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單的夾槍衝鋒,是冷兵器時代騎兵武術巔峰?這裡的門道很深

2020-12-11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要說歐洲的騎士們有什麼標誌性的武器,那麼騎槍絕對算是存在感最強的兵器。尤其是歐洲騎士們將騎槍夾在腋下,一往無前的衝向敵軍,算得上是很多人心中最經典的騎士形象。不過正所謂越是看起來簡單的東西,往往裡面的道道會更多,那麼歐洲騎士們曾經所向披靡的夾槍衝鋒,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在講夾槍衝鋒之前,必須先說明兩個算得上是國內網上的經典誤區。首先,歐洲的騎士不管什麼時期,其實都不是只有夾槍衝鋒這一種馬上武術。其次,雖然看起來可能差別似乎不是很大,但是這個看似簡單的單手夾槍動作,根據手肘的位置,再作戰時會發揮出完全不同的作用。

一般大部分歷史愛好者印象中,西歐騎士們藉助馬力,如同打樁機般定向敵軍的夾槍衝鋒,其實對於騎士們的騎槍操作也有很高的要求。騎槍必須夾在腋下,與胳膊和身體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這種姿勢雖然看起來有點,嗯。。憨?但是因為可以給騎槍提供一個穩定的支點,因而再騎兵衝鋒中,馬匹前進帶來的動能,可以直接轉化為騎槍刺向敵人的力。

▲一個比較標準的夾槍衝鋒姿勢

從威力來說,這一姿勢雖然帶來的穿刺力極為驚人。尤其是文藝復興時期,為了能擊穿更加堅固的板甲,最後誕生的重型騎槍,單論衝擊的威力,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的兵器巔峰之一。

▲使用重型騎槍的西班牙騎兵

當然了,如果只是篇夾槍戰術的表彰大會,那麼這篇文章就未免太枯燥了點。夾槍衝鋒不僅不是一眾萬能戰術,甚至與之相反,與這種戰術在衝鋒時所具有的極強衝擊力成正比的,是它過度追求依託馬力而得來的威力,所帶來的諸多破綻和缺陷。

要說夾槍衝鋒最明顯的問題,首先就是夾槍衝鋒一個不可避免地問題,那就是在相互作用力的影響下,足以給敵人「開罐」的威力,足以對騎槍造成徹底性損壞。雖說騎士們會隨身攜帶單手劍作為副武器,以用對可能面臨的混戰,或是乾脆脫離前線,由騎士侍從為騎士送來新的騎槍再重新組織衝鋒。但是這種固定模式,不僅限制了騎兵的使用方式,也很容易被敵人利用間隙來發動反擊。

不過對於夾槍衝鋒來說,最麻煩的,還是因為對馬力的過度依賴,帶來的種種技術問題。在作戰時,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就是騎兵的騎槍所瞄準的目標,很少會有能給憨憨的讓騎士持槍直刺。無論是上下左右的角度調正,都難免會降低騎槍的威力。除此之外,由於夾槍基本都是單手控制,這種角度的調整,會讓騎士的身體露出極大的破綻。這也就是為什麼歐洲騎士們在衝鋒時,會儘可能排成整齊的長條或方塊陣型,因為這樣才能更好的起到相互掩護的作用。

當然了,也正如前面所說的,歐洲騎士的馬上武術,本身並不只有夾槍衝鋒這一種。因而一些作戰經驗和技巧比較豐富的歐洲騎士們,騎士也可以通過戰場的不同情況,來調整自己的戰術。比如在騎兵混戰中,乾脆採用騎槍雙持或者是更多依靠臂力刺擊的半夾動作。

▲歐洲的騎士騎士和亞洲同行一樣也會使用雙持騎槍

即使是夾槍衝鋒,從歐洲中世紀各地的手抄本來看,其實動作也並非完全相同。除了可能是畫師的問題外,也有可能當時的歐洲騎士對於夾槍衝鋒本身也有多個派別,或者他們根據自身面對的多方面狀況,也會有意通過姿勢分散掉部分動能,以此來降低騎槍的損耗速度。

