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版圖比清朝大,國力也不輸於清朝,為何國祚比清朝短?

2020-12-23 歷史戰爭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首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為蒙古孛兒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 而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享國296年。 那麼同樣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為什么元朝只延續了不到一百年,而清朝能夠享國兩百六十多年呢?

公元1271年,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龐大王朝——元朝就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蒙古族以其強大的武力,不僅徵服了中原及長江以南地區,還將其控制範圍擴張至整個西亞地區,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疆域最大的王朝。

蒙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此之前,他們一直過著以遊牧為主的生活。大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時,在鐵木真的領導下,蒙古族逐漸強大起來,成為中國北方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攻西夏、滅金朝,迅速為統一全中國打好了基礎。在成吉思汗鐵木真之後,窩闊臺、蒙哥、忽必烈先後繼任大汗。而如今北京之所以能成為首都,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使得北京才逐漸成為中國此後近七百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元朝的功績也是不能否定的。首先,建立了秦漢唐宋都沒有想到的行省制度,成功設計出中央與地方權力結構最佳模式。行省制度的效果極好,之後的明清兩朝都有沿用,且至今為國家統一提供著堅實的歷史基礎和制度保障。其次,設立了新型邊疆管理機構——宣政院。因為在元朝前沒有任何朝代如此重視邊疆民族地區的治理與開發,也沒有任何朝代像元帝國般將西藏等地區置於中央直接統治之下。元朝特別設置了宣政院、宣慰司等機構,進而加強中央對邊疆地區的有效控制。再則,建立兩都巡幸制,顯現了中華大一統的多元共榮,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和諧統一。

不過,為了統治漢族人民,元朝統治者將國民分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大德八年規定,除漢、高麗、蠻子外,俱系色目人(《元典章》)]、北方漢人、南方漢人。顯而易見,在這種制度下,漢人的地位是極低的,是任人驅使的對象。也是因為這個在元朝統治初年,曾發生過多次漢族與南方各少數民族反抗蒙古暴政的起義。

而當時物質的豐富使元朝的統治者生活逐漸奢華起來,同時也使蒙古統治者內部爭權奪勢的鬥爭更加激化。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二十五年中,元朝就先後經歷了八個皇帝,可見當時內部鬥爭是非常激烈的。元朝後期,皇帝都過起豪華的生活,不斷向人民,尤其是漢人收取各種賦稅。民怨沸騰,才有了朱元璋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建立了明王朝的事。

再說回清朝。1635年,皇太極廢除舊有族名「諸申」(女真),定族名為「滿洲」。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皇太極稱帝且改國號「金」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號為崇德。崇德二年(1637年),皇太極又分漢軍旗為兩旗。隨後,「設漢軍八旗,以祖澤潤等八人為都統」(《清史稿》)。至此,漢軍八旗正式出現,成為清朝三軍之一。漢八旗中的原漢人後代與滿人同樣享受世襲待遇,亦有很多世襲佐領之職。漢軍旗人在司法上和滿洲旗人一樣,與民人同罪不同罰。

之後,清朝迅速發展,到了康熙繼位時,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社會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措施。廢除圈地令,規定所圈土地應退還給農民,之後陸續放寬墾荒起科年限,並規定墾荒有成績,據開墾多少,給予不同官職,這促進了墾荒的積極性,當時全國荒地基本上得到開闢。中期以後,因戰亂而遭到嚴重破壞的手工業也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至乾隆年間,江寧、蘇州、杭州、佛山、廣州等地的絲織業都很發達,包括江南的棉織業、景德鎮的瓷器都達到了歷史高峰,清朝人口也大大增加。

從元和清兩個王朝對漢族人的態度其實就可以看出,為什么元朝沒有清朝延續的時間長了。元朝可以說是用武力來統治國家的朝代,他們除了不注重學習中原的先進文化,對漢族人十分歧視,而且在統治後期對人民殘酷的剝削使社會變得十分黑暗。但同時,正是因為元朝很快就滅亡的這個歷史教訓給清朝的統治者敲響了警鐘,所以清朝有了前車之鑑。

清朝統治者(特別是前期的)大都積極學習先進的中原文化、任用漢人擔任重要官吏。這樣既拉攏了人心,自身又得到了提高。總的來說,元朝時蒙古人很執拗,拒絕被漢族人同化,所以最終又回去了草原。

參考文獻:

