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師:業果一成熟了 再改就不容易了

2020-12-20 心是蓮花開

前一段我們也講到了,就是如果你的小孩不聽話或是感到身體發賴,經常招些毛病,我們常說的不清淨、不乾淨,或者晚上做噩夢、調皮、或者是特殊得鬧,給他誦這部經,也是完全可以的,功德也很大,這個大家要知道。經上有很多這種例子,我們必須要在這裡提出來。

在六十八頁還有講到受持的功德。「複次文殊」,釋迦牟尼佛叫到文殊菩薩的名字,這樣說,我滅度以後,就等於說這部經不僅僅是釋迦佛在世的時候有用,我們現在也有用。「我滅度後。一切女人。身懷胎娠」,胎娠,就是懷孕了,「殺一切命」,這裡不僅僅是墮胎了,身懷胎娠,就是懷孕的婦女,「殺一切命。食諸鳥卵」,她為了懷孕以後,為了補充營養,你殺生來補養身體的那種殺生,罪過也是很大的,為什麼?沒有慈悲心。「現世得短命報」,臨生產的時候很難,產難,「以產難故。能斷其命」。就是大人小孩都會有危險。

我們現在雖然醫學很發達,但是還能夠看到難產的人,還能夠聽說有因為難產雙方都死的人,就是母子都不保的人,這個也有。「或是冤家。非善知識。若能廣發誓願。書寫是經」,書寫也是受持的一種方式,「即令易產。無諸災障。子母安樂。須男須女。隨願得生」。「子母安樂」,就是如果懷孕的婦女,為了補養身體殺的生,也會導致難產,也會導致違緣。如果自己知道了,學了經法了,掌握這種方法了,就發廣大誓願,讀誦書寫這部經法,這樣的話對孩子也是有好處的,子母平安。

他後邊有句話,「須男須女。隨願得生」。這個有個前提,你不能到臨生了我再要個男孩,你那就麻煩了,你那就違背了科學。就是業果一成熟了,你再改就不容易了。就是「須男須女」,就是想要男孩想要女孩,他能隨你的願,他能應你的心。但是需要提前去做,提前誦普門品也行,誦觀世音菩薩也行,誦這部經典、抄寫讀誦都是可以的,以此功德去求男求女也是可以的。

——摘自仁清法師《消災長壽護童子,懺悔墮胎度嬰靈》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講義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相關焦點

