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進補吃鴨肉,煲湯必搭這2種食材,去燥潤肺,營養翻倍

2020-12-14 昕姐美食

秋季進補吃鴨肉,煲湯必搭這2種食材,去燥潤肺,營養翻倍

十月下旬已經進入深秋了,北方有些地方早已入冬了,南方的天氣稍微有些寒冷。天氣變冷,我們要開始進補了,秋天進補要多吃肉,首選肯定就是鴨肉。

鴨肉是涼性的,可以滋陰養肺,去火降燥,適合秋季這個寒冷又乾燥的季節。鴨肉低脂肪、高蛋白質,比豬肉和牛肉好消化,對健康更有益。而且秋天鴨肉肉質肥美,是最好吃的時候了,拿來煲個湯,滋補身體,營養又美味。

煲鴨湯肯定要搭配其他食材,葷素搭配是最好的了,那麼搭配什麼蔬菜呢?白蘿蔔、蓮藕、山藥、冬瓜都是很好的選擇,最好的選擇就是蓮藕了。秋天鴨肉養生,秋藕更養人,蓮藕清熱生津,健脾養胃,也具有潤秋燥的作用。

秋季進補吃鴨肉,煲湯必搭這2種食材,去燥潤肺,營養翻倍。為了讓口感更好,營養價值更高,我還加了花生,好喝又滋補。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款老鴨湯的做法吧~

【花生蓮藕老鴨湯】

【食材】:

老鴨肉半隻、花生1把、蓮藕1節、鹽少許、料酒適量、生薑適量。

【做法】:

1、將老鴨肉清洗乾淨,然後剁成小塊,再下鍋焯水,加料酒和生薑,焯水後撈出,衝洗乾淨備用。

2、花生浸泡水裡一段時間,和鴨肉一起下鍋,加適量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燉1個小時。

3、1個小時後,把蓮藕去皮切塊,下鍋繼續燉30分鐘,最後加鹽調味,然後關火,就可以出鍋食用了。

老鴨和嫩鴨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煲湯都喜歡用老鴨?

從營養成分上分析,老鴨和嫩鴨沒什麼區別,但是兩者的口感差別很大,老鴨的鴨肉很硬很柴,不適合爆炒,只能燉湯。所以老鴨都拿來煲湯,嫩鴨都拿來爆炒,或者其他的烹飪方式。

秋季天氣寒冷,如果感冒了,還是別吃鴨肉喝鴨湯了,腹瀉、痛經時都不建議吃。

歡迎大家點讚、評論、分享、收藏並關注哦,帳號每天都會更新一些美食食譜,好吃、健康又營養!

