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解決生命問題的重大科學——生命關懷的本義 仁煥法師

2020-12-21 乘佛本願

釋仁煥法師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生命關懷。生命關懷,用通俗的語言講就是關心生命。佛教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在「生、老、病、死、苦」之上創造了佛教,後來淨土宗又創立了一種形式叫做臨終關懷。

現在南山寺有生命關懷,大家也許不理解。我是依佛教而講,簡稱關心生命,從未生到臨命終都要關心。同時,想要關心之前,先要認識生命。在關心的過程中,要理解生命、認識生命。我們能有生命都是父母的德,我們生命的全部都是父母的,也可以說因父母的愛,我們的生命才有緣分來到這個世界上。所以生命是先天,以愛為根,沒有愛的根本就沒有緣分來這個世界。

認識生命

關心生命

那來做什麼呢?一、來繼承生命;二、來傳承生命。繼承生命,就是說到了後天就要以孝為根;傳承生命,就是光大祖宗的德,所以以愛為本。但是人對這個「愛」字,大多簡單認為是男女之間的事情。真正的愛心,是為這個世界無私奉獻。不僅僅是說男女之間的事情。這個愛代表什麼呢?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禮讓、互相成全。愛可以分有大愛、私愛,男女之間的事情叫做私愛。

生命,分有硬體和軟體兩個部分。就是說,有身體和靈魂兩部分。但是我們對這個理念並不是那麼清楚,而且科學發展到今天也沒有完全把這個理念講得很清楚。我感受的生命,靈魂是父親的,身體是母親的。所以生命的種子就是父親,生命的大地就是母親。大地成為我們的身體,種子成為我們的靈魂。大家聽懂嗎?

繼承生命

傳承生命

近代有一位善人,他也重在實踐生命。我在他的教育裡面實在學到不少的東西。可以說,他的教育也涉及「生、老、病、死、苦」很多知識學問,在這方面我基本都用上了。今天的南山寺並不是已經做得很好,僅僅是起步而已。

我懂得,佛教所講的一切道理就是關心生命的道理,也叫生命關懷的道理。所以佛講,保命和做人、做人和保命是互相離不開的。保命是要空的(舍),做人是要有的(規矩)。我明白了,孝是生命的根,愛是做人的本。有了孝,先天的善根永遠牢固,如同一個房子房基堅固了,連地震房子也沒有問題。人有了愛心,如同一棵參天大樹。缺少了孝,人根沒有了;缺少了愛心,人本沒有了。沒有了根本,就是苦海無邊;有了根本,叫做回頭是岸。

孝是生命的根

愛是做人的本

我總結很多過程,一、我們人有六根。六根是什麼呢?人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還有這個身體、意識,這就叫做六根。那六根怎麼講?我們所看到的都成為生命的軟體;我們聽到的都成為生命的軟體;我們所說的也是成為生命的軟體。但是我們吃的,就是成為生命的硬體。所以整天看了、聽了、說了,沒完沒了,整個人軟體一大堆。結果,為什麼有人吃農藥、跳樓、跳井,還有人與人之間互相傷害、互相爭奪等等?完全是違背生命、違背做人的根本。

當我們缺少了孝根和愛德,人雖然還沒有斷氣,但是基本上已經死了。想告訴大家,哪一家一旦缺少了孝德,這個家族永遠沒有發展。當哪個人沒有愛心的時候,可以說這個家族也跟這個世界緣分不大了。相信這個道理嗎?所以孝德、愛德是我們的本分。既然成為我們的本分,我們就要守本分。完善本分、發揮本分、圓滿本分就是關心生命。缺少了,就會自己障礙自己的生命。

完善本分

圓滿本分

佛教所有一切教理和教用,完全是人口質量的教育。所以我講佛教是科學,而且是超科學。科學在幾千年以前,佛就把道理講了。但是我們人還認為他是迷信,這就是連尊重自己的生命都沒做到,連完善自己的生命都沒做到。能做到的時候,佛門叫做解脫。真正的解脫,就是成為一切無障礙的人生。

