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成佛之後,第一件事會去做什麼?孫悟空想到4種可能!

2020-12-25 頑石契約

頑石看西遊 | 489期

《西遊記》的故事在西天取經結束之後,唐僧師徒四人成佛,靈山舉辦大會,就完全結束了,故事雖然結束了,但是裡面的人物還是有自己的故事會進行下去,如果吳承恩老先生在世,一定會如同現在的著作一樣,出第二部第三部吧,當然了《西遊記後傳》只是現代人的娛樂之作罷了。

在西遊記最後,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之後,他第一件事是去做什麼呢,想必大家一定都沒有注意,那就是向邊上的唐僧,提出念松箍咒,把自己頭上的緊箍圈取下來,讓自己擁擠鼓棒打成粉碎,免得被那什麼菩薩拿去之後再捉弄其他人,這裡的菩薩其實就是說的觀音菩薩,只不過畢竟孫悟空已經成佛了,不太好直接說出名號來了!

唐僧就很耐心地看了孫悟空一眼,笑著回答:「悟空,你我現在西天取經結束,已經沒有了師徒之分,且當時因為你難以管理,不聽從我的話語,所以才出此下策。現在你已經修得正果,成了鬥戰勝佛,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不信摸摸看還在不在。」

孫悟空的第一件事是趕緊取掉頭上的緊箍圈,豬八戒的第一件事是趕緊回高老莊去,沙和尚就沒有什麼想做的事情,那麼唐僧呢?唐僧成佛之後,第一件事會去做什麼?作為陪伴唐僧最久的孫悟空,想到了4種可能!

第1種可能:唐僧當然是留在靈山了,畢竟他當年金蟬子的時候,就是如來佛座下的二徒弟了,對於他來說,如來佛這裡還有非常多的東西能夠學習,不留下來認真學習,還想像當年一樣,因為不聽講,被如來佛貶去東土大唐輪迴,再來一次西天取經嗎?

第2種可能:回到東土大唐,畢竟他這一世的開始是在東土大唐,而且本身的身份是唐朝的御弟,當年唐僧離開的時候,大唐皇帝就對唐僧說過一句話: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而且還和唐僧結拜為兄弟,想來以唐僧的性格,有可能會回去陪皇帝走完這一世的。

第3種可能:成佛後的唐僧,已經不再是之前那樣手無縛雞之力了,而是有著龐大的法力,雖然可能戰鬥力不如已經成為鬥戰勝佛的孫悟空,但是對付一些妖怪,還是遊刃有餘的,經歷了西天取經的艱辛,唐僧可能會選擇去如同蕩魔天尊一樣,掃蕩妖魔鬼怪!

第4種可能:這種可能也是頑石最期盼的,那就是前往西梁女兒國,實現當年的諾言!三藏道:「我卻回來,與陛下永受榮華,無掛無牽,方可會鸞交鳳友也。」當年為了早日離開西梁女兒國,唐僧聽從孫悟空的計謀,欺騙了國王,如今任務已經完成,出家人不打誑語,自然應該回去實現自己當初的諾言!

