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順 羅馬遊記

2021-02-23 鄭州十一中老三屆

羅馬遊記

張家順

 

作者註:本文是2017年5月我到羅馬遊時的一篇遊記,也有少量到比薩和其它地方的見聞。現奉獻給各位同學,尤其是供那些尚未去過的同學參考。

羅馬好似卓爾不凡的皇家姑娘,令世人神往。電影《羅馬假日》如同比武納賢的招親皇榜,詳介了格格的典雅端莊。撩發我揭了此榜,不遠萬裡,應招前往。想親眼看她桂冠上那顆不屬於她的明珠——梵蒂岡怎樣璀璨輝煌,如何映襯得她全身上下閃閃發光,美得讓人難以忘懷,發痴發狂。(內心獨白:安妮公主與我都是一日遊,她那浪漫歷險的愛情故事,我怎能與之同日而語!) 

各位看客,各位朋友:這就是羅馬鬥獸場。正名:弗拉維安競技場。

從鬥獸場起,看這個古老的城市。一個個世紀重重疊疊,兩百多位天主教教皇的輝煌與寂滅;充滿光彩的碎片和不確定年代的瞬間;愛情與夢想、戰爭與消亡、陰謀與權變、無數光耀千古的藝術家、詩人、統帥、將軍的名字……,黑壓壓、密麻麻地撲面而來。那麼多美得讓人驚嘆的雕塑:河神、海神、戰神……,男人健美的身體,結實的肌肉,昂揚的生命力,在大理石的雕塑中幾乎破殼而出。羅馬是天然的藝術殿堂。米開朗琪羅、貝爾尼尼、波羅米尼……,那麼多在藝術上叱吒風雲,統領一個時代的藝術大師們,前前後後在這裡歡聚一堂。一個轉身,一個回眸,就會與他們面對面相會。我的內心因為充滿了由衷的欽佩和愛慕而欣然陶醉。

上圖:安妮公主(奧黛麗·赫本飾)與美國記者喬(格裡高利·派克飾)一同遊覽觀光羅馬鬥獸場。

1953年8月上映的美國電影《羅馬假日》,講述了一位來訪的某國公主安妮與一位美國記者喬之間在羅馬一天之內發生的浪漫愛情故事。電影《羅馬假日》,先成為我憧憬羅馬的媒人,後變成我羅馬之行的指南。

鬥獸場旁思千古,帝王將相多殘酷。

百姓疾苦全不顧,歷代暴君閱無數。

王孫貴族尋歡樂,百姓疾苦奈若何。

奴隸社會早已朽,封建主義仍發臭。

當這座遭遇了無數次劫難的古羅馬鬥獸場出現在面前的時候,我感覺到一種「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悽涼與悲壯。這裡曾是為了取悅皇帝和貴族們而強迫角鬥士和動物搏鬥的地方。雄偉的競技場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建築,是古羅馬文化的凝固。它有80個拱門,可以讓5萬人在十分鐘內坐定。

我無法想像,曾經在這個鬥獸場上拼殺的角鬥士們是懷著怎樣的絕望心情上戰場?也體會不到那些羅馬權貴們從這種對人性徹底踐踏的活動上,究竟可以得到些什麼樣的歡暢?! 烈日當空,我仿佛感受到,當斯巴達克倒下的那一刻,是何等的悲壯!遠古的英雄們,令人可歌可泣! 

美妙年華的安妮公主,短暫逃出皇室的藩籬,陽光下在街頭喧鬧的環境裡放肆釋放真性情,貪婪地享受著作為平民的自由。卻巧遇了美國記者喬,上演了一段羅馬假日愛情。在這短短的一天週遊裡,兩人逐漸產生愛意,墜入愛河。快樂的時光過去,兩人回到各自生活的軌跡。她知道雙方的關係不可能持續,她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為此她痛苦地放棄了甜蜜浪漫的愛情。

美聯社記者喬,工作不順利,經濟困難。刻板的上司只關心惹眼的新聞和報紙銷量。本來巧遇落入民間的公主是他絕好的機會,但他最終沒有跌入追逐名利的怪圈,而是將之前偷拍好的照片,巧妙地贈與公主留念。在深情的四目對望中,公主依依不捨地輕輕地對他說:再見!短短24小時的邂逅,成就了一段永恆的浪漫愛情故事。

鬥獸場旁邊,有三個拱門的建築。那就是君士坦丁凱旋門。君士坦丁被認為是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皇帝,公元315年為他建築的凱旋門格外雄偉氣派。

欲拍個照誤入群,鬥獸場邊邂逅君。

比看誰人英姿俊,曲終人散何處尋?

