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最高樓」: 交通飯店——不斷「長高」的合肥(三)

2021-01-07 合肥在線

航拍合肥市滁州路和勝利路一帶地貌,其中最上方的十層建築即為交通飯店(1978年攝)

上世紀70年代合肥鳥瞰圖

交通飯店(2015年攝)

安徽省計劃委員會關於交通飯店建設的相關通知

上世紀70年代,位於合肥汽車站附近、高達10層的交通飯店成為合肥最高的建築。當然,除了高之外,它留給一代人記憶的還有,不設身份限制的「門檻」,普通百姓都可以進去住宿。

在大水塘上建起

說到交通飯店,稍微上點年紀的合肥人應該都了解。它位於今瑤海區境內勝利路中段上,東鄰滁州路,西近窯灣路。而據檔案記載,交通飯店於1976年10月1日建成營業,佔地面積16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當時有職工200多人,主營旅店,兼營小吃,隸屬省交通廳汽車運輸管理局。

上世紀70年代物質生活還很匱乏的時候,在合肥大東門外「金三角」地帶上有這樣一座十層的大樓,是當時合肥第一高樓自不必說,更是當時合肥人心目中的「標誌性建築"。

但你知道嗎,這座70年代合肥標誌性建築卻是在大水塘上建起的。對於這一點,已故「老合肥」牛耘老人有很深的記憶。生前他曾撰文說到此事。

據牛老在文中回憶,他參加工作後一直在合肥市總工會,1961年被總工會安排進入工交農場工作,任務是帶領工人們養豬。因為工交農場也在大東門附近。有一次他無意中在東門發現了一口大水塘,水面有很多浮萍。這下牛老別提有多高興了,因為在60年代,這浮萍是餵豬的最好食物了。他便帶著一名工人下塘去撈浮萍,再用板車運回農場。為了撈方便,他們挑了兩根最大最長的竹竿,先是每次撈完浮萍後扛回去。但幾次後嫌麻煩,於是乾脆把長竹竿丟在塘裡。一次,兩次……幾次去都還在,後來有一天去發現竹竿被人拿走了,怎麼也找不到。「因為那段時間幾乎每天去撈浮萍,而且撈完後一般都下塘去遊泳。所以對那口大塘我記憶深刻。」牛老曾這樣說。

但讓牛老沒有想到的是,十多年後,當時合肥市最高的建築正是在這口水塘上建成了。交通飯店落成的時候,牛老還特地去看了一下,非常開心。不久後恰好有一家報刊向牛老約稿,他寫下《合肥—一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一文,介紹合肥的歷史、文化、交通等,其中特地提到了合肥的最高建築——交通飯店。

老合肥人口中的「十層大樓」

其實,在不少老合肥的口中,交通飯店還有一個俗稱——「十層大樓」。這個俗稱甚至比交通飯店名字流傳還廣。至於為什麼有這個俗稱,也許是因為在不少老合肥人心中,用「十層大樓「這個樸實直接而又最有代表性的名字比「交通飯店」更親切吧。

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趣事,交通飯店在八九十年代曾是長途汽車站的所在地,而勝利路那一片有很多汽車站,比如明光路上還有「合肥汽車站」。有不少外地來坐車的人總弄不清楚,就問當地人長途汽車站在哪。當地人會說在十層大樓那裡。一連問了幾個人都是這樣回答。此時外地人會更「暈」,不知道往哪走了。

在上世紀70年代,一幢十層的大樓建成,可不是一件小事。在當時改革開放尚未啟動的年代,十層已經具有摩天的氣勢了。它代表著合肥的高度,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很多精神慰藉。

據附近不少人回憶,大樓建成那天,很多市民甚至外地人都趕來看看究竟。當時勝利路通往火車站方向還沒有路,只有交通飯店門前的小路,一下子都挪不開步。而還有不少市民有幸上去轉了一圈,他們一下來,馬上就被旁邊的人圍起來問這問那,十多分鐘都不願散去。而當時的合肥報紙,則用「萬民爭睹」來形容它給合肥市民帶來的震撼。