相關焦點

  • 為何六耳獼猴出山,如來就急急向孫悟空許諾可以成佛?
    (蝸牛看西遊第3540期)文/蝸牛無論是看原著還是看電視劇、電影,如來和孫悟空的關係在很多人看來,是對立的,曾經無憂無慮的山大王,被迫在山下待了500年,就算是神仙壽命很長,500但是,如來為了孫悟空的安全成長,其實也是下了很大的辛苦的,別的不說,正是因為他做了一件事,讓孫悟空斬去曾經的自己,於是悟空才有機會成佛,不然的話,可能孫悟空連命都沒了。這件事是什麼事情呢?又為何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估計很多人都猜到了,這件事就是孫悟空與六耳獼猴的對弈。
  • 成佛後,孫悟空的緊箍咒去哪了?原來戴在了他的頭上
    看過西遊記的讀者們已經都知道,觀音菩薩為了讓孫悟空乖乖的聽唐僧話,哄騙孫悟空帶上了緊箍圈並且還教授了唐僧緊箍咒,讓他在孫悟空不聽教化的時候能夠制止孫悟空。在剛開始孫悟空還不是很聽唐僧的話,緊箍咒用的相對多一點,可是到了後面唐僧使用緊箍咒的時間越來越少。
  • 白龍馬身為西海龍太子,為何要給唐僧當坐騎?孫悟空成佛後才明白
    想當初,白龍馬身為西海的龍太子,從身份上來說也是響噹噹的官二代,那麼他為何要去給唐僧當坐騎呢?按照《西遊記》書裡的描寫,白龍馬原本是西海龍王的兒子,自小聰明機靈,也很受西海龍王的器重。可是後來,因為未婚妻萬聖公主和九頭蟲私奔了,所以,白龍馬一蹶不振,整天都是醉醺醺的。最後終於犯了大錯,把西海龍王準備送給玉帝的貢品都給打壞了。
  • 孫悟空成佛後為何不回花果山?你看他做了什麼對不起猴子們的事
    (蝸牛看西遊第4825期)文/蝸牛蝸牛在往期文章中為大家解釋過,孫悟空成佛之後會先去找菩提祖師,為的就是求證一件事,但是,他卻不會回花果山。這是為啥呢?按照常理來說,花果山才是他土生土長的地方,他從出生開始就在這塊地方,如果沒有花果山通臂猿猴的指引,他是無論如何都找不到菩提學院,拜師這件事就會被扼殺在搖籃裡,如果沒有赤尻馬猴和通臂猿猴的消息,他想破腦袋都不知道去東海龍宮索要如意金箍棒,可以說花果山給予了悟空成功的必要條件。而菩提祖師呢?
  • 孫悟空成佛後的坐騎是什麼?堪比唐僧的白龍馬
    (蝸牛看西遊第4833期) 文/蝸牛 蝸牛在往期文章中為大家解釋了豬八戒成為淨壇使者後的坐騎是饕餮,那麼,同樣是取經人員的孫悟空又會得到什麼坐騎呢?
  • 談孫悟空的「成佛之路」,要從他對觀音的態度變化說起!
    西遊記裡的主人公,都以為是唐僧,因為提到西遊記都想到的是唐僧取經——一本正經!哈哈,開個歇後語玩笑,其實我認為是孫悟空才是主角!吳承恩描寫的是孫悟空的心理變化階段性成果:孫悟空從「石猴妖」(石頭成精,也可以說叫石精,跟封神演義中的石磯娘娘有點雷同!)變成「鬥戰勝佛」,就是從妖,到仙,再到佛祖的階段性變化。
  • 孫悟空成佛後會去哪裡?不會是花果山,猴子猴孫結局悲慘
    如來佛成佛之後,師徒四人必然要分道揚鑣,唐僧自然要回到長安,按照豬八戒的出息,估計會回到高老莊繼續當高太公的女婿,而沙和尚無處可去,流沙河便是他的歸宿,但對於孫悟空而言,花果山卻不一定是他想去的地方筆者在以往的文章中也分析過,孫悟空成佛之後絕對不會再回到花果山,因為時境過遷,當時人已非眼前人。
  • 唐僧坐騎白龍馬,孫悟空坐騎闢水獸,豬八戒坐騎是啥?比他們都猛
    唐僧坐騎白龍馬,孫悟空坐騎闢水獸,豬八戒坐騎是啥?比他們都猛天星丨105三界之中,神仙和坐騎的關係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稱得上是合作共存。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的坐騎眾所周知,那麼豬八戒的坐騎大家知道是什麼嗎?首先來看,唐僧的坐騎是觀音菩薩為他所配的西海龍族。小白龍甘心當唐僧坐騎,也是所圖非淺,靈山之上的化龍池是他和四海龍族終極追求。
  • 孫悟空真的背不動唐僧嗎?小白龍也是神仙,他為何能馱著唐僧跑?
    事實上,不管是豬八戒還是孫悟空,他們給出的理由都是背不動。原話怎麼說來著?豬八戒道:若是馱著騰雲,三尺也不能離地。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若是馱著負水,轉連我墜下水去了。豬八戒給出的理由是仙凡殊途,二者構造也不一樣。
  • 成佛後的孫悟空為何堅決不回花果山?你看他做了啥,猴子們恨透了
    孫悟空成佛後,肯定是要去看一看老朋友,看一看生他養他的家鄉的。自古以來人都是這樣的,金榜題名了之後,當了大官,必然要回顧一下他的心路歷程,回到最初的起點。再說,金榜題名了,就是給家鄉爭光嘛!肯定要帶著喜悅的心回家分享,接受家鄉人的誇讚的。
  • 孫悟空、豬八戒斬妖除魔輔佐唐僧取經沒錯,但這事做得十分不地道...
    孫悟空、豬八戒輔佐唐僧西天取經,一路斬妖除魔皆是正常,對於那些窮兇極惡的妖魔鬼怪趕盡殺絕極好。然而,對於那些神仙或是菩薩的坐騎或是寵物下界為妖做了壞事,孫悟空與豬八戒等礙於神仙與菩薩面子不能將之除掉亦無法指責於他們,畢竟不看僧面看佛面!