上圖系從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上方鳥瞰教堂廣場及羅馬城。我目測感覺,教堂及廣場大約佔梵蒂岡國土的4/5。這次西歐行,得知了一處與梵蒂岡面積完全相等的實例——那就是天安門廣場(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

回想1963年下半年或次年上半年,鄭州19中65.5班某節地理課上 講到梵蒂岡時,李德明老師張著大嘴,妙語連珠,講得滔滔不絕。同學們睜著大眼,屏住呼吸,聽得津津有味。調皮的同學忘了搗亂,一反平時地理課亂鬨鬨的狀況。老師此刻被崇拜,頓感榮光感慨,教學效果奇佳。只聽一次,終身牢記:人口一千,兩名警察。不敢開槍,否則子彈飛到國外,引起國際爭端。有世界最大的天主教教堂,教皇的權力至高無上。面積0.44平方公裡…。54年來,我一直尋找與其面積相等的身邊實例,未果。曾估計與鄭州西郊工人文化宮等面積,但未實際測量。上著地理課,心卻飛往梵蒂岡。好想一飽眼福,瀏覽目睹。我覺得同學們大多數都有此念,因懼怕高懸在頭上方的那頂「投敵叛國」大帽子,誰都不敢講。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緊箍咒不念了,各國都成了友好之邦。各家也不再那麼窮困了。因此,54年前以來做夢都不敢想的願望,今日實現。

這是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前的廣場。廣場排隊免費參觀教堂的人群隊伍長而又長,一般需要等待一個小時左右,才能進入參觀。中國各大寺院鑽入錢眼,門票收費不菲,中國啥時候才能與國際接軌?

這是聖彼得大教堂的內部。

彼得是耶穌的大徒弟,保羅是二徒弟。聖保羅大教堂建在英國倫敦。聖彼得大教堂,建於1506--1626年,又譯為梵蒂岡聖伯鐸大殿,是羅馬天主教的中心教堂,歐洲天主教徒的朝聖地與梵蒂岡天主教教皇的教廷,是世界第一大教堂。教堂正中的圓穹頂部可眺望羅馬全城,在圓穹內部的環形平臺上,可俯視教堂內部,欣賞圓穹內壁的大型鑲嵌油畫和雕塑。其中有著名的米開朗琪羅「哀悼基督」的雕像。教堂總面積2.3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高45.4米,長211米,可容納6萬人同時祈禱。

    老態龍鐘的梵蒂岡天主教教皇與英姿煥發的瑞士近衛軍。

參觀聖彼得大教堂時,見到教廷瑞士近衛軍(僱傭軍)。華麗的衣服、奇特的外形,好像撲克牌裡的大王小王,也像馬戲團裡的小丑。他們是20到30歲的英俊健美的瑞士青年,朝氣蓬勃,風流倜儻。

置身於世界最大教堂內,這裡到處充滿神聖輝煌。藝術大師們的雕塑和油畫,琳琅滿目。莊嚴的氣氛籠罩整個大殿,我這個異教徒此時、此刻、此地、此身,也倍感宗教的偉大神聖。無奈!無神論教育,根深蒂固。今生很難皈依基督……阿門!

聖彼得教堂的鐘聲響起來,我心隨之澎湃。自己有生以來的榮辱成敗,全部拋於腦外。

羅馬科斯美汀聖母教堂很小,這裡的「真理之口」在《羅馬假日》中卻嚇得赫本小姐花容失色。這是一塊雕刻著海神頭像的圓盤,據說把手放在他的嘴裡,如果說謊就無法拔出。另傳,將手放入「真理之口」,心中默念愛人的名字七次,如果手沒有被咬,就代表你對愛情忠貞不渝。