交通飯店建成後不久,就「名副其實」了,將交通出行和旅宿結合在了一起。因此,這裡一年四季都沒有停歇的時候。等車的人、拉客人的車主、小販叫賣的聲音、行人的焦急……成為交通飯店前面的一道風景。輻射各地的車輛匯聚於此,在這裡,聚集著天南地北的旅客。

入住沒有身份限制

上世紀70年代的合肥,也已經有了幾個能提供餐飲住宿的飯店,但似乎都有「門檻」的,普通百姓一般是進不了的。例如,當時的稻香樓必須是縣級以上幹部才可以入住,江淮飯店也只服務於官員或者華僑。而只有交通飯店和長江飯店,入住不受任何身份級別限制。這在當時也是比較特別的。

交通飯店初建起來時,只是純粹地提供餐飲食宿,也算是合肥的高級賓館之一了。當時樓下是飯店,樓上為住宿。一般市民都可以進去住宿,只需拿著介紹信,交上錢就可以入住。沒有人阻攔你,更沒有像現在那樣的保安詢問你。

而去交通飯店住宿或參觀的人,更感興趣的還是飯店裡安裝的電梯,讓不少人感覺稀奇。據老人們回憶,交通飯店裡裝的是老式的廂式電梯,但並不是合肥最早的電梯。有不少人進去就是為了坐一趟電梯。電梯裡盛滿了人,爬上爬下是不停歇的。

據檔案記載,當時這棟十層大樓不但在合肥有名,就是在全省也很有名氣,全省的駕駛員註冊,都是要來合肥住在交通飯店裡的。而對於很多單位來說,在接待來訪賓客時,也會把交通飯店納入合肥一景。一般的程序是,先陪同著逛逛逍遙津,再看看稻香樓,最後參觀一下交通飯店。

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近些年來合肥高樓頻起,不斷刷新著城市的高度。40年前,站在交通飯店的樓頂上,眼前還是一片廣闊。而如今,這座相對老態的「十層大樓」,早已被淹沒在如雨後春筍般聳立的高樓群裡了。只是由此前往省內各地的長途客車,還使人們記住它的「交通」功能。而走進交通飯店大樓內,雖然這裡還有長途汽車站和交通飯店總服務臺、安徽省交通集團汽車運輸公司相關辦事部門和一些客房等,但明顯感覺人少了不少。

是啊,不管它過去有多輝煌,今天也無法再與四周的五星級酒店相媲美。也不會再有人用「高」這個詞來形容這座大樓了。不過,它留給人們的記憶,依然是震撼且不可磨滅的,依然是合肥人無法替代的「集體記憶」。

