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中華文化發源地,黃河又是母親河,河南黃河溼地一定要看看

2020-10-04 旅行知世界

一句「老家河南」,說出來多少河南人的心聲,河南省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搖籃,沿著黃河蜿蜒流淌,多少歷史故事在這裡沉澱,所以,來到了河南,遊覽黃河,是一個快速了解河南,了解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好去處。黃河很長,各有各的精彩,比如在鄭州,有一個黃河國家溼地公園值得一看,公園就在鄭州城區以北,要是和朋友一起打個滴滴過來非常的方便。

(黃河國家溼地公園)

風景區距離鄭州市區我查了一下大概有三十公裡,北臨黃河,南依嶽山,廣武山。這個景區其實開發的挺早的,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那個旅遊業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景區就開始規劃建設了,大概用了10多年時間,到改革開放後景區已有了相當大的規模。不僅是鄭州市知名的景區,而且在全國也相當有名,不過其實很多河南本地人也都沒有來過這裡,不得不說是個小遺憾。

(溼地公園沙灘)

景區面積非常大,其核心就是黃河灘涂和炎黃二帝雕像。此外還有一些休憩區,綠化區等等。不少都是家庭出遊,孩子們在水邊玩耍,家長在拍照,而老人們大多數坐在休憩區納涼,聊天。也是其樂融融。

(有點網紅範兒)

關於河邊,其實沒有什麼過多需要說的,只想說一句,黃河水,真黃啊!重要的就是孩子們遊玩一定要注意安全,水質的說真的一般,不過可能黃顏色已經成了黃河的象徵和文化了吧,很多人看黃河,都是衝著黃顏色去的,加之畢竟是母親河,在岸邊還是用手伸到水裡,感受了一下黃河水的溫度。

(黃河)

景區另一個核心就是炎黃二帝的雕像。雕塑位於同盟山上。抬頭仰望,壯觀非常。帶給人很大的心靈和視覺上的震撼。今天我們中國人被稱之為炎黃子孫。黃帝出生在距離鄭州70多公裡的新鄭市,而炎帝和黃帝的主要活動區域在黃河中遊的中原地區。加之黃河又是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所以說河南成為了炎黃子孫故裡,華夏文明搖籃。現在景區把炎黃二帝巨塑建在同盟山上,可以南祭二帝,北祭黃河。

(遠望炎黃二帝雕像)

據說雕像所在的這個山,正是當年炎帝和黃帝兩大部落握手言和,會師結盟的地方。二帝面對黃河,依靠山勢而建設,以山體作為炎黃二帝的身體,左側炎帝作為神農神,雕像中看起來就是中國中原地區最正統的「國字臉」,雕像看起來非常的淳樸,充滿了智慧慈愛。右側的黃帝像則是作為帶兵打仗的人物所特有的威武剛強,氣宇軒昂。該塑像高106米,據說建設時候得到了很多華人的支持。

(炎黃二帝雕像)

總之,這個地方能帶給我們很大的震撼,與此同時還可以在依黃河之水,仰望炎黃二帝雕像的同時,來一次深入的華夏文化之旅。不知道鄭州或者河南的小夥伴們,是否來過這裡呢?