《羅馬假日》電影中,記者喬假裝他的手被石頭雕像的嘴咬住了。當他費力把自己胳膊從石頭雕像的嘴裡拔出來的時候,把手藏在袖子裡,痛苦大叫,好像手被咬掉了,讓公主嚇得大喊大叫,花容失色,驚慌無措。明白真相後,她由驚轉喜,大笑不已。

這是羅馬納沃納廣場(亦稱四河廣場)。廣場中心位置的噴泉建築雄偉,也稱四河噴泉。高高塔身的底座四角有四座噴水的雕塑,演繹著尼羅河、恆河(代表亞洲的雕塑是吐水巨龍)、多瑙河、拉普拉塔河的湍急河流,象徵著世界四個角的四大洲(當時還沒發現澳洲大陸)。四河噴泉雕塑是義大利著名雕塑家、建築家貝爾尼尼的傑作。很久以來,從每年12月初到主顯節,廣場上總是擺滿了賣糖果和玩具的小攤。

四河噴泉的人物雕像,呈現出人體的強壯健美。一塊塊結實的肌肉,光滑的皮膚隱約呈現出粗粗的筋腱和細細的血管。我仿佛和一群活人相伴相處,照相機咔嚓一聲把瞬間留住。

這是羅馬城西臺伯河畔的聖天使堡(現為博物館)和聖天使橋。 《羅馬假日》中,喬和公主正在聖天使橋下的水上舞廳裡跳舞時,被便衣警察發現。他們請公主回去,公主堅決不肯,便衣要強行綁架她回去。喬和他的朋友歐文與他們廝打起來。看著混亂的場面,安妮十分開心,任性調皮的公主也大打出手。看見強壯的便衣抱住喬廝打,情急之下,安妮抄起吉它,跳上椅子,照著便衣的頭頂狠狠砸下。趁著混亂,喬帶著公主逃之夭夭。

被砸得腦震蕩的便衣警察,月餘出院,瘋瘋癲癲,整日裡傻笑著到處反覆吟唱《在那遙遠的地方》: 「…我願做一匹老狼.跟在她身旁.我願公主手拿著吉它 不斷狠狠打在我頭上…。」懂華語的人們更加理解、更加同情他的遭遇。希望他不必痊癒,天天享受著這種快樂幸福的回憶。

這是羅馬萬神殿的外觀,這裡供奉著羅馬神話中奧林匹亞山上的諸神。其建築華麗美觀,是古羅馬精湛建築藝術的典範。它的形狀是一個寬度(圓柱體的底面直徑)與高度相等的巨大圓柱體,上面覆蓋著半圓形的屋頂。文藝復興時代的大藝術家米開朗基羅讚嘆它是「天使的設計」。

這是萬神殿的內觀。大殿圓形牆壁厚六米,大殿的房頂如半個球體扣在牆上:大殿的頂部是一個直徑43.5米的巨大圓形窟窿(無玻璃天窗,正對著天窗的地面上,設有不顯眼的排水孔)。除此以外,殿堂沒有一扇窗戶。殿內光線明朗。天窗射進的陽光,每天在牆壁上、地板上移動,就像中國古代計時的日晷一樣,標誌著每時每刻的時間。古代在沒有吊裝機械設備的情況下,用什麼辦法建築得如此輝煌?

這是《羅馬假日》裡看到的震撼人心的雕塑群——許願池(亦稱少女噴泉、幸福噴泉),原名特雷維噴泉。傳說它會帶給人們幸福,池中有一個巨大的海神,駕馭著馬車,四周環繞著西方神話中的諸神。尊尊雕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諸神雕像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亂的海礁,噴泉的主體在海神前面,泉水在各個雕像之間、海礁石之間湧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後又匯集於一處。噴泉的名字是三岔路的意思,因為噴泉的前面有三條道路向外延伸。

許願池的聞名,不僅僅是因為《羅馬假日》,更多是因為來自一個童話般的傳說:古代,有三位軍人應徵去遠方戰場打仗。他們精神沮喪地來到池旁,背對噴泉各許了三個願:每人第一個願望都是重返羅馬;另外各自再許其它兩個願。然後右手各拿一枚硬幣,划過一道弧線,從自己的左肩上方拋入水池。華麗的弧線軌跡經過左胸的心臟,虔誠地確認為這是走心的許願。戰爭結束後,三位軍人神奇般地平安返回羅馬,許的願非常靈驗。從此,人們將特雷維噴泉池取名為許願池,紛紛從四面八方前來效仿。並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第一個願望一定要許重返羅馬。由於這個原因,遊客在任何季節來到許願池,總會看見周圍人群熙熙攘攘,蜂擁而至。