相關焦點

  • 秋季進補 最適合煲湯的13種食材
    秋季是適合養生進補的季節,飲食養生進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煲湯,有些食材很適合秋季煲湯,比如白蘿蔔、蓮藕、海帶等蔬菜,百合、杏仁、川貝等中藥材,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適合秋季煲湯的6種蔬菜及7種中藥。因此,白蘿蔔跟排骨、牛肉、羊肉、豬蹄等一起煲湯,不但補氣順氣,還能減輕油膩感。如果不想白蘿蔔的辣味太重,煲湯時蓋子別蓋嚴。 2、土豆土豆富含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吃後可刺激腸道蠕動,能緩解便秘。新鮮土豆煮後在水中仍能保持塊狀,吃起來口感很面,所以適合做湯。
  • 秋補首選吃鴨肉!煲湯必搭2樣食材,鴨湯香甜沒腥味!
    天氣漸冷,就該開始進補啦!都說「秋天第一補,首選吃鴨肉」,這話可不假:鴨肉性涼,秋天吃可以滋陰養胃、祛火降燥。相比豬牛羊等,鴨肉的脂肪易於消化,更健康。而且鴨肉富含鉀,對心臟有益。更有俗語「秋高鴨肥」,秋季的鴨子肉質肥美,最為好吃。不過,秋天怎麼吃鴨肉最營養?鴨肉怎麼做,腥味不重?
  • 秋季多喝老鴨湯,這2種做法簡單,鴨湯味甘生津,去燥潤肺,很滋補
    秋季要多喝老鴨湯,滋養陰氣,肺潤去燥,推薦2種老鴨湯的家常做法,小夥伴們可以在家做起來。秋天的天氣十分乾燥,燥熱從我們的口中、鼻子還有皮膚毛髮進入,最容易傷到我們的肺。因此,秋天就要進補營養,著重於補充體內水分,補肺潤燥、滋養陰氣。我們需要從平日的飲食來調理補充,但是一定要選擇以清淡、滋補的食物為主。禽類中老鴨就是最適宜秋天來食用的,味道淳厚,是很清火的食物。
  • 冬季喝湯,驅寒暖陽,這4種營養美味的煲湯食材,助你提升免疫力
    燉湯的時間,往往比較長,這也是使得食材能融入到湯水裡面,此時營養最為豐富。而肉類經過長時間的熬煮,被溶解掉的肉油,能被人體攝入身體,具有保溫作用的它,瞬間溫暖人身。2、增強免疫從秋季進入冬季,容易病倒一批人,這批人還就是免疫力低下的人。冬季氣溫低,多數人處於虛弱狀態,這時候一旦被風寒入侵,容易患上感冒等風寒疾病。
  • 入秋後要多煲湯喝,往湯裡加入此食材,潤肺降燥,精神飽滿過秋天
    不同季節煲湯所搭配的食材也不一樣的,食材選擇上大多是順應節氣,現在當下時令食材和一些滋補的藥膳食材一起來煲湯,這樣煲出來的湯鮮香甘甜,潤秋燥、養人對身體好,越是秋燥天,越要多煲湯喝。適合秋燥天喝的湯也有很多,這裡要分享的是:海底椰雪梨骨頭湯,這道靚湯主要用到的食材除了基本食材豬骨之外,還添加了海底椰、杏仁和雪梨。
  • 秋冬多喝這道「營養湯」,潤肺去燥、養胃健脾,學會了煲給家人喝
    秋冬多喝這道「營養湯」,潤肺去燥、養胃健脾,學會了煲給家人喝嗨,大家好,又到了州姐跟各位說美食的時間了。時間不知不覺就已經到了11月,而這也就意味著霜降即將要結束,冬天就要到來。趁著這秋冬交替之際,正好是滋補、進補的好時間。
  • 入秋後,常吃這5道花生做的菜,潤肺去燥
    花生是我們很常見的一種食材。不少人一年四季都喜歡吃花生。在中醫上,花生具有潤肺去燥、促生長、抗衰老、止血造血等功能,是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的一種食物。但是,花生的油脂相對較多,一次也不宜吃太多,以免引起腹瀉等不良反應。
  • 秋天,多喝老鴨湯,味甘生津,還去燥潤肺,這2種做法簡單又營養
    大家好,歡迎來到月光try美食的大本營,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秋天,多喝老鴨湯,味甘生津,還去燥潤肺,這2種做法簡單又營養秋天是一個很適合喝老鴨湯的季節,因為老鴨湯能夠滋陰潤肺,去燥,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老鴨湯的
  • 秋天,緩解秋燥吃什麼?這6種食物別錯過,潤肺降燥,好吃又便宜
    進入十月, 秋意正濃,秋高氣爽帶來了乾燥的天氣,這時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乾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種秋燥病症,因此秋天養生注意潤肺降燥,而中醫認為養肺要多吃白色食物,秋天緩解秋燥吃什麼? 這6種食物別錯過,潤肺降燥,好吃又便宜,不懂可惜了。
  • 霜降節氣進補吃什麼肉 鴨肉滋陰潤肺效果棒
    霜降節氣到了,這可是秋季的最後一節節氣,它的到來,說明已經進入深秋了。想要身體健康的話,必須要儘早做好進補的準備,那麼問題來了,霜降節氣進補吃什麼肉呢?小編提醒,鴨肉就很不錯,吃它能夠滋陰潤肺,正適合乾燥秋季食用。
