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蔡英文16日主持中常會,外界關心她未來將如何處理凍結「臺獨黨綱」議題。(中時報系資料照片)
中新網7月22日電 臺灣《旺報》22日刊文表示,前天,最令人關注的「凍結臺獨黨綱提案」在民進黨全代會沒有激起太多漣漪,只剩一路哀愁。相反蔡英文拋出「絕不論」逆襲,表明民進黨缺乏足夠的勇氣、智慧及能量承擔「凍獨」帶來的挑戰,不啻宣告民進黨的「最後一哩路」已經走偏、陷入迷思。蔡英文「兩個絕不」關閉了剛剛萌生的民、共互動契機,且正式宣告其悖離最後一哩路另謀他途。
未脫鐵桿「臺獨」綁架
文章說,2012年敗選那一刻,民進黨就按鈕啟動尋找最後一哩路的神奇密碼,上下有志一同打開與大陸交流互動的大門。民進黨籍縣市長絡繹於途,重量級人士還與大陸建立交流平臺,謝長廷親赴大陸「開啟之旅」,召開「兩岸關係發展與創新」研討會。年初小英教育基金會赴大陸交流,改稱「對岸」。民進黨動員數百人次召開華山會議,尋找民共交流的可行路徑。
今年1月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拋出凍結「臺獨黨綱」提議,打響了「凍獨」第一槍。6月中,陳昭南、童振源、郭正亮等40位黨代表共同聯署提案「凍結臺獨黨綱」,點燃黨內對於最後一哩路的強烈渴望,卻也掀起民進黨內新一輪「凍獨」與「反凍獨」論戰,「獨派團體」傾巢出動,叫囂實踐「臺獨黨綱」反制。
分析表示,出乎意料的是蔡英文在全代會前夕搶先出招,拋出「兩個絕不」震撼彈:「民主」與「進步」是民進黨核心價值,絕對不會改變;而民進黨對臺灣「主權」與臺灣前途由人民決定的立場,也絕對不會改變。蔡還強調「認同臺灣、堅持獨立自主的價值」已成為臺灣年輕世代天然成分,這樣的事實,這樣的狀態,如何去凍結?如何去廢除?
文章分析,在此之前,蔡英文勸說「凍獨派」需要黨內共識、需要時間,讓人們對蔡的理性、務實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現在蔡的「兩個絕不」說得如此明確、毫不含糊、毅然決然,無情地擊碎了「凍獨派」的幻想。蔡不但沒有擺脫「鐵桿臺獨」綁架的實力與意願,相反藉機全代會,迎合深綠,卻打臉「凍獨派」,賞給黨內溫和派最大的政治悲涼。這是蔡英文「臺獨」內心的真正告白,中間選民、中產階級還有意願為她的「兩個絕不」背書嗎?
事實上,「凍獨」是一種政治決斷,需要領導人的勇氣與認知。而2012年敗選並沒有從根本上鬆動蔡英文「兩國論」的意底牢結,經過反服貿風波衝擊,蔡英文更加傾心於臺灣主體性、臺灣認同的選票價值。
「最後一哩」成關鍵密碼
文章稱,蔡此前聲稱選贏大陸就會朝民進黨調整,只要大陸調整,美國就無話可說,表明蔡對兩岸路線的調整早已意興闌珊,對爭取臺灣中間選民、爭取美國信任既無信心也無耐心。現在她最為念茲在茲的就是全力打贏選舉,可她有無贏的秘笈?
分析指出,蔡英文「兩個絕不」不但回絕了「凍獨派」的轉型要求,關閉了剛剛萌生的民、共互動契機,且正式宣告其悖離最後一哩路另謀他途。蔡未來的選舉策略就是開闢「修憲」與「公民運動」兩個戰場,一方面延續當年阿扁的「民粹」路線,搞族群動員,另一方面以分配正義發動普羅大眾對抗統治、中上階層,這是2012年蔡英文的選舉老套。
文章指,全球化步伐等不了臺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不可能等待民進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兩個絕不」與「最後一哩路」難以兼容,既要堅持「臺獨」,又要穩定兩岸,對民進黨來說已是不可能的任務。
因此,文章表示,「凍獨派」與其迷信政治人物的回心轉意,不如腳踏實地深入民進黨基層耕耘,遠離派系惡鬥,結成跨派系、跨世代組合,與深綠辯論,與淺綠對話,視交流為王道,奉合作為正途,壯大民進黨內理性、轉型力量。這或許就是民進黨最後一哩路的關鍵密碼。(倪永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