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新冠肺炎疫情無疑是一隻黑天鵝,對2020年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今年前10個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2.4%,而WTO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球貨物貿易下降了14%,並且預測全年將下降9.2%。另一方面,今年中國利用外資實現了難得可貴的逆勢增長。1-10月中國利用外資同比增長6.4%, 最近幾個月更是錄得了兩位數的同比增長。
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為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將呈現以下十個主要趨勢:
01
消費、服務業繼續回暖成為下階段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
製造業、投資、出口是拉動2020年中國經濟復甦的主力,但是消費,尤其是和服務業相關的消費恢復較慢,落後於生產端。我們認為經濟持續復甦將帶動消費者信心回升,同時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常態化,線下消費潛力得到釋放,消費、服務業將繼續回暖,並成為下一階段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
02
製造業投資增長提速
近期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保持在擴張區間並不斷上升,11月財新製造業PMI更是創10年來新高,預示了製造業將在未來一段時間保持增長趨勢。從中長期看,十四五規劃建議強調製造業是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提出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建設製造強國。我們認為,製造業投資,尤其是產業升級帶動的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將繼續快速增長,成為拉動投資的主力。
03
出口增速前高后低,總體保持強勁
防疫、醫療物資和「宅經濟」帶動的計算機、家居家電、健身設備等相關產品是我國今年出口的兩大主力。此外新興市場受疫情衝擊,產能受到影響,中國作為最先復工復產的製造業生產基地,一部分全球訂單轉移至中國,也帶動了今年出口增長。預測明年我國出口依然可以保持較高增長。同時,明年出口增長速度將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
04
貨幣和財政政策逐漸正常化,但需要關注調整的步伐
與很多國家推出巨額的財政、貨幣刺激不同,中國政府這次應對疫情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刺激政策相對謹慎。例如,目前美國政府針對疫情推出的財政刺激已經累計達到近3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經濟的14%。相比之下,中國推出的財政刺激只有不到GDP的6%。我們預期隨著中國經濟逐漸恢復,明年財政和貨幣政策也將逐漸正常化, 明年赤字率將回調到3%左右。需要關注的是,目前經濟的復甦依然比較脆弱,不確定性很多。財政和貨幣政策依然需要保持靈活性,退出不宜 過早、過快。
05
中國仍是外商投資的重點,供應鏈韌性成為重要考量
我國巨大並且快速增長的市場、完整的工業體系、高質量的基礎設施、以及不斷深入的開放政策,使得中國對外資具有很大吸引力,是跨國公司在全球重點的投資目的地之一。新冠疫情期間很多行業的產業鏈受到衝擊,供應鏈較長、較複雜的行業受到的影響尤其明顯。供應鏈韌性將成為企業全球布局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並帶動相應調整。
06
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
今年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大幅震蕩,但並這未阻礙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一系列政策加快落地。同時,中國經濟在疫情後率先復甦,也加大了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例如近期中美十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利差已經擴大至240個基點左右。這些都使得國際投資對中國金融資產的熱情不斷高漲,今年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人民幣股票和債券合計有望超過6萬億元。我們預期2021年我國將繼續推進金融市場開放,提升金融市場流動性,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金融資產投資。
07
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但仍受疫情和疫苗推廣制約
明年全球經濟的復甦也將依然取決於疫情防控以及疫苗研發的進展。近來全球新冠疫苗研發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受疫苗進展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有望於明年上半年逐漸放開疫情防控措施,帶動經濟復甦。也需要注意的是,疫苗大批量的生產、分發和注射依然需要一定時間,各國仍需緊密配合,共同應對這次全球疫情危機。
08
中美經貿摩擦短期內,將有所緩和
美國大選已經基本塵埃落定。按照美國憲法規定,拜登將於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職。不過在此之前,中美關係仍有一定不確定性。例如,近期美國國會通過《外國公司 問責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可能對在美上市中概股造成影響。不過拜登政府上任後,其面對的首要任務將是控制國內疫情、重啟 美國經濟,中美經貿摩擦或將迎來一定緩和。總體來看, 明年中美雙邊對話有望加強,不確定性有所降低。但是也應看到,短期內中美關係也恐難出現明顯改善,基準情景是維持現狀,取消之前加徵的關稅和限制措施難度依然較大。
09
亞太區域經濟合作加強
今年中國外貿的一大變化是東協取代美國、歐盟,首次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經過8年、31輪的談判,亞太地區15個國家近期正式籤署了RCEP協定,被認為是「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近20年來最重要的成果」。當然也應看到,亞太地區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各國的政治、社會、文化也存在一定差異,區域經濟一體化依然任重道遠。但是區域合作的大趨勢已經形成,未來世界經濟有可能形成亞太-北美- 歐盟三足鼎立的局面。
10
創新、安全、環保成為關注重點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對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的建議。十四五是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後,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具有特殊意 義。
我們認為明年政策方面有三個關鍵詞值得關注:創新、 安全、環保。加強自主創新、實現在核心科技領域的突破無疑是我國在今後發展的核心,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 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有望獲得更大政策支持。同時,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十四五建議也提出實施國家安全戰略,把安全發展貫穿到經濟、產業、基礎設施、戰 略資源、科技、金融、生態等各個方面。在環保領域,我國提出在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來源:畢馬威中國《2021年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閱讀原文獲取完整版報告
報告為公開版,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標題:《2021年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經濟展望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