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 臺灣面臨「烏克蘭」「希臘」雙重陷阱

2021-02-22 兩岸視點

【核心提示】鄭永年認為,對外來說,臺灣面臨「烏克蘭陷阱」;從內政來說,臺灣面臨著「希臘陷阱」,解讀蔡英文當選後臺灣地區在內政和兩岸關係等方面,可以看到臺灣給自己造成的處境。以下是訪談全文。

蔡英文最終還是會調整她的兩岸政策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以下簡稱IPP):以蔡英文的「臺獨」色彩,大家對她當選後的兩岸關係比較擔心,你怎麼看呢?

鄭永年:蔡的執政對兩岸關係的影響當然是非常深遠的。無論是李登輝時代還是陳水扁時代,蔡英文實際上一直是民進黨在兩岸關係方面的操盤手,「一邊一國」也是蔡英文在李登輝擔任臺灣領導人期間炮製出來的。

所以從意識形態層面來看,蔡英文甚至比陳水扁更傾向於獨立,她可能跟李登輝更近一點,陳水扁可能更多是一個機會主義者,他就是為了政治,搞魯莽的民粹主義。這麼多年看下來,至少從意識形態上,蔡英文仍然是傾向於「臺獨」的。不過,她掌權之後,就必須對其臺獨意識形態有所調整,儘管蔡英文不會很樂意這樣做。

例如,關於「九二共識」。蔡英文就是千方百計地不想承認「九二共識」,她只是說「九二共識」是一個選項。但實際上臺灣是沒有選項的,除了統一的方向,找到一個合理的統一方式是開放的,「臺獨」已經很難是選項,因為中國國力已經很強大了,足以阻止臺灣的獨立。

所以,現實地說,她不可能走「臺獨」的道路,只能往統一的方向找一個對臺灣最有利的方向,如果搞臺獨,那麼完全是死路一條。前不久,馬英九跟習近平在新加坡見面,是把「九二共識」作為一個底線——中國的紅線已經被劃定。

所以,我覺得蔡英文當總統以後會很辛苦,因為她從意識形態上是傾向於臺獨的,但實際情況,臺獨則是一個極其危險的道路。就看她怎麼調整了。

從經濟上看,臺灣高度依賴於中國大陸。儘管從李登輝開始,臺灣當局也是想分散它的投資和經濟活動,比如希望加強與東南亞、印度或者其他地方的經貿活動,但臺灣資本的走向並不是政府說了算。資本有資本自己的邏輯。就臺灣的發展而言,資本的邏輯跟政治的邏輯是互相矛盾的。蔡英文必須從現實主義的角度意識到這一點。

蔡英文的大陸政策肯定會跟馬英九的大陸政策相比會有很大的調整。我估計蔡英文在上臺之初有可能會有些冒險舉動,不可能一上來就承認「九二共識」,走到馬英九的路線上來。

直到最後,在臺灣和美國的關係、和日本的關係、和中國大陸的關係經歷了很大的波折以後,或者遇到很大困難以後,她才可能會調整,這就是政治邏輯,尤其是她作為那麼傾向於臺灣獨立意識形態的領導人。

美國多大程度上會為了臺灣與中國公開對決

IPP:您剛剛提到中美關係和中日關係。最近,美國意在通過TPP形成一個制約中國的經濟聯盟。日韓關係有所改善,背後也有美國因素。蔡英文當選之後,對中美關係有什麼影響,美國會不會藉此機會把中國周邊關係整合成建立一個制衡中國大陸的聯盟呢?

鄭永年:首先,我們要看臺灣想有一個怎麼樣的臺美關係。臺美關係有一個法律上的保護,即美國的《臺灣關係法》。不過從陳水扁時代開始,因為陳水平搞激進臺獨損害了中美關係,中美兩國就形成了一個模式,即在臺灣問題上兩國有一些比較好的協調。

當然,應當意識到,在臺海問題上,美國最大的利益是促成臺灣的獨立,對臺灣來說也是如此。蔡英文上臺之後,如果臺灣能夠和平獨立,當然是美國的最大利益。但對中國來說,這當然是絕對不允許的。

在臺灣事實上不能獨立的前提下,美國人的最優利益就是臺灣保持現狀,這是美國的底線,也是中國的底線。對中國來說,維持現狀是可以的,但是你往臺獨的方向走是不可以的,這是底線。對美國來說,維持現狀是可以的,但是你(中國大陸)不可用武力手段來達到統一目的,這是底線。