□程堂義

相關焦點

  • 江門城市天際線不斷"長高"
    我市迄今為止建成的最高建築——高約200米的萬達廣場。 有專家指出,看一個城市,首先是看它的天際線(往往指最高建築)。 曾幾何時,僑都大酒店是江門的天際線,是江門人的驕傲,如今它的地位先後被中遠大廈、電信大廈、萬達廣場等取代。放眼未來,江門還將崛起更多更高樓。城市高度、天際線的不斷刷新,彰顯著江門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折射著時代之變。
  • 上世紀90年代無錫老字號飯店攀比「地標」失敗品
    身世探訪:老字號飯店攀比的產物    作為無錫對外展示的一個形象窗口,也作為勝利門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車站、碼頭匯聚地的工運路兩側歷來是商家競相紛爭的寶地,建高樓、攀高度、比氣派的「面子」之爭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直到今天還在繼續上演。
  • 上世紀70年代我對「家」的記憶
    上世紀70年代初,我家住南柳巷62號,那是一間10平方米北房,加上接出的走廊才12平方米,真可以拿「一間屋子半間炕」來形容了,屋外南邊高高的院牆和棗樹直接影響到屋內的採光,所以白天屋子也不亮堂,一隻電燈泡兒和像盤子一樣的燈罩吊在屋頂,燈繩(燈的開關)在進門靠右手。
  • 合肥新長江飯店元旦迎客
    歷史:稀罕的抽水馬桶曾讓客人反覆把玩  80年代,家住合肥城隍廟的高先生,由於工作需要經常在長江飯店接待一些來肥出差的客商。他清晰地記得,長江飯店的住宿價格十分優惠,而且夥食不錯,許多價廉物美的菜式只需要塊把錢,很受客人的歡迎。隨著時代的發展,一大批新型賓館猶如雨後春筍般在省城崛起。
  • 長江飯店丨合肥曾經最「豪華」的飯店
    說起合肥的高檔酒店,你會想到什麼?萬達威斯汀?天鵝湖大酒店?60年代,住在這裡的會議代表,頭一次看到抽水馬桶,左右擺弄,又掀開蓋子查找水的來源,結果散會前飯店的馬桶全壞了。雖然馬桶壞了,「長江飯店的馬桶是自動的」卻傳開了。
  • 國際飯店,上海曾經的最高樓
    落成之日,它就刷新了全國乃至亞洲最高的建築物紀錄。而作為上海最高樓的紀錄,則一直保持到1982年。上海人,和到上海旅遊的人,都會到國際飯店腳下「打卡」,抬頭望一望這幢最高建築:「一抬頭,帽子都要落掉。」但在1978年,即便站在這幢建築的大門前,尋常人也不敢走進來,不僅不能進來消費,甚至進來張望一眼也不行。這裡的客房由上級統一安排,入住的外賓和僑胞都由組織安排。
  • 《小丑》2019電影故事背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小丑》2019電影故事背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9月18日,在金獅獎大放異彩的影片《小丑》發布全新IMAX海報。由傑昆·菲尼克斯扮演的小丑穿著紅色西裝在城市街頭洋洋自得,背景中一輛被點燃起火的汽車照亮整個夜晚。在8月底威尼斯短暫亮相後,10月4日,全球觀眾將會一睹這部電影的風採。
  • 濟南現老式蒸汽火車 仿佛穿越到上世紀70年代
    2016年2月25日,山東濟南一高校現老式蒸汽火車,據了解這一火車是該校校友捐贈,建造於上世紀70年代。2016年2月25日,山東濟南一高校現老式蒸汽火車,據了解這一火車是該校校友捐贈,建造於上世紀70年代。
  • 上世紀80年代創下深圳速度的國貿大廈 如今怎麼樣了
    在上世紀80年代,「深圳速度」這4個字響徹神州大地,幾乎家喻戶曉。「深圳速度」的創建,與一棟高樓大廈有關。它就是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簡稱「國貿大廈」。國貿大廈最初打算蓋38層樓。為什麼是38層樓呢?這是因為,當時江蘇剛剛建成的南京金陵飯店有37層樓,有110米高,穩坐「中國第一高樓」的交椅。國貿大廈要在層數上超過南京金陵飯店,成為新的「中國第一高樓」。不過,國貿大廈的「野心」絕不僅僅成為「中國第一高樓」,他們有更高的追求:與國際接軌,建成30年內不落伍的現代化大廈。
  • 【70年70廣州地標】成長的高樓,時代的榮光
    前言86.51米,114.05米,391米,600米……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廣州城的樓宇也在不斷長高。廣州日報大型系列報導「70年70廣州地標」今天進入第二輯高度系列,從7座不同時期的最高樓切入,一探它們在以何種方式長高,又是如何嵌入城市發展的肌理,「高」得恰如其分。這7座高樓沿用了頗具特色的手繪方式,集齊本系列所有版面,您就能完成這張形為「70」的拼圖,我們期待您參加後續活動。
