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作為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成立和發展的親歷者,法官沙麗和同事們一起走過超常規運轉的3年。因為熱愛,所以堅守,她希望以開放包容的思維為網際網路空間治理探索更多經驗規律,拓展網際網路司法技術的創新應用。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法官沙麗。受訪者/供圖
記者|湯 瑜
責編|徐秋穎
正文共2329個字,預計閱讀需7分鐘▼
國內首例區塊鏈電子存證案、全國首例大數據產品不正當競爭案、全國首個異步審理案……自2017年8月18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掛牌成立,集中管轄杭州8個區縣智慧財產權案件3年來,該院網際網路審判第二庭庭長沙麗主審智慧財產權案3000餘件,她帶領全庭幹警積極探索,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創新審判機制,打造網際網路審理新模式。
尋找契合法律框架的解決方案
網際網路法院的設立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沒有現成經驗可循,特別是一些智慧財產權新型案件難有先例可循,在沙麗看來,辨法析理的背後除優秀的審判能力之外,更需要一種迎難而上的魄力。
2018年6月28日,全國首例區塊鏈存證案在杭州網際網路法院一審宣判,法院支持了原告採用區塊鏈作為存證方式並認定了對應的侵權事實。
2017年7月,杭州某公司發現深圳市某公司未經授權在網站上轉載了其作品,侵害了其信息網絡傳播權,起訴至網際網路法院。原告藉助第三方存證平臺對被告的侵權網頁予以取證,通過區塊鏈存儲電子數據的方式證明數據完整,未被篡改。在此過程中,原告並未採取傳統的公證處公證。作為本案的主審法官,沙麗較全面地闡述了區塊鏈存證的技術細節以及司法認定尺度。
為了審理「首例區塊鏈電子存證案」,沙麗閱讀大量資料,短時間內自學區塊鏈技術,判決確認該證據的法律效力。該案確立的區塊鏈證據審查認證規則被2018年9月7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網際網路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採用,併入選《中國法院的網際網路司法》十大典型案例。
兩年前,沙麗還審理了全國首例大數據產品不正當競爭案,首次明確數據資源開發應用與權屬判定標準,確立數據產品的司法保護路徑,為相關立法的完善提供了可借鑑的司法例證。該案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具研究價值智慧財產權案例。
在該院受理的首例涉微信數據安全侵權案中,沙麗劃定數據信息的使用邊界;採芝齋商標權案中,她從尊重與維護蘇杭兩地採芝齋歷史形成的包容共存格局出發解決了「老字號」之爭;「淘寶流量劫持案」中,她明確了網際網路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判定標準……
在沙麗看來,智慧財產權領域不斷出現難以找到現成答案的問題,是她保持學習熱情,努力尋找契合法律框架解決方案的動力。
將網際網路技術與司法審判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4月2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啟動全球首個異步審理模式。
所謂異步審理,是將涉網案件各審判環節分布在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網上訴訟平臺,法官與原告、被告等訴訟參與人在規定期限內按照各自選擇的時間登錄平臺以非同步方式完成訴訟的審理模式。
沙麗表示,異步審理模式下,各審判環節均在網上訴訟平臺非同步實施,指引當事人在信息對稱情況下非同步完成訴訟。異步審理的起訴、答辯、舉證、質證、宣判等環節均適用《杭州網際網路法院訴訟平臺審理規程》。
定居加拿大的王女士是一名網店店主,專營品牌化妝品,因化妝品質量問題被訴至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全流程在線的訴訟模式讓王女士感受到極大便利,她將答辯意見、證據、質證意見上傳至訴訟平臺後,等待排期開庭。
加拿大與中國存在12小時的時差,如果選擇同步的開庭方式,王女士的開庭時間只能是晚上或者凌晨。在異步審理模式的機制下,開庭不再囿於固定時間的選擇。通過非同步、非面對面、錯時方式在限定期限內進行開庭,王女士充分享受到非同步庭審的便利。
「異步審理模式對審判的主要流程、關鍵環節進行重設,可以讓庭審過程中核心內容通過空餘時間完成,在保證庭審質量的前提下,提升庭審效率。」沙麗說,對比傳統的訴訟審判機制,採用「異步審理模式」,整個案件的審判程序至少可以節省一半以上時間。
在網易雲音樂訴酷我音樂案中,她通過紮實的法庭調查,以解決長期以來的版權糾紛為目的,積極引導雙方開展音樂版權合作,最終促成兩大音樂平臺在網絡音樂全面授權上達成合意,提供了符合市場規律和國際慣例的網絡音樂版權授權模式的實踐樣本。
此案審理中,沙麗在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基礎上開展有效調解,她坦言:「案件審理牽扯的不僅僅是雙方當事人的利益,還涉及行業發展規範,可能還涉及整個社會的利益平衡和價值導向,不容許我們有半點含糊和不公。」
近年來,沙麗帶領全庭幹警,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創新審判機制,打造網際網路審理新模式。她參與制定《訴訟平臺審理規程》《網上庭審規範》等規範性文件,推動網上訴訟流程規則建立;深度運用智能審判系統,構建高效便捷的全流程在線審理;推進全國首個司法區塊鏈平臺上線應用,為電子證據固定和提取提供保障;完善網上調解平臺,提升訴源治理效果……一項項將網際網路技術與司法審判深度融合的舉措,逐步構建網際網路審判規則體系,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紅利。
拓展網際網路司法技術創新應用
沙麗審結過較多重大、複雜及新型案件,在她看來,將審判與學術相結合,可以更好地識文斷案,作出精品判決。
每次調研選題,她都從解決審判實務問題入手選擇研究領域。沙麗多次擔任上級法院重點課題執筆人,2019年底完成了浙江省高院重點調研課題《第三方電子存證的審查與認定》。並且,多次在上海市法院和杭州市法院系統學術討論會獲獎,她撰寫的案例《數據資源權屬及商業化開發正當性判斷》被評為全國法院2019年度優秀案例二等獎。
此外,她還注重延伸服務,開展網際網路時代「走村入企」活動,為中國網絡作家村、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區提供精準司法服務和保障。
作為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成立和發展的親歷者,她和同事們一起走過超常規運轉的3年。因為熱愛,所以堅守,沙麗希望以開放包容的思維為網際網路空間治理探索更多經驗規律,拓展網際網路司法技術的創新應用。
·END·
原標題:《人物 | 法官沙麗: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創新審判機制》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