問題在於,最近中美關係並不是很好,無論在東海問題、南海問題,還是在其他一些方面,美國對中國有一個戰略誤判——美國認為中國在挑戰美國霸權。在這樣一個錯誤判斷下,美國就要從各方面制約中國。

在這個背景下,臺灣就是美國手中很大的一張牌,要利用臺灣因素來制約中國。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個現實性問題,即美國在多大程度上會為了臺灣與中國公開對決。

因為中國實際上並沒有想挑戰美國。儘管在東海問題上、南海問題上,中國的反應現在變得比較主動一點,但中國並沒有說要把美國排擠出亞太地區。在這種情況下,中美關係有一些對峙,但不至於公開衝突。

我覺得,如果中美之間沒有重大的危機,美國在處理臺灣問題時還是會比較理性的,不至於公開支持臺灣搞激進獨立。哪怕是中國與美國有衝突,美國在多大程度上會捲入臺灣,這也是美國需要考量的。

臺灣被界定為中國核心的國家利益,中國在這些問題上絕對不會讓步。即使中國自己在這方面不佔據很大的優勢,也會不計代價地去保護它的核心利益,主權問題不是可以用物質成本來計算的。

在這種情況下,臺灣無論是國民黨政府還是民進黨政府執政,就需要考慮清楚。兩岸發生衝突或者戰爭,犧牲掉的是臺灣,而不是美國本身。如果臺灣追求獨立,就要犧牲掉他的利益,美國也許會捲入臺灣,就像美國要捲入中東問題一樣。不過,它犧牲的是臺灣的利益,中國大陸的利益,而不是美國的利益。在這個問題上,臺灣弄不好的話會造成「烏克蘭陷阱」。

像烏克蘭這樣的小國家或者地區,要在國際上追求影響力,必須在大國之間做到有非常高超的外交藝術。烏克蘭的地緣政治是屬於俄羅斯的,但是政治勢力則傾向了歐洲,領導層不切實際地親西方,犧牲俄羅斯的利益。這是烏克蘭悲劇的根源。

     如果臺灣要避免烏克蘭這類情況,需要其領導人有非常高超的外交藝術。臺北市市長柯文哲說,如果臺灣真的要爭取國際空間,說不定臺灣的「邦交國」一個都沒有。外交是很現實的,和臺灣「建交」的國家也是很現實的。在國際關係裡,現實主義是最重要的,道德道義在原則上重要,但在現實中歷來就是被犧牲掉的。這是臺灣必須考慮清楚的。

所以,我想中美關係儘管現在有些問題,但只要中國不要犯重大的戰略誤判,在不犯大的戰略失誤的情況下,哪怕是美國對中國戰略判斷失誤,也不會發生大規模的衝突。也就是說,不會因為美國因素使得兩岸關係馬上惡化。中美兩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但這種競爭是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不會一開始就變得非常激烈。實際上,中美雙方之間的關係,很多方面也是在不斷發展。

第二個問題關於TPP。TPP還沒生效,它到現在還只是一個具有象徵性的東西。但即使TPP生效了,它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會對中國構成致命傷。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也有自己的辦法來做具有世界性、區域性影響力的經濟項目,比如「一帶一路」。所以,TPP還是比較虛一點的。

就臺灣的經濟地位來看,臺灣實際上越來越成為大中華經濟圈的一部分,而很難成為美國經濟體的一部分。美國即使這幾年經濟在好轉,但是很多結構性問題繼續存在。臺灣新領導人如果不像陳水扁那樣冒險地往「臺獨」的方向走的話,基本上局勢也是可控的。如果冒險的話,臺灣則會輸得很慘。當然,中國大陸也會受很大的犧牲。

日本在這方面的情況也和美國的情況一樣,日本本身不足以促成臺灣走向獨立。民進黨政府對日本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這是一個事實。但日本政府本身不足以促使臺灣獨立,它會公開或者非公開的支持,但日本政府沒有這個能力促使臺灣獨立。

簡單地說,就是因為中國國防實力日益強大,已經有足夠的能力阻止臺灣的獨立。除非說臺灣領導人完全不顧臺灣島的安全一意孤行。

臺灣的「烏克蘭陷阱」和「希臘陷阱」

IPP:回到臺灣島內的問題。為什麼馬英九執政八年後國民黨會輸得這麼慘呢?