關注我,一起看更美的世界。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尷尬」的河流:發源於河南,與長江、黃河同為中華母親河
    導語:中國最「尷尬」的河流:發源於河南,與長江、黃河同為中華母親河淮河與秦嶺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和國內大多數河流一樣,淮河也是從西向東流向。淮河屬於中國的七大河,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雖然與黃河、長江、濟水並成為「四瀆」,但不論已經消失的濟水,在另外三條大河中,淮河的地位相對尷尬。同樣是孕育古代中華文明的大河,但是人們提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首先想到的只有長江黃河。那麼為什麼淮河在中國河流界的地位會有這些尷尬呢?
  • 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孕育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
    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孕育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第一:黃河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孕育了我們千年歷史的母親河,她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至今依然在發揮著作用,孕育著我們的生命和文明。「塔裡木河曾經是遠古時期黃河的上遊,而河西走廊則是古代黃河的河道」的評論,並且還是熱評,這說明很多人都對此表示認同和一定的興趣。如果黃河真的出自塔裡木河,那塔裡木河就成了一條有故事的河流了,畢竟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孕育了古代中國文明,而塔裡木河則只是塔裡木盆地沙漠中的一條找不到海洋的,籍籍無名的內陸河。所以這種說法是行不通的。那我國的黃河發源地在哪裡呢?
  • 傳承黃河文化 講好黃河故事——河南洛陽著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文章稱:作為黃河流域重要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當前,河南洛陽正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全面深化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堅持生態保護為先、確保安瀾為底、統籌治理為要、傳承文化為魂、高質量發展為本,把黃河建成水清岸綠景美惠民的生態河幸福河、傳承歷史的文脈河,著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今日全文轉發,敬請關注。
  • 母親河《黃河》為什麼叫黃河?又有怎樣的來歷
    母親河黃河而到了戰國時期,河水已經開始渾濁了。渾濁的黃河水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
  • 千裡騎行看黃河丨河南孟津:黃河溼地群鳥翩躚
    記者一行人剛走進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段的一處觀鳥亭,馬朝紅興奮地招呼大家用單筒望遠鏡看鳥。今年51歲的馬朝紅是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的一名林業高級工程師,從1999年開始,她就和父親在這片面積達1.5萬公頃的黃河溼地守護眾多鳥類的家園。
  •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黃河」之河南篇1:「鄭」落實,鄭新融合跨黃河
    □統籌 溫中豪 楊化濤 朱琨 劉瑞朝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文 記者 許俊文 攝影黃河撞擊中條山,轉而向東奔流,北太行,南伏牛,邙山為伴,洛水匯流。黃河進入河南,完成中遊到下遊的漸變,由山地到平原,是哺育華夏兒女的母親河,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之畔,天地之中,鄭州依河而生,也將因河而興。
  • 河南日報黃河課題組:生態大廊道,黃河大文章
    建設沿黃生態廊道,對改善河南的生態環境總體情況、改善沿黃各市的局地小氣候、扮靚母親河的顏值以及滿足人民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需求,都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生態是黃河保護治理的底色。從映照中華文明曙光的仰韶文化,到黃帝在靈寶荊山下鑄鼎祭天,從二里頭夏都遺址揭開「最早的中國」的神秘面紗,到「絲綢之路」唯一道路遺址的崤函古道,黃河文化一直都是中華文化的根與魂。中原文化在黃河文化中處於中心地位,中原大地創造的每一項奇蹟、綻放的每一個精彩,都浸潤著黃河文化的滋養。大力弘揚黃河文化,是河南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
  •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黃河」之河南篇2:論古今,黃河文化漸興盛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時指出,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黃河中原地處黃河流域地理中心,黃河文化的根源性、延續性、融合性、核心性均與河南有著密切關係,理應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方面有更大的擔當。如今,一幅主題為「黃河文化」的宏偉藍圖,正在幾字形的母親河兩岸徐徐展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黃河文化旅遊帶、大黃河文明展等已預訂熱搜。
  • 「講好黃河故事——著名作家看河南」黃河文化專題採訪創作活動...
    11月29日至30日,由河南省文聯、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洛陽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講好黃河故事——著名作家看河南」黃河文化專題採訪創作活動走進洛陽。採訪團先後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白馬寺、龍門石窟和黃河小浪底等地參觀,對洛陽豐厚燦爛的歷史文化寶藏留下了深刻印象。
