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檢測方法可以在症狀出現之前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變化

2020-12-12 澎湃新聞

原創 ScienceDaily 阿爾茨海默病

哥德堡大學

瑞典哥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Gothenburg)的研究人員與他們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貝塔研究中心(Barcelona Beta Research Centre,BBRC)、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 in Ljubljana)和巴黎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的同事一起,發現了新形式的tau蛋白,這種蛋白在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階段變得異常,然後才出現認知問題。科學家們開發了新的工具來檢測這些細微的變化,並在人類樣本中證實了他們的結果。

《ScienceDaily》12月1日消息

在痴呆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和社會成本持續上升之際,這項突破是非常及時的,因為它能夠比目前的方法更早地發現這種疾病。這些發現對於測試治療這種毀滅性疾病的方法也很重要。

阿爾茨海默病以腦組織的兩種病理變化為特徵。一種是tau蛋白,另一種是β-澱粉樣蛋白肽。兩者都能形成聚集,並在大腦的特定區域逐步積累。對於tau蛋白來說,蛋白質的單個單位可以通過一種稱為磷酸化的生化過程聚集成精細的原纖維結構。在整個疾病過程中,β-澱粉樣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從大腦釋放到腦脊液中,釋放蛋白的量被用作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診斷的可靠替代標誌物。

正常情況下,腦脊液中β-澱粉樣蛋白水平在p-tau出現前幾年就會出現異常。目前對p-tau的臨床測試在出現記憶缺陷時就會變得異常。這使得人們很難在病情發展到很晚之前在早期階段識別出患者。那麼我們該如何可靠地檢測這些疾病極早期的變化?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科學家們發現,在出現阿爾茨海默病的人的腦脊液和血液中,有一種特殊形式的p-tau,其數量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增加。因此,研究人員開發了高度敏感的技術,以測量這些生物標誌物,可以在臨床症狀出現前幾年檢測到。

在第一項研究中,在巴塞羅納貝塔研究中心進行的阿爾法父母隊列研究中,在「la Caixa」基金會的支持下,在接受評估的381人中,約有三分之一有阿爾茨海默病病理的大腦證據,但沒有任何認知問題,這意味著這些變化在臨床上無法通過記憶評估檢測到。值得注意的是,新的p-tau標誌物正確識別了腦脊液和常規血液樣本中測量的這些新出現的異常。

隨後在哥德堡、巴黎和盧布爾雅那進行的研究顯示,這些新的標誌物從臨床前階段到認知問題的發作階段持續增加,直至痴呆晚期。因此,p-tau蛋白的逐漸增加可以為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學和臨床發展提供一些見解。研究結果發表在《EMBO分子醫學》(EMBO Molecular Medicine)和阿爾茨海默病協會雜誌《阿爾茨海默病與痴呆症》(Alzheimer's & Dementia)上。

研究於11月30日發表在《Alzheimer's & Dementia》(最新影響因子:17.127)雜誌上

領導這項工作的哥德堡大學神經化學教授Kaj Blennow說:「提高未來治療機會的一個可能方法是,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對患者進行測試,這些患者身上存在難以捉摸的生物學變化,但缺乏包括記憶力減退在內的臨床症狀。如果不明確測試結果,候選藥物的臨床試驗就不易成功。」他補充說,「然而,實際的挑戰是,這些非常微小的初始變化難以可靠地衡量。這就降低了我們識別和招募臨床前AD患者進行臨床試驗的機會。」

哥德堡大學的助理教授Thomas Karikari博士參與了這項研究,他評論說:「這些發表的研究中報導的顯著發現表明,新的高靈敏度工具捕捉到了臨床正常人大腦中最早的阿爾茨海默病的變化。因此,這些工具有潛力推進人群篩查和臨床試驗。」

根據BBRC的神經學家和ERC研究員Marc Suarez-Calvet博士的說法,「在血液中檢測到的生物標誌物可能在未來幾年改變臨床實踐,因為它將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診斷,無論是在無症狀期還是有症狀期。」

該研究的部分研究人員從左至右依次為Kaj Blennow、Thomas Karikari、Marc Suarez-Calvet and Henrik Zetterberg

參考文獻

Source: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New tests identify early chang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before symptoms appear

Reference:

Karikari, TK, Emeršič, A, Vrillon, A, et al. Head‐to‐head comparison of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CSF phospho‐tau T181 and T217 biomarker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diagnosis. Alzheimer's Dement. 2020; 1– 13. https://doi.org/10.1002/alz.12236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上的醫療信息僅作為信息資源提供與分享,不用於或依賴於任何診斷或治療目的。此信息不應替代專業診斷或治療。在做出任何醫療決定或有關特定醫療狀況的指導之前,請諮詢你的醫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上了年紀,記憶力減退,丟三落四,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狀
    阿爾茨海默病是經常發生在老年人或者是老年前期的疾病,如果患上此病,會使人記憶力減弱,語言能力下降,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降低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給家人帶來很大的負擔。對於阿爾茨海默病,如果能及時發現,及時進行治療,會延緩病情的發展。阿爾茨海默病的這些早期症狀,要提前了解清楚。
  • 作為醫生,再次提醒你:阿爾茨海默病不可逆轉,早發現症狀是關鍵
    這種疾病遠遠沒有心腦血管、心臟病等等疾病的關注度高,但它卻是很難攻克的一種疾病,一旦患上,身體會出現很多的症狀。如果沒有引起重視,可能最後就會出現親人站在你面前,卻以為你是陌生人的情況,這種畫面往往會比較悲傷。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有哪些?
  • 大腦葡萄糖代謝異常或影響阿爾茨海默病症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提示阿爾茨海默病與2型糖尿病可能源於相同的代謝失調,因為它們有共同的根源如胰島素及葡萄糖代謝方面的問題。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腦葡萄糖代謝障礙與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症狀之間存在相關性。研究者美國老年研究所(NIA)的Madhav Thambisetty等人對巴爾的摩老齡化縱向研究(BLSA)中有明顯阿爾茨海默病症狀且屍檢確定存在澱粉樣斑塊及神經元纖維纏繞的患者、無症狀但屍檢顯示有澱粉樣斑塊及神經元纖維纏繞者以及無阿爾茨海默病症狀及屍檢表現的對照者進行了屍檢腦組織樣本分析,並測量了大腦中易於發生阿爾茨海默病的不同區域(如額葉及顳葉)的葡萄糖代謝及腦葡萄糖水平。
  • 財新|水平面下的阿爾茨海默病
    隱藏的病患 令人不安的是,這些驚人的數字並不是全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人數。如同水平面下看不到的冰山,更多的患者並未去醫院就診,甚至尚未意識到自己已患此病。 在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受診人數遠遠低於實際病患數量,農村尤為明顯。
  • 遺傳差異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非常重要
    如果兩種用於檢測阿爾茨海默病澱粉樣蛋白病理的方法(腦脊液分析和PET成像)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結果,那麼就存在不正確或延遲護理幹預的風險。瑞典大約有12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而全世界大約有5000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據Hjärnfonden說,這一數字將在50年內增加70%,部分原因是我們的壽命越來越長。阿爾茨海默病的最早症狀之一是澱粉樣蛋白在大腦中形成的不溶性沉積物,也稱為斑塊的病理性積累。這一過程可以持續多年,不會明顯影響患者的認知能力。
  • 禮來新型tau蛋白血液檢測研究發表JAMA,阿爾茨海默病有望實現高...
    P-tau217在診斷AD,以及對已知有遺傳風險的人的早期診斷,均顯示出的應用前景;對攜帶易感基因突變的人群,有望比預期的發病日期,如早期認知障礙發生前20年就能檢測出AD。 多年來,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一直基於大腦中出現澱粉樣斑塊和tau蛋白纏結的特徵,而且通常在患者去世後才發現。在過去的兩年中,關於澱粉樣蛋白血液測試的研發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突變會導致神經元阻塞
    GGA3是一種已知的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因素。這導致BACE1蛋白的積累,並造成軸突損傷,類似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前階段。這可能意味著BACE1抑制劑仍然有希望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如果在更早的疾病過程中使用。
  • 普通哮喘藥可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 原創 Annie Lennon 阿爾茨海默病英國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常用於治療哮喘的沙丁胺醇可能也能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 記憶力好、學歷高、宅男宅女易得阿爾茨海默病?最疼愛你的那個人...
    去年底,我國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一款網紅新藥正式在國內上市,將調節腸道菌群作為減緩阿爾茨海默病進展的新策略,該藥適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上市後,單盒藥物定價為895元,月費用約3580元(28天計算)。
  • 你真的了解阿爾茨海默病嗎?它有啥症狀?怎樣去預防和治療它呢?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們會越來越發現,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人居多,而且一般都是在年齡大之後才會患有這個病症。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率會更高。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啦!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普及,以及它有哪些症狀?我們怎樣去預防和治療它。