許願池前,我也入鄉隨俗,背對水池,祝告三願: 一、願免費重返羅馬;二、願今後看到我相冊的朋友,幸福安康天長地久;三、願……。然後右手執幣,划過左胸,空中幣舞,跌入池中。回眸池底,吾幣無蹤。

《羅馬假日》上映前的海報上署名主演格裡高利·派克。他發現後,特地通知片方改成主演奧黛麗·赫本,1953年8月《羅馬假日》上映後轟動世界。1954年3月25日,赫本憑藉她在處女作《羅馬假日》中的完美表演,榮獲26屆奧斯卡影后。她的獲獎感言是:「這是派克送給我的禮物!」1954年9月,派克把他的好朋友導演、演員、作家梅厄介紹給赫本成婚。婚禮上,他送給她一枚蝴蝶胸針,赫本非常喜歡.一直珍藏在身邊,直至結腸癌去世。赫本的葬禮上,77歲高齡的派克攜夫人千裡迢迢從美國趕到瑞士,已是白髮蒼蒼的他,老淚縱橫,哽咽地說:「能在那個美麗的羅馬之夏,做赫本第一個銀幕情侶,握著她的手翩翩起舞,我無比幸運!」 他低下頭,在赫本的棺木上輕輕印下一個吻,深情地說道:「你是我一生最愛的女人。」在場之人無不唏噓落淚。2003年4月24日,在赫本生前衣物·首飾慈善義賣會上,派克親自前往,買回那枚陪伴赫本40年的蝴蝶胸針。當他乾枯的手握住胸針時,仿佛觸及了赫本那美麗的心跳,他感嘆:「自己一生再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羅馬是噴泉之都,走在大街小巷,不時會有形態各異的雕塑噴泉映入眼帘。這些堪稱藝術傑作的噴泉,為羅馬這座露天歷史博物館增添了幾許靈動之美。雖然經過了許多年,但時至今日,從這些噴泉中仍然湧出了汩汨清流。這要歸功於羅馬的水道。早在羅馬帝國時期,就已修建了14條大型水道,為150萬人供水,全城有3000多座形態不一、時代不同、風格各異的噴泉。在羅馬,幾乎每座廣場或十字路口都會有藝術雕塑噴泉。漫步羅馬,不經意之間就會與噴泉邂逅相遇。

 

這是西班牙廣場,它因西班牙臺階而著名。但是真正賦予這個地方靈魂的人,是美麗的赫本小姐。她坐在西班牙臺階上吃冰激凌後,這個地方便成了許多人在羅馬必去的地方。在這個城市,你也許來去匆匆。但為什麼不在臺階上坐下來,靜靜地感受一下她的氣息?那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明快與悠閒!廣場附近最古老的蒙馬特咖啡館,是濟慈、拜倫、雪萊、蕭邦、李斯特……最愛去的場所。當置身在這些古建築中,品嘗著一杯經典的意式咖啡,看著貝爾尼尼的沉船噴泉,聽到手風琴或吉它的聲聲迴響,或許你才可以真正體驗到什麼是所謂的義大利式的浪漫。

美麗的西班牙廣場,

怎不見西班牙女郎?

旅行近半,遊興昂揚。

異國他鄉,我心飛翔。

地導說,這是羅馬西班牙廣場著名的西班牙臺階。安妮公主就是坐在這個臺階上,悠閒自得地品嘗著冰激凌的甜美。來吧,給你照張相,感受一下赫本坐過的那個臺階的餘溫!坐上臺階拍照,感覺屁股發燒,初疑赫本餘溫,後悟太陽高照。由於梵蒂岡面積狹小,西班牙駐梵蒂岡大使館選擇坐落在這裡。因此大使館前的廣場隨後改叫西班牙廣場。

《羅馬假日》劇情:安妮公主在記者喬的寓舍休息了一夜。次日分手時,向喬討要了一些錢,然後一個人在大街小巷中穿行,好似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頭一次看到世間平民的生活寫照。一路玩耍,一路嬉鬧,理了個發,買了個冰激凌,在西班牙臺階上坐下品嘗。喬一路尾隨,假裝在西班牙臺階處無意碰到公主,並非專門尋找。隨後,他帶著安妮公主羅馬一日遊,走向他倆戀愛的高潮。

六十四年公主座,遊客拍照留念多。

赫本手拿冰激凌,當年我等誰嘗過?

