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園靜心齋:各殿隔扇首次恢復了「芝麻紗」

2020-12-12 北晚新視覺網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春雪後的北京,少了冬天的蕭瑟,多了份嫵媚和俏麗。

觀看雪後的精緻,自是不能少了北海公園。周三一大早,許多攝影愛好者攜著「長槍短炮」,早9點一開門,就閃入了公園裡。從北門往園子裡走,位於北海北岸的靜心齋,是不少人的「第一站」。

靜心齋,原名鏡清齋,始建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竣工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雖與頤和園前後腳修建,但是形成現在這樣的規模與布局卻是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之後。靜心齋是皇家園林中寫仿江南園林的經典之作,園中面積雖不大,但是殿堂華美,亭榭精巧,怪石爭奇,小溪跌玉,移步異景,氣象萬千,也有「園中之園」的別稱。據記載,歷史上,不僅乾隆帝酷愛,慈禧也是來了就捨不得走,是她夏季避暑首選的「宅院」。後來,慈禧還將鐵路引入北海,在齋門口設立小火車站,只是車站在1900年被八國聯軍毀壞。1913年,袁世凱的外交部長陸徵祥攜家眷移居靜心齋,嗣後,靜心齋成為北洋政府宴請外國使節的場所。

1982年5月,這座建成兩百多年的園林精品首次向市民開放,曾引得市民競相排隊參觀。幾十年間,靜心齋曾經歷過多次修繕,而今年1月,經過第二次大修後,這座皇家園林又重新對外開放。

新修繕的靜心齋,不僅屋面做了修整,門廊上的彩畫也可看出全部進行了修補,貼近前似乎還能聞到油飾的味道。據介紹,在修繕過程中,在靜心齋各殿宇中恢復使用「清代官式營造技藝裱糊工藝」,裱糊所用的桑皮紙、強力高麗紙都是按照傳統工藝仿製的專用紙張,用手工雕刻制模,再一張張印製而成,印刷採用的染料均為天然礦物染料及植物染料。棚壁糊飾的每一道工序均按傳統手法進行,加入中草藥,以防蟲防鼠。各殿隔扇還歷史上首次恢復了「芝麻紗」——一種清皇家常用的針眼如芝麻粒一樣的紗織品。其從顏色、圖案設計到布料材質選擇都是按照故宮內的原樣製作的。

正門外,即為太液池最寬闊之處,隔著浩渺煙波,遠處的瓊華島雄偉壯觀。然而,輕輕一轉身,進入正門之內,「鏡清齋」的牌匾靜懸於前,頓覺小院內的安靜婉約,似乎隔絕了外界的一切紛擾。「鏡清齋」取「明池構屋如臨鏡」之意 ,沿廊行至鏡清齋西牆,與畫峰室間的狹窄夾道盡頭,山池風光便撲面而來。太湖石堆砌的假山與隱現在花木中的亭臺軒榭相互輝映,若不仔細提醒,還真有可能認為自己身在南方園林之中。莫怪乎,此處會得到攝影愛好者和遊人的喜愛。

除了靜心齋外,據了解,和其幾乎一牆之隔的 「西天梵境」也正在進行修繕。相信在未來,這裡將有更多的歷史「畫卷」向遊客展開。

GO提示

靜心齋開放時間為每周二到周日,早上9點至下午16點半,每周一閉門謝客。按照北海公園目前的管理規定,遊客需領取免費參觀卡方能參觀,每天下午16點以後不再發放免費參觀卡,同時為保護古建安全,同時在園人數不超過100人,超過100人將暫停遊覽。

另外,雖然靜心齋是免費參觀的,但進入北海公園需要購買門票,成人門票包括5元/張和15元/張兩種,15元的「套票」還能同時參觀團城等園內景點。

 

