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挖出的朗沙沙口筍。 ■馮達從土裡把挖好的筍提出。
■全筍宴。
每年的四月中旬開始,香滑可口的朗沙沙口筍就陸續上市了。朗沙沙口筍以口感清甜、味鮮無渣美名在外,吸引不少廣佛等地的吃貨前來尋味。端午前後是食筍最好時機,5月7日,記者跟隨筍農來到朗沙社區竹筍種植示範基地體驗挖筍,併到獨樹塱農莊品嘗朗沙沙口筍。
挖筍
筍身金黃筍頭肥大為優質品
幾場雨過後,竹林裡的筍便冒出了「頭」,獅山鎮朗沙社區竹筍種植示範基地裡的筍正是如此。朗沙社區竹筍種植示範基地的竹子是去年一月種下的,今年是第一年收穫。自從這裡的筍開始冒「頭」後,老筍農馮達每天早上6時許就會到這裡開展一天的巡查工作,及時將「冒頭」的竹筍挖掘出來。
馮達是該基地的管理者,七八歲開始便與朗沙沙口筍打交道的他,有著60多年種筍經驗。5月7日上午,記者來到基地時,馮達正在忙著挖筍。只見他彎著腰,一手扶著筍鏟,一手握著筍錘敲打筍鏟,反覆幾下,一棵新鮮的朗沙沙口筍「脫泥而出」。
記者站在基地裡環望四周發現,才種下一年多時間的竹子雖然不高,但是低下頭細細觀察,可看到有不少竹筍已經破土而出。
「挖筍首先要找到一個可挖的目標。」馮達介紹,筍尖冒過泥土5釐米左右,且不會分叉,那就可以開挖了。每棵竹子的竹筍都是根據竹眼的位置長出來的,有經驗的筍農看一眼就能判斷竹筍生長的位置。找到「目標」後,便可先用筍鏟將竹筍周邊的泥土鏟開,然後再用筍鏟斜45度插入竹筍,並用筍錘敲打筍鏟,直至朗沙沙口筍完全從泥土中斷裂出來。
「挖完竹筍後要把泥填回去,過一段時間這裡還會再長出竹筍,一般一棵竹子一年最少能長出6隻竹筍。」馮達說,竹筍的優劣可以通過筍身顏色和個頭來判斷,一般筍身呈金黃色,筍頭肥大則為優質品,也可以通過在敲筍時的聲音來判斷筍的質量。
朗沙社區竹筍種植示範基地共有40畝,裡面種有約800墩竹林,每墩平均有4棵竹子。目前,基地裡一天能挖出竹筍約一百斤,產出竹筍主要銷往附近的農莊以及南海範圍內的一些酒樓,一般是早上挖出竹筍後,當天送到酒樓、農莊等食肆。
朗沙沙口筍有上百年的種植歷史,它頭大尾小,中間彎曲,成菸斗狀,外表金黃,內如玉琢,其特有的鮮、甜、爽、脆口感更是遠近馳名,而這源於孕育沙口筍的肥沃沙泥。馮達介紹,朗沙社區及周邊地區位於東平河與汾江河交匯處,泥土中含沙量較多,在長期衝積中形成特殊的土地酸鹼度,特別適合筍的生長,且朗沙社區是佛山地區唯一仍然保留著竹基魚塘這種獨有的嶺南水鄉風貌的地方。
吃筍
最不可錯過是美味筍粥
每年的四月中旬開始,香滑可口的朗沙沙口筍就會開始上市,一直到10月份。而端午前後是食筍的最好時機,這個時候往往會吸引不少廣佛等地的吃貨前來尋味。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南海本地人藍子華曾在他的作品《覓筍》中寫道:很多朋友尋味來到羅村,只為朗沙竹筍(沙口竹筍)的那一口鮮甜的滋味,可見朗沙筍魅力之大。
朗沙沙口筍獨有的口感讓它有著獨特的美味,灼、炒、煮、燜、煲是常見的做法。當天,記者來到一家專業製作朗沙沙口筍的飯店——獨樹塱農莊。朗沙筍絲螺肉魚蓉粥、白灼筍、牛腩燜筍……在獨樹塱農莊的菜單中,有不少以朗沙沙口筍為主要原料的家常菜式,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筍粥了。
「未吃過筍粥,未到過獅山羅村。」獨樹塱農莊老闆馮建深表示,朗沙筍絲螺肉魚蓉粥以魚蓉、花生、筍絲等為主要搭配,熬出來的筍粥入口綿滑,不加任何佐料就已經鮮甜無比,一口下去不僅有魚肉的鮮嫩綿滑、螺肉的脆口新鮮,還有筍絲的清甜爽脆。
馮建深說,一般而言,吃筍不吃隔夜筍,最好是現挖現吃,可以保證最鮮甜的筍味道。如果自己在家烹飪,一次性買了好幾個竹筍回去,一天吃不完的,可以把筍像切瓜一樣切開,然後放到鍋裡「出水」(即焯水)半小時,再放進冰箱,這樣可以存放一周,味道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筍文化
計劃打造筍主題生態旅遊線路
