇列傳裡記載了一個從古至今讓人苦思不得其解卻又為民間所津津樂道的人:嫪毐。嫪毐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了,他身上很可能暗藏了非常多歷史信息,極有可能是司馬遷刻意留下來的讀解《史記》的線索。
  • 名字的秘密:嫪毐
    可見,嫪毐這個名字有汙稱的意思,很可能不是真人名,而是類似「採花賊」這類外號,而有意思的是嫪毐的發音還有英文的「LOVE」類似,這後面的故事有的講了。嫪毐[lào ǎi](?―公元前238年),是秦始皇母親趙姬的男寵,歷史上著名的「大陰人」。
  • 秦王政並沒有殺呂不韋,只是把他遷到巴蜀,為何呂不韋要自盡
    電視劇大秦賦的播出,讓秦朝的這一代歷史重回大眾的視野,也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因為贏異人代父嬴柱質趙,後來因為秦趙兩國之間連年徵戰,贏異人在趙國的處境艱難,商人呂不韋散盡家財幫助贏異人回到了秦國。之後在呂不韋的謀劃之下,贏異人順利的成為了華陽夫人的嫡子,有了繼承皇位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