來源:北京晚報 趙瑩瑩 文並攝

相關焦點

  • 北京密碼:解密北海公園內的皇家園中園靜心齋之靜心有何深意?
    ▲圖為靜心齋大門。北海公園內的袖珍皇家園林靜心齋,原名為鏡清齋。位於北海北岸,西鄰天王殿。可從北海北門西側偏門就近前往。▲▲中年時期的乾隆畫像。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始建,佔地面積約4700平方米,是為皇子建設的書齋▲靜心齋在北海公園中位置的衛星照片。
  • 城市印象 | 北海靜心齋,乾隆小花園
    北海公園的靜心齋,便是仿江南美景而建,又稱「乾隆小花園」。有一次乾隆來北海,看到這所園子小巧玲瓏,別具一格,便決定重建此園,做為讀書之所。枕巒亭,是靜心齋裡面較為醒目的建築漫步在靜心齋,所到之處都是綠意盎然的景色,但也有意想不到的驚喜,這就是隱藏在怪石中的雞爪楓,每到夏天是它最燦爛的時候,在萬綠叢中,它火紅的風姿,為幽靜的靜心齋增添了熱烈的韻味。
  • 走進北海靜心齋 走進乾隆皇帝的小花園
    2020-11-06 21:59:22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這裡是北京|走進北海靜心齋 走進乾隆皇帝的小花園【點睛】靜心齋位於北海北門西北側,原名鏡清齋,建於乾隆二十三年,是北海古建築中保存最完整、最幽美的一處行宮小園,有「乾隆小花園」和「園中之園」之稱。
  • 8月23日北京北海公園畫舫齋正式對外開放
    北海公園畫舫齋8月23日正式對外開放  由於歷史原因,畫舫齋之前一直因空間狹小隻用於專業展覽。目前試開放將延續靜心齋、快雪堂等景區博物館限流參觀的方式,為遊客增加了一處休閒納涼的好去處。乾隆皇帝將江南園林意境融入進畫舫齋中,既不失北方皇家宮苑的特色,又再現了江南園林的情調。  園中主殿為清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畫舫齋」。院中一池碧水,清澈見底,四面輝煌的景致高低錯落有致,遠近相間不同,雕梁畫棟倒映在水中,影影綽綽隨波而動。  此次畫舫齋的開放極大地滿足了廣大遊客的需求,同時也意味著北海公園著名的靜心齋、濠濮間、畫舫齋三個園中園已經全面與廣大遊客見面。
  • 北海公園畫舫齋
    北海公園畫舫齋北海公園畫舫齋北海公園畫舫齋北海公園畫舫齋北海公園畫舫齋北海公園畫舫齋>北海公園畫舫齋北海公園畫舫齋北海公園畫舫齋北海公園畫舫齋
  • 北京5:北海公園及景山公園
    感覺最值得一遊的是靜心齋,原為乾隆帝書苑,稱乾隆小花園,後來闢作皇子的書齋。園內亭、榭、廊、軒、石橋、水池、疊石、假山、樓臺,既有北方園林宏偉壯麗的氣魄,又有江南園林小巧玲瓏的情趣,是中國造園藝術的珍品。從北海公園東門岀來,對面就是景山公園的西門,順便進去遊了一下。
  • 北京:北海公園漪瀾堂首次亮「真身」
    (記者 浦峰 攝)  經過近一年的修繕改造,北海公園漪瀾堂今起正式對外開放設展。此前,這裡曾被仿膳飯莊佔用57年。據北海公園黨委書記呂新傑介紹,此次展覽主要展出漪瀾堂歷史文化展和乾隆皇帝文化生活展。1959年,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位於北海公園北岸的仿膳飯莊搬遷至漪瀾堂,在此經營清宮菜餚及冷熱點心等。  2016年4月18日,仿膳飯莊從漪瀾堂搬出。  漪瀾堂未來將整體規劃修繕  仿膳飯莊騰退後,北海公園曾對漪瀾堂進行修繕。北海公園基建科相關負責人介紹,騰退後便著手對漪瀾堂古建築群進行環境整治。
  • 這裡是北京|走進北海靜心齋 走進乾隆皇帝的小花園
    【點睛】靜心齋位於北海北門西北側,原名鏡清齋,建於乾隆二十三年,是北海古建築中保存最完整、最幽美的一處行宮小園,有「乾隆小花園」和「園中之園」之稱。
  • 史語所遷址北京90周年:選址北海靜心齋,推動中國現代考古
    宛自天開,園中之園史語所選址在北海靜心齋。據侯仁之先生考證,北海最初的開闢,還要比現在北京城的建址更早一些。起初是先有湖泊,然後加以開鑿,堆築島嶼。這個「海」是蒙古語「湖泊」的音譯,三海之中,北海為首。
  • 北京風土密碼:清太液池北岸的靜心齋外有一碧鮮亭是做什麼用的?
    原來就在北海公園靜心齋旁。▲北海公園最早是金代的皇家園林大寧宮遺址所在地。其北岸有座精美的小型建築群名為靜心齋。圖為靜心齋位置的衛星照片。▲圖為靜心齋布局圖。作為北海北岸最為小巧玲瓏,精美清幽的建築群,齋內碧池清水,曲橋迴廊,十分幽靜。原名為鏡清齋,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曾為皇子讀書之處。
  • 北京風土密碼:清代太液池北岸靜心齋有一個鮮碧亭是做什麼用的?
    ▲北海公園最早是金代的皇家園林大寧宮遺址所在地。其北岸有座精美的小型建築群名為靜心齋。圖為靜心齋大門。▲靜心齋大門和題額。靜心齋與故宮的乾隆花園和頤和園的諧趣園,並稱清代三大「皇家花園」。▲圖為靜心齋衛星照片。▲圖為靜心齋布局圖。
  • 北海公園的園中園,畫舫齋重新開放
