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騎兵,衝鋒!波蘭史上最輝煌的一幕:在維也納再次拯救歐洲!

2020-12-17 以史為鑑

前情提要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蘇丹默罕默德四世和大維齊爾卡拉·穆斯塔法的統領下,準備進攻維也納,恢復祖父蘇萊曼大帝的榮光。

但是25萬土耳其軍隊,在維也納城下面對區區7000奧地利士兵和一萬左右的志願者組成的守城部隊時,卻遭遇到了嘆息之牆!整整兩個月的圍城戰和地道戰,在9月份終於迎來了最後的決戰。本期我們將講述1683維也納圍城戰的最終章!

1683維也納圍城戰1:7000人如何抵擋25萬大軍?1683年的維也納,土耳其人的嘆息之牆!

1683維也納圍城戰2:維也納的地道戰:土耳其人和奧地利人,誰的地道更厲害?

一、9月11日的希望

在經歷殘酷的地道戰後,人數佔優的土耳其人逐漸佔據了上風,斯塔森伯格的兩萬餘守軍經過兩個多月的鏖戰,現在已經僅剩下四千餘人。

圖註:維也納守軍總司令,斯塔森伯格伯爵

9月8日,維也納城牆上被炸開的缺口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徵兆,斯塔森伯格已經開始疏散居民,準備一個街道一個街道的抵抗奧斯曼人。

1683年9月11日夜,在經歷了一天浴血廝殺後,一隊維也納守軍正在努力爬上聖史蒂芬大教堂的頂塔上。在那裡,每天晚上他們都會向天空發射一枚閃光的炮彈,如果對面的卡倫山上有一枚同樣的炮彈飛上了天空,那就標誌著他們的援軍到來了。

而此時的維也納統帥斯塔森伯格正在看著各種報告,他眉頭緊皺,考慮城破後最後的巷戰。而此時,就在9月11日的夜晚,卡倫山上終於出現了一道閃光。

二、援軍去哪了?

就在7月份卡拉·穆斯塔法在卡倫山腳放下他的先知旗幟時,逃到布拉格的利奧波德一世正在努力籌集一支救援部隊。

不同於奧斯曼帝國,神聖羅馬帝國並不是一個集權大帝國,它由大量的主教區、邦國組成。

儘管到了利奧波德時期,德意志邦國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但是他仍然需要像所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那樣,當要組織一支聯軍時必須通過外交手段和金錢來解決問題。

圖註:利奧波德一世與揚三世會面

利奧波德一世迅速找到了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揚三世·索別斯基(也翻譯做約翰三世·索別斯基)邀請波蘭人出兵,並保證出兵所需要的費用。

而且,教皇英諾森三世為了自己的名聲,又為了歐洲的利益,牽頭了組建了包括了神聖羅馬帝國內大部分的國家,甚至包括一些新教國家比如薩克森的「神聖聯盟」。

畢竟如果維也納沒了,奧斯曼土耳其的下一個可能就是這些國家的首都了。

就在這樣的氛圍中,27000波蘭軍隊,加上洛林、法蘭克尼亞、巴伐利亞和薩克森的聯軍,約8萬救援部隊在揚三世和洛林的查爾斯的帶領下向著維也納出發了。

三、援軍來了

在9月12日的清早,奧斯曼土耳其的大維齊爾接到情報稱來自基督世界的救援部隊已經開始從卡倫山的山頂和兩側發起進攻。

這個時候他才知道一直在他外圍的克裡米亞韃靼騎兵拋棄了他。然而儘管如此,他並沒有擔心身後的部隊,畢竟此時的奧斯曼土耳其足足有二十多萬人。

於是他僅僅抽調了一部分禁衛軍到他的身後防備他眼中的烏合之眾,而將剩下的禁衛軍主力和徵召兵放在了維也納城下準備發動最後的進攻。工兵們一次準備了多達10個爆破點,準備一舉摧毀維也納一半的城牆設施。

這個時候,洛林的查爾斯帶領德意志的援軍抵達了戰場,卡拉·穆斯塔法要求後衛部隊臨時加固了山麓上的民房和葡萄園作為臨時的防禦工事,這樣他們可以儘量拖延那個在他眼中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等待主力攻下維也納。

但是德意志人左翼的軍隊在沒做好準備的時候就陰差陽錯的開始向山腳進攻,而看到左翼進攻的德意志中央的部隊也開始進軍。於是在複雜的地形和混亂的陣型中,德意志軍團被迫以營為單位作戰,子彈混合著煙霧在空中交錯。

圖註:維也納之戰全景圖

此時洛林的查爾斯不僅在想如何獲勝,同時在想波蘭的騎兵在哪裡?

然而波蘭人的騎兵還沒有出現,他們去哪裡了?

四、翼騎兵的衝鋒,土耳其的噩夢!