旅遊團34人,參加羅馬深度遊的近半。這是不在團費內的自費項目,每人另付50歐元。地導帶領我們遊覽了羅馬的納沃納廣場、萬神殿、羅馬市政廳、西班牙廣場、許願池、走一路講一路,全長大約一個半小時左右。《羅馬假日》中有關情節成了畫龍點睛之處。安妮公主改變髮型的理髮店,一點也不顯破舊,只是改營其它。赫本購買冰激凌的冷飲店,生意依然顧客不斷,熱火朝天。安妮公主吃著冰激凌,走累了,坐在西班牙臺階上,喬尾隨至此,假裝與她再次偶見。隨後,兩人同遊許願池、鬥獸場、街頭咖啡攤、「真理之口」、開著摩託車穿越大街小巷。出了一點小車禍,依舊安然無恙。最精彩的是水上舞廳大打出手,便衣警察狼狽獻醜……

義大利託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奇蹟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它們是大教堂(建於1063—13世紀)、洗禮堂(建於1153—14世紀)、鐘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建於1174年)。它們的外牆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

以己之力撐斜塔,

蚍蜉撼樹怎堪誇?

比薩斜塔(教堂鐘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向東南傾斜。由於它的傾斜以及建築特色,使得比薩斜塔有著獨一無二的美麗。公元1590年,科學家伽利略曾經在比薩斜塔上做了一個自由落體實驗,並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

1987年它和相鄰的大教堂、洗禮堂、墓園一起,因其對11世紀至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的巨大影響,而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歐洲教堂旁邊,大多建有高於教堂的鐘樓,互相襯託搭配,顯得莊嚴精美。

比薩鐘樓覓童趣,

塔尖添彩插面旗。

如不支撐,立刻倒下。

團隊開拔,獨自留下。

不怕風吹,哪懼雨下。

一旦鬆手,砸於塔下。

相依互靠尷尬笑,

自拍二婚登記照。

在奧地利的小鎮。早餐前留影。睡眠一夜,吃個早餐,就算來過奧地利旅遊了嗎! ?

瑞士琉森(也譯琉森),瀕死的琉森獅子(獅子紀念碑),系世界最著名的雕塑之一。1821年丹麥雕塑家巴特爾·託瓦爾森把獅子雕刻在天然巖石上。雄獅長10米、高3米,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斷的長矛插在它的肩頭,旁邊有個帶有瑞士國徽的盾牌。這座雕像是為了紀念1792年8月10日為保護巴黎杜樂麗宮中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其家族的安全而戰死的786名瑞士僱傭軍。當年,瑞士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男子迫於生計,紛紛到歐洲各國當僱傭兵。他們忠於僱主、英勇善戰,但榮譽和金錢掩蓋不了僱傭兵制度的殘酷。這次事件後,瑞士廢止了僱傭兵制度。僅留下為梵蒂岡天主教教廷服務的近衛軍。馬克.吐溫曾到此,將「瀕死的琉森獅子」譽為「世界上最悲壯和最感人的雕像。」

悲哉,這痛苦瀕死的獅子!壯哉,英勇的瑞士僱傭軍!