  • 仁清法師:業果的特點及十善業道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菩薩、善知識。今天因緣和合、因緣殊勝。我們利用這個機會,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開示。開示的主題已經把它寫出來了,是『業報的特點』及『十善業道』。業報的特點及十善業道。這個表屬於正規講經的一種科判,這種科判來自於天台宗。
  • 仁清法師:勿以善小而不為
    佛,有一千種名號。有一千種名號,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十種名號,其中有一種名號叫兩足尊。兩種,具足圓滿,尊貴之者,尊貴之人,這叫兩足尊。兩足尊實際上等於佛,他是佛的另外一種名號,哪兩足尊,智慧圓滿無缺,福德圓滿無缺,福德是怎麼來的,知道吧?
  • 仁清法師:「偽做沙門,心非沙門」
    所以說「偽做沙門,心非沙門」,廣義的沙門是所有出家的,就相當於說:你不是出家人,你不是個修行者,你故意的扮演了個修行者就這個意思;來博取大家的恭敬讚揚,或者是來獲取你的名聞利養;如果是狹義的,這個是沙門是指佛教的出家人,當然了這些不管是在家的還是出家的都應該注意「因果不虛」的。
  • 仁清法師:入定、觀空、開悟、證果
    如果它跑了,重新再找到它,再抓住它,又起妄念了,它又跑了,又沒了,或者模糊了,接著再分析,再找到它,抓住它,保任它。保任它,就是那樣堅持,假如說妄念一起來,影像模糊了,或者它又跑了,就相當於你沒保任它,那麼你重新再找到它,又把那個思維拉回來,觀想,觀想,再繼續觀想它,就反覆這樣的思維,等到了兩種程度,基本上就達到你的目的了,哪兩種程度:一、堅固,堅固就是它不跑了。
  • 仁清法師:「若不修善,雖子孫為彼焚化之衣服錢財,亦不得受用」
    再念一段,印光法師回復關於郭介梅居士關於燒紙錢的問題。「若不修善,雖子孫為彼焚化之衣服錢財,亦不得受用,被強有力者搶奪而去。此且約平常不念佛人說」。那意思是平常不種善根的人,不念佛的人,不修福報的人,即使你死了,你的子孫給你燒紙錢都沒有用,焚化衣服也沒有用。他這裡舉了一個例子,就是被強有力的給奪去了,因為沒有積累福報嘛。「若念佛人,在生一心念佛,求生西方,臨終自會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了生脫死,超凡入聖」。
  • 仁清法師:十二因緣法是什麼呢?
    在這裡只是一提,提到他的次第和他的名相,沒有詳細講解。但是我們知道,我們一定要知道這部經典當中的非常重要的東西是「十二因緣」和「一實道」。所以,我們科判上把他列到「此經奧義」上,就是這部經典到底是講的什麼?為什麼他能夠消業?讀誦經典為什麼能消業?大家很多人不知道,或者是存在一種疑惑,那麼這部經典的奧義當中的第一段,就是講的十二因緣。
  • 仁清法師:十善業為意的三業有哪些?
    十善業為意的三業:是不貪、不嗔和不痴,不愚痴啊。心念當中的三善業。加起來,身體的三種、意的三種是六種啦,加上口的四種,一共是十種。十種你遠離這些惡的,它都為善的,如果你不殺、不盜、不邪行,也殺、也盜、也邪行,而且是很重,隨便這十條當中,隨便一條很重,就是墮落地獄之因。墮落地獄有好多種原因,其中這也算一條,是重的。輕的話,墮落惡鬼;再輕的墮落畜生。這個是有差距的,是不完全一樣的。這因為我們不是講戒,如果講戒分析的裡邊非常非常多的內容。
  • 仁煥法師:活著要有使命
    釋仁煥法師大家一定要懂得,一句佛號雖然很簡單,但是它能給生命具足無量壽。具足無量壽是有無量平安的意思,沒有平安能有壽命嗎?之所以有壽命,肯定是因為有平安的條件。沒有為自己的活路承諾,我們就容易變成無用的人或者無能的人。我今天和大家分享,是願我們每個家族都成為了不起的家族,願我們的民族成為了不起的民族。生活,要為自己有活路作出承諾,找出使命的目標和方向。
  • 我們要深信「業果」,善惡果報絲毫不差
    弘揚佛教文化,傳遞生活正能量感恩閱讀,每天更新喜歡關注收藏分享佛法所說的義理,在世俗諦中,最重要的一法,就是業果決定。即世出世間的果報,都是由染淨業力為緣而顯現,依業流轉,依業出離,此理決定不虛。新國王仁民愛物,讓國家又繁榮起來。桀貪一聽說弟弟當了國王,便馬上要求國王布施他一個村落。善良的弟弟答應之後,桀貪卻食髓知味,又要第二個、第三個村落,最後竟要了半個國家。桀貪的貪慾越來越強烈,開始認為自己才是這國家真正的主人。於是,桀貪派兵攻打弟弟,想再當國王。
  • 仁清法師:佛教中任何的修持方法 只要如理如法 都有消業的功德
    在家修行的居士,如何如理如法的修行,並能除業障,不失正念,直致臨終往生,如何如理如法修行,並能除業障,任何的佛教的正確修法,都能消除業障,這是必然的。  「妙法蓮華經」上有一句話,若於散亂心,若於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她是說的,你即使用散亂心,進入一個道場,在道場的佛像的緣起之下,你念了一聲南無佛,或者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釋迦佛等等,皆共成佛道,就已種下究竟成佛之因。
  • 仁山法師歐洲巡迴弘法講座羅馬站圓滿
    仁山法師歐洲巡迴弘法講座羅馬站圓滿 11月15日,由青田佛教協會主辦,義大利青田同鄉總會、義大利華商總會、義大利華僑華人婦女企業聯合會組織協辦的仁山法師