這個時候,洛林的查爾斯心心念的翼騎兵還在背坡的營地裡休息,他們是昨天最後一支抵達卡倫山的軍隊。

直到9月12日中午,他們才開始在營地附近集結,此時神聖同盟的軍隊已經佔領了兩處奧斯曼的主要防禦工事。

經過了一上午的血腥廝殺後,雖然雙方都已經相當勞累,但是在精神面貌上、士氣上卻有著很大的差異。

奧斯曼軍隊經歷兩個月的圍城戰,在維也納城牆這個巨大的「絞肉機」面前已經從原本的十七萬人減員到了十五萬人,而且經歷了兩個月的圍城,奧斯曼軍不僅精力上大受損失,精神上也頗受掙扎。

而無論是看到援軍的維也納守軍,還是來援助維也納的生力軍,都是士氣正旺。

下午4點,波蘭人國王索別斯基看到土耳其軍隊右翼鬆動,他抓住時機,命令精銳的波蘭翼騎兵從森林中衝出,狠狠地殺入了正在同德意志步兵激戰的奧斯曼近衛軍側翼。

奧斯曼近衛軍雖然戰力強大,但是也禁不住這一次騎兵突襲。隨之而來的則是援軍的三路夾擊。

土耳其近衛軍不得不撤回營地據守。

面對士氣如虹的聯軍,揚三世集結完畢所有騎兵乘勝出擊,由他和他帶領的三千波蘭翼騎兵作為前鋒,後方跟隨著一萬五千名德國和波蘭的輕騎兵,發動了歐洲當時規模最大的騎兵衝鋒!

地上揚起大量塵土,翼騎兵閃爍的長矛衝入了奧斯曼軍中,在長矛斷掉後掏出手槍和長劍繼續殺敵。

在這一瞬間,奧斯曼土耳其的統帥卡拉·穆斯塔法意識到戰敗已經不可避免,他騎著一匹馬飛速逃離了戰場,一路逃回到了巴爾幹。

圖註:揚三世戰前祈禱

而與城內守軍對峙的奧斯曼人,看到主陣的失敗後,也開始潰逃……這場規模浩大的維也納之戰終於結束了。

最早進入維也納城的威廉·路易(巴登執政侯爵)改編了凱撒在徵服高盧時的名言,他說「我們來,我們見,神徵服」(Venimus, vidimus, Deus vicit)。

圖註:戰役後揚三世向教皇發送捷報

五、結語

9月12日,維也納圍城戰就此結束。

這一場戰役,聯軍共擊斃土軍15000餘人,俘虜5000餘人,而聯軍僅傷亡3500餘人;繳獲大炮300餘門。聯軍的士兵對土耳其留下的戰利品連續搬了一周之久。

而且這一場戰役中的湧現出了許多未來的名將,如巴登執政侯爵路易·威廉以及未來的歐根親王。

上圖註:卡拉穆斯塔法帕夏被處死(勒死)

而失敗這一方的奧斯曼土耳其為了追責,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想到了找部下背鍋,先後處死了多名久經戰陣的將領,但是他隨後也被穆罕默德四世下令勒死。

默罕默德四世輸掉輸掉了整個匈牙利,十年之後他也像他父親一樣在一次政變中被趕下臺。但是更為嚴重的是奧斯曼人輸掉了這場國運之戰後,歐洲對對土耳其人的恐懼一掃而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開始進入衰退期了。

參考資料:

《改變歷史的戰役:世界衝突百科全書》,(美)塔克·斯賓塞

《奧斯曼的夢想:奧斯曼帝國的故事,1300–1923年》,(英)卡羅琳·芬克爾

《哈布斯堡王朝》,(英)衛克安

《結局的開始:1683圍攻維也納的失敗》,(美)布蘭頓·J·貝茨

相關焦點

  • 1683年維也納戰役:讓整個歐洲顫抖的奧斯曼帝國名聲掃地,揭原因
    17世紀下半葉,曾經給讓整個歐洲為之顫抖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捲土重來,再次對歐洲發動了進攻。很快土耳其的軍隊就佔領了中歐、中東歐的廣大地區。比之佔領歐洲領土,更讓奧斯曼蘇丹感到興奮的是,1677年匈牙利爆發了反對哈布斯堡家族的叛亂。
  • -波蘭翼騎兵(驃騎兵Puls版)
    圖片來源劇中他們腳踏俄國射擊軍,戰過土耳其近衛軍,拼過兇猛的哥薩克騎兵,在廣闊的地域中反捶韃靼騎兵甚至連瑞典長槍方陣都被衝破,他們是波蘭騎兵史的輝煌因為他在位期間,不少匈牙利驃騎兵進入波蘭,波蘭使用長矛著板甲的傳統騎兵和這些驃騎兵開始互相影響和學習。同時,巴託雷還將驃騎兵的裝備進行了標準化,他將騎兵所用的傳統的巴爾幹大盾牌廢除,改為裝備半身甲進行防護。
  • 波蘭翼騎兵,號稱天主之矛,曾橫掃歐洲大陸,為何最後突然消失
    波蘭翼騎兵最早見於16世紀,此時歐洲正處於中世紀教會主導下,這隻騎兵團曾經幫助教皇徵沙俄、抗瑞典、討韃靼、伐土耳其的過程中,創造無數的輝煌和傳奇。翼騎兵的產生波蘭翼騎兵最初是為了與周邊國家抗衡,特別是對抗十字軍的入侵。
  • 波蘭的輝煌過往——超千年的歷史,兩次拯救歐洲,三次被瓜分滅國
    在歐洲的版圖上,有兩個國家的地緣最差——四戰之地,一個是德國,另一個是波蘭。德國位於西部歐洲的最東邊,波蘭位於東部歐洲的最西邊。德國與波蘭的分界基本上就是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在歐洲的界線,德國以西屬於日耳曼人,波蘭以東屬於斯拉夫人。
  • 維也納保衛戰——歐洲與奧斯曼帝國的兩次生死對決
    在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的150年間,歐洲與奧斯曼土耳其發生了長達150年的拉鋸戰,最後在維也納城下,奧斯曼帝國遭到了徹底的失敗,從此再也無力向歐洲擴張,同時也是奧斯曼帝國由興盛走向衰亡的轉折點。在這100多年的戰爭中,歐洲之盾維也納與天主之矛波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兩次戰役就是橫跨兩個世紀的維也納保衛戰。
  • 波蘭為什麼總那麼狂,來看看當年無敵的翼騎兵
    波蘭可能是歐洲最特別的國家,論實力在歐洲只能排倒數,但波蘭總有一個大國夢想,只要有機會,一定會站出來刷存在,那麼可能大家會問了,為什麼波蘭為什麼總那麼狂呢?現在的波蘭波蘭的狂傲其實來源於歷史記憶,和一個兵種有很大關係,它就是讓曾經波蘭打遍歐洲無敵手的翼騎兵。
  • 世界史上10大赫赫有名的騎兵,蒙古騎兵最嚴格,波蘭騎兵最不怕死
    1、紀律最嚴格的騎兵部隊--蒙古騎兵:蒙古騎兵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建立了世界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帝國。2、最富有的騎兵部隊--聖殿騎士團:聖殿騎士團擁有的財富之巨大只能用富可敵國來形容。
  • 波蘭人是如何從奧斯曼帝國手中拯救歐洲的?
    在一代雄主穆罕穆德四世的領導下,奧斯曼大維齊爾(宰相)卡拉·穆斯塔法·巴沙組織了超過二十萬人的作戰部隊再次抵達多瑙河畔。再一次蹂躪了桀驁不馴的匈牙利人之後,奧斯曼的步騎兵、炮兵迤邐而上,來到了當時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維也納(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的實際首都)。這一戰,維也納的存亡關係著歐洲人的未來。
  • 遊戲與歷史:波蘭翼騎兵
    最主要的是按照旬發軍餉的常備軍,3000-5000人的常備部隊中有1000名翼騎兵,這些職業軍人的主要職責,是在南部邊境上防禦克裡米亞韃靼人劫掠波蘭;除此之外,由於1652年常備軍災難性的戰敗,貴族議會臨時組建了一些軍隊,這些人中的骨幹力量會在和平時代保持編制,在戰時作為主戰部隊的重要補充。除了國家軍隊,1576年開始,巴託雷國王開始組織一支規模為1000人的皇家翼騎兵部隊。
  • 著名鋼琴家蕭邦移居巴黎19年,在病逝後為何只將心臟送回波蘭!
    如果將波蘭看作是一位生活在歐洲大陸的母親,那麼她的傳奇一生,有過一騎絕塵的勇猛,也有英雄受困的哀涼。1605年9月27日,吉爾霍爾姆戰役爆發。霍德凱維奇率領2500名波蘭翼騎兵和1300名步兵,迎戰1.2萬人的瑞典軍。
  • 這個波蘭國王在維也納之戰中拯救了歐洲,奧斯曼帝國從此一蹶不振
