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為何不願成佛?你看他的下場是什麼,難怪不走成佛獨木橋

2020-12-18 蝸牛看西遊

(蝸牛看西遊第4838期)

文/蝸牛

很多人認為豬八戒沒有成佛是因為他自己沒有達到成佛的標準,覺得如來看不上他,殊不知他自願放棄了成佛的資格。

至尊寶說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他的面前他沒有珍惜,當這句話套在八戒的身上就是:曾經有一份成佛的機會擺在他面前他沒有收下。為什麼要說八戒放棄了成佛的資格呢?因為孫悟空在凌雲渡確切地告訴他成佛的方式——

行者按住道:「這是什麼去處,許你駕風霧?必須從此橋上走過,方可成佛。」八戒道:「哥啊,佛做不成也罷,實是走不得!」

悟空讓八戒從橋上走過成佛,八戒死活不願意邁出這一步,還說出這佛不成也罷的話,其實 ,八戒又何嘗不知道悟空所言的是實話,但是,和這件事比起來,成佛之事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很多人認為八戒不願意成佛是因為他放不下高翠蘭,他害怕自己成佛之後不能繼續和高小姐在一起。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這不是霸道總裁和白富美的故事,八戒一直在天界供職,本人也是相當清醒的,怎麼會因為一個只認識了區區幾年的凡人放棄成佛呢?再說了,十四年時間已過,即便二師兄回到高老莊,還不知道會看到一個什麼模樣的高小姐呢,此事怎麼說都不划算。

八戒平生就喜歡美人和美食,前一個選項排除後就只剩下後一個答案。八戒為了自己的胃著想,是不會選擇成佛的,師徒幾人從靈山回來途經高老莊時有這麼一段插曲——

三藏自受了佛祖的仙品仙餚,又脫了凡胎成佛,全不思凡間之食。二老苦勸,沒奈何,略見他意。孫大聖自來不吃煙火食,也道:「彀了。」沙僧也不甚吃,八戒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行者道:「呆子也不吃了?」八戒道:「不知怎麼,脾胃一時就弱了。」

文中的這段描述揭示了一個靈山的秘密:當他們成佛之後就會辟穀,也就是說會失去口腹之慾,唐僧如此,悟空也是如此,縱然八戒沒有成佛也沒有逃得過脾胃虛了的結果。

雖然如來封了八戒淨壇使者的稱號,但是八戒連吃東西都成為了勉強,這個稱號還有什麼意義?原本二師兄以為自己能逃過一劫,最後還是落了靈山的「俗套。」這就是人們所謂的身不由己吧。

