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改一周年曬"成績單":基層就診患者增1200萬人次

2020-12-21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醫改一年,效果如何?4月20日,北京市發布「醫改成績單」:完成門急診量2.1億人次,390萬出院病人治療有序;基層診療人次淨增1200餘萬人次;三級醫院平均住院日減少0.7天……「總體平穩有序,變化積極,符合預期,反響良好。」市衛計委黨委書記、主任雷海潮給出評語。

門急診量

三級醫院降 基層醫院增

醫事服務費分層定價、差異化醫保報銷政策以及醫聯體建設,極大促進了分級診療。

改革一年來,三級醫院門急診診療人次較上一年減少11.9%,二級醫院基本持平,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診療人次累計達到近8000萬人次,比上一年淨增1200餘萬人次,增長了16.1%,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增加25%至30%左右。一些普通病常見病逐步分流到基層機構,扭轉了十多年來基層診療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狀態得到緩解。

醫院副主任、主任醫師的門急診人次分別減少9.7%和25.5%,患者選擇專家看病更加理性,看專家難的問題有所緩解,有限的專家名醫資源能更好地服務於危重急難患者,醫患溝通交流時間得以延長。

在門急診患者向基層機構分流的同時,住院醫療服務向三級醫院集中。改革一年來,三級醫院出院量達320萬人次,增長2.7%;平均住院日8.6天,與上一年相比減少0.7天,三級醫院的住院服務優勢更加明顯。

醫藥費用

一年節省60多億元

新的醫療機構補償機制已開始有效發揮作用。公立醫療機構依賴藥品收入的舊補償機制不復存在。

新設立的醫事服務費在改革啟動後的第四周即可置換原來的掛號費、診療費、藥品加成收入。醫療機構收入在總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結構得以優化,含金量提高。與改革前相比,醫療機構可支配收入總體上趨勢良好,新的補償機制有效支持了醫療機構平穩運行。

一年來,醫藥費用增幅下降。全市醫藥費用僅增長5%左右,為2000年以來費用增幅的最低年份。醫療機構已累計節省醫藥費用60多億元。藥品陽光採購金額累計624億元,節省藥品費用55.1億元,僅藥品陽光採購一項措施就使得藥價整體下降8.8%。全市二三級醫院藥佔比下降了9個百分點。

醫保救助

減少個人負擔近6千萬元

本市將符合規定的435項醫療服務項目全部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打通社區醫院和大醫院醫保藥品報銷範圍差異。針對性地實施精神病患者住院醫療費用按床日定額付費的改革辦法,減輕特殊人群的負擔,城鄉醫療保險患者個人負擔總體平穩。以城鎮職工基本醫保為例,截至今年4月7日,醫保基金增加專項支出22.8億元,減少個人負擔近6千萬元。

困難群眾也得到有效救助。社會救助對象的門診救助和住院救助比例從70%調整到80%,門診救助全年救助封頂線從4000元調整到6000元,住院救助全年救助封頂線從4萬元調整到6萬元;重大疾病救助比例從75%調整到85%,全年救助封頂線從8萬元調整到12萬元。社會救助對象門診、住院和重大疾病救助政策範圍內人均負擔均減少了30%左右。

本市各醫療機構改善醫療服務取得成效。推進預約就診服務,使預約就診時間縮短到1小時以內;加強院內層級就診轉診,知名專家團隊服務已達113個。

全市26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了「先診療、後結算」服務方式,對60歲以上老年人減免醫事服務費2665萬人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社區可使用105種常用藥品,開出「兩個月藥品長處方」4萬餘張,為患者節約就醫成本。

熱點回應  

社區醫院如何吸引患者?

雷海潮:使分級診療制度深入持久開展,還得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的能力。

目前社區醫療機構診療人數不斷增多,未來會考慮根據居民需要,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一定的康復、長期護理床位。

我們還要培養更多兒科專業的畢業生,到2020年,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要有一名能夠開展兒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的醫生。

社區藥品不足怎麼破?

雷海潮:目前有患者反映有的藥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不到,這主要是因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空間有限,同時對從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分流到基層的患者用藥特點還需要進一步摸索經驗,優化藥品配置。同時探索和推進社區醫療機構藥房管理模式的創新。

長處方病種會否擴大?

雷海潮:今年本市將研究增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長處方病種和適時調整長處方用藥目錄,真正把用藥的需求和就診的需求解決在基層。

檢查怎樣少跑路?

