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老店堅持36年善舉 延續廣州街坊文化

2020-12-10 中國僑網

廣州老店堅持36年善舉 延續廣州街坊文化

2020年09月25日 11:31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

  老店堅持36年善舉 延續廣州街坊文化 勝記連續36年為老街坊送中秋溫暖

1987年1月16日,廣州日報報導了「勝記」的敬老活動。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波 攝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肖桂來)9月23日14時許,在越秀區長堤大馬路「老字號餐廳」勝記海鮮飯店門口,又響起了熟悉的問候聲。飯店老闆梁錦華一家與老街坊們握手、擁抱,恭敬地遞上一份慰問禮物。這樣的送溫暖敬老活動,勝記海鮮飯店已延續了36年。

  1985年,剛成立兩年多的勝記海鮮飯店開始舉行中秋、春節敬老活動,此後一直沒有中斷過,「今年遇到疫情,沒辦法擺街坊團圓宴,但心意不能少。」梁錦華說,這樣做都為了感謝老街坊們的幫襯,「老街坊們是看著我長大的,也一直關照我們店的生意。這份情誼很珍貴。」

  1982年,勝記海鮮飯店在長堤大馬路附近的巷子開店,為改革開放後的廣州第一批個體戶餐廳,如今已成為老廣州心目中的粵菜名店。

  「我是在長堤大馬路附近長大的,最早在清平批發市場賣魚,後來回到這裡開了海鮮大排檔。」梁錦華回憶說,「當時,剛改革開放,店裡生意興隆,每天都從早忙到晚。我記得,客人多了,店裡坐滿了,就只能在街邊擺張桌子,擺很長,人還是坐不下,街坊們就把他們停放自行車的棚子騰出來,讓我們擺桌。」

  正是為了念著這份街坊情誼,在1985年1月,勝記海鮮飯店第一次舉行了敬老活動,為人民街孤寡老人、7位「壽星」擺宴祝壽。當時廣州青年報以《我市個體業青年 為孤寡老人祝壽》為題對這次活動進行了報導。當時開業兩年多的「勝記」就以獨特風味贏得了口碑,「省內外顧客紛至沓來,不少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慕名前來品嘗。」

  此後,愛心敬老,成為「勝記」每年春節、中秋的「規矩」。1987年1月16日,廣州日報以圖片新聞的形式報導了「勝記」的敬老活動。報導寫道,「個體戶勝記請人民街的孤寡老人和孤兒喜遊花城,並向老人贈送節日禮物。」「每年都請孤寡老人、老壽星吃個團圓飯,再送些糧油、月餅等物資。」梁錦華說。

  在活動現場,越秀區人民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靖戰告訴記者,「勝記」是改革開放後廣州第一代個體戶, 30多年以來一直堅持舉辦敬老活動,為轄區內長者送溫暖。劉靖戰還代表人民街為梁錦華送上一面錦旗,上面寫著「敬老愛老 善德永存」八個字。人民街民政科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共有72名轄區內的孤寡老人、低保低收入困難居民參加了現場活動,「有部分老人無法到場領取慰問禮物,志願者會把禮物送到他們家裡。」

  「很多老街坊來這裡吃飯,就像回家一樣,也不要服務員招呼,自己找位就坐下了。」在飯店的牆壁上,掛滿了知名人士來店就餐的老照片、餐廳相關的各大媒體報導,還有不少書法家留下的作品,「這些都是書法家來店裡吃飯,興致所至,欣然留下的墨寶,沒有花一分錢。」當記者問起飯店生意紅火的秘訣,梁錦華的兒子梁家賢表示,「只有一條,用良心去經營。」