鄭永年:民主選舉的結果不能用慘不慘來評價。所謂的民主就是政黨輪替,贏的人肯定高興,輸的人肯定感覺到很慘。國民黨把兩岸關係搞得不錯。臺灣經濟下沉實際上是一個全球化的現象,尤其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不好,經濟下沉不是臺灣獨有的問題。

以前臺灣剛剛民主化的時候,大家認為民主化會讓臺灣有很大的經濟競爭優勢,但現在看來民主化以後臺灣的經濟反而越來越沒有競爭優勢。這個既跟全球化有關,也跟臺灣的政治局勢有關係,因為臺灣的政治局勢對臺灣的企業商家不利。在臺灣,民主政府並不是一個親商的政府。

在很多民主國家,民主政府使得政府不是掠奪性的政府,從這一意義上,政府是親商的。但臺灣的情況不是這樣,臺灣政府很弱難以親商。國民黨政府不是不親商,國民黨政府在臺灣被認為還是很親商的,國民黨是沒有能力親商,就是說,沒有能力在改善臺灣的營商環境。而民進黨則貌似是一個不親商的政府。

國民黨為什麼沒把經濟做好呢?因為太弱,改變不了臺灣局勢,臺灣的經商環境不好,既不能阻止臺灣的資本往外流,也沒有能力吸引更多的外來資本,這是民主本身所造成的。

馬英九政府要跟中國大陸籤一個服貿協定,這本來是很利於臺灣的,但因為太陽花激進運動就做不成,流產了。所以,國民黨敗選是因為馬英九上臺以來好多目標都沒有達成,而這是臺灣民主本身造成的。

民主造成了一個弱政府。即使民進黨執政也會是一樣。今天的民主社會就是這樣,誰來執政都改變不了弱政府的現狀。我想,蔡英文當總統以後,一旦兩岸關係不好的話,臺灣經濟還會繼續往下沉,「希臘陷阱」就是這樣。

對外來說,臺灣是「烏克蘭陷阱」;從內政來說,臺灣面臨著「希臘陷阱」。在民主社會,一方面老百姓要求的福利越來越高,另一方面經濟發展不了,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政治人物毫無理性地向老百姓承諾很多。

蔡英文在競選中說馬英九時代臺灣老百姓「水深火熱」,好像她上臺以後就會光明一片。實際上不是這樣,政治人物為了選票,可以許諾。就像馬英九當年的許諾後來實現不了一樣,蔡英文的承諾也是實現不了的。因為制度決定了經濟會往這個方向走。所以,如果說這次國民黨輸得很慘,如果蔡英文執政八年以後,民進黨也會是面臨的情況。

不過,國民黨敗選確實有其內部原因。從機制上來說,民進黨比較團結,黨內比較民主,各派系之間協調得比較好。國民黨儘管是百年老店,但黨內依然不團結,從大陸到臺灣,黨內派系從來就沒有處理好。

馬英九執政時兩岸關係還是穩定的。儘管他沒有跟中國大陸走統一的道路,但基本上能維持現在這個局面,即「中華民國憲法」,這非常重要。我們確實要肯定馬英九對兩岸關係改善的貢獻。但對臺灣選民來說,尤其是偏向獨立的選民,中國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會是一個負擔。這個負擔,馬英九也是背下來的。如果馬英九跟以前陳水扁那樣搞「臺獨」的,國民黨的選票可能會多。

臺灣所謂的中國國民黨人已經老去,以後國民黨越來越會是臺灣化了的國民黨,跟現在的溫和的民進黨不會有巨大的差別。到那個時候,也許國民黨的選票會穩定下來,但兩岸關係就會陷入很大的困局。

所以,做臺灣的「中國國民黨」是不容易的,既要平衡兩岸關係的穩定,又要平衡島內老百姓的傾向,這是一個極其困難的任務。

蔡英文也會面臨年輕學生的激進化運動

IPP:剛剛說到經濟因素對政黨合法性的影響。我們知道全球經濟都在下行,而臺灣島內,年輕人的激進傾向越來越嚴重。蔡英文執政以後,面臨的挑戰也會很多。您可不可以就前面提到的挑戰問題再談一下?