    當時的奧斯曼帝國雖然已經沒有當年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威風,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奧斯曼大軍包圍維也納的消息使整個歐洲大陸一片惶恐,生怕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維也納落入奧斯曼人的手裡,就在這個十分危難的時候,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站了出來。
  • 波蘭最偉大的國王,使歐洲擺脫伊斯蘭化危險,去世不久王國卻崩亡
    文/格瓦拉同志作為波蘭史上最偉大的國王,約翰三世本名揚·索別斯基,生於利沃夫附近的奧萊斯克,父親是若烏凱夫的領主雅科夫。在當時,維也納不僅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都城,而且還是整個歐洲的文明中心,一旦它被穆斯林國家佔領,其對歐洲各國士氣的打擊可想而知。所以,當約翰三世得知維也納即將被包圍的消息後,便火速組織起多國聯軍,晝夜不停地前往救援。
  • 雙翼下的陰影,薩爾馬提亞主義下波蘭的興盛與崩潰
    在這樣夾縫中生存的小國就必須左右逢源,目前波蘭的實力雖然遠不及韓國,但是波蘭人在歷史上確實有過一段非常輝煌的時期,當時的波蘭與立陶宛結盟後成為波立聯盟,曾打敗過普魯士,俄國和土耳其這樣強悍的對手。典型的波蘭翼騎兵裝備,包括標誌性的覆面甲,背後的羽翼,這時的波蘭貴族騎兵大多蓄鬍波蘭與立陶宛結盟後,其實力達到巔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甚至成為東歐最強大的國家,其國土面積在歐洲排行第三,其領土包括普魯士的一部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全部,實力毋庸置疑。而當時的波蘭翼騎兵更是代表了東歐地區最強悍的騎兵力量。
  • 維也納戰役之後,歐洲出現第一家咖啡店,學者:必須感謝土耳其人
    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的咖啡,或許是工作族最喜歡的飲料,咖啡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尤其是在歐洲國家,當地居民每天都會飲用咖啡。大約在一千多年前,一位衣索比亞牧羊人發現了咖啡樹的奧義,在此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咖啡一直被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壟斷,直到十七世紀的時候,咖啡才正式傳到了歐洲,成為了歐洲人最喜歡的飲料。後來隨著土耳其人的西遷和奧斯曼帝國的建立,出身遊牧民族的土耳其人迅速熱愛上了咖啡這種飲料,每當土耳其士兵外出打仗時,咖啡的香味就會飄散在營地的上空。
  • 1241年裡格尼茨,最後的波蘭騎兵與西徵蒙古騎兵之間的終極對決
    1241年的利格尼茨,西裡西亞的公爵亨利二世正率領著他的軍隊穿過這塊熟悉的土地,此時的他心理非常的忐忑,因為即將要面對的是一群嗜血如命的「韃靼人」,他們從東部湧入,一下摧毀了盧布林、扎維克霍斯、圖斯克等好幾座城市,他們的強悍讓整個東歐都陷入了恐懼,而作為波蘭最有實力的君主現在的他成為了抵擋
  • 看似簡單的夾槍衝鋒,是冷兵器時代騎兵武術巔峰?這裡的門道很深
    編者按:要說歐洲的騎士們有什麼標誌性的武器,那麼騎槍絕對算是存在感最強的兵器。尤其是歐洲騎士們將騎槍夾在腋下,一往無前的衝向敵軍,算得上是很多人心中最經典的騎士形象。不過正所謂越是看起來簡單的東西,往往裡面的道道會更多,那麼歐洲騎士們曾經所向披靡的夾槍衝鋒,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波蘭遊記&顯克維奇
    1655年,瑞典國王卡爾十世勾結布蘭登堡選帝候對波蘭宣戰,當時的瑞典是歐洲大陸上首屈一指的強國,擁有全歐洲最精良的陸軍,而波蘭卻身陷同沙皇俄國和哥薩克叛軍的戰爭泥潭,從帳面上來看,這簡直就是最強王者吊打戰五渣的節奏。果然戰爭一開打,波蘭軍隊兵敗如山倒,不少高級將領投敵自保,連波蘭國王約翰二世也被迫流亡奧地利。
  • 真實的維也納之戰:忠誠跨越了種族和宗教的邊界
    受到這場傳奇戰爭的啟發,布雷維克設想了一種類似的驅逐穆斯林行動,他在自己的宣言中寫道:「2083年9月11日,正好在我們贏得維也納戰爭的400年後,第三波聖戰將被擊退,西歐的文化馬克思主義和多元文化霸權將被摧毀。歐洲將再次回到愛國者的手中。」1983年9月,維也納戰役的上一個百年紀念,教皇若望·保祿二世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進行了為期四天的訪問。
  • 騎兵砍坦克?真實的波蘭軍隊沒這麼不堪,在波蘭戰役裡表現尚可
    如果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裡的波蘭軍隊,網絡段子總是層出不窮,其中一個最為著名的段子就是波蘭騎兵用馬刀砍坦克,說的是在波蘭戰役期間,波蘭軍隊的騎兵勇敢的用馬刀迎戰德國坦克,最後被德國裝甲部隊打的七零八落。當然了,熟悉歷史的人會知道這是個笑談,波蘭軍隊雖然說輸給德國人,可其作為歐洲軍隊,又曾經擊敗過蘇軍,怎麼也不會愚蠢到用馬刀去砍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