 

寫於2017年07月03日 來自本人QQ空間相冊

(除本人照片外,部分其它照片取自網絡)

相關焦點

  • Roman Holiday 義大利羅馬步行深度遊記
    【IT168 遊記】《羅馬假日》是1953年由美國派拉蒙公司拍攝的浪漫愛情片,故事講述了一位歐洲某公國的公主與一個美國記者之間在義大利羅馬一天之內發生的浪漫故事。曾經有這一覺話,條條大路通羅馬,所以海亮也一直想要親自去羅馬看看,去轉轉這座隨處可見上百年古建築物的城市。我們也順著公主與一個美國記者一天之內發生的浪漫故事線路進行羅馬的一天步行深度遊記。
  • 羅馬遊記
    羅馬遊記丹尼小子因為羅馬,所以經典。因為短暫,所以永恆。
  • 【歐洲遊記】羅馬城
    【歐洲遊記一】12月3日清晨六點,去龍灣國際機場搭乘FM9520航班抵達上海,再轉乘東方航空MU787航班,12點30分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抵達義大利羅馬,開啟我們這趟「吃喜酒-遊歐洲【羅馬假日】       距離5日婚禮宴,我們有一天半時間遊覽羅馬城。導遊帶著我們往火車站方向走去。羅馬中央火車站--是羅馬最主要火車站,位於羅馬市中心,幾乎所有的火車都經過這裡。
  • 《義大利羅馬遊記》
    古埃及是地下文明,而古羅馬是地上的文明,羅馬被譽為「永恆、不朽之城」,從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新古典主義,直至近現代,而宗教始終伴隨其中,各個時期的傑作匯聚一堂,羅馬是名符其實的露天歷史博物館。         2017年6月,三口之家自由行,羅馬,佛羅倫斯,錫耶那,比薩斜塔,威尼斯。
  • 古代羅馬的象徵羅馬鬥獸場
    羅馬鬥獸場是古代羅馬的象徵,是我們在歐洲的第一個景點。羅馬鬥獸場是義大利的標誌性建築,代表了古代羅馬建築的最高水平,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幾千年來,它在文明的進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幾千年的歷史和文明的洗禮,古代羅馬鬥獸場的形象變得更加豐富。它是古代羅馬帝國文明的象徵,也是偉大的羅馬帝國現代文明的見證。古代羅馬的鬥獸場也被稱為羅馬鬥獸場、羅馬鬥獸場和羅馬鬥獸場。它位於臺伯河東岸義大利羅馬首都的中心,威尼斯廣場的南面,是西方歷史上最傑出的建築。羅馬鬥獸場對於世界舊八大奇蹟和新七大奇蹟都是不可或缺的。
  • 《義大利遊記》羅馬印象
    今天我們來到羅馬,傳說中的羅馬,羅馬人的羅馬!身臨其境,才能夠真正把這些分離的片段與符號串聯起來,才能夠真正體會這三個成語的精煉與形象。(一)羅馬的治安和傲慢是嚴重的25日,從馬爾他乘坐飛機,11:30起飛,70分鐘後來到羅馬,趕到火車站附近的酒店已經是下午15:00多了!
  • 羅馬遊記 (一)
    羅馬帝國的標誌---鬥獸場COLOSSEO初登羅馬,羅馬的標誌--鬥獸場自然是心馳神往、首當其衝的計劃。
  • 羅馬都靈遊記(之一)
    到羅馬已經是晚上九點了,Elena和她男朋友Tiziano開車來機場接我,我在羅馬這幾天就寄宿在Tiziano的家裡。Elena是都靈人,Tiziano是羅馬人。Tiziano的家住在羅馬近郊,是一座小別墅。Tiziano的父親是一個精算師,在羅馬這樣的地方賺的錢可不少。他的父親打扮很樸素,母親則一看就是保養得特別好。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的確能反映到家庭主婦的臉上。
  • 義大利遊記之羅馬
    一入羅馬深似海。
  • 遊記——羅馬永恆之城
    羅馬,細雨中的初見,亦是風中的告別有時候我在想, 絲綢之路 這條傳奇的起點長安早已面目全非,難以再次窺探曾經的盛世繁榮,好在九千公裡外的另一端, 羅馬 依舊是那個永恆之城,遍地古蹟,似乎從遙遠的古 羅馬 帝國一路走來,不曾離我們遠去。
  • 遊記:結束了羅馬廣場的遊覽
