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萊茵大營」有多人道?百萬德軍戰俘人間蒸發,至今死無對證

2020-12-25 歷來現實

當卡廷森林慘案被曝光後,前蘇聯在很多人(包括很多蘇聯本國人)心裡的神聖形象坍塌了,原來那麼偉大的國家會做出這等殘忍且令人不齒的事?


戰爭中是沒有道德王者的,戰爭發生大屠殺的事情隨處可見,天下烏鴉一般黑,強暴、虐俘、殺俘、屠殺,世界上沒有一個帝國的軍隊的手是乾淨的。


二戰結束後的幾個月內,美國人在德國萊茵河畔集中「虐殺」了眾多德國戰俘,一向隨心所欲、思想言論從不受約束、百萬從歐洲回國的美國大兵隻字未提。


作為受害者的西德人什麼也沒說,跟美國是死對頭的東德人也什麼都沒說。


甚至跟美國針鋒相對、絞盡腦汁抹黑美國的蘇聯人,對這樣的驚天猛料竟然事前也一無所知,連無孔不入的克格勃事後也沒有獲得任何線索。



可是這等罪行突然就被一個加拿大作家給刨出來了,舊事重提。

除了薩達姆統治下野蠻如中世紀的伊拉克幹壞事沒有文件,絕大多數的國家幹壞事也是要留下文件即把柄的。

蘇軍在卡廷森林屠殺數萬波蘭官兵,當時就有蘇聯有關部門留下了文件。

以蘇聯的國內製度,所有參與大屠殺的士兵是不敢、也不可能爆出這個驚天秘密的,但文件在,鐵證如山。

不過蘇聯政府一直對此嚴格保密,大屠殺的事實一直被塵封。可是,即使這個政府那麼跋扈,居然也沒有完全銷毀掉這些文件,既然沒有銷毀,總有真相大白那一天。

有關文件被密封,誰也不許拆開,但蘇聯解體前夕,戈巴契夫跟葉爾欽兩人同時打開了這些文件,他們震驚了。

萊茵大營事件如果真的那麼恐怖,依照美國人的自由傳統,一定會早有人曝光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虐俘醜聞就是美軍士兵自己曝光的。


曝光之前,五角大樓給媒體打電話施加壓力請他們暫緩曝光。

五角大樓給出的理由是,美國軍人正在伊拉克作戰,虐俘醜聞曝光會掀起伊拉克人對美軍的仇恨,危及美國在伊拉克軍人的安全。

五角大樓的意思,曝光可以,再等等唄。

美國政府在越戰決策中的違規醜聞,也是國防部一個內部人士捅給了媒體,媒體開始以連載的形式刊登出來,美國白宮拿起法律武器,勒令媒體停止刊登,因為媒體的行為洩露了國家機密,但媒體根本就不理睬,繼續刊登。


再說,如果萊茵大營事件存在,美國是要留下文件的。

而根據美國法律,文件是必須定期要解密的,定期為50年,所有政府文件解密期一到就要向社會公布,誰也沒有權力阻攔。

美國朝戰的文件已經解密,美國登月的文件已經解密,二戰的文件早就過了保密期。


「萊茵大營」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

1945年4月開始,到9月結束,英美盟軍陸續在德國境內建造了19個大型戰俘營,這些營地沿著萊茵河西岸坐落在350公裡的範圍內,統稱為"萊茵大營"。 

「萊茵大營」的英文名稱是「Rhine Meadow Camps」,直譯成中文就是「萊茵河畔草地露營」。聽上去這個名字是在風景如畫的國家森林公園宿營,實際上這些露天戰俘營對有些德軍戰俘來說,等同於人間煉獄。

1945年初,西線盟軍收押的德國戰俘基本上是英國與美國各自關押一半,這些戰俘大都被關在正規的營地裡,按照《日內瓦公約》提供相應的待遇,由於人數還不多,供給跟得上,這些戰俘在那個時候還算是比較幸運的,得到了體面的對待。

