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餐飲老店試水轉型,街坊說……

2020-12-21 大洋網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所有人困在了家中,也讓各大餐飲企業的生意幾乎暫停。在經歷了一次長時間「歇業」後廣州餐飲行業也陸續恢復營業。面對疫情的對堂食的衝擊,不少餐飲店試水轉型,推出各種銷售模式,提高自身經營「免疫力」。 

酒樓變身生鮮超市  

生活用品應有盡有

「今日的海鮮好新鮮,羅氏蝦好靚,過來看看!」,早上10點開始,鴻星海鮮酒家金龍船店門口就有工作人員在熱情叫賣。記者在現場看到,酒家門口的右邊是新鮮海鮮區,58元/斤的龍躉仔、128/斤的波士頓龍蝦、39元/斤的黑瓜子斑以及青口、生蠔、海螺等海鮮應有盡有。酒家門口的右邊的則擺賣著各種糕點和斬料熟食。走進酒家一樓,還有時令新鮮蔬菜、油鹽醬醋和各種主食食材出售,甚至連紙巾、洗衣液、洗手液、洗潔精等生活用品都應有盡有。


鴻星海鮮酒家金龍船店總經理許秀英接受記者採訪稱,由於疫情對酒家的生意造成較大影響,於是想到開設「生鮮超市」的模式,既方便到店消費的顧客不用市場茶樓兩邊走,也可以儘量填補生意虧損。「因為我們和供應商都有合作關係,有些食材一早就籤約付款,但是堂食受到影響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自救,但實際上也填補不了太多,現在超市的生意也不足以填補原來堂食生意的三分之一」,許秀英表示。目前,新鮮超市裡面最受歡迎的是斬料熟食,「因為有點味道只有大廚才可以煮出來,例如家鄉碌鵝,我們價格是58元/半隻,108元/只,而且超市所有海鮮和生雞、生排骨一律免費斬切」,許秀英說。


門店設置外賣點 

菜品打包現場賣

位於海珠區南華中路的竹溪名菜是一家已經經營了9年多的老店,憑藉著「好食抵食、平、靚、正」贏得附近街坊的好口碑。該店總經理黃雪英介紹,門店從3月份逐漸恢復堂食,但受新冠疫情影響,食客拒絕群聚,每日客流量不到之前的20%,堂食收入急劇下跌。「雖然4月份市場有所回暖,但是由於這家店主要做街坊生意,消費群體以老人家為主,相對而言比較謹慎,堂食上座率也只有五成左右,晚餐時間也只開放三樓,四樓不開放。」 黃雪英告訴記者。

面對疫情的衝擊,從未接觸過外賣的竹溪名菜被倒逼邁出了第一步。從3月份開始,竹溪名菜開始在一樓設置外賣點,將一些菜品進行打包後現場售賣,讓顧客直接自提回家。「剛開始我們做了一些嘗試,挑選一些招牌並且易於保存的菜品打包售賣,並在價格上進行讓利,比如同樣分量的一道菜,堂食需要38元,但是外賣只需要28元。這種方式很受顧客的喜歡。很多顧客都會在早上排隊購買。隨後我們不斷增加外賣點的菜式品種,當前有將近五十種」,黃雪英說。 

據了解,未來將在一樓大堂搭建一個外賣點專區,配備更齊全的冷凍設備,在保證食物安全、新鮮的情況下,擴大外賣菜品種類。除了線下外賣,從本月開始竹溪名菜也開始試水線上外賣平臺,但受到附近消費群體偏老齡化的限制,線上訂單並不多。黃雪英坦言,目前疫情尚未完全過去,外賣也就成為了很多餐飲店度過難關的「工具」。「雖然只是一定程度的『幫補』,但我們還是有信心等待著這座城市餐飲業完全復甦。」


推出到店自提平臺  

外帶比外賣更優惠

對於老廣來說,每個周末「一盅兩件」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美食節目。受到疫情的影響,廣州很多餐飲老字號也轉型上線外賣自救。過去一直堅持不做外賣的陶陶居也在今年2月上線了美團外賣進行自救。近日記者來到位於海珠區萬國廣場的陶陶居門店看到,現場排了5名外賣騎手正準備取餐。一名工作人員介紹,4月堂食的顧客還是較少,相比之前,堂食上座率不到四成。但是外賣訂單卻多了不少,而且為了不影響產品的口味,店裡也推出了一些鹽焗雞、紅燒乳鴿等新產品,這些產品即便經過30-50分鐘配送時間,到達顧客手中後口感仍不會下降太多。