相關焦點

  • 廣州餐飲老店試水轉型,街坊說……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所有人困在了家中,也讓各大餐飲企業的生意幾乎暫停。在經歷了一次長時間「歇業」後廣州餐飲行業也陸續恢復營業。面對疫情的對堂食的衝擊,不少餐飲店試水轉型,推出各種銷售模式,提高自身經營「免疫力」。
  • 那些年,記憶中的廣州老店
    ⋯⋯下面,就來一起回顧一下這些老店的「前世今生」共同回憶一下這份獨屬的曾經吧~情懷依然的老店廣州新大新百貨1914年,由蔡昌、蔡興兩兄弟在惠愛中路(今中山五路)買了一塊地,在此興建了一座大樓而創辦。作為廣州原址經營最久遠、承載了幾代廣州人記憶的新大新百貨,今年已經102歲了,它也因此而見證了廣州商業的百年變遷。如今,經過外立面整飾之後,新大新恢復了往日舊貌,以特色的騎樓外表、現代的內部購物環境,傲立廣州的繁華路口,繼續見證廣州經濟的發展。
  • 最美廣州街坊亮相「小蠻腰」
    為表彰在群防共治中有突出表現和貢獻的「廣州街坊」優秀品牌隊伍,分享他們的經驗,引領和帶動廣州群防共治工作邁上新臺階。繼2019年舉辦首屆評選之後,2020年7月28日,廣州市委政法委和廣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在廣州圖書館共同主辦2019年度最美「廣州街坊」暨「廣州街坊」十大品牌隊伍頒獎典禮。
  • ​@廣州街坊,百年老字號陶陶居總店預計年底開業
    大洋網訊 備受廣州市民關注的陶陶居第十甫路總店裝修歇業一事有新進展。9月5日,第十甫路總店的附屬部分陶陶居餅家搶在中秋前率先與老廣見面,有廣州市民專程前往幫襯。記者從陶陶居方面了解到,總店預計於年底重新開業迎客。屆時,這家擁有140年歷史的老店新開將復原更多嶺南文化場景,包括設置粵劇、粵語講古等多個場景,將打造成廣府美食文化地標建築。
  • 玫瑰甜品、風味館……廣州街坊們心心念念的餐飲店重開了!
    疫情之下,廣州一些老字號告別了街坊,中山六路的老西關美食、盤福直街店的大德燉品等相繼停業了。但更多的老字號重新歸來,並帶來了一些新變化。4月30日,闊別兩個多月之後,越秀南路「風味館」重新開門營業,街坊們如願以償品嘗到了陪伴36年的熟悉味道。5月1日,玫瑰甜品也在街坊們的期盼中回歸。
  • 70歲勝利百貨繁華廣州賣針線 堅持做街坊生意
    堅持做街坊生意 近期八折促銷 坊間稱其將結業(記者曾衛康)8元的短褲,10元的布鞋,還有棉布……繁華廣州,仍有堅守著老式百貨的商店。昨日,記者進入廣州市東華東的勝利百貨,仿如超越時光,重回兒時逛老百貨店的感覺。勝利百貨已經伴隨了大家大半個世紀,街坊心目中,阿公、阿婆、師奶、大叔一元幾毛都能買點繡花針、紐扣的地方,如今是否真的要結業?街坊想留。
  • 廣州最好吃的20個地鐵站,逛吃老店看這份就夠了!
    吃貨妹整理了這份《地鐵站點老店指南》無論你是在廣州生活還是初來乍到的遊客都能幫你快速尋覓地道的街頭美食哦~藏在荔枝灣的一家雪糕老店,已經走過了18年。人均:約 15 元營業時間:07:00-22:00地址:越秀區文明路216號這家風靡廣州三十餘年的燉品老店,作為在文明路上最好生意的一間燉品店,門前那長長的隊伍是達揚燉品的最好生招牌
  • 玫瑰甜品、風味館……廣州街坊們心心念念的餐飲店重開了
    近段時間,廣州一些老字號告別了街坊,例如中山六路的老西關美食、盤福直街店的大德燉品等,因與業主租約到期不再續約而相繼停業了。但更多的老字號重新歸來,並帶來了一些新變化。4月30日,闊別兩個多月之後,越秀南路「風味館」重新開門營業,街坊們如願以償品嘗到了陪伴36年的熟悉味道。5月1日,玫瑰甜品也在街坊們的期盼中回歸。
  • 記錄羊城11家老店,80歲涼茶鋪、60年小食店...想了解廣州?到這的就夠了
    它們隱藏在廣州各處,只有了解廣州或是附近的街坊才知道。這些店最年輕十多歲,最老的80歲,療愈3代人的涼茶鋪、窄巷裡的糖水鋪、默默守護廣州歷史的老書店、滋潤街坊的燉品店...這些分布在廣州各處的老字號,正靜靜記錄這座城市的變遷。
  • 華輝美食人:廣州這6家不起眼的20年老店,路過都在排長龍