朗沙沙口筍是朗沙社區的特色標識,也是獅山羅村極負盛名的本地特色農產品。近年來,朗沙社區致力於打造「朗沙筍」、「沙口筍」品牌,並申請成為商標,同時深挖筍文化內涵,結合利好政策,大力發展生態文化產業,將其作為「朗沙鄉村振興三年計劃」的重要著力點,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樣本。
憑藉著天時地利人和等優勢,朗沙社區於2019年舉辦了首屆「朗沙筍」文化節活動,從筍身上找亮點,深度挖掘朗沙沙口筍的文化淵源、典型故事、歷史底蘊、種植知識、烹飪方式等,還加入品嘗筍的環節,提高市民的參與度,為全社會講述未曾深入了解過的朗沙沙口筍文化。
「今年,我們將深入擴大宣傳筍文化,與影響力較大的連鎖商家合作,通過筍美食,將筍文化推廣到朗沙社區以外的地方。」朗沙社區黨委書記、主任羅德昌表示,擴大宣傳目的在於擴大筍的銷路,增強影響力,從而提高筍農積極性。此外,朗沙社區還計劃以認購的方式,增加朗沙社區竹筍種植示範基地竹筍的銷售渠道,「市民可以通過線上或者線下方式認購竹林裡的任何一墩,認購後可以隨時前來體驗挖筍,具體的操作我們還在討論。」
除了大眾熟知的朗沙筍,該社區還結合鄉村振興,將筍文化融入到朗沙社區三年鄉村振興計劃的招商引資中,把「朗沙筍」、「沙口筍」品牌打造成南海區的一張旅遊明信片。
旅遊產業發展,如何「吸客」是關鍵。朗沙社區竹筍種植示範基地目前已經初具觀賞、體驗功能,未來將重點完善竹筍種植示範基地的綠道、宣傳區域等硬體設施建設,展示朗沙筍的種植、飲食、歷史文化,並定期開展一系列以筍為主題的特色活動,打造成具有完備功能的文化旅遊體驗區。
朗沙社區還將打造以筍為主題的生態旅遊線路。據介紹,朗沙社區將設朗沙筍博物館,為外地遊客介紹朗沙筍的歷史淵源,並正在規劃建設面積400畝,包括水上樂園、水上活動基地等玩樂項目的竹基魚塘。未來,朗沙社區會將竹筍種植示範基地、朗沙筍博物館、竹基魚塘等多個地點「串珠成鏈」,將朗沙打造成一個集食、玩、遊、學為一體的好去處。
連結
老筍農支招如何挑靚筍
看筍殼。筍的外殼一般要選嫩黃色的,這種外殼的筍是深埋在土裡剛挖出來的,很新鮮。筍尖位置青一點就行,大面積青的竹筍口感會受到影響。
看筍形。買筍時要看筍的形狀,整個筍不用太彎,有一點半圓形的弧度就很符合規格。而且上部大而底部較小的筍,一般都是筍殼少而筍肉多。選擇筍的時候筍的整體如果從上到下粗細差不多,味道會更鮮嫩。上細下粗的筍,最上面最嫩,下面的筍肉稍粗糙,上面部分可以炒著吃,下面部分燉煮更美味。
看筍的長度和重量。一般新竹種出來的筍,7寸左右的筍就很好了,如果是種植4-5年的竹子種出來的筍,就要挑8寸左右的。而重量方面,通常說「越大隻越靚」,但其實有3斤以上的筍就可以了。
醫生建議:五類人群少吃筍
羅村醫院消化內科專家李智提醒,筍含有大量的粗纖維,難以消化。竹筍雖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利便等功效,但筍中因有難溶性的成分如草酸和鞣酸,食用過量易出現消化不良、胃腹脹、反酸噯氣等不適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引起消化道出血。因此,建議五類人群要儘量少吃筍。●胃潰瘍等胃腸道功能紊亂者
平時一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胃痛、肚子痛的人,要少吃春筍,每次嘗嘗鮮就可以了。肝硬化者,尤其是食道靜脈曲張者,要注意春筍中的大量粗纖維很容易擦傷腹壁或消化道,容易引起患者大出血,建議勿食。●大病初癒者
大病初癒者的消化功能較弱,吃春筍易引起胃痛、胃脹、腹瀉。●過敏體質者
患有過敏性鼻炎、哮喘、蕁麻疹等人群,不宜多吃春筍,因為筍含有的草酸,會引起過敏或過敏加重。●四歲以下小孩、產婦、老人
此類人的腸胃功能相對較弱。4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食用,因小孩消化吸收能力、咀嚼能力都較弱,很可能會直接吞下去。剛生完孩子的產婦、老人體質也比較差,所以儘量少吃,吃的時候也要細嚼慢咽。●結石病人
春筍中的草酸容易和體內的鈣形成草酸鈣,加重結石患者病情。
文/珠江時報記者彭燕燕通訊員葉少珍圖/珠江時報見習記者廖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