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卡廷森林慘案被曝光後,前蘇聯在很多人(包括很多蘇聯本國人)心裡的神聖形象坍塌了,原來那麼偉大的國家會做出這等殘忍且令人不齒的事?
戰爭中是沒有道德王者的,戰爭發生大屠殺的事情隨處可見,天下烏鴉一般黑,強暴、虐俘、殺俘、屠殺,世界上沒有一個帝國的軍隊的手是乾淨的。
二戰結束後的幾個月內,美國人在德國萊茵河畔集中「虐殺」了眾多德國戰俘,一向隨心所欲、思想言論從不受約束、百萬從歐洲回國的美國大兵隻字未提。
作為受害者的西德人什麼也沒說,跟美國是死對頭的東德人也什麼都沒說。
甚至跟美國針鋒相對、絞盡腦汁抹黑美國的蘇聯人,對這樣的驚天猛料竟然事前也一無所知,連無孔不入的克格勃事後也沒有獲得任何線索。
除了薩達姆統治下野蠻如中世紀的伊拉克幹壞事沒有文件,絕大多數的國家幹壞事也是要留下文件即把柄的。
蘇軍在卡廷森林屠殺數萬波蘭官兵,當時就有蘇聯有關部門留下了文件。
以蘇聯的國內製度,所有參與大屠殺的士兵是不敢、也不可能爆出這個驚天秘密的,但文件在,鐵證如山。
不過蘇聯政府一直對此嚴格保密,大屠殺的事實一直被塵封。可是,即使這個政府那麼跋扈,居然也沒有完全銷毀掉這些文件,既然沒有銷毀,總有真相大白那一天。
有關文件被密封,誰也不許拆開,但蘇聯解體前夕,戈巴契夫跟葉爾欽兩人同時打開了這些文件,他們震驚了。
萊茵大營事件如果真的那麼恐怖,依照美國人的自由傳統,一定會早有人曝光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虐俘醜聞就是美軍士兵自己曝光的。
曝光之前,五角大樓給媒體打電話施加壓力請他們暫緩曝光。
五角大樓給出的理由是,美國軍人正在伊拉克作戰,虐俘醜聞曝光會掀起伊拉克人對美軍的仇恨,危及美國在伊拉克軍人的安全。
五角大樓的意思,曝光可以,再等等唄。
美國政府在越戰決策中的違規醜聞,也是國防部一個內部人士捅給了媒體,媒體開始以連載的形式刊登出來,美國白宮拿起法律武器,勒令媒體停止刊登,因為媒體的行為洩露了國家機密,但媒體根本就不理睬,繼續刊登。
再說,如果萊茵大營事件存在,美國是要留下文件的。
而根據美國法律,文件是必須定期要解密的,定期為50年,所有政府文件解密期一到就要向社會公布,誰也沒有權力阻攔。
美國朝戰的文件已經解密,美國登月的文件已經解密,二戰的文件早就過了保密期。
1945年4月開始,到9月結束,英美盟軍陸續在德國境內建造了19個大型戰俘營,這些營地沿著萊茵河西岸坐落在350公裡的範圍內,統稱為"萊茵大營"。
「萊茵大營」的英文名稱是「Rhine Meadow Camps」,直譯成中文就是「萊茵河畔草地露營」。聽上去這個名字是在風景如畫的國家森林公園宿營,實際上這些露天戰俘營對有些德軍戰俘來說,等同於人間煉獄。
1945年初,西線盟軍收押的德國戰俘基本上是英國與美國各自關押一半,這些戰俘大都被關在正規的營地裡,按照《日內瓦公約》提供相應的待遇,由於人數還不多,供給跟得上,這些戰俘在那個時候還算是比較幸運的,得到了體面的對待。
但是,阿登反擊戰後有25萬德軍被俘,魯爾區崩潰後又增加了35萬德軍俘虜,這麼多戰俘讓英軍戰俘無力應付,於是英國乾脆撒手不管了,把累贅拋給美軍。
在中國古代,戰俘一直是個問題,戰俘過多超過了接受能力,集體殺俘事件就會時有發生。
遠的長平之戰和項羽坑殺降卒這些就不說了,近代的曾國藩就曾經下令殺了很多太平軍戰俘,因為那麼多人管理不過來,最要命的是那麼多人要吃飯。
美國人無奈接受了這些德國戰俘,但必須儘快建立更多的大型戰俘營來接收源源不斷投降的德軍,萊茵大營就此誕生了。
戰俘營是按理說應該非常規範的,安保、後勤、生活、醫療等問題都必須有條不紊、面面俱到。