無獨有偶,在廣州市遍布多間分店的點都德也開發了「到店自取」的平臺,和其他外賣平臺雙管啟發,讓更多食客可以在家感受「一盅兩件」的正宗味道。今年2月,點都德的到店自提的服務一經推出,從最初的五折、六折、七折的優惠,到現在滿50減5,滿100減18,滿150減30,一直受到街坊市民的熱烈歡迎。不時還會出現在線人數過多下單量過大,發出希望街坊市民避開高峰期點餐的呼籲。

「以前每個星期至少都飲2次茶,因為現在疫情期間,小區有比較嚴格的管控,拿外賣都要走出街口,乾脆就選擇到店自提。而且經過對比,點都德公眾號下單比外賣平臺還要有更多優惠,同樣的5個點心最後結算價格到店自提更便宜,所以現在每個周末我們都會選擇這種方式過過口癮」,街坊劉小姐表示,「而且點都德的包裝盒做得很用心,可以直接放到微波爐加熱,還可以循環再用,我們都已經習慣了這種特別的飲茶方式了。」


街坊說:

提供外賣服務,方便了居民

家住海珠區南華中路的黃女士表示,疫情期間自己和親戚朋友已經減少了外出聚餐的次數,附近一些餐廳都設置外賣點,提供外賣服務,方便了居民。「特殊時期,直接買回家吃更為安全,並且菜品的種類也很豐富,價格更加實惠。」她還表示,疫情結束,這種門店設置外賣點的方式還可以繼續保留,對周邊居民的確實實惠和方便。

來自天河區的鄭女士表示,疫情期間一些老店推出外賣服務,讓大家足不出戶也能在家嘆早茶,值得點讚。但是相比堂食,外賣還是有不少弊端。「跟堂食相比,外賣的口味還是差了一些,特別是一些時間一長就會影響口感的菜式。加上外賣的價格並不比堂食便宜,花一樣的錢還不如直接到店裡享受堂食服務。點外賣也只是疫情下的無奈之選。」


專家說:

廣州地區餐飲業並不擅長做外賣

廣州食評家勞毅波對於餐飲店的試水轉型,表示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但他坦言目前廣州地區餐飲業實際上並不擅長做外賣,大多數商家都處於茫然不知所措的轉態之中。食品能否控制在30分鐘之內送到食客手上還是原來的味道,對菜式、物料都要經得起考驗,所以他認為堂食和外賣應該形成兩個不同的體系單獨處理,才能真正將美食外賣做好。

「我建議商家應該以滿腔的熱情去迎接外賣這種新的方式,而不是覺得可有可無,用心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推出提供更好的服務,才是飲食業未來的出路。例如可以嘗試將生鮮食材按分量準備好後,讓消費者按步驟處理就能吃到美味的菜式,又或者按照消費者在家菜多肉少、在外肉多菜少的習慣做更多的搭配,才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用心做好外賣」。