相關焦點

  • 如來不讓豬八戒成佛,不是因為他又色又懶,而是破了一條底線
    (蝸牛看西遊第1680期)文/炳叔在《西遊記》裡,特別是大家看了86版的電視劇後,一想到豬八戒這個角色,就會覺得他純是一個小丑角色,他的出場就是逗大家取樂開心的,一副肥頭大耳,其實,細想想,豬八戒這個人物也夠倒黴和可憐的,偏偏卻沒有人同情一下。幼年時,豬八戒也不知道走了什麼狗屎運,居然被太上老君主動找他收他為徒,吃了速成仙體的金丹,也沒幹過基層工作就直接當上了正部級的海軍總司令。
  • 難怪豬八戒成不了佛,你看他對他母親做了啥?如來恨透了
    結果是唐僧孫悟空都成了佛,依次排下來的豬八戒卻未能成佛,八戒是痛苦的,為何他倆都成佛,而我不能?豬八戒先前是天蓬元帥,到了取經路上,時常給人講大道理,救活過孫悟空,又多次協助孫悟空打妖救唐僧,按理來講,八戒的貢獻是大大的,是能佔據一個佛的名額的,可如來為何不給他成佛呢?或許要說是如來有個人的想法,看八戒對他母親做了啥?如來堅決不能容忍的!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若不渡我成佛,那我渡你入魔
    一念成魔你若不渡我成佛那我渡你入魔佛祖拈花一笑萬千佛法微妙因果不虛善惡有報眾生拜念佛號看那些醜陋嘴臉惡人在等你恩典善人卻求你赦免佛啊我信你可你到底在哪裡我徒步走了十萬裡你卻說佛在心底難道一筆勾銷佛你嫉惡如仇這塵埃遮你眼眸惡人出頭善人苦求求不來你回頭佛你積德行善為何不免那一戰多少蒼生家毀人散
  • 釋迦牟尼佛是在哪裡成佛的?怎樣才能成佛?
    你要想成佛就要種成佛的因,你要想當菩薩就要種菩薩的因。你今天是以什麼為因?染汙心為因,所以今天是生死輪迴。你種了輪迴之因,今天就是這個現狀。因此,我們學菩薩道就要以菩提心為因。請問菩提心是個什麼心?(答:沒心。)沒心?還沒肺呢,再琢磨琢磨。我們常常講要發菩提心,也可以講要發慈悲心。
  • 沙僧和八戒為何不能成佛?你看看他們所做的事,連如來都覺得不安
    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各種小說之中,出家修行首先無非就是追求六根清淨,其次就是用自己所學的佛法來度化那些受難之人,最後才是追求大圓滿的境界,那就是成佛,為何豬八戒和沙僧兩人也同樣受觀音菩薩的點化,不在殺生,而且情願皈依佛門,那為何他們兩人就無法成佛呢?
  • 孫悟空成佛後為何不回花果山?你看他做了什麼對不起猴子們的事
    (蝸牛看西遊第4825期)文/蝸牛蝸牛在往期文章中為大家解釋過,孫悟空成佛之後會先去找菩提祖師,為的就是求證一件事,但是,他卻不會回花果山。這是為啥呢?按照常理來說,花果山才是他土生土長的地方,他從出生開始就在這塊地方,如果沒有花果山通臂猿猴的指引,他是無論如何都找不到菩提學院,拜師這件事就會被扼殺在搖籃裡,如果沒有赤尻馬猴和通臂猿猴的消息,他想破腦袋都不知道去東海龍宮索要如意金箍棒,可以說花果山給予了悟空成功的必要條件。而菩提祖師呢?
  • 西遊記中,混世四猴只有孫悟空成佛了,其它3隻猴子有何下場
    西遊記中,想必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但是不知道混世四猴的存在。孫悟空作為混世四猴之一,卻被世人熟知,其原因也自然少不了他成佛帶來的影響。那為什麼其餘的混世猴子沒有成佛呢?其實他們跟人相近,他們也會有自己的選擇,選擇不同,道路自然是不同的。
  • 為什麼孫悟空能成佛?燃燈古佛說道:你也不瞧瞧他前世金身是誰?
    孫悟空在天界的地位不低,各路神仙都會尊稱他一聲「大聖」,取經途中,悟空一念咒土地公便會現身。西遊記中想有天庭戶口,首先法力得達到一定級別,此外年齡一樣得達標。那孫悟空為什麼能成佛呢?燃燈古佛說道:你也不瞧瞧他前世金身是誰?
  • 因果不空,度他人成佛就是度自己成佛
    每一個人修道,都應該結善緣,要對任何人都好,發願令每個人都成佛,所有的眾生都成佛。發這個願,無形中看不見,但是人與眾生心裡邊,都有一個磁場通著的,你看不見,但是你對他好,他默默中一定會知道的。應該對一切眾生都存一種度脫他成佛的心,我們每一個人若存這種心,到任何地方都有殊勝的佛緣。
  • 孫悟空真的背不動唐僧嗎?小白龍也是神仙,他為何能馱著唐僧跑?
    既然唐僧不管怎麼過河,都需要別人幫忙,為什麼在黑水河時,三個徒弟沒有一個願意背他呢?徒弟不背唐僧,無非就那麼三種情況:背不動、不讓背、不敢背。事實上,不管是豬八戒還是孫悟空,他們給出的理由都是背不動。原話怎麼說來著?豬八戒道:若是馱著騰雲,三尺也不能離地。
  • 成佛後的孫悟空為何堅決不回花果山?你看他做了啥,猴子們恨透了