看到這,應該大部分讀者老爺應該也能明白,夾槍衝鋒這種戰術雖然有它獨有的有點,但是也並不是無往不利的完美招式。當然,這倒也並不妨礙很多鬥獸愛好者硬是抓著夾槍衝鋒這個來強行給東西方騎兵硬分給高下。老實說東亞地區的騎槍雙持,相對於依靠馬力的夾槍衝鋒,在衝擊力上的確略遜一籌,但同時,卻也騎槍雙持相比於夾槍衝鋒卻也更加靈活。因此於其說兩者的高低對比,倒不如說完全是要看交戰雙方的反應與經驗,和馬匹速度到底哪一方能略勝一籌。

▲明代《真武靈應圖》中的騎槍雙持騎兵

那麼中國有沒有夾槍衝鋒的戰術呢?雖說中國,尤其是北方地區的遊牧民族是有機會接觸夾槍衝鋒戰術,但是由於整個東亞地區,馬上武術都已斷代失傳,僅靠李氏朝鮮保留下的一些兵書,很難為今天的歷史研究者們,提供一條完整的東亞馬上武術發展脈絡。不過,在中國的一些歷史文獻和繪畫,也有著疑似夾槍衝鋒的記載和形象。比如《新唐書》中,記載:「難得怒,挾矛駷馬馳,支都不暇鬥,直斬其首。」

▲著名《阿玉錫持矛蕩寇圖》中,阿玉錫的動作,也是難以斷定究竟只是暫時彎腰躲箭,還是一個單純的騎槍雙持的起手式

不過最後走向消逝的,騎士也不僅僅是東亞的馬上武術。歐洲中世紀的騎槍武術,伴隨著17世紀火槍時代的到來,使用沉重騎槍的槍騎兵們,在面對更加靈活的火槍騎兵和堅固的步兵方陣,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最後,當三十年戰爭結束,歐洲只剩下了波蘭等少數國家還保留了槍騎兵這一兵種。