鄭永年:我剛剛提到了,蔡英文上臺後對外面臨「烏克蘭陷阱」,對內面臨「希臘陷阱」。「希臘陷阱」問題尤其嚴峻。蔡英文在選前許諾那麼多,要給老百姓那麼多的好處,但是經濟不增長怎麼做呢?臺灣的民主現在就非常奇怪,當然跟其他民主國家也一樣。

一方面,民主社會現在被認為是最保守的社會,是就誰也做不了事。無論民進黨、國民黨或者其他執政黨都是一樣的弱政府,各黨派之間互相否決、互相制衡、為了反對而反對,導致什麼都做不成。這就是所謂的最保守。

另一方面,民主也是最激進的體制。任何一個政治力量,無論是初中生、高中生或者任何一個社會團體,都可以自己站出來聲明自己的利益,利用上街抗議、集會、社交媒體甚至暴力等所有手段搞激進社會運動。

民主現在是非常奇怪的一個矛盾體,一方面很保守,一方面很激進。很保守就做不了什麼事,政府基本沒有用,只能提供一個最低社會秩序的限度;很激進,但激進運動又能做什麼呢,改變什麼呢?激進就是用激進的手段阻止政府做事情,除此之外,激進運動本身就沒有目標。

這就很麻煩。蔡英文她是否意識到,激進運動能夠達到什麼目標呢?

蔡英文成為執政者之後,她不可能自己搞激進化的運動。如果她也做不了事情,臺灣還會面臨年輕人的激進化運動。很少有人會相信蔡英文有能力來改變現在的臺灣的經濟發展和收入分配問題。這是個全球化的問題,無論是美國政府,歐洲政府都很難處理好這樣一個經濟局勢。所以,搞不好,她也會面臨激進化的局面。

在臺灣民主下,就內部事務來說,蔡英文跟馬英九的上臺是一樣的,只是國民黨政府或者民進黨政府的差別,只要社會經濟情況不能得到有效的改變,青年的激進運動還是會進行下去的。臺灣新生代的激進化通過社會運動又在崛起。蔡英文上臺以後,還會支持激進社會運動嗎?她上臺之後可能就要面臨社會運動的壓力。從激進到保守,這一轉型怎麼來實現,我覺得比較難。

有一點非常確定,那就是她必須處理好兩岸關係。如果兩岸關係處理不好,臺灣經濟會下沉得更快。因為大陸的市場,現在想跟大陸做生意的國家很多。就像服貿協定,本來是大陸想先跟臺灣做生意的,後跟韓國。但後來現在這個生意很大一部分就被韓國人拿走了。

臺灣民主化以來,經濟越來越沒有經濟競爭力。如果沒有經濟競爭力,政府稅收怎麼來,老百姓福利又不能減少。蔡英文拿到了總統的位置,但也拿到了馬英九所曾經面臨的所有問題。