但是,阿登反擊戰後有25萬德軍被俘,魯爾區崩潰後又增加了35萬德軍俘虜,這麼多戰俘讓英軍戰俘無力應付,於是英國乾脆撒手不管了,把累贅拋給美軍。


在中國古代,戰俘一直是個問題,戰俘過多超過了接受能力,集體殺俘事件就會時有發生。

遠的長平之戰和項羽坑殺降卒這些就不說了,近代的曾國藩就曾經下令殺了很多太平軍戰俘,因為那麼多人管理不過來,最要命的是那麼多人要吃飯。

美國人無奈接受了這些德國戰俘,但必須儘快建立更多的大型戰俘營來接收源源不斷投降的德軍,萊茵大營就此誕生了。

戰俘營是按理說應該非常規範的,安保、後勤、生活、醫療等問題都必須有條不紊、面面俱到。

可是當時的情況,美國人既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搞得如此正規,何況戰俘營只是過渡性的,而且那麼多戰俘,時間上不允許他們去做得那麼細緻。

於是萊茵大營的建造多快好省,找一塊靠近公路的農田,四周用鐵絲網一圍就建成了,跟圈牲口的地方相差無幾。



這樣的營地,一共建了19個,每個營地計劃容納5千至1萬人。

其實這樣的營地連牲口棚也不如,條件非常惡劣。

除了營地管理人員有簡陋的辦公室、廚房等。

關在鐵絲網裡的"敵軍",沒有住房,沒有食堂,甚至連廁所都不像樣,活脫脫一個露天豬圈。

俘虜們只要少數人有簡易帳篷,大多數人就靠毛毯過夜,睡在地上。

如果遇到了陰雨天,戰俘的處境可想而知。


戰俘越來越多,設計容量為容納10萬人的雷馬根大營,一下子塞進了18萬人。

所有的營地都擁擠不堪、摩肩擦踵、屎尿遍地、臭氣燻天、苦不堪言。

美國面對如此局面,也束手無策,一切都超出了預估,食物和飲用水開始供不應求,醫護人員也忙不過來。

萊茵大營的戰俘主要是死於營養不良、脫水和各種疾病,這種狀況持續了一個半月,直到後期美軍運輸機的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斷運到德國,這種狀況才有所緩解。



因為戰俘數量太多,美國人一時也無法抽調足夠的管理人員,於是乾脆讓德國人來管理這些戰俘,甚至讓德國戰俘"自治",醫生、廚師、工人全部由德國人擔任,就連戰俘營的警衛部隊,也由以前的德軍戰地憲兵"鏈狗"負責,直到1946年6月,戰地憲兵才最後交出武器。

萊茵大營關押的俘虜多到什麼程度呢?據資料顯示,最多時關押了約340萬人,因為環境惡劣,沒有多久,就開始分批釋放在押人員。

首先釋放的是希特勒青年團的少年和國防軍的女性工作人員,接著被釋放的是專業技術人員,如司機、農民、建築工人和礦工等,因為德國戰後重建工作急需這些人參與。

到1945年6月底,雷馬根、布爾伊格諾海姆和布德裡奇的幾座營地幾乎被騰空。




1945年9月底,一半以上的萊茵大營都騰空了,營地也陸續關閉,萊茵大營實際上存在了半年左右。

1945年夏天,是萊茵大營最"難熬的日子",盟軍不許紅十字會探訪和救濟,不允許德國當地管理部門輸送物資,直到9月份很多營地關閉後,盟軍才允許紅會前往這些營地,這時的俘虜數量已明顯減少,但紅會對營地惡劣的環境仍然表示難以接受,並對盟軍提出改善俘虜生活條件的要求,這些要求有部分得到滿足。


美國官方統計出萊茵大營的死亡人數是3千人,德國給出的數字有整有零為4537人,美國學者魯梅爾認為死亡人數為6千人。

加拿大作家詹姆斯·巴切克在1989年出版的《其他損失》一書中認為,萊茵大營德國俘虜的死亡人數實際應該在75萬甚至達到100萬人。

這個結論太過於驚悚。

萊茵大營只存在了半年,總共關押了340萬人,如果死亡人數達到75萬,那就幾乎達到總人數四分之一比例,半年內死了這麼多人,總要留下屍體吧?