▲評價毀譽參半的波蘭翼騎兵

雖然這些僅存的槍騎兵,暫時為歐洲古老的夾槍衝鋒等一系列騎槍武術保留下了珍貴的火種。但是伴隨著19世紀現代化的槍騎兵建立,他們所使用的馬上武術被極大簡化,這也徹底將許多古老的技藝送進了歷史的廢紙堆。如今無論東西方的歷史愛好者們,都只能通過自己的研究和試驗,去重新摸索和艱難的再現,那些曾經所向披靡的騎兵究竟是如何作戰。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騎槍四種用法,全被《騎砍2》還原,雙手持槍和夾槍衝鋒誰厲害?
    他們受阿蘭人的影響頗深,騎槍用法也與之相似。具體用法為:「身體向前傾,用盾牌保護著他們自己的頭和戰馬脖子的一部分,高舉他們的騎槍平齊於肩膀。」也就是反手下刺。到十一世紀,諾曼人開發出後世主流騎槍用法--夾槍衝鋒。他們配備有高橋馬鞍,長馬鐙,可以站立在馬鐙上。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現代戰場上的「奇兵」,二戰蘇聯的騎兵部隊
    騎兵,一個從春秋時期就已經有記載的兵種。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幾乎全世界所有的帝王悍將都是依靠它來奪取天下,無論是橫掃匈奴的大漢騎兵,踏平滿蒙朝鮮的遼東鐵騎,還是徵戰歐亞大陸的蒙古戰騎,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重騎兵,騎兵一直都是冷兵器時代最為重要的戰力之一。
  • 冷兵器時代步兵如何虐騎兵?你不是跑得快嗎,把後路斷了往哪兒跑
    編者按:冷兵器時代,步兵如何可以對抗騎兵?這是一個網絡上經久不衰的討論話題。雖然網上總結了各種「以步制騎」的方法,也有很多人總結了「以步制騎」的戰例,但縱觀歷史,「以步制騎」依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 蒙古騎兵在冷兵器時代堪稱無敵,但要碰到明朝或唐朝,能打過嗎?
    只有明朝有機會,因為時代在進步,明朝有火器火炮專屬軍隊,冷兵器時代騎兵本身就是最強大的,發展到蒙古時期幾乎把騎兵戰術開發的極致,尤其弓騎兵的開發,輕裝上陣,這是漢唐都沒有的,當時蒙古的戰術就是弓輕騎兵敵退我進敵進我退的迂迴牽制對方軍隊,待敵方陣型散亂後重騎兵正面衝擊,弓騎兵再繞到側面夾擊,在冷兵器時代沒有比蒙古更強大的騎兵更沒有如此先進的戰術,這是時代進步的產物
  • 刀槍劍戟斧鉞鉤叉 誰才是冷兵器之王?
    這是只冷兵器時代諸多戰爭的一個縮影,在熱兵器還沒有全面崛起的年代,戰鬥想要獲勝,除了有將領出色的指揮,合理的戰術安排,素質拔尖的兵員之外,使用的兵器也是左右勝負的砝碼。 戰爭是科學發展的一大推動力,為了獲得勝利,武器的研究一刻也未曾停息,也正是因此,在冷兵器時代誕生了各式各樣的新奇設計。
  •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之王——士兵手中無所不能的長槍長矛
    在冷兵器時代,在殘酷的戰場上,在五花八門的各色兵器當中,有一個絕對可以笑傲群雄的冷兵器王者,它產生於遠古人類狩獵使用的粗糙工具,在形制和使用方法上都有傳承,同樣傳承的還有粗野而強大的殺傷力,槍矛是陪伴人類最久的武器,人們手執槍矛,面對兇殘的野獸,在血腥殘酷的戰場上廝殺,槍也不辜負人們的期望,打敗諸般兵器,成為器中之王,堅定地陪伴在人民身邊
  • 帝國時代3實錘:它可是東瀛近戰騎兵的最愛!
    編者按:在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日本流鏑馬哪裡神奇?騎著驢一樣的馬,《帝國時代3》對抗龍騎兵》當中,我們介紹了古代日本的騎射手——流鏑馬。而鎌倉時代末到室町時代成為戰場的主要武器。在應仁之亂的時候,薙刀因為不適合密集型戰鬥,而被槍替代。顯然,薙刀作為日本的步兵武器基本被淘汰,是和日本的步兵戰術發展掛鈎的。然而對於騎兵來說,近戰兵器仍是以薙刀為主,這是為什麼呢?正如我們在《日本流鏑馬哪裡神奇?騎著驢一樣的馬,《帝國時代3》對抗龍騎兵》一文當中說過的,日本的馬匹普遍相對較矮,不適合衝鋒。
  • 全球冷兵器時代地表最強戰力解析
    在冷兵器時代,如何生產出鋒利的武器,堅固的盔甲,影響著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強弱,不同的文明催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戰爭文化。歷史上,一個個文明的興起,一個個王朝的建立總是伴隨著一支支強大的軍隊,這些軍隊鐵血、剛強,愈戰愈勇。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全球冷兵器時代最強軍隊排行吧。10.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與宋朝、金朝的馬相比,蒙古馬有何過人之處?