  • 仁清法師:供千手觀音像 再去修行大悲咒 很容易相應
    「疫氣流行」就是瘟疫啊,傳染病,「水旱不調」、「日月失度」,「水旱不調」就是該下雨的不下雨,該晴天的不晴天,「日月失度」,「日月失度」就是該冷的不冷,該熱的不熱。有可能還出現好幾個太陽,歷史上有過,「如是種種災難起時」,這都是一種災難,一種徵兆,底下有方法了。
  • 仁清法師:聽經聞法 最大的好處 是讓我們能入佛知見
    我們在這裡不多展開,今天我講稿的題目是 《地獄與天堂》,這個《地獄與天堂》從七個方面展開:第一個方面是所遵所引的經論典。就是我們所講的《地獄與天堂》是怎麼來的,就是我們所引用的經典是哪一些,哪一些經上提到了地獄和天堂。第二地獄名相何其多。
  • 濟群法師:敬畏因果不造惡業真正對生命負責
    濟群法師(圖片來源:濟群法師博客) 學佛的人,大約都以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捫心自問:我們對因果究竟信到什麼程度?是「深信不疑」的「信」,還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式的信呢?唯有深信業果真實不虛,我們才能自覺地止惡行善,真正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未來,為什麼還會做出種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原因就在於不曾深信業果,從而懷有僥倖心理,以為自己會是那個逃脫惡業懲罰的幸運兒。久而久之,對因果的敬畏日漸淡薄,甚而流於習慣性的麻木。如果我們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充滿因果的實例,只是以往未加注意罷了。
  • 佛教是解決生命問題的重大科學——生命關懷的本義 仁煥法師
    人有了愛心,如同一棵參天大樹。缺少了孝,人根沒有了;缺少了愛心,人本沒有了。沒有了根本,就是苦海無邊;有了根本,叫做回頭是岸。說心裡話,不能建不是誰的問題,完全是我德不配位。像我原來在廣西一樣德不配位,我來到化州以後,好像又找到一點點的德,所以南山寺才發展到今天。當生命關懷推進不下去了,我也懂得還是德不配位,我要另外找個地方。如果再不行,這個不是我的問題了,那是這個世界沒有這個緣分。因為我所做的都不是為錢而做,我是為天下眾生而做。我認為唯有生命才是珍貴、稀有、難得的,生命才是無價之寶。
  • 仁清法師:每一個講題必須以佛說的經法為依據 來展開講解
    這裡我們就不寫了。一是這個白板空間有限,第二寫的話篇幅很長。有些東西我們儘量的簡略。但是有些東西我們必須要看書、寫出來幫助大家理解、記憶。有些經典和論典,我們肯定沒有聽說過。三藏十二部的大藏經典,如果一個人要想把她全部讀誦完的話,恐怕要好多年。還得是專職的,這個專職的就是你不接送孩子、不做飯,天天讀誦經典,也得要好多年。我們這個講稿分為兩段。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惡不仁者,其為仁,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孔子說:我沒見過喜歡仁的人,討厭不仁的人。喜歡仁的人,再好不過;討厭不仁的人,他求仁是不讓不仁的東西發生在自己身上。
  • 仁清法師:八關齋戒簡規
    然後這些弟子呢,因為他們有很大的神通,就是飛騰到北天王那裡,吃的是自然成熟的稻米。他們那是自然成熟,我們這還得用高壓鍋,你們土話叫全火,全火是燒火是吧,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北方天王他們這個福報是很大的,他們人民的福報是很大的,所以往生到這個北方,成為天王的孩子,太子的話那個福報也是很大的。這是消滅罪障,一個例證。接下來一個例證是「免除橫禍」。
  • 【湘陰文創】樟樹鎮|法華寺·寄禪法師的來歷
    寄禪法師贈送給仁裡禪師這樣一首偈子:多生忍辱運悲深,刀割香塗不動心;蚤蝨紛紛來乞食,捨身為彼立叢林。這首偈子講述了仁裡禪師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原來,就在仁裡禪師居止天童山寺的時候,時正炎夏,他卻一襲僧袍,百衲其衣。尤其是因為久未洗滌,上面沾滿了跳蚤與蝨子,有人見了,就替他用手捉住剔除。
  • 今日清無法師現場解密「悲欣交集—弘一法師遺物專場」
    時間:1月1日下午14:00——15:30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三層「悲欣交集——弘一法師遺物專場」現場清無法師現為福建政和「獎山慧聖禪寺」住持,福建南平市佛教協會理事。然唯於收藏養性,與古人會心神交,不以此雅事博圖名利,乃為入道參禪,接眾弘法之藝術能事也。15:30——16:30 清無法師 將帶我們追思弘一法師,並帶我們在本次現場講解部分拍品 弘一法師,俗家名李叔同(1880-1942),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叔同等,別號近二百餘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