要知道德國日耳曼人不是伊朗病人,他們是有血性的,德國戰俘看著自己身邊的戰友一個個消失,被弄死這麼多,恐怕早就炸營了。




這些屍體不是在森林,也不是在大山,如何做到沒有留下蛛絲馬跡的?

如果真如作家所說,一直仇視美國的東歐人為什麼不去揭露美國的暴行?

為什麼東德官方及民間沒有拿出確切證據,連冷戰時期的蘇聯對此也無動於衷?

1969年,美國陸軍中將倫德納·希頓為美國陸軍醫學部提供了一份詳細報告,闡述了在安置德國戰俘中存在的問題,其中提到了關押人數超過計劃、供應戰俘的食物和水嚴重短缺、戰俘營養不良疾病流行等問題。


而且發生在萊茵大營裡的事件,性質跟卡廷森林屠殺性質截然不同,充其量就是一樁人道主義事件。從德國人也沒有事後「算總帳」去伸張正義的態度上來看,看來美國人當年的做法還沒有達到激起民憤國讎的地步。

天下烏鴉一般黑的道理,固然存在,但黑的程度,看起來還是並不一致的。




相關焦點

  • 75萬德軍死於美軍戰俘營,如向蘇聯法國投降,下場更慘
    圖為二戰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到了1945年,這個時候面對盟軍的猛烈攻勢,德軍在戰場上已經早已不復當年之勇,處於節節敗退的德軍在各大戰線上開始出現大規模的投降,這些放下武器的德軍士兵多達五六百萬圖為東線德軍戰俘眾所周知,法國作為被德國滅國的一個國家,自然對其恨之入骨,要是落到他們手裡,鐵定沒好果子吃,那麼難道落到已經攻入柏林的蘇軍手裡就好受?非也。
  • 朝鮮人民軍揚眉吐氣,美軍戰俘漫步平壤街頭
    二戰中,如果還有像巴丹行軍這樣聲勢浩大的押解戰俘大遊行,那就是二戰後期的1944年7月,蘇聯押解近6萬德軍戰俘在莫斯科進行的大遊行。隨著1944年6月盟軍在西線登陸諾曼第,蘇聯紅軍在東線發起籌劃已久的巴格拉季昂行動,在這場收復白俄羅斯的大規模攻勢中,德國中央集團軍群遭受毀滅性打擊,參戰的近百萬德軍中,有高達20萬傷亡或被俘。蘇軍能在東線取得如此大勝利?
  • 二戰德軍曾捨己救人,標榜正義的美軍卻公然轟炸平民
    這些被鎖在內艙的義大利戰俘在絕望中高聲哭喊求救,好不容易打破通風口抵達甲板並跳水逃生後,卻被拒絕搭乘救生艇,一些服役於英軍的波蘭衛兵甚至使用槍械和刺刀將一些義大利戰俘殺死或刺傷,其殘忍幾乎和太平洋戰場上日軍水兵對待盟軍落水者一樣!儘管如此,這些提前搶佔救生艇的人事實上的境遇也並不比落水者好太多,因為這片海域有很多鯊魚,它們聞到血腥味立刻集體撲來,一些死者和重傷無力反抗者相繼成為其口中食。
  • 一戰百年︱勝利的十一人:青島德軍戰俘在日本
    安置戰俘本不是疑難事項,日本在日俄戰爭期間就已在本土關押過70000多名俄軍戰俘,但作為第一次參加列強遊戲的新科小弟,日本人必須藉此機會做足姿態,以撈取國際聲譽。因此,對德軍戰俘的待遇皆嚴格按照海牙公約的條款執行,大部分戰俘的關押措施亦較為寬鬆,有意無意之間,散布在日本各地戰俘營的德國人反而成為日本國民窺探國際社會的通道,也促成了許許多多超乎當局意料的文化交流。
  • 抗美援朝:巨濟島美軍集中營裡戰俘的非人生活
    戰俘集中營遺址內,用模型展示的當年戰俘做苦工的情景在韓國最南端,有個400平方公裡的島嶼,名為巨濟島。57年前,美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在這裡建了個世界最大的戰俘集中營。先後把17萬名戰俘強行押到島上,實施白色恐怖管制。這其中有2萬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15萬朝鮮人民軍戰俘。如今的巨濟島高樓林立,唯有那建在山坡上的戰俘營遺址公園,在提醒人們不要忘記當年的血淚歷史。每人每天只有一碗水遺址公園的大門處,有座頗具意義的雕像:戰俘們在美式卡賓槍下有的仰天呼喊,有的垂頭長嘆。隨後,人們開始走進當年那座人間地獄。