【本文源自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學術委員會,鄭永年教授任該會主席】

編輯:村正

相關焦點

  • 【慶斌夜語】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鄭永年教授的態度...
    【慶斌夜語】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鄭永年教授的態度,顯然越來越悲觀了 2020-07-01 0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俠客島對話鄭永年:川普推出「全政府對華戰略」中國如何應對?
    我們今天繼續對話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先生,聊聊這些話題。1、俠客島:我們知道最近蔡英文過境美國。從此前的《臺灣旅行法》到這次國防授權法案說要提升臺灣的軍事能力、甚至美軍參加臺灣軍演,甚至再早一些川普勝選後跟蔡英文通話,都可以視作是美國在打「臺灣牌」。怎麼看這種局面?鄭永年:臺灣問題不要孤立地看。美國對中國政策的改變是全面的,不光是一個臺灣問題。
  • 鳳凰獨家對話鄭永年:中美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在鳳凰網「與世界對話」雲論壇上,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鄭永年教授就中美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面對歐美種族歧視,6000萬海外華人如何自處?疫情之下全球化這條路是否還能走得下去等熱點問題發表了精彩、獨到的見解。中國如何去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鄭永年說:「是冷戰也好,熱戰也好,像我們所說的一個巴掌拍不響。
  • 蔡英文當選後,臺灣的民主、危機、和未來(水木然)
    臺灣危機現在的臺灣,對內面臨「希臘陷阱」,對外面臨「烏克蘭陷阱」。從內政來說,由於所謂的「民主」社會,一方面老百姓要求的福利越來越高,另一方面經濟發展不了,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對外方面,臺灣面臨的問題跟烏克蘭如出一轍。像烏克蘭這樣的小國家或者地區,要在國際上追求影響力,必須在大國之間做到有非常高超的外交藝術。烏克蘭的地緣政治是屬於俄羅斯的,但是政治勢力則傾向了歐洲,領導層不切實際地親西方,犧牲俄羅斯的利益,這是烏克蘭悲劇的根源。如果臺灣要避免烏克蘭這類情況,需要其領導人有非常高超的外交藝術。
  • 相對論Vol.3對話鄭永年丨「自由」,成了西方某些利益集團的外衣
    「圍繞香港和臺灣,美國還會如何議程設置?我們又該怎麼回應?」  ......  5月29日,央視新聞新媒體訪談欄目《相對論》播出第三期,央視新聞記者莊勝春對話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  鄭永年:中國的產業已經非常齊全,我覺得要做的就是提升附加值,提升技術含量。另外就是開放,不能封閉起來。  我最近提出了一個觀點——「明朝陷阱」。明朝意識形態保守封閉,讓中國錯失了一個海洋時代,現在絕對不能走回明朝的老路。不要因為國際環境的變化而關起門來。
  • 鄭永年:解釋中國
    在《中國模式:經驗與困局》一書中,鄭永年如此寫道:當意識形態與現實不相吻合時,需要修正的是意識形態,而非犧牲現實。  「不管我們的意願如何,客觀的現實要求和政治權力的本質決定了國家權力會一直存在我們身邊。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並非要不要這樣一個國家政權,而是如何確立一個強大的能夠滿足各方面發展要求的國家。」
  • ——鄭永年提示「金德爾伯格陷阱」
    文/鈕文新很早就在關注鄭永年先生,他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的教授。鄭教授觀點鮮明、思維深遠、目光敏銳、論據充實,所以很喜歡,甚至將他的觀點和論據收進自己的著作。疫情全球爆發以來,鄭教授發表了許多觀點,尤其在全球經濟大格局演變方向給出了許多極具價值的判斷。
  • 鄭永年:在「世界地圖」上定位和認識深圳
    鄭永年談到,比起40年前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白手起家,深圳下一步發展的條件,無論是物質條件還是思想條件,都要好得多得多。但現在面臨的挑戰也更大,深圳要有使命感、壓力感甚至危機感,這樣才有巨大的動力推著自己拼命往前衝。「如果我們能成功應對這些挑戰了,深圳往後的發展就了不得了。」
  • 烏克蘭美女瑞莎成功移民臺灣!網友:烏克蘭妹子都這麼漂亮嗎!
    我的烏克蘭護照已經失效了。 。我已經不再是烏克蘭人了。 。 4年多前就開始申請歸化臺灣,但因為烏克蘭不能有雙國籍,所以臺灣叫我一定要退掉烏克蘭的國籍。這真的很不容易,我每天或每周都要打電話到烏克蘭的外交部確認進度,他們都已經認得我的聲音,現在,我成為第一個為臺灣放棄烏克蘭國籍的人! !我做到了!但是有開心也有難過。 。我難過的是我臺灣的身份證一直還沒有核准。我現在是個沒有身份證的人! 做什麼事情都很不方便(去那裡都要辦visa,也不能出國工作,不能申請臺胞證。。。)
  • 鄭永年:我和別人眼中的鄭永年,可能是兩個人
    55歲的鄭永年腰杆筆挺,說一口帶有寧波腔的普通話,甚為健談。  我和鄭永年聊了一下午,他有問必答,聊到高興時,還拿出口袋裡的身份證,說:「我到現在還是中國國籍,今年剛把戶口放到了老家寧波餘姚鄭洋村。」  這位生於農家的學者,這些年筆耕甚勤。
