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艦1月2日電 題:「海口」艦隨艦日誌之八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1月2日,「海口」號飛彈驅逐艦繼續馳騁於印度洋。
記者因為惦記著拍攝海上日出,所以起得比昨天還要早些趕到甲板上,日出還是沒趕上,倒是趕上了隨艦特戰隊員甲板晨練全過程。
記者拍了幾幅特戰隊員晨練照片,自己也搖晃著繞著甲板慢跑了幾圈,等特戰隊員晨練結束,便走過去與隨艦特戰隊員的負責人攀談起來。他說,艦上受條件所限,特戰隊員們岸上平常每日都要進行的長跑等體能訓練沒法展開,在艦上一般進行搏擊、擒拿、格鬥等訓練,目標是執行任務時能在第一時間克敵制勝。
早飯後又到甲板上蹓達,聽艦載直升機機組成員說上午要執行飛行訓練任務,飛機上有座位,可以申請隨直升機採訪拍攝。趕緊去找我們隨艦記者團負責人陶幹事並提出隨直升機採訪申請,陶幹事隨即與「海口」艦指揮員協調,很快,我的申請得到批准。
雖然直升機起飛尚有一段時間,但急性子的我還是檢查好相機等採訪拍攝裝備,穿上救生衣,早早地就跑到甲板上守侯著。艦上時間上午九點多,飛行員和乘機人員開始登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孫利特地趕來,給我拍了一幅起飛前在直升機上揮手的照片。
機艙內空間相當狹小,人無法站直身子,飛行員不時提醒大家要當心別碰頭,頭頂上方和機艙兩壁,密密麻麻地布滿著各種管線,駕駛艙內都是各類飛行儀表。我戴上飛行員的飛行頭盔,倒是不擔心碰腦袋了,但特別的悶熱,呼呼地冒汗,飛行完畢後回到所住艙室內,脫下救生衣,才發現全身上下的衣服都溼透了。
登機前後,地勤人員即緊張利落、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飛行準備。艦上時間快十點時,伴隨著陣陣巨大的轟鳴聲,艦載直升機雙層相反方向旋轉的螺旋槳越轉越快,很快從甲板上騰空而起,向任務海域飛去。在距海面約500米左右空中飛行時,從飛機上看海面,看到的似乎是平整的地面,星星點點的浪花看上去就像地面上尚未融化的積雪一般。
因為我們護航編隊三艘艦艇之間有一定距離,空中無法拍到三艦列隊馳騁的壯觀畫面,再加上我之前毫無航拍經驗,編隊每艘艦艇破浪前行的雄姿在空中拍攝的效果也不是太理想,我對此很是遺憾。照片倒是拍了一些,也積累了一點經驗,爭取下次申請乘直升機時能好好拍一些航拍圖片。
我們艦的直升機從任務海域巡邏後返回「海口」艦著艦,上來一位來自「武漢」艦的乘客後,直升機隨即起飛趕赴「武漢」艦,在「武漢」艦降落放下乘客後未作停留,又立即飛赴「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加油,趁飛機加油的功夫,我們也到「微山湖」號上稍作休息。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微山湖」號比我們「海口」艦寬闊多了,也穩多了,站在那相對而言如履平地的甲板上,拍了幾幅「海口」艦航行照片,直升機加油也結束了,趕快登機,不一會兒,飛機起飛,直接返回「海口」艦。
我的首次直升機而且是艦載直升機之旅,經過一個小時左右的空中飛行、來往穿梭於編隊三艘艦艇後順利結束。這是我第一次搭乘直升機,也是第一次進行空中航拍採訪,還有幸成為「海口」艦隨艦記者中第一個乘直升機採訪、航拍的記者,感覺相當好,並已經開始期待再次乘直升機採訪和航拍了。
從昨晚開始,艦上第三次調時,又往後調了一小時,調後艦上比北京晚三小時。今晚聽艦上廣播說,我們護航編隊已駛入阿拉伯海。據了解,我們護航編隊預計6日前後抵達亞丁灣、 索馬利亞海域,屆時與北京時差5-6小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