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熱談《潛伏》,近一段熱論《人間正道是滄桑》(以下簡稱《人間》),因為現在面臨信仰的空缺,這兩部劇把信仰、價值、理想的問題重新提了出來。」中國電視藝委會等日前主辦的電視劇《人間》研討會上,20多位專家從題材視角、演員把握等方面進行研討,認為該劇是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的一次成功創新。
《人間》熱播時,網友們不厭其煩地為主人公找原型。瞿恩的原型是不是瞿秋白和周恩來?楚材的原型是陳立夫嗎?楊立青的哥哥楊立仁是國民黨情報高手鄧文儀的化身?孫紅雷扮演的「楊立青」是陳賡、許光達、鍾偉、蕭勁光、程潛等多個歷史人物的集合體?導演張黎曾明確表態:「不要猜測這個人物是誰?那個人物又是誰?這個片子裡邊所有的人都是類型化人物,都是虛構的。」研討會上,評論家李準卻饒有興致地一一列舉瞿恩、瞿霞、楊立青、楊立仁、董建昌、範希亮等劇中人與歷史人物原型的關係,「至少有10個以上的人物都有歷史人物的『影子』,巧就巧在,這部劇中的人物截取了很多歷史人物的『典型化』,集中起來重新打造成了一個個新人物。」張黎承認,劇本創作中確實搜集了大量人物原型資料,並取其精神本質重新虛構了一個個人物,所以說,不要對劇中人「對號入座」。
評論家尹鴻認為,《人間》雜揉了很多人的形象,真正在典型環境當中塑造典型人物,是一個重要的成功案例。評論家王幹則表示,《人間》重新點起了理想的火焰,成功塑造了一個信仰群體。RJ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