    孫悟空成佛後,肯定是要去看一看老朋友,看一看生他養他的家鄉的。自古以來人都是這樣的,金榜題名了之後,當了大官,必然要回顧一下他的心路歷程,回到最初的起點。再說,金榜題名了,就是給家鄉爭光嘛!肯定要帶著喜悅的心回家分享,接受家鄉人的誇讚的。
  • 西遊記:難怪龍王三太子被封龍馬卻沒生氣,看他全名就知道為啥了
    西遊記:難怪龍王三太子被封龍馬卻沒生氣,看他全名就知道為啥了我們都知道,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歷經了很多磨難終於到達了西天,取得了真經,而師徒四人也都得到了相應的封賞,成佛的成佛,成菩薩的成菩薩,唐僧的坐騎小白龍也受到了如來的封賞
  • 唐僧成佛之後,第一件事會去做什麼?孫悟空想到4種可能!
    在西遊記最後,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之後,他第一件事是去做什麼呢,想必大家一定都沒有注意,那就是向邊上的唐僧,提出念松箍咒,把自己頭上的緊箍圈取下來,讓自己擁擠鼓棒打成粉碎,免得被那什麼菩薩拿去之後再捉弄其他人,這裡的菩薩其實就是說的觀音菩薩,只不過畢竟孫悟空已經成佛了,不太好直接說出名號來了!
  • 信佛、念佛,為何不成佛
    雖說我們每天念佛每天念經,每天去頂禮三寶,但是好像我們這個生活世界裡的煩惱基本上不會減輕什麼。只是你好像是心有所依,實際上到了關鍵時候呢?還是不行,為什麼?因為你那個信心有漏。因為你那個信心不夠具足,那你那個道理認識程度就要差一些,所以你修行的力量就差得很多。
  • 什麼是佛和菩薩?四大菩薩為何沒成佛?
    什麼是佛?佛,是「佛陀」的簡稱,也有譯作佛馱、浮陀、浮圖、浮屠的,在梵文中,其意為「覺者」、「知者」、「覺」。「覺」又有三層含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和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什麼是菩薩?菩薩,是「菩提薩」的略稱。在梵文中,意為「覺有情」,「道眾生」、「道心眾生」,指成就眾生,有天上覺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並於將來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稱菩薩。其修行只有「自覺」和「覺他」二品位,缺「覺行圓滿」,成就次於佛。
  • 神話傳說中的觀世音,前世身份很特殊,為何發誓不成佛
    你看觀音菩薩與道教祖師(太上老君)並肩站在一起交談,這兩位好像就似平輩對話一樣。由此可見即使道教的祖師爺對觀音菩薩也不是很託大的。從這也可反襯出觀世音菩薩的地位其實一點也不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觀音菩薩在人世間享有很高的聲譽。只要人們在遭受苦難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她。
  • 西遊記中孫悟空成佛後,將水簾洞交給他了?實力地位比肩孫悟空!
    西遊記中孫悟空成佛後,將水簾洞交給他了?實力地位比肩孫悟空!導語:相信對於大家來說,西遊記這部經典之作也是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裡面的孫悟空自然也是成為了很多人小時候心目中的偶像了,今天我們就要說一說孫悟空,他當成佛以後水簾洞的主人究竟是誰?接下來讓小編帶一起去看一看吧!
  • 恭迎佛誕日:人人都可以成佛 | 釋迦牟尼佛是如何成佛的?(宣化上人)
    太子就問車匿說:「這個是幹什麼的?」「喔,這個?你問問他就知道!」於是釋迦牟尼佛就問這一位比丘說:「你是幹什麼的?」「我是個出家人。」「什麼叫出家人?出家人是幹什麼的?」「我出家,就是比丘;比丘就不受生、老、病、死苦的拘束。若離開生、老、病、死苦,就了道了,不生不死,可以成佛的。」
  • 龍女成佛
    龍女自幼智慧通達,八歲時已善根成熟,在法華會上當眾示現成佛。為輔助觀世音菩薩普度眾生,龍女又由佛身示現為童女身,成為觀世音菩薩的右近侍。       娑竭羅龍王威震四海,他最小的一位公主聰明伶俐、善根深厚,年齡才八歲的時候就有很多不平凡的奇蹟,「龍女」,大家都這樣尊敬的稱呼她。
  • 觀音菩薩為何放棄成佛?
    觀音菩薩的職責和使命從慈悲理念出發,大乘佛教塑造了體現大慈大悲精神的觀音菩薩,於人間司其職,解救眾生現世之苦,救濟一切眾生是觀音的神職與使命,孜孜不悔的度脫眾人,斡旋於天國與人間,從利樂眾生出發,以無畏施與眾生,無所取亦無所求,完全出於一種慈悲喜舍心,清淨菩提心,廣大平等心的道德行為,出於一種不摻雜個人功利的獻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