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時節,伴隨陣陣蛙鳴,走進位於漾濞縣蒼山西鎮淮安村龍井村民小組的漾濞志捷黑斑蛙養殖場,嚴密的防護網下,26個養殖池整齊排列,陳建宏和兩位員工正忙著給蛙餵食。
今年30歲的陳建宏家住蒼山西鎮上街村,中專畢業後,他在餐廳打過雜,開過服裝店和飯館。一波三折後,2016年,在朋友的介紹下,陳建宏遠赴四川「拜師學藝」,學習黑斑蛙養殖技術。
2017年,學成歸來的陳建宏信心滿滿,辦理了營業執照、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經營許可證等證件,先後把打工積攢下的20萬元全部投入養殖場建設,蓋板房,挖水池、鋪水管……然而,讓陳建宏意想不到的是,創業剛剛起步現實就給他「潑了冷水」,當年投放的5畝蝌蚪種苗,由於管理不善「全軍覆沒」。
「當時心裡也慌了,投入的3萬多元打了水漂,但是既然選擇了,硬著頭皮也要堅持下去。」痛定思痛,陳建宏再次到四川潛心學習科學養蛙技術。這一次,他選擇穩紮穩打從基礎做起,完善了消毒設施,又四處湊借了3萬元,投放了5畝蝌蚪種苗,實施科學規範化養殖。今年年初,他收捕了1764斤成蛙,並以17元每市斤的價格銷售給了成都的商家。
第一批黑斑蛙養殖成功,讓陳建宏喜出望外,也更加堅定了他創業的信心。今年,他在原有5畝的基礎上,以每畝1500元的價格和周邊農戶流轉了21畝田地,擴大養殖規模。
「成蛙根本不愁銷,在特色餐飲行業特別受歡迎,供不應求。」陳建宏介紹,養殖場今年預計能收4萬斤成蛙,已經和四川的供銷商籤訂了購銷合同,對方承諾成蛙有多少就收購多少。
陳建宏介紹,他養殖的成蛙每市斤的價格要比其它地方高出五六元,除品種、科學化養殖外,關鍵還在於當地氣候適宜,黑斑蛙養殖期比其它地方提前近兩個月。
看到陳建宏的養殖場風生水起,周邊不少農戶都來觀摩,有意向和陳建宏合作搞黑斑蛙養殖。來自祥雲縣的村民朱金玉通過朋友介紹,已經來養殖場跟班學習了半年時間,在他看來養蛙產業前景廣闊。「養蛙產業綠色、生態、環保,在農村發展非常適合,等學會了養殖技術,我也帶回去老家發展養殖,相信會成功的。」
「黑斑蛙養殖不會給環境帶來影響,反而還能給農田帶來肥料。」陳建宏介紹,目前他們在養殖池裡嘗試套種水稻、荸薺,還放養了魚,如果試驗成功,他們將帶動農戶一起探索發展立體生態農業,並成立合作社,打造統一品牌,把養蛙產業做大做強。(楊桂清 李素蘭 羅雲成 王劍林)
(責編:徐前、朱紅霞)
雲南景洪發生野象傷人事件 致一人死亡 人民網西雙版納6月30日電 (程浩)據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林業和草原局通報,6月30日,景洪市大渡崗鄉大荒壩村委會螺螄塘村小組發生一起野象傷人事件,造成1人死亡。 據了解,死者曹某在該村承包茶葉地,當天上午6時30分許,其在去茶地採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