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史書上記載有這樣一個故事,一筆巨額財物,先後輾轉多人之手,卻沒有一個人 得以真正享用過,反而接二連三喪命。
五代時後晉的一位將領叫董溫琪,曾是鎮州節度使,為人貪婪暴虐,積累了巨額財富。董有一位視為親信的下屬叫秘瓊。後來,在一次戰爭中,董不幸落入契丹部手中,這時他的親信下屬秘瓊不但沒去救他,反而趁機殺掉董全家,將董平日搜刮來的錢財全部據為己有。並且向上謊稱董死於軍隊內亂。
不久,秘瓊被調任為齊州防禦使,秘不想遠行,但有不敢抗命,只得裝好所有財寶赴任。路過鄴郡時,鄴郡主帥範延光企圖謀反,知道秘瓊有一大筆財產,於是寫信鼓動袐瓊,但袐瓊收到書信後卻沒有回覆。範延光心中怨恨,於是派人將袐瓊殺死,然後將其財寶據為己有。範延光同時謊稱,袐瓊被巡邏士兵誤殺。
第二年,範延光反叛,不久後投降。隨後範延光請求離職回鄉,一路上攜帶著大量的財寶物資,一度將道路都堵塞了。範延光回到河陽後,鎮守河陽的將領楊光遠,見財起意,又命兒子楊承勳逼範延光自殺。範延光說:「皇帝許我有免死鐵券,怎麼會要殺我呢?」楊承勳於是將範延光推入水中淹死,盡取其財。楊承勳同時謊稱,範延光跳水自盡。
不久,楊光遠自負兵強馬壯,起兵反叛。朝廷派曾與楊光遠有仇的將領李守貞討伐,楊光遠畏懼之下投降。不過,李守貞並未放過楊光遠,將其殺死。隨後,李守貞又稱楊光遠病死……
從董溫琪開始,這筆不義之財,先後輾轉多人之手,卻沒有人真正享用過,反而接二連三喪命——這樣的財富,究竟是福是禍呢?
不義之財,本就不該據為己有,自己沒福氣消受,而世人多把財富看做可貴,巨額的財富放在那裡,必然惹來有人伺隙圖謀,給自己招來禍患。
若論財富本身,無善無惡,用於善處即是善,用於惡處即是惡。主要還是在於掌握財富的人,小人貪財見利忘義,窮奢極欲,害人害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物盡其用,利人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