  • 國際飯店:上海曾經的最高樓 也是城市的原點
    1934年落成的國際飯店,作為上海最高樓的紀錄,一直保持到1982年。落成之日,它就刷新了全國乃至亞洲最高的建築物紀錄。而作為上海最高樓的紀錄,則一直保持到1982年。上海人,和到上海旅遊的人,都會到國際飯店腳下「打卡」,抬頭望一望這幢最高建築:「一抬頭,帽子都要落掉。」但在1978年,即便站在這幢建築的大門前,尋常人也不敢走進來,不僅不能進來消費,甚至進來張望一眼也不行。
  • 合肥交通飯店汽車站計劃搬家
    2012年12月20日 15:08  稿源:合肥晚報   分享到:   據市交通部門上午發布消息,位於勝利路交通飯店的省客運汽車站有望搬離到合裕路附近,而新站明年有望開建。
  • 合肥兩家四星級飯店被摘「星」
    原標題:合肥兩家四星級飯店被摘「星」   今年6月17日,安徽省旅遊局公布了2013星級飯店覆核結果,五家飯店被取消四星級旅遊飯店資格,這五家四星飯店分別為:合肥新文採國際大酒店、合肥華侖瑞雅國際大酒店、黃山國脈大酒店、黃山徽商故裡大酒店、馬鞍山市盛德軒國際會議中心。
  • 江門城市天際線不斷「長高」 !這些高樓你都去過嗎?
    城市高度、天際線的不斷刷新,彰顯著江門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折射著時代之變。△彭偉宗攝 變化 江門建築不斷「長高」黃先生作為老市民,看到萬達廣場上的燈光秀時會不由感嘆:江門變得越來越靚了,高樓越來越多了多圖帶大家感受一下江門亮燈後的「盛世美顏
  • 一條廢棄的鐵路橋,修建於上世紀70年代,今搖身一變成網紅景點
    在上個世紀70年代,合肥市肥東縣橋頭集鎮的這條鐵路屬於運輸線路,是當時淮南線的一條支線,最初修建這條鐵路是戰備鐵路,運送儲備油,不過呢,在建好後,這裡一直沒用過,在上世紀90年代末徹底廢棄不用。不知道何時起,合肥這條
  • 上世紀50-70年代全國約有2萬種家譜被人為毀掉
    2萬份家族「隱私檔案」  有人估計,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全國大約有2萬種家譜被人為毀掉  《望東方周刊》記者楊天、特約撰稿湯歷|上海報導  7月的一天,上海圖書館譜牒研究中心的胡德收到一份來自廣東佛山的快遞,
  • 上世紀九十年代那些事:天涯、海角、爛尾樓(圖)
    上世紀90年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它是中國的未來由朦朧而清晰、由迷惑而明朗的關鍵年代。正是有了這個改革開放的過渡期,上世紀80年代的價值才會轉化成具體的、實實在在的行動。  天涯、海角、爛尾樓  1991年,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張寶全,正興高採烈地準備拍人生第一部商業電影,卻接到八一電影製片廠撤項的通知。
  • 國際飯店:上海曾經的最高樓 也是城市的原點
    1934年落成的國際飯店,作為上海最高樓的紀錄,一直保持到1982年。幾代上海人,和到上海旅遊的人,都會到國際飯店腳下,抬頭望一望這幢最高建築:「一抬頭,帽子都要落掉。」  1978年12月11日,範廣榮退伍回上海,根據分配,去上海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報到。
  • 國際飯店,上海曾經的最高樓,也是城市的原點
    落成於1934年的國際飯店,位於黃浦區南京西路(原靜安寺路)170號,正對面是原上海跑馬廳(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東鄰體育大廈和金門飯店大樓。大樓24層,其中地下兩層,地面以上高83.8米,鋼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樓板。落成之日,它就刷新了全國乃至亞洲最高的建築物紀錄。而作為上海最高樓的紀錄,則一直保持到1982年。
  • 合肥將建「安徽第一高樓」 比臺北101隻差6米(圖)
    合肥將建「安徽第一高樓」 比臺北101隻差6米「一座高達502米的摩天大樓將在合肥濱湖新區拔地而起。昨天,記者從合肥市政府與恆大集團的項目籤約儀式上獲悉,這座名為合肥國際金融中心的大樓將刷新紀錄,成為「安徽第一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