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拓展文旅消費新領域,激發文旅消費新動能,西寧市以河湟文化為重心,以青海特色美食為載體,自今年7月,舉辦為期3個月的第三屆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展暨西寧美食節,為市民遊客打造了一場舌尖上的夏日狂歡盛會,讓群眾盡享文化大餐,切實增強了全市乃至全省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擴量與提質並重
本屆美食節充分兼顧吸引聚集和分散引流的雙重需求,緊抓疫情防控常態化、暑期來臨、跨省遊放開的有利時機,不斷擴大各縣區、企業和商戶參與規模,美食街區較去年6條街擴展到22條,除唐道、新千等傳統美食街區外,吸納了新華聯童夢樂園石榴籽園、天地巷子、丹噶爾古城、慕容古寨、雲谷川印象小鎮、千紫緣等新興商業綜合體、市域景點及鄉村旅遊接待點參與,為市民遊客提供了更多消費選擇。各街區設計風格新穎別致、各具特色,功能區域規劃合理,陳設有序,既有傳統的美食檔口,也增添了文創、手作、非遺、扶貧市集等展區和攤位,內容豐富,參與互動性強,使此次美食屆活動有吃有玩、可逛可拍,即增強了美食節吸引力,又提升了各街區的人氣,延長了市民遊客停留時間,有效拓展了文旅消費。
惠民與暖企並舉
圍繞「六穩」「六保」兩個重點,省市區(縣)三級聯動,共開展各類文化論壇、藝術展演、美食品評、網紅直播、體育競技等活動近200項,開設美食街區22條,設置攤位鋪面1822個,全力帶動各類商貿餐飲企業加速恢復經營,達產達效。香格裡拉、天地巷子、北城七區、中發源時代廣場、和院等美食街區在擴大自身商業綜合體品牌影響力的同時,積極參與美食節,優化公共服務,拓展就業崗位,開展各類打折促銷優惠活動,讓利消費者。美團點評、餓了麼、銀聯雲閃付等知名企業依託青海「信用健康碼」,以方便快捷、靈活實用的「雲閃付」、手機銀行APP等方式,讓廣大居民享受到優質高效的金融支付服務和消費折扣。截止9月3日,各街區累計接待遊客1970.29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3.2億元,同比去年翻了近兩番,吸引社會投資近2000萬元。美食節活動拉動消費、提振信心、增加收入的作用明顯。
文化與旅遊互融
本次美食節以保護、弘揚、傳承「黃河·河湟文化」為主線,整合省市區(縣)各類文藝團隊、景區景點、鄉村旅遊、非遺美食等資源,積極推出「美食+河湟民俗」「美食+非遺」「美食+綠色城市文化」等各融合業態產品。如大通「鄉音·鄉情·鄉土」鄉村旅遊節、湟源縣「鄉愁·鄉情·鄉趣」鄉村踩線遊等活動讓鄉村民俗文化大放異彩;精彩紛呈的各類曲藝、皮影劇目、「青繡」作品、湟源裡脊製作等非遺內容的展示展演和競賽活動,讓非遺旅遊備受青睞。湟中暖鍋美食節、城北宋家寨麵食文化節、湟源排燈文化藝術節等活動讓特色美食文化煥發出別樣生機;西部自駕遊產業發展論壇暨西部自駕車旅遊聯盟年會、河湟文化發展高峰論壇、西寧美食節、環湖賽嘉年華、西寧FIRST電影展、蓮花湖全民歡樂彩色跑、美麗鄉村越野跑等活動讓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進一步增強了文化旅遊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全面提升了青海美食節會品牌的影響力。
宣傳與氛圍互動
美食節期間,央視《奧秘》欄目播出時長90分鐘的西寧美食特輯,推介青海特色美食,助力打造節會品牌,擴大幸福西寧影響力。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平臺發布宣傳稿件24篇,進行直播近10場,總觀看量達500餘萬次;同時,依託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日報論壇網、精神文明報、新浪網、鳳凰網、途牛旅遊網等各大媒體平臺共發布信息報導800餘條。在《青海日報》《西寧晚報》刊發宣傳專版4期,頭題文章5篇,專欄文章10篇。利用「西寧文旅之聲」抖音、微信官方帳號發布節會短視頻16條、推送節會宣傳文章45篇,瀏覽量近300萬次。為營造全民樂享的濃厚氛圍,全市重點街區戶外廣告、公交站亭、公交車體、車載視頻、戶外大屏等平臺投放活動宣傳廣告,讓惠民暖企的文旅活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同時,大力拓展文化旅遊交流合作,在美食節開幕式期間,先後邀請了江蘇、河南、山西、陝西、寧夏、內蒙、西藏、甘肅及省內各市州21個城市領導、嘉賓和文藝團隊、文旅企業參與活動,共商黃河、河湟文化保護傳承大計,共謀惠民暖企良策,共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END—
監 制:陳 科
責任編輯:趙 珺
圖文編輯:李夢雅
稿件來源:局對外交流合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