    廣州人的情懷,往往都與美食緊密相連。近年來,許多美食老店也經歷過時間的洗禮,有些或許可以重整旗鼓歸來,但有些就真的只能給街坊們留下回憶。大部分老字號店鋪,因不外傳的秘方或者是高昂的加盟費,傳統風味小吃被網際網路餐飲不斷蠶食,一批批麵店被迫停業。
  • 廣州火了十幾年的無名老店!僅5元帶你找回消失的老廣味道!
    雖然廣州的網紅店越來越多但是相信大家都是比較偏愛「無名老店
  • 廣報晨匯|廣州這家33年老餐廳要「執笠」了?招牌雞曾是街坊最愛…
    作為一家在中山六路上經營了33年的老店,惠愛餐廳可謂是十分低調。其實它也曾經試過突破,在一德路萬菱廣場開過分店,可惜未能繼續拓展,最終該分店關門結業。前來圍觀的市民。近些年來,大同酒家、大三元等耳熟能詳的老店相繼歇業,讓人不禁惋惜。在這個90後、甚至00後日益成為消費主力的時代,得年輕者才能「得天下」。老店最大的優勢,是長期發展積澱的品牌「美譽」,轉型升級向年輕化靠攏,才能讓這筆無形資產更加「接地氣」,繼續傳承變現。
  • 廣州老店「觸網」激發新活力
    一份味道留住一家幾代人 相比狗不理的口碑墊底,在美團上,廣州老店個個都是「優等生」,回頭客、老客戶尤其多,從後生仔到老伯,一家幾代人都去食嘢。 正因如此,在中秋家宴預訂中,老字號唱上了主角。 「我們有一個六七十年的老顧客,現在已經九十多歲了。」
  • 廣州地鐵特色文創詮釋「食在廣州」城市文化
    廣州地鐵融合了嶺南獨特的飲食文化,與廣州尚企營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新零售平臺小嚴誠品聯合推出了「街坊同樂月餅禮盒」及「月明星繁限量禮盒(廣州地鐵主題限量版)」兩款頗具本土飲食文化底蘊的中秋禮盒,為廣州市民營造一份特別的中秋記憶。
  • 尋找廣州30年老店正宗的牛三星味道
    粵式文化,做人要「有心肝」,簡單翻譯就是「有良心",非常樸實的價值觀。牛三星用的牛腰、牛心、牛肝能帶出「做人腰(要)有心肝,即飲水思源」的傳統道理。有著36年歷史的廣州唐牛牛三星是原來的玉賢美食旗下,現在位於有「海上絲綢之路」美譽的文化公園型景區────黃埔古港。總店「玉賢三星店」始創於1980年,主營首創牛三星,廣式手工魚皮餃,涼拌鯊魚皮等多種粉面小食。
  • 廣州老字號,變了!
    眼下不少廣州的美食老店傳承不守舊,在堅持地道廣州味的同時積極創新,搭乘著新商業模式的風潮,煥發著新的活力。 陶陶居,創建於1880年(清光緒6年),原名葡萄居,後由廣東巨商譚傑南購入後改名,取其「樂也陶陶」之意。
  • 多家餐飲老店試水轉型,街坊說……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所有人困在了家中,也讓各大餐飲企業的生意幾乎暫停。在經歷了一次長時間「歇業」後廣州餐飲行業也陸續恢復營業。面對疫情的對堂食的衝擊,不少餐飲店試水轉型,推出各種銷售模式,提高自身經營「免疫力」。
  • 藏匿在廣州江南西的30年街坊老店,燒臘是它家的特色,老廣最喜歡
    廣州江南西真是個美食遍地的地方,不信的人怎麼說都不信,只有去過的人才知道,那裡藏匿著多少美食!在紫金大街上,有一家1989年開業到現在的街坊老店,以燒鵝、滷味出名,典型的大排檔消費和環境。
  • 廣州老字號正在消亡,數年之後,你可能很難看見這些品牌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街頭巷尾確實藏著許多沒有名揚四海,但卻味道實在,陪伴了街坊幾十年「民間老字號」,他們在歲月的洪流中得到大部分老廣的認可,我們可以將它稱之為「老店」。為了更好地表達廣州這座美食之城的獨特「老字號」文化,後續寫到的「老字號」中也將包括這部分老店。
  • 廣州好食又抵食靚面店鋪推介 街坊們走起
    廣州麵條對於老廣來說,有著獨特的情感,不僅源於其特有的南方鳳味,還有蘊含著精湛的技藝。愛吃麵食的小編經常穿越廣州的大街小巷,發掘那些深入民心的老字號麵食,才發現,牽絆著老廣的不是那絲絲麵條,而是充斥著街坊情懷的心西關婆婆面(文明路店)【推薦理由】廣州已經很難吃到一碗好的雲吞麵了,但在婆婆面這裡就有,這是文昌北婆婆面的分店,味道與總店不相上下;店鋪很小,很有西關老店的風格;最出名當然是傳統雲吞麵,手打的麵條,爽口無比,雲吞餡都是純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