我們要互相關心。第一、就是用教理互相啟蒙和引導;第二、把教用互相操作,讓大家都懂得怎麼做。一切教理就是有啟蒙和引導作用;一切教用讓我們懂得如何保障的作用。

用教理互相啟蒙和引導

把教用互相操作

南山寺生命關懷的創立,今年已經是第五年了。一直以來,我覺得天上天下沒有什麼比生命更珍貴。所以我很想建一個生命關懷的學校,無限莊嚴、無限清淨,讓我們的生命如同進入極樂世界。說心裡話,不能建不是誰的問題,完全是我德不配位。像我原來在廣西一樣德不配位,我來到化州以後,好像又找到一點點的德,所以南山寺才發展到今天。當生命關懷推進不下去了,我也懂得還是德不配位,我要另外找個地方。如果再不行,這個不是我的問題了,那是這個世界沒有這個緣分。因為我所做的都不是為錢而做,我是為天下眾生而做。我認為唯有生命才是珍貴、稀有、難得的,生命才是無價之寶。一句佛號,就是讓生命升值成為無價更無價。

過去南山寺每個月打佛七,人數提升到一萬多人。結果因為我們常住在建設上跟不上,同時落實土地方面,由於時代國情的問題,也沒辦法完善。所以大家來到南山寺也有好的局面,也存在不好的局面。不好就是沒有具備良好的環境條件接待十方來眾。但是南山寺還是讓大家明白了生命關懷的起步。特別是對於腦癱的小孩,能讓一部分恢復到正常,而且還有超越了正常的小孩,這讓我心中感到高興。這已經證明了佛教才是真正解決生命問題的重大科學。可惜當今的人還是站在迷信的思想上進入佛門,沒有站在科學的心態進入佛門。學佛不是我們得到什麼,學佛就是學習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如果帶著迷信的觀念來學佛,越學就越成為起不了的人。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生命關懷,就是讓大家成為了不起的人。大家願意嗎?(眾答:願意)既然願意,學佛不是得到什麼,而是讓自己,第一步守本分、第二步完善本分、第三步發揮本分、第四步圓滿本分。圓滿本分是佛,發揮本分是菩薩,完善本分是一般的好人。

(2015-05-20 農曆四月初三上午 化州南山寺)

魔障障礙是什麼丨仁煥法師開示

不要丟了生命的本分,丟了生命的本分,就沒命了丨仁煥法師開示

念佛靈感的標準 仁煥法師

如何念佛起到作用 仁煥法師

仁煥法師丨恭敬什麼就擁有什麼

佛法重在實踐 仁煥法師

念佛能消宿業,為什麼還要懺悔業障呢?