專題撰文/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蔡曉素 郭仲然



相關焦點

  • 廣州餐飲老店試水轉型,街坊說……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所有人困在了家中,也讓各大餐飲企業的生意幾乎暫停。在經歷了一次長時間「歇業」後廣州餐飲行業也陸續恢復營業。面對疫情的對堂食的衝擊,不少餐飲店試水轉型,推出各種銷售模式,提高自身經營「免疫力」。
  • 不一樣的香港:街坊老店買面指南
    有好幾位讀者說不懂怎麼買老面家的東西
  • 探魚發布火鍋新品,多家餐飲企業嘗試全品類
    9月28日,餐飲品牌探魚發布新品,在店內加入火鍋新品類。這是繼此前試水燒烤品類後的又一嘗試。無獨有偶,全品類、多時段的轉型中,多家餐飲企業都在嘗試。據了解,探魚繼去年推出燒烤後,再推火鍋烤魚,形成火鍋、燒烤、烤魚等多品類矩陣。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火鍋烤魚新品類主推牛油火鍋烤魚與滷味火鍋烤魚,均為火鍋品類中受歡迎的口味。「一是因為國內餐飲行業的加速復甦,店內消費的客流逐漸增多,到店消費逐漸恢復。二是由於品牌在餐品種類、產品包裝、銷售渠道等方面的優化,使到店、外賣兩個消費場景的營收均有所提升」,胡成說道。
  • 插畫師畫了多家香港老店,也發現了這個城市的人情味
    本文作者: 樸春蘭香港有許多家雜貨店,但像朱榮記一樣,有著近 60 年歷史的卻不多見。朱榮記位於上環水坑口街,這是香港最古老的街道,英軍當年在這裡登陸,從此開啟香港殖民地歷史。朱榮記並不好找,穿過那一間間的海味鋪再走上一段斜坡路,才會發現這家像倉庫一樣堆滿雜貨的店面。
  • 2020廣州美食春節 2300家品牌餐飲門店不打烊
    廣州市商務局昨日宣布,今年的1月17日(年廿三)至2月1日(年初八)將組織開展「YOUNG城YEAH市——春節美食不打烊」活動,2000多家餐飲門店除了承諾堅持營業不打烊外,還罕見地在春節期間推出優惠,讓廣大留穗過年的街坊遊客「白天花城看花,晚上挑燈夜宴」,既享受廣州「年味」,又可品嘗廣州「美味」。
  • 廣州老店堅持36年善舉 延續廣州街坊文化
    廣州老店堅持36年善舉 延續廣州街坊文化 2020年09月25日 11:31   來源:廣州日報
  • 老字號吳裕泰欲試水茶餐飲 現有168家連鎖店
    吳裕泰總經理孫丹威昨天透露,5月份將建立一家集餐、茶於一體的文化型餐飲中心,首次探索高端連鎖茶餐飲的經營模式。  現有168家連鎖店  吳裕泰目前擁有168家連鎖店,一個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一個茶文化陳列館,一個茶藝表演隊,兩個茶館,一個創意產學研平臺,年銷售額近四億元,其商標也在今年初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 麥德龍「餐飲通」滬上試水失敗
    東方網5月15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入滬兩年後,以餐廳為目標客戶的麥德龍「餐飲通」超市宣告試水失敗。記者昨日獲悉,位於西藏南路的麥德龍「餐飲通」門店已經關閉。   據了解,該店商品中90%為食品,其中生鮮達45%,以餐飲類專業客戶為主。
  • 華輝美食人:廣州這6家不起眼的20年老店,路過都在排長龍
    近年來,許多美食老店也經歷過時間的洗禮,有些或許可以重整旗鼓歸來,但有些就真的只能給街坊們留下回憶。大部分老字號店鋪,因不外傳的秘方或者是高昂的加盟費,傳統風味小吃被網際網路餐飲不斷蠶食,一批批麵店被迫停業。還有些店則因為各種原因,出品味道一直在變......甚至很多人懷疑,到底是人長大了改變了口味,還是真的味道變了?
  • 10家餐飲老店外賣將有「專人打理」 包括陳添記、惠食佳等,美團...
    昨日,廣州市商務局、荔灣區科工商信局與美團點評共同啟動「老店煥新」活動,陳添記、惠食佳等10家知名餐飲老店納入首批改造。據悉,美團外賣將為這些老字號提供專屬化運營,不僅協助搭配外賣菜品、梳理外賣業務,還提供運營數據分析,通過多種服務措施對這些老字號餐飲店進行優化改進。