可是當時的情況,美國人既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搞得如此正規,何況戰俘營只是過渡性的,而且那麼多戰俘,時間上不允許他們去做得那麼細緻。
於是萊茵大營的建造多快好省,找一塊靠近公路的農田,四周用鐵絲網一圍就建成了,跟圈牲口的地方相差無幾。
這樣的營地,一共建了19個,每個營地計劃容納5千至1萬人。
其實這樣的營地連牲口棚也不如,條件非常惡劣。
除了營地管理人員有簡陋的辦公室、廚房等。
關在鐵絲網裡的"敵軍",沒有住房,沒有食堂,甚至連廁所都不像樣,活脫脫一個露天豬圈。
俘虜們只要少數人有簡易帳篷,大多數人就靠毛毯過夜,睡在地上。
如果遇到了陰雨天,戰俘的處境可想而知。
戰俘越來越多,設計容量為容納10萬人的雷馬根大營,一下子塞進了18萬人。
所有的營地都擁擠不堪、摩肩擦踵、屎尿遍地、臭氣燻天、苦不堪言。
美國面對如此局面,也束手無策,一切都超出了預估,食物和飲用水開始供不應求,醫護人員也忙不過來。
萊茵大營的戰俘主要是死於營養不良、脫水和各種疾病,這種狀況持續了一個半月,直到後期美軍運輸機的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斷運到德國,這種狀況才有所緩解。
因為戰俘數量太多,美國人一時也無法抽調足夠的管理人員,於是乾脆讓德國人來管理這些戰俘,甚至讓德國戰俘"自治",醫生、廚師、工人全部由德國人擔任,就連戰俘營的警衛部隊,也由以前的德軍戰地憲兵"鏈狗"負責,直到1946年6月,戰地憲兵才最後交出武器。
萊茵大營關押的俘虜多到什麼程度呢?據資料顯示,最多時關押了約340萬人,因為環境惡劣,沒有多久,就開始分批釋放在押人員。
首先釋放的是希特勒青年團的少年和國防軍的女性工作人員,接著被釋放的是專業技術人員,如司機、農民、建築工人和礦工等,因為德國戰後重建工作急需這些人參與。
到1945年6月底,雷馬根、布爾伊格諾海姆和布德裡奇的幾座營地幾乎被騰空。
1945年9月底,一半以上的萊茵大營都騰空了,營地也陸續關閉,萊茵大營實際上存在了半年左右。
1945年夏天,是萊茵大營最"難熬的日子",盟軍不許紅十字會探訪和救濟,不允許德國當地管理部門輸送物資,直到9月份很多營地關閉後,盟軍才允許紅會前往這些營地,這時的俘虜數量已明顯減少,但紅會對營地惡劣的環境仍然表示難以接受,並對盟軍提出改善俘虜生活條件的要求,這些要求有部分得到滿足。
美國官方統計出萊茵大營的死亡人數是3千人,德國給出的數字有整有零為4537人,美國學者魯梅爾認為死亡人數為6千人。
加拿大作家詹姆斯·巴切克在1989年出版的《其他損失》一書中認為,萊茵大營德國俘虜的死亡人數實際應該在75萬甚至達到100萬人。
這個結論太過於驚悚。
萊茵大營只存在了半年,總共關押了340萬人,如果死亡人數達到75萬,那就幾乎達到總人數四分之一比例,半年內死了這麼多人,總要留下屍體吧?
要知道德國日耳曼人不是伊朗病人,他們是有血性的,德國戰俘看著自己身邊的戰友一個個消失,被弄死這麼多,恐怕早就炸營了。
這些屍體不是在森林,也不是在大山,如何做到沒有留下蛛絲馬跡的?
如果真如作家所說,一直仇視美國的東歐人為什麼不去揭露美國的暴行?
為什麼東德官方及民間沒有拿出確切證據,連冷戰時期的蘇聯對此也無動於衷?
1969年,美國陸軍中將倫德納·希頓為美國陸軍醫學部提供了一份詳細報告,闡述了在安置德國戰俘中存在的問題,其中提到了關押人數超過計劃、供應戰俘的食物和水嚴重短缺、戰俘營養不良疾病流行等問題。
而且發生在萊茵大營裡的事件,性質跟卡廷森林屠殺性質截然不同,充其量就是一樁人道主義事件。從德國人也沒有事後「算總帳」去伸張正義的態度上來看,看來美國人當年的做法還沒有達到激起民憤國讎的地步。
天下烏鴉一般黑的道理,固然存在,但黑的程度,看起來還是並不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