    戰馬,堪稱是冷兵器時代的第一戰略資源。比如,在宋朝與金朝、蒙古,以及蒙古與金朝的戰爭中,戰馬的數量與素質,曾經是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因素。宋朝騎兵在女真鐵騎面前不堪一擊,而女真鐵騎遇到蒙古騎兵又節節敗退,這是為什麼。
  • 冷兵器時代的大變革 閒話三國時水陸兵器
    在今天,每一個新武器的誕生都需要技術的支撐,在冷兵器時代也一樣,三國能出現這麼多冷兵器明星,得益於那個時代已經從青銅時代發展到更鋒利的鐵器時代。下面我們就為大家詳解三國時代的武器背後的故事,及它們在戰徵中的作用。
  • 馬矮刀長槍短,日本戰國時代的騎兵在戰場上的優勢有多大?
    說到這裡,母衣眾的另一個身份——騎兵就值得說一下了。關於日本戰國的騎兵,一直是處於要麼被人們黑到一無是處,要麼又被人們捧上天的狀態。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騎兵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母衣眾日本騎兵的歷史實際上也是源遠流長。
  • 歐洲中世紀的「嗜血」冷兵器:凜冽劍光,十步一殺
    凜冽劍光,十步一殺冷兵器是指用於在殺傷敵人的同時能夠進行自我防衛,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化學上的反應。廣義上的冷兵器是指在冷兵器時代使用的武器,在那個時代沒有火藥,炸藥等威力巨大的熱能打擊系統。狹義上的冷兵器是戰鬥過程中,士兵不需要隨身攜帶火藥、炸藥或者其他的可燃物,能夠直接殺敵進行自我防衛的武器。
  • 中國古代騎兵的另一面—古代騎兵的武器、防具、戰術和兵源
    縱觀我國古代戰爭史,就不難發現騎兵在冷兵器時代的表現是多麼的耀眼!自北方遊牧民族熟練地掌握騎射技能後,他們的騎兵部隊往往都會對中原王朝造成極大的殺傷和破壞。因為騎兵部隊機動靈活、來去如風,他們可以做到勝則擴大戰果、敗則迅速後撤,而中原王朝的步兵部隊往往是勝則難以追擊,敗則難以撤退,如此一來中原王朝的步兵部隊就很難與遊牧民族的騎兵部隊周旋匹敵了。
  • 曾令人聞風喪膽的哥薩克騎兵,以數倍兵力對陣日軍8千,為何慘敗
    「假如我的軍隊擁有哥薩克騎兵,我將會戰勝整個世界。」——拿破崙哥薩克騎兵是極為優秀的騎兵部隊,子子孫孫馳騁於歐洲東部的大草原上,以驍勇善戰出名。這些騎兵一直都是沙俄的重要武力。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就是國之重器。
  • 不光玩方陣還玩衝擊重騎兵,腓力二世讓馬其頓崛起的關鍵?
    在希臘諸城邦稱雄的時代,馬其頓王國位於希臘地區北部,較為落後,經常在事務中被排擠在希臘城邦之外,許多希臘人甚至認為他們並非希臘人而是野蠻人。在希波戰爭中,馬其頓則是依附於強勢的波斯帝國,並有時加入波斯帝國一方作戰。
  • 實力相差懸殊,八路軍騎兵團巧布口袋陣,痛殲日軍精銳騎兵旅團
    平型關戰鬥中執行阻擊任務的115師騎兵營 兵貴神速,在冷兵器時代,騎兵以其遠超步兵的機動性,成為戰場的主角,無論是胡服騎射的趙國,還是稱雄亞歐大陸的蒙古騎兵
  • 刀鋒鐵騎評測: 冷兵器巔峰對決
    畫面的調整設置不是很多,只簡單的劃分為了五檔,不過照官方的基本配置全特效也沒多大的問題,當然前提只能參加一些小團隊的作戰而已。遊戲畫面與玩法遺憾的是這款遊戲的戰鬥過程讓人感覺並不是很愉悅,人物對各種的武器的揮舞動作太慢,而且每一次的揮舞還會有一個比較漫長的蓄力動作,使得玩家不得不在衝鋒的時候準備好提前量。雖然遊戲人物具備上中下三路的格擋招式使得玩家對戰需要一定的技術,但是配合上比較慢節奏的攻擊速度使得戰鬥的打擊感不足。
  • 中國冷兵器時代甲冑的巔峰——大唐甲冑
    甲冑伴隨著戰爭出現,是冷兵器時代作戰最主要的防護方式,持續使用時間長達數千年並在唐宋時期發展到巔峰,此後隨著熱兵器的普及而逐漸衰落並最終被淘汰出戰場。千年積累,甲冑也發展出了自己的文化,不論是實用性還是觀賞性,甲冑歷來深受喜愛。
  • 中國古代冷兵器之王,名將的最愛神鬼莫測
    槍有步兵使用的,也有騎兵使用的,騎兵使用的長槍更沉重更長大。  這種兵器出現的時間大約是在唐宋時期,真正普及是宋明時代。  槍的出現是有它的現實意義的。  在槍之前,中國主戰長兵器是矛、戈、戟和槊,尤其是槊,在重騎兵普及後的時代中,馬槊取代了長矛和戟成為了戰場上的兵器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