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天」在古代是什麼含義?

2020-12-13 子夏故壇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古人所謂「天人合一」的「天」,就是指「自然」。

自然和人為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人為效法自然,順應自然,人之所為合乎自然規律就叫「天人合一」,這也就是《道德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人道的終極遵循和最高境界。天地都是自然的具體體現,故天也泛指自然,自然也簡稱為「天」。

《周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典範。「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的理論基礎之一和具體實踐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周易》經文中的《象辭》分兩部分,前一部分言乎天地之道,後一部分言乎人道。天地之道和人道皆取法於卦象,從而形成了人道效法天地之道,人道與天地之道高度統一的思想,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比如首卦《乾卦》,其《象辭》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象辭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曰「天行健」,「天行」是自然現象,天道運行有其固有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故曰「天行健」,這就是天道。後一部分曰「君子以自強不息」,人道效法天道,按照人生發展的不同階段及其特點而努力,時行則行,時止則止,不受外物幹擾和誘惑而誤入歧途,這就是所謂「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就是人道。人道與天道相一致,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其它64卦的《象辭》都是這個模式,概莫能外。

古代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故意把「天」進行了神化,把「天」杜撰為整個宇宙的主宰,自己就是代表天來統治人民的,把自己包裝成「天子」,從而形成了「君權天授」、君王要「敬天、明德、保民」的統治思想,並作為維護自己統治的理論依據。其實,真正儒家思想中的「天」就是指自然,天道就是指自然規律,統治者只是利用並篡改了「天」的概念,模糊了學術和統治之術之間關於「天」的區別,以利於維護其統治罷了。統治者會利用「天」的概念維護統治,勞苦大眾也學會了利用「天」的概念去推翻舊的統治。西漢末的黃巾起義者就喊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歷代農民起義也常樹起「替天行道」的大旗。

