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師:勿以善小而不為

2020-12-20 心是蓮花開

佛,有一千種名號。有一千種名號,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十種名號,其中有一種名號叫兩足尊。兩種,具足圓滿,尊貴之者,尊貴之人,這叫兩足尊。兩足尊實際上等於佛,他是佛的另外一種名號,哪兩足尊,智慧圓滿無缺,福德圓滿無缺,福德是怎麼來的,知道吧?我原來講過,在一個講稿上說到了,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託缽化緣,看到一個老比丘,一個老年人,在那裡縫衣服,因為眼花了,紉不上針,釋迦牟尼佛過去接過來給他紉針。高僧大德說了一句話「如來不舍穿針之福。」懂那意思吧?

佛教經典上也要求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你不要以為這件事非常小,而不去做,我們只等著驚天動地的大事情,驚天動地的大事情,用不著我們去做,懂不懂?這一輩子我們遇不到大事,難道這一輩我們就不做事了麼?就不行善了,白來一場。

這裡再教給大家教一種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人都說,我只念佛就行了,那是他的方法,我教給大家一種方法,我認為不偏,當你念佛的時候,還在做其他功德,急速的積累福報,可以去放生,可以去印經,可以去寺院護持,可以塑佛像,任何的佛教的這種因緣你都去參與,隨喜功德,一尊佛像,花十萬,我僅僅隨喜了五塊錢,好了,這尊佛像完成的整體功德,你這個五塊錢也給你顯出來了,就是這個含義。

隨喜,還有一種隨喜方法,比方說你看到別人放生了,你沒有因緣去,你也沒有機會去,然後你就說,阿彌陀佛,隨喜讚嘆,別人放生的功德你也有了,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要學會修行,當大家都隨喜讚嘆善行的時候,可以說,全天下都是行善的人,你不要說看到人家放生了,你沒有時間去,嫉妒心一起來,你充什麼能啊,你不等等我,等著你這一輩不放生,我們都不放了,懂不懂?也不要拆臺,不要嫉妒,真要是想嫉妒,嫉妒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吧,他早就成佛了。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相關焦點