  • 秋季養生做什麼好 潤肺降燥是關鍵
    秋季天氣很乾燥,時常讓人感到口乾舌燥,很是不舒服。所以說,很多人一開始進入秋季的時候,就張羅著養生的事情。可是問題來了,秋季養生做什麼好呢?小編提醒,此時潤肺降噪是養生最為關鍵的事情,最好了這一點,身體會特別棒。
  • 緩解秋燥吃什麼好,吃這7種潤肺去燥食物
    金秋十月,秋季已經到了,而秋季的氣候比較乾燥,這也間接導致了人體比較容易缺水,不少的人在秋季都會感覺口鼻比較乾燥,皮膚沒有水分,一直感覺口渴想喝水,甚至有的人還會便秘,那麼要如何飲食來度過這個乾燥的秋季呢
  • 秋季進補多吃五種應季水果
    秋意正濃的十月可謂養生進補的好時機。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因此,秋季進補十分合適。專家指出,秋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儘量少吃煎炒及生冷食物,可以適當多吃些秋季應季水果。十月有哪些應季水果?下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健康頻道帶您一起看看。
  • 秋季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在什麼時候
    進入秋季後,人們的胃口隨著氣溫的下降逐漸好轉起來,所以很多人開始進補。那麼秋季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在什麼時候?初秋氣溫仍較高,加之時有陰雨,溼度偏高,因此依然較悶熱,易出現「秋老虎」,因此此時還不宜急於進補。而白露之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尤易患病,也不是最佳的進補時機。
  • 秋季吃什麼?鴨肉去秋燥 秋藕最補人
    秋季吃什麼?鴨肉去秋燥 秋藕最補人編者按: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飽」演變為「吃好」,面對琳琅滿目的食品,怎麼吃才能在滿足味蕾的情況下,又能吃出健康呢?人民健康網為「吃貨們」量身定製了一檔《吃貨指南》欄目,讓您成為一位健康「吃貨」。
  • 秋燥吃什麼?8道營養又好喝的湯,去燥熱潤肺身體棒
    秋燥吃什麼?8道營養又好喝的湯,去燥熱潤肺身體棒立秋之後天氣會涼爽許多,這個在四季分明的北方感覺比較明顯,初秋還蘊含著夏天的燥熱,雖已是初秋,卻還是夏天的尾,秋天的頭。因此,立秋後,在飲食方面有諸多講究,不可亂吃。
  • 入秋要多煲湯喝,這湯滋補不上火,潤肺去燥氣,秋天進補不能少!
    大河君往後寫美食文章,不僅僅跟大家介紹各種美味佳餚,另外還跟大家介紹這些美味的製作方法,另外把各種美食的營養價值,藥用功能等,也會做詳細介紹,讓大家在了解美味的同時,學會它的製作方法。另外知道它們一些我們不知的藥用價值。大家不僅僅可以享受美味,製作美味。另外還可以了解一些食療小知識,從而讓大家對美食,有個新的認知。好了,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來看看今天的這道美味吧。
  • 秋季養生吃老鴨肉好處多,搭配5種中藥燉著吃,營養價值翻倍
    在夏秋的燥熱季節,很多地方,吃鴨肉已經成為了一種飲食傳統。鴨肉味道鮮美,富含營養,不僅是城鄉百姓家庭餐桌上的美食佳餚,而且還可入藥用於清補祛病。一、夏秋之交,吃鴨正當時:1、吃鴨肉可防燥:夏秋之交,燥氣當令,容易耗傷人體的陰津,使人出現發枯、口唇乾裂、鼻咽燥火、大便乾結等「燥象」。
  • 鴨肉煲湯「腥」?學會這個小技巧,滋陰潤肺,比骨頭湯還好喝
    中秋節月餅和燒烤吃多了,難免會「上火」和沒沒胃口,導致食慾下降。而老火湯不但令我們食慾大增,還有食補養生療效。所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道用鴨肉煲的湯,甘甜開胃,滋陰潤肺,非常適合秋天乾燥的氣候喝,而鴨肉對於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更佳。
  • 立秋後吃什麼對身體好處?防燥潤肺,推薦早晚喝這三種粥!
    立秋後吃什麼對身體好處?防燥潤肺,推薦早晚喝這三種粥!現在立秋了,早晚天氣逐漸變涼,但白天還是很熱,飲食原則:多吃滋陰清熱食物、防秋燥多吃潤腸通便的食物,同時適當進補。立秋後,雨水減少,氣候漸燥,容易便秘,多吃潤腸通便的食物。如:白蘿蔔、萵筍、油菜、菠菜、茭白、蘋果、香蕉等蔬菜和水果。立秋後,暑熱未除,燥熱傷陰,且燥氣通於肺,立秋宜多吃能清熱滋陰,潤肺生津的食物,如:百合、蓮藕、白果、杏仁、梨、荸薺、銀耳等。同時少飲酒,少吃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