雷海潮:未來將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升社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診療能力,比如正在考慮建立檢驗、病理、影像、心電圖等會診或診斷中心。通過網際網路+醫療技術,實現患者在基層完成相應的檢查,然後把有關的信息資料傳輸到二、三級醫院完成診斷,保障和提升患者在社區基層的就診質量。

醫改進展  

20%專家號優先留社區

市發改委副主任李素芳透露,下一步將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質量,保證患者在社區能看得上病,拿得到藥,當好百姓健康守門人。

本市將繼續加大基層醫療服務人才培養,特別是加強全科醫生的培養,引進一批緊缺人才,充實基層醫療服務一線的力量。發揮醫聯體手拉手的作用,把大醫院20%的專家號源優先留給社區醫療機構,作為預約轉診的重要渠道。未來本市醫聯體內二級、三級醫院預約號源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放並傾斜,2020年實現按需定向轉診預約。同時鼓勵引導大醫院醫生到社區出診,提高基層藥品的保障能力。

本市將繼續推動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還將完善藥品和醫用耗材的採購機制,進一步壓縮藥品耗材價格虛高的空間;完善監管機制,推進醫療行為全程監管機制建設,推進各醫院藥品耗材的價格情況、次均費用和用藥情況的信息公開。

醫改新事  

世紀壇醫院 在社區開設專症門診

醫改後,世紀壇醫院在社區開設專症門診,吸引大量患者。例如復興門社區站的腰腿痛門診,戎暉門診部、蓮花池社區站的便秘門診;醫聯體理事單位甘家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咳嗽門診。

「這些門診的需求量很高,我們醫院每周都會定期派專家到基層出診。」世紀壇醫院院長徐建立透露,醫院還組織專家下社區,在多家基層醫療機構出診、查房、帶教和開展健康講座。據統計,去年專家共計到基層出診1517次,查房156次,會診286次。「居民在社區就享受到了三級醫院專家的診療服務,實現了高水平就醫連續性。」徐建立說。

宣武醫院 減少不合理藥費315.7萬元

醫改實施過程中,為確保患者用藥安全和利益,宣武醫院採取了處方審核前置系統,擴大了處方審核範圍。一年來,通過處方點評和合理用藥監測,以及處方/醫囑前置審核系統的實施,為患者減少不合理藥費315.7萬元,患者門診次均費用同比下降20多元,次均藥費同比下降100元,出院患者的例均藥費同比降低了25.19%。

北醫三院 藥佔比較上一年降14.7%

醫改以來,北醫三院推出一系列舉措控制醫療費用、藥品費用以及衛生材料費用的增幅,減輕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例如藥品管理方面,醫院通過循證學依據設立重點監控藥品目錄,結合抗菌藥物、腫瘤治療藥物、輔助類藥物的專項管理,通過指導合理用藥,進一步降低了藥佔比。該院2017年藥佔比為32.39%,較上一年下降了14.7%。

朝陽醫院

拍片在社區

診斷在三甲

醫改中,朝陽醫院成立了本市首個遠程影像診斷中心。患者就近在社區醫院「拍片」,朝陽醫院放射科的專家會通過網際網路,遠程閱片並及時完成診斷報告。 目前,該院遠程影像診斷中心可為朝陽區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出具放射診斷報告。

