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11日,澳大利亞歌劇院交響樂團在雪梨歌劇院奏響鋼琴協奏曲《黃河》第二樂章《黃河頌》。擔任指揮和鋼琴獨奏的,是中國指揮家、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中澳音樂家攜手奏出震撼人心的旋律,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指揮家、鋼琴家、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
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時,許忠正應澳大利亞歌劇院邀請,在雪梨進行歌劇《唐璜》的排演工作。《唐璜》共有8場演出。首演在當地時間1月24日晚,也是中國農曆除夕。演出結束,現場觀眾集體起立鼓掌長達十餘分鐘。許忠也因此成為首位登上雪梨歌劇院歌劇指揮舞臺的中國音樂家。
澳大利亞歌劇院交響樂團演繹《黃河》,許忠擔任指揮和鋼琴獨奏
和所有身在海外的中國人一樣,自疫情爆發開始,許忠便時刻關心著國內疫情。伴隨著澳洲排練演出的推進,很多參與該部製作的外籍音樂家和工作人員也紛紛表示了對中國抗擊疫情的關心和鼓勵。大家都希望能做點什麼。
許忠提議,中澳音樂家共同排演一部中國作品,並錄製成視頻。這個提議在第一時間得到了雪梨歌劇院藝術總監林登·特拉奇尼、歌劇院樂團總監兼首席馬駿一和歌劇院樂團總經理傑拉德·帕塔卡的支持。他們一方面積極推動這一活動獲得歌劇院管理層和工會的批准,另一方面調整樂團排練時間並運籌雪梨歌劇院場地資源。
雪梨歌劇院
由於澳大利亞歌劇院近期有《唐璜》《卡門》《浮士德》三部歌劇同時在雪梨歌劇院瓊·薩瑟蘭劇場上演,歌劇院只能在繁忙的日程中見縫插針擠出排練時間。50餘名樂團演奏員自願參與到這一活動中,利用休息時間加緊排練。劇場布景搭建小組特別研究出舞臺調整方案,布置所有攝錄設備。工作人員加班加點,以確保在《黃河頌》錄製之後的數小時內將布景完全還原到《唐璜》歌劇使用狀態。
為什麼選擇《黃河》?鋼琴協奏曲《黃河》改編自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1970年首演。這部作品因其鮮明的民族性和飽滿的激情深入人心,曾被許多中外樂團演奏,包括指揮大師阿巴多執棒的維也納愛樂樂團。第二樂章《黃河頌》讚頌了黃河精神——中華民族不斷抗爭、不斷奮進、不斷發展,自強自立、頑強拼搏的中國精神。在抗疫的關鍵時期,中華民族更需要凝心聚力、共克時艱。樂章結尾部分,銅管奏出《義勇軍進行曲》音樂動機,鬥志昂揚。
許忠和《唐璜》演員們
音樂是跨越國界的語言。《黃河》的旋律觸動著樂團的每一位演奏家。這場沒有現場觀眾的「非正式演出」,通過影像,從大洋彼岸傳遞到祖國,以此鼓勵正在抗疫的中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