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農村題材劇,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質樸、散發著泥土味兒,與青春、時尚等詞毫不搭界。但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青戀》,打破了這一刻板成見。在這部反映新時代年輕人農村創業的電視劇中,既沒有花棉襖和黃土地,也沒有佝僂背的老村長和多嘴的鄰家媳婦,映入眼帘的是田園詩般的江南美景和充滿時尚感的新農民。
12年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首次被提出,成為浙江新時期發展的主要思路。兩年前,「兩山理論」被正式寫進中央文件。作為黨的十九大的獻禮劇,《青戀》的故事正是在受益於「兩山理論」的浙江新農村展開。青山綠水裡,有回得去的故鄉。
《青戀》劇照,尤靖茹飾演姚新竹。
「土」味淡,新農村今非昔比
電視劇《青戀》中,有一個雲舍村,坐落在青山綠水之畔,村民們住著獨棟小樓房,這與過去人們對農村「土」的印象大相逕庭。劇中所展現的,正是如今浙江新農村真實的場景。近幾年來,在「兩山理論」指導下,浙江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農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的經營起農家樂,有的銷售新鮮無汙染的農副產品,通過網際網路電商,不愁客源不愁銷路。
在《青戀》導演馬進看來,如果說中國經濟經歷了三個發展過程的話,觀眾會在這部劇中看到這三個過程,「我把它定義為1.0、2.0、3.0,劇中最終呈現的是經濟發展的3.0版本,也就是綠色經濟。」馬進坦言,在工業化建設過程中,很多鄉村變得荒蕪,不少人為此痛心疾首於「故鄉回不去了」,「這部劇的內涵,隱含著一種最大的希冀,就是希望家鄉能成為留得住、回得去的家鄉。」
為了向觀眾呈現出浙江的「綠水青山」,《青戀》製作團隊選擇了比較有代表性的「中國美麗鄉村」發源地安吉縣,和旅遊名勝莫幹山的所在縣——德清作為取景地。這兩地除了擁有江南秀麗的山水田園風光,生態環境保護的概念也已家喻戶曉。「這個題材在這個時間做是非常合適的:一方面反映出浙江新農村建設在『兩山理論』指導下的發展變革;另一方面,如今現代劇的各種類型都已經非常套路化,新農村、新農民形象為電視劇創作提供了新穎的視角,能令觀眾耳目一新。」該劇出品人倪政偉說。
角色真,觀眾不接受喊口號
看過《青戀》的觀眾,除了感慨劇中景致的「養眼」,還被劇中三類新時代年輕農民的鮮活形象打動。男主角林深(郭京飛飾)代表的是「回得來」的一類人,他原本在上海開辦建築公司,在機緣巧合下回到家鄉,帶領雲舍村人謀求生態創業致富路。沈聆(車曉飾)是第二類「留得住」的人,在大都市裡每日奔波的她,前往雲舍村散心、調研,在這裡她找到浮華背後的寧靜。姚新竹(尤靖茹飾)則是第三類「出得去」的人,她原本在雲溪鎮擔任宣傳幹事,離開家鄉出國遊學,最終遊學歸來,投入到家鄉新農村建設中。
事實上,《青戀》一開機,導演馬進就和其他主創達成藝術共識:放棄傳統的喊口號、高大全的方式,講一個輕鬆喜感又可以回味的好故事,把「兩山理論」用一種潤物無聲的方式植入到劇中。他直言:「喊口號很容易,但觀眾不易接受,高級主旋律作品的做法,是通過人物關係、情節結構本身去表達,而不是機械地喊口號。」為了使劇中角色和故事更加真實,主創團隊走訪了多位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功人士,並深入幾十個鄉鎮去採風,記錄下了幾十萬字的採訪資料,《青戀》中的角色都由這些人物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
角色的浙江味道,體現在諸多細節中。細心的觀眾發現,《青戀》的主演都操著一口平仄不分的「浙江普通話」。馬進透露,該劇的眾主演中,除了何賽飛,幾乎都出生在北方,正因如此,他們提前體驗生活,熟悉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動作習慣、語言特色,努力貼近原型。讓他印象深刻的,還有「老戲骨」何賽飛為了角色而主動「扮醜」。為了真實體現農婦經過暴曬的皮膚,何賽飛要求化裝的時候加上雀斑,為了更有農村婦女生活的烙印,她還特地穿上短筒尼龍襪。
時間緊,劇本第五稿推倒重來
《青戀》能順利在黨的十九大開幕日開播,用馬進的話說,簡直是「險中求勝」。一般電視劇的製作周期為一年到一年半,但《青戀》只用了105天,馬進笑言:「這部劇的製作時間太倉促了,如果時間夠充裕的話,這部劇可以呈現得更好。」
《青戀》創作的過程,堪稱和時間賽跑,整個過程可謂磨難不斷。第一個磨難,是劇本。今年夏天,當劇本的創作進行到第五稿的時候,馬進第一次來到安吉,復景完之後,他覺得劇本的故事跟環境格格不入,因為那還是個北方的故事,於是宣布推倒重來。如今回憶起來,馬進感慨:「第五稿出來的時候已經有九集了,但好劇一定是故事、人和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所以我們忍痛放棄了還不錯的第五稿。」
今年9月,《青戀》還在緊張拍攝中,當10月18日召開黨的十九大的消息一發布,劇組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感到更緊張了。馬進說:「原本大家預計大會在11月中旬召開,如今『提前』一個月召開,相當於砍掉了一個月的製作周期。」在加快進度後,《青戀》於10月3日停機,10月7日全劇精編定稿,10月10日送審,最終在10月18日開播。而原本35集的體量,被刪到了26集。
儘管製作時間緊張,但《青戀》最後呈現的水準,以及開播後較高的收視率,還是令馬進感到很欣慰。他也認為,我國的農村題材劇長期以來是建立在北方語境下的,比如東北的、陝北的等,南方農村題材一直沒有建立起一個有意味的、令人信服的話語體系,這是中國目前農村題材電視劇的一個缺憾,而《青戀》恰好彌補了這一電視劇創作領域的空白。記者 徐顥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