  • 在職場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古人云:「毋以善小而不為, 毋以惡小而為之。」積小善成大德,無論是多小的善舉、好事都應該去做;而違法背義的事情,無論多小也堅決不能做。小可以是點滴小事,也可以是無關緊要的小人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許會改變你的一生, 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人物也許在鍵時刻能發揮非常的作用。
  • 【每日一習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每日一習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2020-02-24 07:12:00來源:央廣網
  • 仁清法師:十善業為意的三業有哪些?
    十善業為意的三業:是不貪、不嗔和不痴,不愚痴啊。心念當中的三善業。加起來,身體的三種、意的三種是六種啦,加上口的四種,一共是十種。十種你遠離這些惡的,它都為善的,如果你不殺、不盜、不邪行,也殺、也盜、也邪行,而且是很重,隨便這十條當中,隨便一條很重,就是墮落地獄之因。墮落地獄有好多種原因,其中這也算一條,是重的。輕的話,墮落惡鬼;再輕的墮落畜生。這個是有差距的,是不完全一樣的。這因為我們不是講戒,如果講戒分析的裡邊非常非常多的內容。
  • 《菜根譚》: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謹德,須謹於至微之事;施恩,務施於不報之人。要想敦品勵行,必須從小事做起;要想幫助別人,因該幫助那些無法回報的人。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事可於細微處見精神。很多時候,小事不一定就真的小,大事不一定就真的大。關鍵在做事者的認知能力。不要小看做小事,不要討厭做小事。只要有益於工作,有益於事業的事都是應該做的事。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對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 仁清法師:業果的特點及十善業道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菩薩、善知識。今天因緣和合、因緣殊勝。我們利用這個機會,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開示。開示的主題已經把它寫出來了,是『業報的特點』及『十善業道』。業報的特點及十善業道。這個表屬於正規講經的一種科判,這種科判來自於天台宗。
  • 仁清法師:業果一成熟了 再改就不容易了
    前一段我們也講到了,就是如果你的小孩不聽話或是感到身體發賴,經常招些毛病,我們常說的不清淨、不乾淨,或者晚上做噩夢、調皮、或者是特殊得鬧,給他誦這部經,也是完全可以的,功德也很大,這個大家要知道。經上有很多這種例子,我們必須要在這裡提出來。
  • 二年級傳統文化第1課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第2課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教材分析本課選自山東教育出版社第一單元「尚德修身」第二課,出處是晉朝陳壽的《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學生觀察圖片,說一說自己的看結合生活,說說生活中的小事作業熟練背誦「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板書設計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 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感悟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漢語諺語,意思是不要因為小惡無害而做惡,不要因為善事太小而不做,比喻壞事、善事不分大小。出自《諸葛亮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結合我正在學習的《王陽明全集》我對「善」和「惡」有了更新的解讀,陽明先生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知善去惡是格物」從這四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人誰都有良知,根據自己的良知我們可以判斷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如果我們沒有因為物慾的牽累和蒙蔽,我們全憑良知,也就是良心去做事,那麼做出的事兒我覺得應該都是善的,看到老人過馬路,我們本能的去扶一下,這就是發自內心的善舉
  • 仁清法師:「若不修善,雖子孫為彼焚化之衣服錢財,亦不得受用」
    再念一段,印光法師回復關於郭介梅居士關於燒紙錢的問題。「若不修善,雖子孫為彼焚化之衣服錢財,亦不得受用,被強有力者搶奪而去。此且約平常不念佛人說」。那意思是平常不種善根的人,不念佛的人,不修福報的人,即使你死了,你的子孫給你燒紙錢都沒有用,焚化衣服也沒有用。他這裡舉了一個例子,就是被強有力的給奪去了,因為沒有積累福報嘛。「若念佛人,在生一心念佛,求生西方,臨終自會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了生脫死,超凡入聖」。
  • 在書法中解釋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也是可以解釋通的
    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是人生中經常來教導人們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那麼作為書法行業的人,碰到過很多人經常拿著兩句話,寫成書法來懸掛進行警示自己,時刻告訴自己,不要因為利小就不去做正確的事兒,不要感覺這是小錯就可以違犯
  • 仁清法師:「偽做沙門,心非沙門」
    所以說「偽做沙門,心非沙門」,廣義的沙門是所有出家的,就相當於說:你不是出家人,你不是個修行者,你故意的扮演了個修行者就這個意思;來博取大家的恭敬讚揚,或者是來獲取你的名聞利養;如果是狹義的,這個是沙門是指佛教的出家人,當然了這些不管是在家的還是出家的都應該注意「因果不虛」的。
  • 麗江「反殺」案:勿以惡小而不懲,勿以善小而不揚!談教化論善惡
    從這點來看,「教化」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則更像是一場無需對等人數的拔河比賽:心存「善」念的人多,力量大,自然便會獲勝——反之亦然。中國有句古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大善之人之所以能夠成就「大善」,那是因為他們能夠做到「積小善,成大善」,最後修為成無意識的一心向善,最終成為後世敬仰的楷模。
  • 勿以善小而不為,與人為善就是善待自己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記載於《三國志-蜀志傳》,出自蜀國皇帝劉備之口。這句話原本是劉備教導兒子劉禪的,如今已被廣泛流傳,並用來教導人們:不要以為只是一件很小的壞事就放縱自己去做,也不能因為是一件很小的善事就覺得沒必要去做。
  • 《釜山行》「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突然想起的一句話
    看到這裡,我想起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道理講出來很俗,能做到的人卻不多。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像蝴蝶翅膀的一次煽動,以我們看不到的某種方式影響著整個世界的震動頻率,並且最終,都會反饋到我們自己身上。佛家講究一個因果循環,而現在在男主角身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 仁清法師:十二因緣法是什麼呢?
    大家很多人不知道,或者是存在一種疑惑,那麼這部經典的奧義當中的第一段,就是講的十二因緣。在這裡,根據這個經文,我給大家讀誦一下,這個經文是這樣的:「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就是十二因緣。這個十二因緣我上次講了,在這兒講的,是吧?
  • 網友引弘一法師語:長養慈心 勿傷物命
    (圖片來源:新浪截圖)宗舜法師:不到百字的圍脖是在顫抖中看完的!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流淚] [流淚] [流淚]延參法師:關於活熊取膽汁,有個別協的什麼會說,活熊取膽汁對熊健康無妨礙,我感覺這話,讓我渾身發冷和顫抖。活熊取膽汁,縱然有一萬個藉口,唯獨缺乏良知和道德的支撐。延參法師:「歸真堂」的含義——歸真的意思是,樸素,遠大,良知,道德,善意。堂的含義是,公正,光明,豁達,公平。
  • 俗語「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何意
    今天聊得這句「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是出自增廣賢文,這句金玉良言讓世人追捧,古人把這好似當成了以後選擇職業的指標,也利用此告訴人們應該學會的道理。當然這句話在古代封建制度有非常寫實的借鑑意義,只是現如今還是否有現實意義呢?
  • 仁清法師:入定、觀空、開悟、證果
    《入定、觀空、開悟、證果》( 釋仁清隨緣開示於「大自在講修中心」 ) 如何觀修,以觀修橙子為對境來比喻,首先要知道橙子本身,明確橙子不是石頭等等,找到它,抓住它,法師:恐懼感會有,比方你在觀修空性的時候,反覆理解思維,反覆思維……突然一次,啥也沒了,這個啥也沒了,不是空無所有,而是萬物的自性沒了,那時候將會出現極大恐懼感,這種極大恐懼是啥意思,是因為要打破你無始劫以來長期的顛倒妄念,馬上打破了,無始劫以來我們對萬法有自性的顛倒妄念,那一剎間,要突破,這個時候產生一種極大恐懼感。
  • 勿以善小而不為——八下物理《機械效率》教學中的問題
    圖2為輸電線的牽引裝置。鋼繩通過滑輪組懸掛20個相同的墜砣,每個墜砣質量為25kg,不計滑輪和鋼繩自重及摩擦,輸電線A端受到的拉力大小為_______N。若某段時間內墜砣串下降了30cm,則輸電線A端向左移動了_______cm。
  • 仁煥法師:活著要有使命
    沒有為自己的活路承諾,我們就容易變成無用的人或者無能的人。我今天和大家分享,是願我們每個家族都成為了不起的家族,願我們的民族成為了不起的民族。生活,要為自己有活路作出承諾,找出使命的目標和方向。這是未懷孕之前的定位,然後為這個定位付出實際行動,才能換來我們美好的江山。這就是活要有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