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是廁所的標示,這是國內任何人都知道的。而且知識分子都該知道這是Water Closet的簡寫。但這個非常正式的英語,在英語系國家,也就是在美國或英國,根本看不到。據說把這種標示用在廁所上最多的是法國,在其它歐洲國家也會看到。可是在法語的字母中本來是沒有W這個字,所以用「兩個V」的方法表示W,除了用在華盛頓Washington或滑鐵盧Waterloo等外國的名稱外,平常不使用。把法語沒有的W用在廁所的標示上,實在令人感到有趣。這意思是說用法語標示骯髒的地方太可惜了,還是用英語好。可是英國人也不服氣,英國的母親讓嬰兒尿尿時說「weewee」,這是把法語的「是」oui重複兩次形成的,而且經學者的研究獲得證實,因此就這樣地把嬰兒的小雞雞說成your weewee(你的小雞雞)。這是表示對不乾淨的東西互相用對方的語言。例如,對「不打招呼就離去」的不禮貌行為,在英國說Franch leave(法國式的離去);另一方面,法國對同樣的情形說aller a l'anglaise(英國式的離去)。英國人和法國人互相敵視,可由政治上戴高樂總統阻止英國加入EEC,或美國甘迺迪總統再三請求,法國也堅持自己要作核子試爆就可證明,沒想到在「廁所」上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另外,我們的母親們讓嬰兒尿尿時會說「噓、噓」,如果讓美國人看到這種場面,也許是以為在說 shit shit而大吃一驚。現在介紹一則使用shit的俚語。但是和美國人-尤其在女性面前-千萬不要隨意地使用,這是男人之間的談話,不可誤用。
He is in the shithouse. (他在廁所裡。)
這句話另外的意思是「他現在正在做有趣的事」。排洩會帶來快感,這是全世界的人都一樣,但這也是美國人才有的幽默方式之一。
在shithouse裡的人當然會退下內褲,如果這時有人進來一定會慌張。
He was caught with his pants down. (他在退下內褲時被捕。)
這樣說時並不是指真正的被逮捕,而是「正在做的時候被發覺」的意思。在廁所裡,或在性行為中,或想偷糖果吃等等行為時很不巧地被發現,就可以用這句話了。這也可以用在日常談話中。
事情本身淫穢時,形容的話本身也被視為淫穢。為了避免這種情形,人們就會儘可能地把有淫穢味道的話,改變成新而沒有不良意味的話,例如原有的toilet 現在已經開始有下流的意味了。
一八七三年語學權威威蒙肯就指出,用toilet或wash-room(洗手間)取代其他低級的說法。可是這樣高雅的toilet,如今又有了低級的意味。孩子們在嬉戲中,就有頑皮的孩子在看到to let(出租)的牌子時,在中間加一個i字,可見toilet含有不好的韻味。前往英美的各位紳士們,千萬不要說toilet這句話。現在就研究一下在英語會話中該如何說廁所。到外國旅行時最難過的事情莫過於該排出去的東西沒有排出去。有關上廁所,我們曾聽說過一些人述說在外國觀光旅遊時發生過的臭事。有一位男士聽說區別男女廁所最簡便方法,就是記住字長的是「男廁」,字短的是「女廁」,因此他進去的不是Men而是Women弄得面紅耳赤。這是因為只知道廁所的標示有Gentlemen和Ladies而犯下的錯誤,因此似乎應該知道一些有關廁所的各種標示法。除以上的Men、Women和 Gentlemen、Ladies之外,在美國的迪斯耐樂園,男用是標示Princes(王子),女用是Princesses(公主)。另一方面在德國以 Herren(紳士用)與Damen(淑女用)區別。
說有一位日本人按住自己的前面到處向人問Where's Gentlemen。Gentlemen 的意思是「紳士」並不是「廁所」,一直到了實在無法可忍的時刻,還是開口問「toilet在哪裡?」而終於解決了問題,所以萬一真的搞不清哪兒是廁所時無妨就用稍為不入流的話。
或許改問道「Where's the John」(約翰在哪裡?),說不定還能找到廁所。耶穌的使徒約翰好象也受到現代人的歡迎,一方面可做「廁所」的代名詞,另一方面如果說Dear John Letter(給親愛的約翰的信),則是代表和情人的「絕交信」的意思。
通常,不擅長英語的人問廁所的所在地可以用where做以下的詢問。
Where's the men's room? (男人的房間在哪裡?)
Where's the gentlemen's room? (紳士的房間在哪裡?)
Where's the rest room? (休息室在哪裡?)
如果是女性可以問:
Where's the powder room? (化妝室在哪裡?)
我們有時說「洗手間」,但在歐美等國家洗手的地方通常是「浴室」bathroom ,所以要問:
Where's the bathroom? (浴室在哪裡?)
因為浴室和廁所大多在一起,所以被帶到浴室就能解決問題了。稍許會說英語的人,較高雅的說法是:
May I wash my hands? (我可以洗手嗎?)
如果在派對等場合被問到:
Anyone wants to wash hands? (哪一位要洗手?)
可不能誤以為是飯前洗手,那是在問「有沒有人要去廁所?」如果再瀟灑一點的說法是:
I must see a man about a dog. (我要為狗的事去見一位男人。)
這是「我要去廁所」的意思,因為doghouse是「廁所」。
高雅的母親絕不會對孩子說「去尿尿」。
在登山的人,如是女性有需要時就說「摘花」,男性有需要時則說「打山雞」。
這可能是因為姿勢很象的關係,如果有女性說:
I must go and pick flowers. (我需要去摘花。)
男性可千萬不能說「我們一起去」。
在英國小便是免費的,但大便就要一便士,在門口就有老人看守換零錢。因此說:
I must spend a penny. (我必須去花一便士。)
意思就是要去廁所。在物價高漲的今天,除了這裡,沒有用一便士的地方了。在美國的公共廁所(public comfort station)大便是收費的。
解決人類最私密private的地方竟然冠以public,實在是有趣的用法。
可知道euphemism的意思嗎?這是「婉轉說法」的意思,英語系的國家有很多場合需要euphemism。如toilet曾經是婉轉的高雅說法,但如今已有下流的意味,可見婉轉說法euphemism也會有逐漸變成下流的一天。在The Story of Language 一書中,作者Mario Pei是這樣寫的:「不論是出自迷信,還是從其它社會性的理由產生的,婉轉說法的基本特徵如下──隨著時間婉轉的意味變淡薄,出現赤裸裸的意思,而成為和原來的意思完全相同,因此就成為禁忌語,然後有新的婉轉語取代。」
用以說明廁所的用語還很多。依據American Thesaurus of Slang有:
cash a check (提款)
go to the bank (上銀行)
feed a dog (餵狗)
give a Chinaman a music lesson (教中國人音樂)
go feed the goldfish (去餵金魚)
go see a dog (去看狗)
go see the baby (去看嬰兒)
go to Egypt (到埃及)
go water the lawn (在草地上澆水)
see Johnny (去看強尼)
shoot a dog (射擊狗)
visit the Chamber of Commerce (拜訪商工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