《清史稿》

《元典章》

相關焦點

  • 元朝版圖比清朝大,國力也不輸於清朝,為何國祚比清朝短?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首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為蒙古孛兒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 而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享國296年。
  • 元朝清朝都是少數民族統治中原,為何清朝統治時間是元朝的三倍?
    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5世11帝,歷時98年。清朝(1636年-1912年), 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共傳12帝 ,統治中國276年。兩者都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統治中國。
  • 為什麼清朝的疆域比明朝大如此多?
    推崇明朝的人,鼓吹明朝的「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喜歡清朝的人則強調「清朝奠定了中國版圖的基礎」。清朝的疆域鼎盛時期達到1316萬平方公裡(乾隆年間到鴉片戰爭之前),明朝疆域最大達到997萬平方公裡(永樂年間)。
  • 為何說清朝對我國現在的版圖貢獻很大?如果沒有清朝會如何?
    早在北宋時期,遼國向宋朝索要周世宗柴榮攻佔的燕雲十六州中的兩個州,宋朝說這兩個州已經是前朝的事情,如果說歷史,整個燕雲十六州以前都不屬於遼,應當歸屬大宋,前代的事是說不清的,後來遼國不再索要後周時期的土地。
  • 清朝領土為什麼比中國其他朝代(除了元朝)面積都大?
    清朝相比其他元朝而言,也屬於遊牧民族,可是卻成功延續其國祚,突破了狹隘的民族界限,不像元朝化為四個等級,而且偏重於武功方面治天下,武力至上這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弊病。而清朝呢?卻提出滿蒙一家,滿漢全席,大都依仗南方地主,文人學士治天下,皇帝也更是不分彼此,儒學文化造詣也是超出了想像甚至比肩其他當時有名文人,像乾隆帝就是一個例子,創作詩詞歷史之最。
  • 有人說滿清誤國又有人說清朝在版圖方面有貢獻,到底怎麼認知呢?
    導讀:說滿清誤國也不盡然,相對而言清朝昏君的比例也不算多。不過由於歷史局限性清朝統治者為了維繫自己的統治,逆潮流而動壓制民眾的思想造成腐朽落後、被動挨打。至於說版圖都是清朝的功勞那是瞎說,我國的版圖不是在清朝一蹴而就的;而是歷代王朝的開疆拓土逐漸形成。
  • 清朝:中國版圖之所以這麼大,你們得感謝我,大清並不是一無是處
    清朝是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朝代,由於晚清的時候閉關鎖國,導致華夏淪為半殖民地,各國列強紛紛前來分一杯羹,清朝滅亡後,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如果此時清朝會說話的話,它一定會說:中國版圖之所以這麼大,你們得感謝我,大清並不是一無是處,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請看下邊的分析。
  • 外國畫的明朝和清朝版圖對比:清朝奠定了中國版圖的基礎
    明清時期,是中國爭議比較大的兩個朝代。總體來說,明清時期是中國走向衰落的時期,也是農耕文明走向封閉的時代。在政治上,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整個社會處於一種高壓狀態;經濟上,重農抑商全面推行,海禁、閉關鎖國將使得中國走向封閉,而小農經濟卻達到了高峰。
  • 清朝和明朝,國力在最鼎盛的時候那個更加強大?
    明朝極盛時期可以遣鄭和七下西洋、國力不可謂不強。明朝的繁榮是很多元的。直至明末、外有滿清、內有闖王這樣內外交困的時候、明朝一年扔能出版上萬種文字刊物。明朝是一個很複雜的王朝。它極盛時可比漢唐、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不納貢。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
  • 為何清朝會如此沒落?
    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中中清朝八旗軍和綠營兵一敗塗地,這就讓人不得不思考,關乎一個清朝命運的清朝軍隊為何如此不堪一擊。一、閉關鎖國,思想不積極我們中國引以自豪四大發明之一——黑火藥是中國最早發明的,黑火藥在軍隊中用於大規模作戰應該在北宋時期的公元1000年。
  • 清朝296年疆域變化地圖:完整展示清朝是如何奠定現代中國版圖的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清朝建立後,不斷南徵北戰,統一東亞大陸各大勢力,最終疆域面積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到了清朝晚期,由於政治腐敗、西方入侵,領土面積減少了150多萬平方公裡,許多地區成為了帝國主義的租界、勢力範圍,但是清朝還是將1100多萬平方公裡的主權交給了民國,最終奠定了現代中國版圖的基礎。