  • 蓮花燈成佛的華光菩薩,因誅殺毒火鬼王被懲罰,如來以此告誡唐僧
    天庭中奎木狼為了玉女私自下界,而且變作妖怪把已經失去天庭記憶的百花羞擄進洞裡做了13年的夫妻,最後只是處罰他在太上老君的煉丹房燒了幾天的鍋爐就官復原職。而如來的大弟子金蟬子,就因為如來講課的時候打了個盹,如來就說他怠慢佛法,讓他轉生投胎去了,這懲罰相比天庭可謂是嚴格多了。金蟬子並不是如來處唯一一個受處罰的,今天小編主要講的是另一個受處罰的菩薩。
  • 西遊記中孫悟空成佛後,將水簾洞交給他了?實力地位比肩孫悟空!
    西遊記中孫悟空成佛後,將水簾洞交給他了?實力地位比肩孫悟空!導語:相信對於大家來說,西遊記這部經典之作也是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裡面的孫悟空自然也是成為了很多人小時候心目中的偶像了,今天我們就要說一說孫悟空,他當成佛以後水簾洞的主人究竟是誰?接下來讓小編帶一起去看一看吧!
  • 孫悟空成佛以後,到底變得有多強?你看觀音菩薩怎麼說的?
    而最後一個名號就是鬥戰勝佛,大家可能對成佛後孫悟空的實力沒有了解,但是在成佛前肯定都知道一二,比如說還六百裡號山被紅孩兒折騰的沒有辦法,只能去請南海觀音菩薩幫忙時,菩薩讓猴子拿著自己的玉淨瓶去降妖。在原文中是這樣寫著:「菩薩教:「拿上瓶來。」這行者即去拿瓶,唉!莫想拿得他動。
  • 緊箍咒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孫悟空成佛後去掉金箍是否真的領悟?
    在西遊故事中,佛祖給了觀音菩薩三個金箍,菩薩只用了一個在取經團隊中,這個中獎者就是我們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另外兩個分別給了黑熊怪和紅孩兒。要知道,這三個人中,就屬孫悟空最難管教,給黑熊怪和紅孩兒戴金箍有點莫名其妙,可能是為了完成如來的旨意,也許還有其它原因。
  • 孫悟空大鬧天宮很厲害,但跟隨唐僧之後顯得很弱,這究竟為何?
    於是就這麼孤苦伶仃的在山腳下度過了五百年,說到這裡是不是有很多的網友很是疑惑,在看西遊記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孫悟空成為了唐僧的徒弟之後便開始有所收斂,感覺功力都變弱了,沒有像五百年前那般囂張和厲害,只能說明他長大了,其實大家都看的出來,孫悟空在當弼馬溫那會,確實是囂張的可怕,還嫌玉帝給他的職位不行,但是誰也不是能一步登天的,這其中也需要一個過程,但是那時的孫悟空不願意,於是就開始在天庭鬧事情,
  • 唐僧與孫悟空被封的佛是真實的嗎?
    至於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偏偏創造性記載「四十八佛」有何用意,可能就是為了小說收尾。因為「48佛」涵蓋「35佛」,而「35佛」中恰恰記載有「南無旃檀功德佛」和「南無鬥戰勝佛」。估計是唐僧和孫悟空分別配這兩個佛號還比較像一點吧。
  • 豬八戒為何不願成佛?你看他的下場是什麼,難怪不走成佛獨木橋
    (蝸牛看西遊第4838期)文/蝸牛很多人認為豬八戒沒有成佛是因為他自己沒有達到成佛的標準,覺得如來看不上他,殊不知他自願放棄了成佛的資格。至尊寶說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他的面前他沒有珍惜,當這句話套在八戒的身上就是:曾經有一份成佛的機會擺在他面前他沒有收下。為什麼要說八戒放棄了成佛的資格呢?因為孫悟空在凌雲渡確切地告訴他成佛的方式——行者按住道:「這是什麼去處,許你駕風霧?必須從此橋上走過,方可成佛。」八戒道:「哥啊,佛做不成也罷,實是走不得!」
  • 孫悟空被壓五指山後,菩提偷偷做了1件事,連玉帝如來都不敢吭聲
    他跋山涉水去菩提老祖門下尋求長生不老之術的奧秘,從而得到姓名孫悟空。經過多年刻苦的學習,孫悟空終於學到了長生不老之術以及地煞七十二般變化和筋鬥雲等法術。 然而天庭對於孫悟空的所作所為並不非常在意,只不過礙於面子不想要他鬧事,於是讓孫悟空成為弼馬溫在天庭餵馬。後來孫悟空覺得自己被天庭輕視了,於是一怒之下大鬧天宮,玉皇大帝沒有辦法,最後是請了如來佛祖出面才將孫悟空鎮壓在了五指山下才將這件事解決。
  • 從一塊頑石到涅槃成佛,孫悟空的性格經歷了怎樣的艱難轉變?
    尤其是在看了86版《西遊記》之後,悟空的形象更是深受少年兒童的喜歡。但如果我們仔細梳理一下就會發現,真實的孫悟空並不是一開始就那麼厲害,而且他的性格也是經歷了一番歷練之後有所轉變的。甚至可以說,隨著閱歷的增長,孫悟空其實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非悟空—悟空」進化修行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