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一年,效果如何?4月20日,北京市發布「醫改成績單」:完成門急診量2.1億人次,390萬出院病人治療有序;基層診療人次淨增1200餘萬人次;三級醫院平均住院日減少0.7天……「總體平穩有序,變化積極,符合預期,反響良好。」市衛計委黨委書記、主任雷海潮給出評語。
門急診量
三級醫院降 基層醫院增
醫事服務費分層定價、差異化醫保報銷政策以及醫聯體建設,極大促進了分級診療。
改革一年來,三級醫院門急診診療人次較上一年減少11.9%,二級醫院基本持平,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診療人次累計達到近8000萬人次,比上一年淨增1200餘萬人次,增長了16.1%,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增加25%至30%左右。一些普通病常見病逐步分流到基層機構,扭轉了十多年來基層診療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狀態得到緩解。
醫院副主任、主任醫師的門急診人次分別減少9.7%和25.5%,患者選擇專家看病更加理性,看專家難的問題有所緩解,有限的專家名醫資源能更好地服務於危重急難患者,醫患溝通交流時間得以延長。
在門急診患者向基層機構分流的同時,住院醫療服務向三級醫院集中。改革一年來,三級醫院出院量達320萬人次,增長2.7%;平均住院日8.6天,與上一年相比減少0.7天,三級醫院的住院服務優勢更加明顯。
醫藥費用
一年節省60多億元
新的醫療機構補償機制已開始有效發揮作用。公立醫療機構依賴藥品收入的舊補償機制不復存在。
新設立的醫事服務費在改革啟動後的第四周即可置換原來的掛號費、診療費、藥品加成收入。醫療機構收入在總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結構得以優化,含金量提高。與改革前相比,醫療機構可支配收入總體上趨勢良好,新的補償機制有效支持了醫療機構平穩運行。
一年來,醫藥費用增幅下降。全市醫藥費用僅增長5%左右,為2000年以來費用增幅的最低年份。醫療機構已累計節省醫藥費用60多億元。藥品陽光採購金額累計624億元,節省藥品費用55.1億元,僅藥品陽光採購一項措施就使得藥價整體下降8.8%。全市二三級醫院藥佔比下降了9個百分點。
醫保救助
減少個人負擔近6千萬元
本市將符合規定的435項醫療服務項目全部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打通社區醫院和大醫院醫保藥品報銷範圍差異。針對性地實施精神病患者住院醫療費用按床日定額付費的改革辦法,減輕特殊人群的負擔,城鄉醫療保險患者個人負擔總體平穩。以城鎮職工基本醫保為例,截至今年4月7日,醫保基金增加專項支出22.8億元,減少個人負擔近6千萬元。
困難群眾也得到有效救助。社會救助對象的門診救助和住院救助比例從70%調整到80%,門診救助全年救助封頂線從4000元調整到6000元,住院救助全年救助封頂線從4萬元調整到6萬元;重大疾病救助比例從75%調整到85%,全年救助封頂線從8萬元調整到12萬元。社會救助對象門診、住院和重大疾病救助政策範圍內人均負擔均減少了30%左右。
本市各醫療機構改善醫療服務取得成效。推進預約就診服務,使預約就診時間縮短到1小時以內;加強院內層級就診轉診,知名專家團隊服務已達113個。
全市26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了「先診療、後結算」服務方式,對60歲以上老年人減免醫事服務費2665萬人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社區可使用105種常用藥品,開出「兩個月藥品長處方」4萬餘張,為患者節約就醫成本。
熱點回應
社區醫院如何吸引患者?
雷海潮:使分級診療制度深入持久開展,還得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的能力。
目前社區醫療機構診療人數不斷增多,未來會考慮根據居民需要,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一定的康復、長期護理床位。
我們還要培養更多兒科專業的畢業生,到2020年,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要有一名能夠開展兒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的醫生。
社區藥品不足怎麼破?
雷海潮:目前有患者反映有的藥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不到,這主要是因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空間有限,同時對從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分流到基層的患者用藥特點還需要進一步摸索經驗,優化藥品配置。同時探索和推進社區醫療機構藥房管理模式的創新。
長處方病種會否擴大?
雷海潮:今年本市將研究增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長處方病種和適時調整長處方用藥目錄,真正把用藥的需求和就診的需求解決在基層。
檢查怎樣少跑路?
雷海潮:未來將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升社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診療能力,比如正在考慮建立檢驗、病理、影像、心電圖等會診或診斷中心。通過網際網路+醫療技術,實現患者在基層完成相應的檢查,然後把有關的信息資料傳輸到二、三級醫院完成診斷,保障和提升患者在社區基層的就診質量。
醫改進展
20%專家號優先留社區
市發改委副主任李素芳透露,下一步將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質量,保證患者在社區能看得上病,拿得到藥,當好百姓健康守門人。
本市將繼續加大基層醫療服務人才培養,特別是加強全科醫生的培養,引進一批緊缺人才,充實基層醫療服務一線的力量。發揮醫聯體手拉手的作用,把大醫院20%的專家號源優先留給社區醫療機構,作為預約轉診的重要渠道。未來本市醫聯體內二級、三級醫院預約號源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放並傾斜,2020年實現按需定向轉診預約。同時鼓勵引導大醫院醫生到社區出診,提高基層藥品的保障能力。
本市將繼續推動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還將完善藥品和醫用耗材的採購機制,進一步壓縮藥品耗材價格虛高的空間;完善監管機制,推進醫療行為全程監管機制建設,推進各醫院藥品耗材的價格情況、次均費用和用藥情況的信息公開。
醫改新事
世紀壇醫院 在社區開設專症門診
醫改後,世紀壇醫院在社區開設專症門診,吸引大量患者。例如復興門社區站的腰腿痛門診,戎暉門診部、蓮花池社區站的便秘門診;醫聯體理事單位甘家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咳嗽門診。
「這些門診的需求量很高,我們醫院每周都會定期派專家到基層出診。」世紀壇醫院院長徐建立透露,醫院還組織專家下社區,在多家基層醫療機構出診、查房、帶教和開展健康講座。據統計,去年專家共計到基層出診1517次,查房156次,會診286次。「居民在社區就享受到了三級醫院專家的診療服務,實現了高水平就醫連續性。」徐建立說。
宣武醫院 減少不合理藥費315.7萬元
醫改實施過程中,為確保患者用藥安全和利益,宣武醫院採取了處方審核前置系統,擴大了處方審核範圍。一年來,通過處方點評和合理用藥監測,以及處方/醫囑前置審核系統的實施,為患者減少不合理藥費315.7萬元,患者門診次均費用同比下降20多元,次均藥費同比下降100元,出院患者的例均藥費同比降低了25.19%。
北醫三院 藥佔比較上一年降14.7%
醫改以來,北醫三院推出一系列舉措控制醫療費用、藥品費用以及衛生材料費用的增幅,減輕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例如藥品管理方面,醫院通過循證學依據設立重點監控藥品目錄,結合抗菌藥物、腫瘤治療藥物、輔助類藥物的專項管理,通過指導合理用藥,進一步降低了藥佔比。該院2017年藥佔比為32.39%,較上一年下降了14.7%。
朝陽醫院
拍片在社區
診斷在三甲
醫改中,朝陽醫院成立了本市首個遠程影像診斷中心。患者就近在社區醫院「拍片」,朝陽醫院放射科的專家會通過網際網路,遠程閱片並及時完成診斷報告。 目前,該院遠程影像診斷中心可為朝陽區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出具放射診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