  • 清朝的版圖特殊在哪裡?為什麼清朝的地圖是最特殊的?
    對清朝版圖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豪哥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說起古代王朝的地圖,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會有印象的。我們學習開始的時候總喜歡看這些王朝的地圖,同時也會做一下比較。會看一下哪個王朝的統治面積大,哪個小。一般看到唐朝、元朝、明朝、清朝這些王朝會比較喜歡,因為面積大。
  • 清朝的疆域版圖是歷代中最完美的,它是譚其驤版圖中國論的基礎
    譚其驤等現代歷史地理學家提出的「版圖中國論」一直是當代史學界的主流觀點。譚其驤說:「從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以前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作為我們歷史時期的中國的範圍。所謂歷史時期的中國,就以此為範圍。
  • 臺灣是如何納入中國版圖的?清朝的貢獻不可磨滅
    當時臺灣社會經濟十分落後,根據沈瑩《臨海水土志》記載「此夷各號為王,分劃土地,人民各自別異,人皆髡頭,穿耳,女人不穿耳。」之所以大陸軍隊難以在此長期駐紮,就是因為這裡農業還不發達,不適合屯兵。二,澎湖列島被納入版圖從宋朝開始,澎湖列島開始被納入到了中國版圖。
  • 同為少數民族政權,為何清朝題材的電視劇很多,而元朝卻很少?
    元、清兩代都是我國歷史上建立的少數民族大一統王朝,但在當今電視劇領域,二者的表現程度卻大不相同。具體而言,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元朝再現的電視劇屈指可數,能說得上名劇的也只有《成吉思汗》了。然而,清朝電視劇的重現卻多如牛毛,從二月河所著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尤小剛為導演所著的《孝莊秘史》,以及近10年來出現的《宮鎖心玉》《宮鎖珠簾》《甄嬛傳》等電視劇,清朝電視劇在中國古代歷史題材電視劇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大一統政權也是為少數民族建立的,為什麼有很多電視劇在表現清朝,而很少在表現元朝呢?
  • 清朝真的是弱不禁風嗎?看清朝當時的國力如何?戰力經濟不容小視
    那麼真實的清朝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1,清朝的強大令人稱奇。在大清王朝的末期,實際的的掌權人是慈禧太后,她只顧自己的享受,不顧百姓的死活,而此時英法列強已經窺視大清很久了,因此一顆顆炮彈無情的轟開了清朝的緊閉的大門,但是人們不要忘記,清朝當時已經在歷史上屹立了上百年之久,如果大清不夠強大,那麼很早機會被取代了,相反,正是由於大清王朝的強大,才能讓清朝拖延到末代皇帝溥儀的謝幕,而清朝的富有也為自己招來了禍端。
  • 清朝那麼有錢,為何當時沒有買下阿拉斯加呢?
    而很多中國人為此感到惋惜,為此很多人在問,清朝當時那麼有錢,為何當時沒有買下阿拉斯加呢?你可能想不到。 可以說如果沒有阿拉斯加,美國只是一個類似於澳大利亞的國家,正是有了阿拉斯加,才擁有美國現在的版圖。
  • 臺灣是如何納入到中國版圖的?清朝的貢獻不可磨滅
    當時臺灣社會經濟十分落後,根據沈瑩《臨海水土志》記載「此夷各號為王,分劃土地,人民各自別異,人皆髡頭,穿耳,女人不穿耳。」之所以大陸軍隊難以在此長期駐紮,就是因為這裡農業還不發達,不適合屯兵。 二,澎湖列島被納入版圖 從宋朝開始,澎湖列島開始被納入到了中國版圖。
  • 明末有350萬的版圖,清末1100萬,清朝對我國版圖的貢獻有多大?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因為年代跨度的原因,人們對它的了解也最為詳細。電視上的清宮戲也成為不少人的共同記憶,除此之外人們還記得不少清朝的名人,林則徐、曾國藩等人。但是最讓每個中國人銘記的還是清政府在為保全自己統治所籤訂的不平等條約以及割地賠款。
  • 清朝可以通過與蒙古貴族聯姻拉攏分化蒙古部落,明朝為何不這麼做
    而反觀清朝,卻通過聯姻拉攏的方式,與蒙古各部保持了較好的關係,除了平定準噶爾之外,雙方始終未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那麼,明朝為何不通過聯姻的方式,與蒙古搞好關係呢?原因之一:明朝與蒙古天然敵對,清朝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元朝乃是蒙古建立的國家,而明朝則是推翻元朝後建立的王朝,這導致雙方從一開始便形成了敵對關係,而這種關係至少在明朝初期的一百年內是不會發生任何改變的。而清朝作為崛起於東北的民族,不論從生活習俗,還是從戰略態勢來講,關係並不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