  • 疫情之下,廣州餐飲老店轉型上線外賣自救,第二天就爆單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所有人困在了家中,也讓各大餐飲企業的生意幾乎停擺,如何生存下去成為了每一家餐飲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從未接觸過外賣的「孖記士多」被疫情倒逼邁出了線上化的第一步,西關老字號「陳添記魚皮」靠外賣「救了一命」,「飛曦小串」硬是在疫情期間靠外賣實現了「逆市增長」,每一位餐飲人都在竭盡全力守護著廣州這座城市的「味蕾」。
  • 武漢湖錦酒樓等傳統餐飲試水新品牌 吸引年輕顧客群
    隨著中低端餐飲市場越來越火爆,江城部分傳統的中高端酒樓也開始放下身段,紛紛推出旗下的新品牌餐廳,深受年輕食客的喜歡。  高端酒樓試水新品牌  武昌張先生,最近發現八一路上陽光錢櫃的一樓大廳,突然冒出來「牛骨湯火鍋」和「重慶美蛙魚頭火鍋」兩家火鍋店,「錢櫃改開火鍋店了麼?」
  • 北京15年歷史老店SOGO百貨轉型購物中心
    百貨業從單純的商品售賣轉型業態更豐富的購物中心已是大勢所趨。繼王府井收購春天百貨加碼購物中心、奧萊業態,新世界百貨豐富體驗業態後,在北京已有15年歷史的老牌百貨SOGO(莊勝崇光)也開始嘗試轉型購物中心。  昨日,記者走訪SOGO百貨看到,商場新館(紳士館)的2-4層正在封閉裝修。
  • 北京老字號特色餐飲入駐商超挺走俏
    老字號「不服老」,這些特色餐飲通過標準化生產走進商超,讓老味道更符合當下年輕人對健康飲食和現吃現買的追求。記者獲悉,目前北京50多家餐飲和食品類老字號企業已有半數與盒馬達成合作,一些很有代表性的產品頗為走俏。
  • 各餐飲企業試水「植物肉」產品,網友褒貶不一
    (原標題:進擊的「人造肉2.0版」:新產品遍地開花,多為試水)
  • 連知乎都來試水餐飲 聯手餓了麼開了家「知食堂」
    如今,各行各業都紛紛試水餐飲,使盡渾身解數來解鎖餐飲店新玩法,說到底關鍵還得有讓人有耳目一新的體驗!比如VOGUE等雜誌大佬開餐廳、網易開易間咖啡廳、開喪茶茶飲店、摩拜聯手wagas開主題餐廳......
  • 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黃太吉煎餅試水連鎖加盟,網紅餐飲該...
    據《新京報》10月31日報導,網紅餐飲品牌"黃太吉"悄然開放加盟,目前在全國約有200家加盟門店,推翻了此前"不做加盟"的豪言。黃太吉直營改加盟的決策意味著什麼?加盟模式的開啟能否有效防止品牌坍塌?網紅餐飲如何才能"紅"得長久?央廣《王冠紅人館》為您深度解析黃太吉試水加盟模式的來龍去脈。
  • 疫情之下,餐飲行業轉型創新,共克「食」艱
    為了走出疫情帶來的困境,我市不少餐飲經營者轉變經營思路,或轉戰外賣市場,或打破傳統營銷,利用網際網路+尋求轉型和創新自救。上午十點,在向日葵餐飲新改造的餐飲配送中心,已經包裝好的冷麵、拌麵、涼拌菜等各類食品陸續發貨,通過物流快遞送往全國各地。
  • 吉野家多店試水自助早餐,新模式能幫快餐企業轉型成功嗎?
    老牌快餐品牌吉野家在北京多家門店試水自助早餐生意。因外賣風行帶來的「正餐快餐化」趨勢下,快餐品牌受到不小擠佔。15元一位的自助早餐,其實意在深度捆綁顧客多時段消費,然而,這個高成本、薄收益的新生意能否幫助快餐企業轉型,還存在諸多變數。自助早餐布局寫字樓自助早餐陣營裡又多了一位新玩家。
  • 全聚德試水失敗 同樣賣烤鴨的「金百萬」靠什麼活下來?
    從剝離實體門店、力推「準成品+智能鍋」項目到急擴線上外賣加盟店,再到如今試水線下雙品牌戰略,金百萬為謀求轉型可謂煞費苦心,但從市場效果看卻只能算是喜憂參半。此前,金百萬的合作模式一直是要求合作方掛金百萬的名字和賣金百萬的菜,這次雙品牌合作模式是一種新的嘗試,按計劃這一模式將複製到來相會其餘的十幾家門店和其他潛在餐飲合作品牌中。在這次合作中,金百萬除了品牌、菜品輸出外,還負責整體品牌營銷、合作、發展定位等,而日常經營多由來相會負責,雙方按一定比例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