相關焦點

  • 剖析深化醫改「硬骨頭」:分級診療基層落實存障礙
    然而目前,多家大醫院的醫務人員反映,就診者中有約三分之一的常見病是可以在基層醫院解決的。北京宣武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30%的就診者只是開藥。遼寧省衛計委體制改革處處長計立群表示,遼寧縣區級醫院患者的外轉率達25%,其中大多數為常見病和多發病,卻佔用了近40%的新農合資金。  基層醫院門可羅雀,大醫院人滿為患。
  • 北京分級診療效果持續向好 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攀升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杜燕)截至2020年10月,北京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增幅連續43個月高於二級和三級醫院,呈現門診服務向基層機構分流的態勢,分級診療效果持續向好。今年前10個月,北京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佔比較2015年同期上升了約8個百分點。
  • 衛健委的深化醫改發布會 江浙滬相關負責人說了什麼
    上海市醫改辦、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趙丹丹介紹,2020年6月以來,醫療付費等「一件事」、「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改革先後上線,「一件事一次辦」,打造了「信用就醫」上海模式。今年8月擴大試點以來,上海市已完成417家公立醫療機構全覆蓋,543萬多參保人員申領、激活了醫保電子憑證。
  • 2019年重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8901萬人次
    在分級診療模式下,患者就醫秩序為:首診到基層醫療機構,先由全科醫生(家庭醫生)完成必要的診療,如果病情超出醫生診療能力,則由全科醫生將患者轉診到上級醫院,接受上級專科醫生進一步診療;患者疾病進入穩定期後,再由上級專科醫生將患者轉回基層醫療機構,接受康復治療;患者如需急診服務,可以直接前往大醫院尋求診療服務。
  • 浙江省曬出「十三五」衛生健康成績單!
    浙江省曬出「十三五」衛生健康成績單!要使縣級醫院的技術和服務延伸到鄉鎮和基層,實現從縣級醫院強到整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強的目的。第三,全省聚力打造醫學高峰。以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為重點,以大型三甲醫院為載體,以重大項目為抓手,省財政三年共安排50億專項資金,用於醫學高峰的建設,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加快浙江省優質醫療資源的擴充和擴容。
  • 西部省份醫改如何進行?川陝青寧四地介紹深化醫改舉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11日訊(記者 韓璐)  近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四川、陝西、青海、寧夏四地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負責人介紹了各自深化醫改中的重要舉措和成效。
  • ...十三五」期間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醫改典型經驗舉行發布會(實錄全文)
    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12月8日在北京召開「巡禮十三五」系列發布會,邀請四川、陝西、青海、寧夏等省份衛生健康委負責同志出席,介紹 「十三五」期間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醫改典型經驗。另外,人均預期壽命由75.7歲提高到了77.37歲,採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強化考核獎勵,將實現90%的患者在縣域內就診納入到省委省政府對市縣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範圍。堅持表彰醫改先進市縣,近三年,省財政累計拿出近5千萬元用於獎勵。醫改的獎勵資金採用要素法分配,最高的縣可以達到300多萬,最低的是100多萬,差額最大達到了120萬元。對基層的導向作用顯著。
  • 湖南「超級鄉鎮醫院」突圍之路:把患者留在基層就醫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本市人口在瀏陽市內的就診率已達到96%,這跟「超級鄉鎮醫院」把患者留在基層就醫有關。這些現象的背後,折射出的是瀏陽市的醫改經驗——在人才引進、設備購買許可、藥品使用制度、服務權限、薪酬激勵等方面從政策上鬆綁、放權。
  • 新醫改十年:讓兒童白血病「治得了、治得起、治得好」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新醫改實施10周年。十年來,新醫改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通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著力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改善和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取得新進展,提高了群眾看病就醫的普遍獲得感。惡性腫瘤是威脅國人健康的致命因素,近幾年,我國惡性腫瘤整體發病率不斷提高。
  • 梁平區推廣12項醫改便民措施
    本報訊 (記者 譚 燕)12月1日,記者從區衛生健康委獲悉,我區認真落實醫改便民長效機制,全面推廣12項醫改便民措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優質、舒心的醫療衛生服務,增強群眾對醫改的獲得感和對醫療衛生的滿意度
  • 山西萬榮縣醫改惠民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近年,萬榮縣實施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以來,基層醫療服務質量、醫療服務能力以及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明顯提升。萬榮縣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明顯,5月8日,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萬榮縣是標準的農業縣,下轄14個鄉鎮、274個行政村,人口數量45.6萬。
  • 千位院長都來參加的培訓,只為每年150萬新增基層癌症患者的生命
    20年後,海安市人民醫院做為一個縣級醫院,已經實現了 2/3 以上的腫瘤患者診療不出縣。同時,也吸引了與海安相鄰的如皋、東臺、姜堰等地的患者前來就診。回想從20年前的「什麼都沒有」到如今建設成已設有四個病區,擁有 180 張床位,年門診量 18500人次的腫瘤科,張建平直呼「這是一個不平凡的過程」。
  • 標杆| 11年探路強基層 廣東「花都模式」四大亮點值得借鑑
    9月10日,國家衛健委舉行介紹「廣東深化縣域醫改典型經驗和做法」的發布會上,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政府區長葉志良如是說。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這句話形容「花都醫改」再合適不過。2018年 「廣東花都探索基層醫改新路」案例榮獲本年度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大獎。
  • 北京3.8萬名基層社區醫務人員「零感染」
    1月23日至3月25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門急診服務669.7萬人次,如剔除長期處方因素,比2019年同期還增長了25%。
  • 朔州:深化醫改 織牢民生「健康網」
    實現分級診療,是「十三五」醫改的目標之一,朔州市創造性拓展縣鄉醫療機構一體化改革的廣度和深度,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形成了區域一體、上下聯動,信息互享的新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守護群眾健康撐起了一片藍天。
  • 滬蘇浙三地介紹醫改典型經驗:減負 兜底 便民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20日訊(記者 韓璐) 近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舉辦新聞發布會,上海、江蘇、浙江衛健委負責人介紹了各自省市的醫改典型經驗。上海市級醫院經臨床醫生確認互認達71.62萬人次,總體互認率90.79%。同時,上海積極推進藥品集中帶量採購,藥品費用大幅降低;鼓勵和推進公立醫療機構以醫聯體、單體形式,探索開展藥品集中議價採購,引導公立醫療機構從重收支向降成本轉變。
  • 安徽天長市用好「智醫助理」 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醫改良方 良方一:夯實信息基礎建設 更新升級信息系統;配齊配足輔助設備;建成健康信息平臺;建立統一健康專網;實現便民服務城鄉一體。將智醫助理應用情況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內容,科學合理運用考核結果。列入平時工作督查內容,發現問題,及時通報,督促規範使用。 規範使用流程。天長市主管部門及時研究制訂了患者實名制就診制度,門診醫生診療流程,門診電子病曆書寫規範等。
  • CCTV發現之旅頻道播出|《醫改惠民生 託起健康夢》節目
    REC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通過各類黨日主題活動、微黨課、「千名黨員服務基層」等方式,提升黨員的政治素質,傳遞滿滿的正能量。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切實加強黨對醫院的領導,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成立了醫院醫改工作領導小組,為醫改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曾幾何時,就醫過程中最大痛點「長時間等待」正在「智能醫療」建設中逐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