    2020年8月7日,北京,北海公園的園中園,畫舫齋重新開放2020年8月7日,北京,北海公園的園中園,畫舫齋重新開放2020年8月7日,北京,北海公園的園中園,畫舫齋重新開放2020年8月7日,北京,北海公園的園中園,畫舫齋重新開放2020年8月7日,北京,北海公園的園中園,畫舫齋重新開放
  • 北京北海公園遊玩攻略
    ▲圖:北海公園白塔乾隆時除在瓊華島四面建亭榭樓臺外,又在北岸修建了先蠶壇;闡福寺、西天梵境、萬佛樓、小西天、澂觀堂、靜心齋等,在東岸修建濠濮問、畫舫齋等,具臺了今天北海的規模。㈤北海公園北岸景區:(1)行程2小時:包括靜心齋、西天梵境、九龍壁、鐵影壁、五龍亭、小西天景區(2)行程1小時:包括靜心齋、西天梵境、九龍壁。
  • 北海公園遊記
    清高宗弘曆乾隆六年至三十六年(1741年—1771年),對北海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葺和增建,前後連續施工30年之久,建起了許多亭、臺、殿、閣。清乾隆自謂「園林之樂,不能忘懷」,於是把江南園林的精華、文人寫意、山水園林引進皇家宮苑,先後建成北海的靜心齋、畫舫齋、濠濮間等「園中之園」。
  • 不知北海公園畫舫齋,您被OUT了
    不知北海公園畫舫齋,您被OUT了李茂林 媒體披露自8月23日起,北海公園畫舫齋以「常態化對公眾開放」。畫舫齋是我少年時經常去的地方。上世紀六十年代,這裡總舉辦各種書畫展,幾乎每一次書畫展我都沒有錯過。昨天下午,乘暇前來,本以為遊人會很多,鬧不好要排隊等候,因為聽說公園要控制承載量,限流參觀——園內最多不能超出80人,沒想到今來此一看,遊人寥寥無幾,可喜乎?可悲乎?不得而知也。 有人評價北海公園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之一,應該說是當之無愧的。年輕時研讀文徵明的《西苑詩》書法,就對北海深感興趣。其《瓊華島》一詩中寫道: 海上三山擁翠鬟。
  • 北京北海公園畫舫齋整修完成重新開放
    來源標題:北海畫舫齋整修完成重新開放 經過三個月的改造提升,12月8日,北海公園畫舫齋正式對外開放。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至此,北海公園今年的三項民生實事工程全部完成,畫舫齋、閱古樓、濠濮間等三處文化空間已全部開放,市民遊客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園林的獨特魅力。畫舫齋是一座山林環抱的園中園,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院落主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宮門、「春雨林塘」殿和「畫舫齋」殿,兩側還設配殿「鏡香室」「觀妙室」,形成中設水池的方形院落。
  • 「旅食記-旅」冬日裡的北海公園一日遊
    冬日暖陽,決定去北海公園走一走,小時候唱的《讓我們蕩起雙槳》,唱的就是這北海。北海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是中國現存歷史上建園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沉積最深厚的古典皇家園林。北海公園北2門首先到達靜心齋,憑票領了一張靜心齋景區參觀證。
  • 北海公園的故事
    原標題:北海公園的故事 最近,在北海公園瓊島經營了57年的仿膳飯莊(1959年由北海公園北岸移至瓊島)因為搬遷暫停營業。5月下旬,新的仿膳飯莊將搬回到北海公園的北岸,也就是其前身仿膳茶社1925年開設時的原址。 仿膳飯莊給人們留下了非常多的珍貴記憶。
  • 北京北海公園畫舫齋整修完成 正式對外開放
    原標題:北海畫舫齋整修完成重新開放經過三個月的改造提升,12月8日,北海公園畫舫齋正式對外開放。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至此,北海公園今年的三項民生實事工程全部完成,畫舫齋、閱古樓、濠濮間等三處文化空間已全部開放,市民遊客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園林的獨特魅力。畫舫齋是一座山林環抱的園中園,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院落主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宮門、「春雨林塘」殿和「畫舫齋」殿,兩側還設配殿「鏡香室」「觀妙室」,形成中設水池的方形院落。
  • 北海公園的園中園 ----畫舫齋遊覽
    2020年8月7日北京,北海公園的園中園,畫舫齋重新開放自由自在的魚兒在享受閒暇時光畫舫齋重新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