  • 獨家|川普可能突破性「到訪」臺灣?鄭永年解讀
    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外交分論壇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表示,當前中美關係存在川普卸任前「訪臺」等風險,對此中國應該非常理性的冷靜判斷,一方面要遏制
  • 思客丨鄭永年:中國的第三個三十年
    撰文/鄭永年  「儘管有了今後35年的宏大計劃,
  • 特區40年|鄭永年:在「世界地圖」上定位和認識深圳
    鄭永年談到,比起40年前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白手起家,深圳下一步發展的條件,無論是物質條件還是思想條件,都要好得多得多。但現在面臨的挑戰也更大,深圳要有使命感、壓力感甚至危機感,這樣才有巨大的動力推著自己拼命往前衝。「如果我們能成功應對這些挑戰了,深圳往後的發展就了不得了。」
  • 鄭永年:現在政府需要重新考慮「家」的問題了
    圖為鄭永年所長在訪談現場(資料圖)作者/鄭永年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參加了2015年「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並接受訪談,本文根據訪談內容整理。我們從一個農業社會走向商業社會,文明第一次大規模面臨很多的挑戰。怎麼完成轉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歐洲經歷過,日本經歷過。轉型得好,傳統文化的創造性還是可以延續下去,並且可以發揚光大。轉型不好,要在歷史上看,很多文明就消失了。  所以我們比較擔心現在很多的城市都是千篇一律,很難找得到歷史的痕跡。  我從中國農村來,我在歐洲生活過。
  • 鄭永年:中國現在有三種資本主義
    鄭永年 著名學者在制度建設上,先民主選舉然後再開放。經濟改革也是一步一步來的,不是一步到位的,先從農村改革,後從城市改革,然後在城市的改革方面,先不要動國企,先把民營企業發展起來。2010年11月底,記者採訪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著名政治學家鄭永年教授,在一個小時的專訪中,鄭永年對中國社會、經濟、政治、外交、文化領域內的諸多熱點提出自己的觀點,特別是,當前不斷被提及的中國政治體制改革進入深水區後的一系列問題;如何理解中共中央提出的「包容性增長」,矛盾凸顯期的中國最迫切需要怎樣的改革?
  • 讀懂中國|鄭永年:大城市發展要找到平衡之道
    在圓桌討論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表示,「目前中國城市發展缺乏頂層設計。過度依靠資本或者過度依賴政府主導都不可取。我們要做好頂層設計,要找到中庸之道。    就城市發展模式問題,鄭永年表示,「資本來了,城市崛起。資本走了,城市就衰落。過度依賴市場主導、資本主導會出問題。」
  • 特區40年鄭永年:在「世界地圖」上定位和認識粵港澳大灣區深圳
    同時,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深圳下一步發展面臨的國際大背景。鄭永年表示,前40年,西方的技術我們應用就行了。現在,國際環境變化了,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不給我們技術了。特別是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更是被有意針對和打壓。「我們怎麼樣從應用轉到原創,這是個非常大的挑戰。但如果做不到這一步的話,那麼下面的路就很難走了。」
  • 俄專家在希臘機場被捕,正在等待烏克蘭引渡
    據俄衛星社3月2日報導,律師亞尼斯·拉西奧吉斯日前表示,周四(2月28日)晚上,應烏克蘭要求,希臘在雅典機場逮捕了俄羅斯能源界專家葉夫根尼·加裡寧。他說:「加裡寧正在希臘出差,他是石油領域著名的專家。」 拉西奧吉斯表示,加裡寧的聽證會於周五(3月1日)舉行,「根據希臘檢察長的決定,加裡寧被關在監獄直到烏克蘭發出引渡請求」。
  • 特區40年·高端訪談|鄭永年:在「世界地圖」上定位和認識深圳
    鄭永年談到,比起40年前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白手起家,深圳下一步發展的條件,無論是物質條件還是思想條件,都要好得多得多。但現在面臨的挑戰也更大,深圳要有使命感、壓力感甚至危機感,這樣才有巨大的動力推著自己拼命往前衝。「如果我們能成功應對這些挑戰了,深圳往後的發展就了不得了。」
  • 關注 | 鄭永年:在「世界地圖」上定位和認識深圳
    同時,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深圳下一步發展面臨的國際大背景。鄭永年表示,前40年,西方的技術我們應用就行了。現在,國際環境變化了,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不給我們技術了。特別是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更是被有意針對和打壓。「我們怎麼樣從應用轉到原創,這是個非常大的挑戰。但如果做不到這一步的話,那麼下面的路就很難走了。」「成就越大,應當承擔的責任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