可見,篡改的「天」並非恆道,惟有順應自然,按自然規律辦事才是恆道,才是人間的正途大道,故老子在《道德經》中開篇便言:「道可道,非恆道」。

相關焦點

  • 天人合一是古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什麼才是天人合一呢?
    要想明白什麼是「天人合一」,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天。《說文解字》說「天」為:「天,至高無上也」。人類最原始崇拜對象,幾乎都是自然界的實際存在物,如風、如雨,如山、如樹,「天」也不例外。但《說文解字》的「至高無上」卻非常虛幻。
  • 古代祥瑞的顯現,是人感應天?還是天感應人?何為天人合一
    這可以算作古代天人感應的一部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的概念,同時討論關於天人感應,到底是人感應天?還是天感應人?這些問題主要涉及到道家和儒家的兩方面,天人合一偏於道家,天人感應偏於儒家。但通過古代這兩個文化認識,或許能更好的闡述古代傳統文化基礎。
  • 什麼是「天人合一」?該如何去理解和對待?
    中國哲學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命題就是「天人合一」,那麼什麼是天人合一呢?對這個命題的理解、闡述、乃至運用一直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人們之間理解的深度和廣度、看的角度和方法,也不盡相同。今天,咱們一起來探討下,什麼是「天人合一」,以及如果對待和運用這一古人極其重視和強調的思想命題。
  •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從宏觀看,中西哲學的最大差別之一就在於對待天人關係的態度,其他一切差別都是由此衍化而來。西方哲學在天人關係上主張天人二分、主客對立,中國哲學在天人關係上則主張大化流行、生生不息、天人貫通、天人合一。西方哲學重視「分」,中國哲學重視「生」。
  • 絕地天通與天人合一
    其實,天與人的根本區別是顯而易見的,無論訴諸常識經驗還是訴諸哲學思辨,都是如此。將人與天視為渾然一體,那是現代性思想的產物。例如,不少現代學者把「天」理解為現代意義上的「自然」,即物質的自然界⑤,而人則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天人合一,即天人一體了。
  • 「天人合一」思想探源
    作為一種思想觀念,「天人合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產生。西周時期,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是自然和社會的最高主宰,天人關係即神人關係。《尚書・洪範》中說:「惟天陰騭下民。……天乃賜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天保佑民眾,因而把九類大法賜給禹,安排人倫規範。這一觀點肯定「天」(神)與人之間有著某種相通的關係,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萌芽。
  • 古代祥瑞的出現,是天感應人還是人感應天?天人合一怎麼理解?
    要說在古代社會當中, 我們是經常能夠看到很多的一些個祥瑞的顯現的,尤其是在很多帝王或者是富貴者的身上,我們是看到了很多這樣的一些個學說存在的,只要是有祥瑞出現,那麼就預示著人間一定是有好事發生。那麼這其中就出現了一個概念,到底是人感應天?還是天感應人呢?
  • 「天人合一」現代詮釋的流變與爭鳴
    季羨林雖肯定「天人合一」是代表中國古代哲學主要基調的思想,並對錢穆之說表示重視,卻不同意錢穆以「天」為天命,以「人」為人生的解釋。季氏認為,「天」指大自然,而「人」就是人類,故「天人合一」便是人與自然保持和諧關係,成為一個整體。他特別強調,「天人合一」是東方思想普遍而基本的表露,也是有別於西方分析思維模式的東方綜合思維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體現。
  • 有了「天人合一」,再說「天人相分」不是互相矛盾嗎?
    這是《太上感應篇》開頭,也是核心,這段話透露出思想,在古代非常重要,叫「天人感應」。「天」指自然、宇宙、神靈等概念,「人」指個體的人,「天」「人」存在存在「感應」和交流,其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相通,或者更進一步的合二為一,所以「天人感應」某些情況下可以表述為「天人合一」。
  • 道家的天人合一傳遞出了哪些哲學含義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見於易經,其講道,天的運行規律是陰陽變化,地的運行規律是剛柔變化,而人就是陰陽變化和剛柔變化 的產物。道家的莊子首先對這一思想進行了解讀,他在莊子-達生中說: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意思是說,天滋生萬物,而地承載萬物,有天有地,才有了世間一切,而這裡所說的一切,自然也包括我們人類。這個觀點就是要闡明,自然規律高於人的意志,人類應對自然大道心懷敬畏,我們只是自然界中的一粒草芥,我們不可能打破或超越天地自然的運行規律。首家思想認為,人類應該同動物、草木、金石一樣,安安分分的靜處自己的一方天地,主張國家和人民回歸到原始部落時代。
  • 「天人合一」思想怎樣理解?人是天和地的副本
    要理解「天人合一」,首先要明白「天」的具體含義,它指代宇宙自然運行規律,是大象無形的大道,是世間萬物最高的準則,人只是天道中的滄海一粟。這句話可以看作是關於「天人合一」思想最早的記述。莊子之後,西漢大思想家董仲舒在自己哲學著作《春秋繁露》裡有一句名言: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
  • 國學丨天人合一:人天同構、人天同律、人天同象
    思想來源:道家 提出者:莊子 發展者:董仲舒 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表現: 人天同構、人天同律、人天同象 案例:中國古代建築、古典音樂、舞蹈藝術、茶道 天人合一的意義 意義:天人合一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思想核心與精神實質。
  • 天人合一是哲學表達宇宙的最形象生動的語言
    決策科學研究專家在分析決策科學創始人張順江的現代科學結構體系時提出,決策科學有它的邏輯與推理的語言,作為一門獨立學科, 它有自己的語言表達體系,比如,關於「理與天人合一」的問題分析與解答,天下人的認知有了一個「沒理」的「理」,即矛盾律「無—有」的對立統一。現代西方哲學界追溯科學的源頭稱之為「弔詭」。其含義是,最後都導向了悖論。
  • 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原來是這樣!
    中國古代教育家在探討天人關係時主要採用一種「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 認為天人同源, 天人同德, 天與人是整個宇宙中的和諧共同體。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體現在他對天的看法上, 他已經超越了先前社會對天的崇拜和敬畏, 把天看成是具有自然界必然性的意味, 「天」即天道。孔子說:「知者樂山, 仁者樂水。」 (《論語·雍也》) 倡導「知天」, 「知天命」, 認為天道和人事, 人性和自然具有統一性, 把天道作為人事的原則。而孟子進一步提出「性天同一說」, 把天和人的心性聯繫起來。
  • 什麼才是天人合一?生活中我們怎樣做到?
    天人合一在儒道修身中,效法天道是重中之重。但什麼是天人合一?如果我們如同古代的儒道高人一般效法天地能給自己帶來什麼轉變呢?天人合一,為哲學思想,天代表道、真理、法則,天人合一就是與先天本性相合,回歸大道,歸根復命。
  • 「天人合一」看香港
    中國文化過去最偉大的貢獻,在於對「天」」人」關係的研究。中國人喜歡把「天」與「人」配合著講。我曾說「天人合一」論,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從來世界人類最初碰到的困難問趣,便是有關天的問題。我曾讀過幾本西方歐洲古人所講有關「天」的學術性的書,真不知從何講起。西方人喜歡把「天」與「人」離開分別來講。換句話說,他們是離開了人來講天。
  • 歷代儒家如何理解「天人合一」?
    通俗的理解,什麼是天人感應,其實就是把人和天相互結合起來,比如董仲舒在春秋繁錄裡面大概就描述了這麼一個觀點: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要順應天道,否則上天會懲罰你的。了解了這個概念之後,我們再來看天人合一,就能更好的理解。
  • 天人合一,忘我境界
    那麼什麼是天人感應呢,剛剛說的《易經》感而遂通,指天意與人事的交感相應。認為天能干預人事,預示災祥,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 天人感應」是指人與自然萬物同類相通,相互感應。人是自然中的一份子,本來於天地萬物為一體,相互溶入生息,只因後天識神分別之故、漸脫離自然。
  • 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究竟能幹什麼?
    在中華文明中,有一項叫做「天人合一」的思想,據說很多西方人都很感興趣,特別是在如今全球變暖,各地汙染嚴重,許多物種瀕臨滅絕的情況下,這個「天人合一」的思想更加受歡迎。那麼究竟什麼是「天人合一」呢?歷史上「天人合一」的思想,曾經被統治者濫用。
  • 中國人說「天人合一」,是指人應順天的意思嗎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主要思想之一。一般而言,這種精神狀態指的是與自然契合為一的一種修行狀態,但是從另一方面來想,「天」在古代不是指神話嗎?那麼「天人合一」豈不是指人應順從天意,故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