  • 美軍戰俘在越南的鐵窗歲月
    1964年8月5日,美軍戰機投下的炸彈在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的土地上炸響,東南亞叢林中燃燒的戰火,從此成為一代人揮之不去的噩夢。越戰期間被俘的相當一部分美國軍人,被集中關押在河內的「火爐」監獄,時間一長,這裡有了個謔稱——「河內希爾頓」。
  • 美軍戰俘在越南的殘酷鐵窗歲月
    越戰期間被俘的相當一部分美國軍人,被集中關押在河內的「火爐」監獄,時間一長,這裡有了個謔稱——「河內希爾頓」。越戰爆發50周年紀念日前後,以《星條旗報》為首的西方媒體將鏡頭和話筒對準昔日的美軍戰俘,追隨他們故地重遊的腳步,將那段五味雜陳的鐵窗生活重現於世人面前。
  • 德軍恐怖的「骷髏師」,被百萬蘇軍包餃子,殲敵20萬逃出重圍
    導語:德軍恐怖的「骷髏師」,被百萬蘇軍包餃子,殲敵20萬逃出重圍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採取閃電戰,以極快的速度拿下了多個國家,鄰國波蘭短期就淪陷了,再後來法國比利時等國家也遭殃,直到面對英國才感受到一點壓力,但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英國其實也是頂不住的,由此可見德軍是有多麼的強大的
  • 有日內瓦公約也沒用,各國對待戰俘都不人道,僅一國除外
    從人類有戰爭開始,伴隨戰爭的不光有疫病、廢墟、傷亡,還有的就是戰俘。說到戰俘很多人都不陌生,所謂戰俘就是戰時被敵人俘虜的人,這些人戰時是敵人,而放下武器的時候和普通人一樣,對於他們的敵人來說,這些人可以說是任其宰割的羔羊。
  • 二戰德軍和日軍關係如何?看到西伯利亞戰俘營一幕,才知道有多差
    有戰爭就難免會出現俘虜,而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二戰的俘虜自然是少不了。在戰爭最開始時,各國對於戰俘的態度也大不相同,像義大利軍隊,別看很少能俘虜到盟軍,但如果俘獲到,那也是以禮相待的,而與義大利軍隊相反的就是日軍,不管你是哪個國家的,都能虐一遍,也正因如此,後來不管是美軍還是蘇軍都會對日本戰俘進行報復,這種報復行為,最常見的還是蘇軍和德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雖然同是邪惡軸心,同是被俘虜的,德軍還瞧不起日軍。
  • 抗美援朝照片:志願軍戰士為美軍戰俘理髮,圖7是戰俘的聖誕晚餐
    抗美援朝時,人民志願軍俘獲了成千上萬的美軍以及「聯合國軍」官兵。為了安置這些俘虜,志願軍在朝北部碧潼建立了一個戰俘營。碧潼戰俘營裡收容的有美、英、法等十三個國家的戰俘約3900人,這些戰俘中多數是美軍戰俘。來看一組抗美援朝時關於美軍戰俘的照片。當時,志願軍十分寬待俘虜。
  • 二戰奇葩戰俘營:盟軍與德軍和睦相處,還踢足球賽!
    戰俘營給人的印象總是慘兮兮的,可有一個例外。二戰之初,愛爾蘭嚴守中立,但擋不住交戰方人員「意外」入侵。為表一視同仁,愛爾蘭人在卡勒開設「國際戰俘營」,營地最盛時「關押」了140名德軍戰俘,還有100名盟軍戰俘。
  • 記者手記:盧森堡美軍、德軍公墓境遇「兩重天」
