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靜心齋大門。北海公園內的袖珍皇家園林靜心齋,原名為鏡清齋。位於北海北岸,西鄰天王殿。可從北海北門西側偏門就近前往。
▲▲中年時期的乾隆畫像。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始建,佔地面積約4700平方米,是為皇子建設的書齋
▲靜心齋在北海公園中位置的衛星照片。園內以疊石為主景,周圍配以各種建築,亭榭樓閣,小橋流水,魚翔淺底,花貓靜臥,古松挺拔,綠草茵茵,翠竹拂面,疊石巖洞,遊廊四至,幽雅寧靜,布局巧妙。
▲靜心齋布局的衛星照片。靜心齋體現出了我國北方庭院園林藝術的精華,是一座建築別致、風格獨特的「園中之園」。
▲靜心齋布局示意圖。靜心的意思就是,要使心靈安定寧靜,安定心神。靜心的典故出自《莊子·達生》:「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意思是說:我要開始演樂器了,不敢有一點消耗氣息,必須安定心神。鐻(音據)是古代一種像鐘的樂器。
▲靜心齋西南側小院的景色。碧綠的池水、古樹、山石,古意盎然。莊子認為,人類的的智慧、道德,都從清淨、寧靜的心中自然流露出來。假如每天患得患失,吵吵鬧鬧,每天心浮氣躁,是不可能呈現出智慧之態的。
▲可見,做人也好,做事也好,都要有一顆清靜之心,這樣才能從偏執的自我中超脫出來!很多時候,人們做事時出現阻礙之狀,往往不是人之智力的問題,而是功利心和對技巧的執著心,障礙了人們靜心以對一切。圖為靜心齋西南側小院的景色。
▲這所小院內,遍布太湖石山景,山石玲挑剔透,與隱現在翠竹青松和花木中的亭、軒、橋相互輝映,池水如鏡,流水潺潺。圖為靜心齋西南側小院中的山石景色。
▲靜心齋中景色幽雅,其中還有楓樹點綴,片片紅色與翠綠相擁,美不勝收,正因為景致美妙,此處一直有乾隆小花園和園中之園之稱。靜心齋西南側小院的景色,由南向北拍攝,是個靜心休閒之處。
▲靜心齋的歷史悠久,清帝遜位後,到1913年袁世凱執政時,對這裡曾大為修繕,由於這裡幽靜,他把這裡作為民國政府外交部宴請賓客的地方。靜心齋西南側小院的景色,由東向西拍攝。
▲北京解放後,1949年建國之始,靜心齋曾作為了國務院參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館的辦公地點。靜心齋西南側小院的景色。
▲末代皇帝溥儀特赦後,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到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工作時,也曾在此辦公。《我的後半生》一書就是在這裡起草的。靜心齋西南側小院的景色,亭臺樓閣,小橋流水,雖是夏日,仍舊涼爽宜人。如果來北海公園時,到此一遊應為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