  • 黃河為什麼被稱為母親河?而不稱作「父親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有人把河流稱為大地的動脈,河流世世代代地滋潤著大地、哺育著人民,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搖籃。所以很多河流也就被稱為"母親河"。母親河不論長短,不論貧賤,她們只哺育著自己的花朵。因為黃河流bai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du地,黃河流域創造了燦爛的夏、商文明zhi,所以黃河被稱為我們dao的母親河。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早在石器時代,就形成了中國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藍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現在黃河支流渭河;龍山文明出現在山東半島等等。6000多年前,流域內已開始出現農事活動。
  • 黃河大合唱的河南交響
    作為黃河流域中下遊分界的戰略要地,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之地,今日之河南,在總書記親自謀劃的治理和保護大江大河戰略大棋局中,責任尤其大,擔子尤其重。   2019年11月底,中共河南省委十屆十次全會召開,響亮地提出「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擔當作為,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
  • 中華文明的主幹,在黃河
    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  秦漢以降一千多年的歷史中  中華文明的重心一直在黃河流域  所以我們愛戴地將黃河稱為  「母親河」  黃河水患 多難興邦  偉大文明的發展  無不歷經磨難  黃河雖是「母親河」  卻素有「百害」的說法  考驗著世世代代  生活在黃河畔的蒼生百姓  決溢改道  上遊溫婉的母親河  下遊變得脾氣暴躁
  • 中國的黃河之都到底在哪?是河南的鄭州,還是甘肅的蘭州?
    黃河和長江是養育了中國人的兩條母親河,在我們的歷史中,黃河往往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的文化從黃河發源,依靠著黃河而發展壯大,並且歷史上的諸多大事件都跟黃河有關,比如我們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圍繞著治理黃河展開的。
  • 講好黃河故事傳播黃河文化 央視新聞點讚河南鄭州黃河博物館
    央視新聞頻道8月8日上午報導河南鄭州普通市民與黃河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文物工作和文化傳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視察調研中經常打卡博物館,查看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和展品,對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工作不斷作出重要部署。
  • 智小兜黃河尋根之旅青海站——終抵黃河之源
    時間就像流水,過得十分快,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了黃河尋根之旅的最後一站青海瑪多縣。一路上我們從黃河入海口一路探尋至發源地,看河海交匯、涇渭分明等獨特景象,解讀黃河文化,最終來到著名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尋黃河之源。
  • 河南黃河法治文化帶 以法治護航黃河安瀾
    普法宣傳  □河南法制報記者董景婭\文王富曉\圖  自「七五」普法以來,我省將黃河文化、法治文化、區域民俗文化等有機融合,深入挖掘黃河沿線厚重的歷史文化淵源,精心打造了一批黃河普法精品工程,形成了覆蓋全省8個省轄市和4個直管縣(市)的沿黃法治宣傳陣地帶,營造了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 心繫母親河,習近平這樣譜寫黃河新篇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九曲十八彎,千百年來留下無數盪氣迴腸的詩篇。新時代,黃河譜寫新的篇章。  黃河,滋養著泱泱五千年華夏文明,哺育了一代代中華兒女。保護好這條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縈繞於心、謀劃於胸。
  • 5400公裡中國黃河顏色的變化?黃河居然不是黃色的?
    眾所周知,黃河是中國的第二長河,素有「中華民族母親河」之稱。沿線5400公裡分布著數不勝數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每年接待遊客超過上億人次,是深受國民喜愛和嚮往的旅遊景觀長廊。黃河為什麼叫黃河?她真的很黃嗎?
  • 河南這三條黃河文化旅遊線路 哪條是你的最愛?
    周耀霞說,要把黃河流域河南段富集的文化和旅遊資源轉化為遊客可親近、可感知、可體驗的文旅產品,納入春節打造彰顯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旅遊帶,重點開發了黃河文化三條特色主題遊。映象網記者了解到,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挖掘整理的黃河文化三條特色主題遊分別是:中華文明溯源之旅、大河風光體驗之旅、治黃水利水工研學之旅,共涵蓋古都探尋、尋根問祖、功夫體驗、山水觀光、溼地峽谷、水利水工、紅色記憶等線路,開發黃河流域河南段富集的文化和旅遊資源,使旅遊成為宣傳黃河燦爛文明的重要窗口。
  • 盛世黃河行:黃河居然不是黃色的?5400公裡黃河顏色的變化
    盛世黃河行:黃河居然不是黃色的?5400公裡黃河顏色的變化眾所周知,黃河是中國的第二長河,素有「中華民族母親河」之稱。沿線5400公裡分布著數不勝數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每年接待遊客超過上億人次,是深受國民喜愛和嚮往的旅遊景觀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