    原標題:記者手記:盧森堡美軍、德軍公墓境遇「兩重天」  新華網盧森堡7月15日電(記者 吳昌榮)在盧森堡市郊外,有一處知名的二戰美軍公墓,這裡埋葬著巴頓將軍和阿登戰役的5000多名陣亡將士,每年約有8萬人來此瞻仰和祭奠,而離美軍公墓不遠的一處德軍公墓卻鮮有人問津。
  • 我志願軍善待戰俘照片震驚美國 國際人士盛讚
    與美軍的劣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軍隊在50多年前的朝鮮戰場上,極為人道地對待美軍戰俘。5月23日,本報記者走訪了人民日報社資深編輯、當年曾參與韓戰管理美軍俘虜工作的周元敏女士。周女士的講述將我們帶回到硝煙瀰漫的朝鮮戰場,也讓我們認識到究竟誰才是講人權、講民主的國家。  寧可自己挨餓受凍,也要讓戰俘吃飽穿暖  志願軍入朝作戰後不久,便俘獲了成千上萬的「聯合國軍」。
  • 為美國建立殊榮的黑人官兵地位不如戰俘!巴頓將軍:誰厲害我愛誰
    1944年末,由於德軍訓練有素且裝備精良的裝甲兵讓美軍一線坦克部隊損失巨大,所以黑人裝甲兵才得到參加實戰的機會:他們被編入第三集團軍,而該集團軍的指揮官正是素以鐵血作風著稱的巴頓將軍。和日裔美軍一樣,761營的黑人兵都認為長官如果同意自己前往最激烈的戰場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恩賜和信任,所以該營600多黑人兵此後每每自願成為戰鬥先鋒。當時美軍白人官兵如果遇到類似情況,則會認為這是長官讓其成為炮灰進而大罵長官,在德軍那些可怕的虎式和黑豹坦克面前,美軍裝甲兵招牌:謝爾曼中型坦克由於火力防禦相差懸殊而損失慘重,一些白人裝甲兵甚至只是預感此類對手出現就會打退堂鼓。
  • 充滿愛與關懷的碧潼戰俘營,美軍戰俘聚會養豬,拒絕被遣返
    我國在1952年聲明承認日內瓦公約(但是對其中的第10、12、85條宣布保留),時機很特殊,1951年我志願軍入朝作戰,發揮夜戰和近戰優勢,迂迴包抄,打的美軍措手不及。這期間大量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被我軍俘虜,成為戰俘。
  • 二戰老照片:德軍殘忍處決波軍戰俘、芬蘭遭遇蘇軍轟炸
    這張照片拍攝於1940年,居住在波蘭華沙的猶太裔人,被德軍蓋世太保押解至猶太裔統一居住區,此後大量的猶太裔平民被無辜抓捕進集中營,遭到了慘無人道的屠殺。這張照片拍攝於1940年,德軍在1939年對波蘭實施了全面佔領後,隨後對波蘭實施了殘暴的統治,大量的猶太裔人被無情殺戮,照片中為佔領華沙的德軍蓋世太保對3名居住在華沙的猶太裔人進行絞刑。
  • 巴丹死亡行軍老照片:對美軍戰俘來說,這是一條通往地獄的路!
    巴丹死亡行軍老照片:對美軍戰俘來說,這是一條通往地獄的路!1942年5月6日,克雷吉多島也被日軍攻陷,圖為美菲聯軍官兵走出馬裡塔隧道向日軍投降!投降人數約有78,000人,這近8萬人被強行押解到120公裡外戰俘營,一路無食無水,沿路又遭日寇刺死、槍殺,在這場暴行中約15000人喪命。
  • 蘇聯士兵的利器,納粹德軍的噩夢,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重創美軍
    導語:蘇聯士兵的利器,納粹德軍的噩夢,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重創美軍在二戰時,蘇聯是一個軍事國力強大的國家。在製造武器這一方面十分有經驗,所以很多國家也對蘇聯很忌憚。而且,蘇聯曾經打造過一款武器,給蘇軍裝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