    羅馬廣場的遊人比較多,基本到義大利旅遊,必來此地打卡,所以,軍警全副武裝地維持秩序。帕拉蒂尼山,古羅馬廢墟的一部分。結束了羅馬廣場的遊覽,中午用餐。羅馬的建築比較符合這座千年古城的特色,老、舊,許多的樓房年齡都上百歲了。聖天使橋。
  • 永恆之城羅馬遊記
    羅馬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心,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終於有機會參觀傳說中的永恆之城——羅馬。
  • 羅馬的浪漫與滄桑:《羅馬假日》上了色,就是劇情版的羅馬遊記
    跟隨《羅馬假日》一起,去看看浪漫而厚重的羅馬吧!羅馬鬥獸場羅馬鬥獸場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它擁有輝煌又血腥的歷史,也是古羅馬的象徵。它承載著千年的歷史,展現了古建築工藝與設計的超前與縝密,同時也伴隨著人性的殘酷與陰暗。整個建築恢宏大氣,雄偉壯觀,震撼人心。
  • 遊記:轉機飛往義大利的羅馬
    行程選擇的非常合理的羅馬進,巴黎出。因為法國購物最划算,放在最後一站比較舒適。航班選擇的法航,所以飛機降落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再轉機飛往義大利的羅馬。這邊旅行各地點之間的連接都是汽車,所以有幸見到了很多歐洲的加油站、休息站。
  • 樂享「五一」假期,義大利遊記羅馬
    羅馬的地鐵只有兩條線。所有的旅遊景點都可以坐地鐵到達,而且幾乎是下車即到。乘B線Colosseo站下車即可到達鬥獸場。隨著電梯上升,湛藍的天空在我眼前漸漸鋪展開來,鬥獸場的鉛灰色圍牆映照在高高的藍天下,蒼涼而恢宏。據說古老的東西都是成了精的,即使破敗不堪也讓人誠惶誠恐。那斑駁的磚牆銘刻了多少勇氣、力量、鮮血和信仰。空氣中似乎還迴蕩著野獸的吼叫和勇士的吶喊。
  • 義大利遊記(18) 羅馬-許願池-西班牙廣場
    我們離開了義大利南部的龐貝,前往位於義大利中西部的羅馬。從龐貝到羅馬約242公裡。
  • 羅馬遊記 | 一場短小而又精緻的旅行
    老豬真的慕名羅馬很久很久了!這一次能到羅馬玩,一路上一直忍不住念叨:「羅馬假日羅馬假日羅馬假日」hhhhhh。沒錯,就是因為赫本那部最有名的電影《羅馬假日》,讓我這一次的羅馬之行,各種打卡,也像度過了一個短小又精緻的假日一樣,很開心! 羅馬被稱為「永恆之城」,是因為它的歷史底蘊非常非常濃厚。
  • 克羅埃西亞,海濱小鎮波雷奇,古羅馬神廟
    倒不是為了現學現賣,而是不喜歡用"複製"、「粘貼」的功能來寫我的遊記。我想讓自己的思緒能夠沉浸在這個世界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經歷無數榮辱興衰、千年不倒的羅馬大帝國裡。小城波雷奇,在克羅埃西亞的西北角海岸,和義大利的威尼斯,只隔一張3個小時的船票,可想而知有多近了。(紅星處就是波雷奇)到了威尼斯就離羅馬不遠了,眾所周知,羅馬是歐洲歷史長河的發源地之一。
  • 羅馬的非打卡路線半日遊
    擱置了許久的義大利遊記系列,終於開始動筆了(再不寫下來估計已經快忘了)。這系列遊記打算是短篇集中連載的模式,也就是每篇都很短分散很多篇,一來,主要是現在大家大概已經無耐心讀長文字了,另一點,也是遊記的確不太好寫,所以這次還是以圖片為主吧。
  • 羅馬,託斯卡納和威尼斯
    雖然出行前用了大量的時間閱讀各種攻略,買了大堆的關於遊記和博物館的書籍,還有各式BBC紀錄片補腦。但是每到一處,看到學生時代臨摹過的大師真跡,還是變成了:哇哇!臥槽!太TM漂亮了的無知旅行。同時還要了解希臘神話,羅馬神話。哥特,羅馬式,希臘式,拜佔庭,巴洛克,洛可可。腦容量也不夠。審美需要有相當的胸懷和知識儲備,還得善於思考,而思考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誰說的也忘了。直白的說,新到一處而使我油然動衷的那一刻,正是無知。而我也正懷著無知,在無數個曠世絕作面前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