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
說到端午節,我們想到的大都是
屈原、爬龍舟、吃粽子
還有……還有什麼?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端午節各地都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而常常說到端午,我們就不自覺想到屈原投河,而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然而這只是其中一個。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每到端午節江門各地都有「扒龍舟」活動,這可是端午節的一大盛事,小夥伴們都去湊熱鬧了嗎?
江門人的「起龍舟」有一套儀式:首先要準備一些鮮柚葉、鮮柏葉和一條新的紅布,紮成一個花球。再從廟宇中取出已擺放一年的龍頭、龍尾,用柚葉水把它洗乾淨,然後在龍口內插入鮮柚葉和鮮柏葉,把紅布球掛在龍角上,叫做「參花掛紅」;接下來,到宗祠或祠堂叩拜,上香「請龍頭」,到龍船塢河邊「叩拜海神(海龍王)」,最後「侵香」起龍船。
東甲村、天馬村自古以來有扒龍舟的習俗。而除了龍舟,還有為村裡的婦女打造的鳳艇,實在不能錯過。
賽龍舟開始前,所有隊伍都會焚香點燭、放鞭炮,用一頭全燒豬拜祭河神。拜祭完後,會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環節--「搶青」。所謂「搶青」,就是把一根掛著一紮樹葉的竹竿放在河中央,參賽的隊伍各派出一個人去搶。這是一種求吉祥的儀式。
端午節吃粽餈是一個習俗,還記得以前圍在爐邊等粽子出鍋的時候?當然之前還要幫忙買粽子、洗粽葉、浸糯米等等。
鹼水粽也是一種傳統製法粽子,深受當地人喜愛。煮熟後的灰水粽的米粽顏色呈淡黃色,看起來非常誘人,韌勁十足,清香四溢,讓人愛不釋口。
講「意頭」的江門人每每此時就會全家走到江邊洗龍舟水,有小孩的家庭,家長會讓孩子小手小腳都「浸浸」龍舟水,祈求小孩子身體健康,快高長大,驅邪避穢。
「睇龍船,吃龍船飯」是扒龍船重要一環。一般在各村在祠堂或者空地舉行龍船宴。龍船飯不僅維繫著村內外宗親情誼,更寓意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端午節掛黃葛藤是客家地區的傳統習俗。端午節當天,便在自家門前掛起黃葛藤,這樣的民俗在客家地區延續了千年。在客家人眼中黃葛藤是驅邪之物。
在江門開平水口鎮,端午有祭龍頭的習俗。在端午節當日,人們用傳統手工編織的竹籃,盛裝粽子、艾餈、龍舟飯等祭拜龍頭,祈求風調雨順。
端午節還有些特色的傳統,如「打午時水」,「打午時水」就是在端午節當天中午12時到井裡打水。在他們心中,這個時候的水最能闢邪,小孩用「午時水」洗澡能祛除痱子帶來健康身體,成年人用這樣的水洗澡會帶來好運。
新會地大物博,人傑地靈,
有很多地方都有不一樣的端午習俗。
各位小夥伴們可以留言,
告訴小編你是怎麼過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