  • 迄今最大規模阿爾茨海默病蛋白組學數據!《自然-醫學》發表重要...
    這份研究數據,將為AD治療提供新的藥物開發靶點,也為及早發現AD提供檢測和診斷可用的生物標記物。 它們是否可以提供新的藥物靶點?此次大規模蛋白質組學研究正可以為這些問題提供答案。
  • 日本開發阿爾茨海默病新藥或率先落地中國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日中產學官交流協會等相關機構代表也參加本次座談會,就如何推動日本新研製藥物落地、早期篩查系統導入等交換了意見。 阿爾茨海默症發展過程 據西野武士介紹,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中,會先後出現β澱粉樣蛋白和微管相關蛋白tau的沉澱,當蛋白聚集成斑塊後,開始阻礙腦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遞,從而逐漸削弱患者的認知功能。
  • 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宋偉宏:攻克阿爾茨海默病是畢生宏願
    受訪者供圖乍看之下,針對「一老一小」病症的研究似乎並無關聯,但在宋偉宏看來,它們都是攻克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的關鍵。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症狀。
  • 衛材株式會社介紹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最新趨勢
    ,包括口服β-澱粉樣蛋白裂解酶(BACE)抑制劑Elenbecestat*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AD)的研究數據。與安慰劑組相比,在18個月時,使用臨床痴呆評分總和量表(CDR-SB)和阿爾茨海默病綜合評分(ADCOMS)的臨床評估結果顯示,Elenbecestat 50mg劑量組的整體惡化程度較小。研究202中,Elenbecestat的耐受性可接受。
  • 咳嗽聲就能診斷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 準確率達到100%
    無發燒、乏力、頭暈等明顯特徵的無症狀感染者,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新冠病毒傳播和復發的最大威脅。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聲稱其利用AI開發了一種無症狀感染檢測新方法。有意思的是,該方法利用的是人的生物特徵——咳嗽聲。他們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發出的咳嗽聲與健康人存在不同,其中細微的差別人耳很難分辨,但AI可以。
  • 9月21日「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從容面對,不再迴避!
    徐松泉主任從我省精神衛生發展的現狀及社會發展的需要方面進行分析,解釋此條例的立法背景,同時結合「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到來之際,講解了老年痴呆防治知識新進展。 錢教授結合教學查房主題阿爾茨海默病的「妄想」進行一些擴展性的講述,讓教師及學員對該精神症狀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此次教學查房幫助年輕帶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突破思維定勢,提高老年痴呆防治的查房水平,同時也不斷提升了醫院的診療水平。
  • 阿爾茨海默病的若干個問號探秘 生離苦於...
    一些看似健康的人,什麼典型症狀都沒有,但其實大腦裡已經出現了病變。宋偉宏說,大腦裡發生的病理變化,是在出現症狀之前的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就開始啟動了。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5到20年,但遺憾的是,我們沒有一個很好的方法來檢測:到底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據國外數據統計,阿爾茨海默病從確診到病逝,平均病程時間是7年左右。
  • 每20位65歲以上老人就有1位患「阿爾茨海默病」 專家:早期幹預可...
    南山區舉行「世界阿爾茨海默病主題日」宣傳活動。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9月21日訊(記者 劉夢婷 通訊員 羅先芳 金永芳)9月21日,為加強南山區居民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認識,在南山區衛健局指導下,區慢病院精神衛生科在海德廣場舉辦「世界阿爾茨海默病主題日」宣傳活動。活動特邀深圳市康寧醫院臨床精神病學研究室主任王永軍、睡眠障礙科主任梁煒等多位專家現場義診,吸引不少老年朋友前往參與。
  • 「過年離家爺爺哭著送我,再回家已經不認識」阿爾茨海默病老人的...
    2020年1月9日,中國保健老年協會阿爾茲海默病分會(ADC)聯合《健康時報》共同發布《2019中國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數據顯示,阿爾茨海默病最初就診時症狀中,有43.16%除記憶力下降以外沒有其他問題;37.73%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下降;35.46%情緒表現不穩定及行為較前顯得異常;28.78%出現行為和精神症狀(如攻擊性、易怒、幻覺、妄想、抑鬱等)。
  • 人工智慧可以從你的咳嗽聲中檢測到新冠肺炎
    沒有任何症狀的新冠肺炎患者,可以在沒有任何外在跡象的情況下傳播疾病。但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一種新開發的人工智慧,具有敏銳的算法耳朵,能夠從人們的咳嗽聲中檢測出無症狀病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人工智慧模型,可以通過監聽健康人和感染者咳嗽的細微差異來檢測無症狀的新冠肺炎病例。研究人員現在正在臨床試驗中測試他們的人工智慧,並已經開始尋求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將其用作篩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