定業難轉,發心通天地 改變自己就能改變大千

相關焦點

  • 仁煥法師:活著要有使命
    釋仁煥法師大家一定要懂得,一句佛號雖然很簡單,但是它能給生命具足無量壽。具足無量壽是有無量平安的意思,沒有平安能有壽命嗎?之所以有壽命,肯定是因為有平安的條件。不要丟了生命的本分,丟了生命的本分,就沒命了丨仁煥法師開示
  • 聚焦「生命教育之終極關懷」大會:耀智法師閉幕式致辭
    有了業力輪迴、佛教的善惡觀才有了安立的支點,從凡夫到聖人,從世間到出世間,只有超脫生死輪迴,徹悟人生的實相,才能轉凡為聖,轉染汙的生命成清淨的生命。從十二因緣緣起到業感緣起,從業感緣起到賴耶緣起,從賴耶緣起到真如緣起,都說明了生死輪迴的實相,也體現了佛教各個時期討論的問題和關注的熱點的轉化。
  • 仁煥法師:南山寺的正能量
    釋仁煥法師昨天下午講到認識生命、認識自然、認識本分,現在給大家講生命的正能量。釋迦牟尼佛講的就是正能量,他倡導什麼呢?覺悟人生就是正能量,慈悲人生就是正能量。這只是念佛堂內聽仁煥法師開示的一觀,還有大雄寶殿,內外齋堂,生命關懷,兩處廣場……噢!
  • 12-22 慧開法師將於北京光中文教館講授生命的終極關懷
    慧開法師2015年12月22日,慧開法師將於北京光中文教館講授生命的終極關懷,多年來,慧開法師專志於教育學子與現代生死學的研究與推廣。於全世界各地弘法演講,將生死學的研究、安寧照顧、臨終關懷與悲傷輔導的理論及實務,從校園推廣到各個醫院以及社會大眾。
  • 釋仁煥法師:轉變民風 讓生命尊嚴地活著
    臨終關懷是對西方現代醫療體系的反思為理論基礎而建立起來的新型醫療模式,目前國內開展相應活動的呼聲日盛。據了解,漢傳佛教在臨終生命關懷方面形成了一套豐富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核心思想是幫助臨終者建立或保持正念,透過適當的方法,對臨終者的意念做清淨的轉化,幫助垂死者擺脫對死亡的恐懼減少痛苦。
  • 【法訊】廣西大化彌陀寺終極定位 了脫生死目標 極樂世界24小時生命關懷念佛天天佛七修行道場
    廣西大化彌陀寺終極定位了脫生死目標 極樂世界24小時生命關懷念佛天天佛七修行道場       2018年1月1日彌陀寺終極定位
  • 關懷生命 法鼓山僧伽大學學僧慰訪病患
    每周四下午2點,在臺北榮民總醫院總會出現法師與幾名「學僧」的身影,當他們詳細翻看醫院佛堂內,一本記載著主動登記需要佛法關懷的病患名單後,接著便逐一前往病床探訪,為這群需要信仰支撐身心的病患,帶來面對病苦的智慧,重現生命的力量。
  • 薛其坤新舉措,南科大成立生命科學學院,解決他人不能解決的問題
    10月20日,薛其坤院士擔任南科大第三任校長,被外界認為是對南科大發展的高度重視,不僅使南科大科研實力大增,也將引領南科大科研和學生培養步入一個新階段,從這次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成立儀式上,10餘名院士的「捧場」就可見一斑。在出席的嘉賓中,匯聚了清華、北大、中科大、浙大等頂尖名校的代表。
  • 你知道什麼是生命科學嗎?聽過生命科學與智能探索嗎?
    生命現象作為自然界的奇蹟,歷來對哲學家和科學家具有持久的魅力。生命科學就是要探索這個奇妙世界的奧秘。在現代科學發展過程中,生物學也是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生物學」這一傳統學科概念正逐漸被「生命科學」的名稱所取代。
  • 般若法師:澳大利亞第二大宗教是佛教
    澳中佛教總會會長、澳洲楞嚴學院方丈、雪梨華藏寺住持•般若法師發表提交文章《佛教與全球傳播—佛教的現代價值及我在澳洲的弘法實踐》。般若法師認為,佛教文化等解決現代社會的三個問題,並從以自己在澳大利亞的弘法實踐為例,講述了澳大利亞佛教現狀,分析了海外弘法的三大難點。
  • 佛光山南天講堂舉行「生命的禮儀」講座 探討生死課題
    生命的禮儀講座人總住持滿可法師(左二)、李鴻藩(左一)、黃平雅醫師(右一)、主持人翁許麗珠督導(右一)與大眾分享「生命的禮儀」探討生死課題。佛教在線臺灣訊 生死,是人生重大課題,到底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在面臨生死時,什麼才是正確的方向?
  • 雞足山九蓮寺禪學夏令營 印慈法師講述「生命的價值」
    印慈法師慈悲開示《生命的價值》(圖片來源:鳳凰佛教)2017年8月1日上午,雲南雞足山九蓮寺第五屆「清涼地」禪學夏令營正式開營。本屆夏令營主題為「法喜禪悅話清涼」,旨在為青年學子提供一個認識佛教、學習傳統文化的平臺,引導大家用佛法的智慧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法喜消煩惱,以禪悅臻清涼」。8月1日下午2時15分,印慈法師為營員和出家師父以及居士義工一百多人慈悲開示《生命的價值》。此時,課堂座無虛席,連課堂外面的走廊都坐滿了虔誠的聽眾。高山景行,大家對法師仰慕已久。
  • 宏明法師:佛教生死觀與生命教育初探 以四諦十二因緣為中心
    「海峽兩岸暨港澳佛教分論壇」在福建莆田舉行,香海正覺蓮社社長、香港觀宗寺方丈宏明法師向本次論壇提交論文《佛教生死觀與生命教育初探——以四諦、十二因緣為中心》。關心生死問題可以說是人類必須面對和關注的終極問題,也是包括哲學和宗教等人類一切文化所無法迴避並進行深入探討和試圖從不同角度作出解答的問題,從古今中外豐富多彩的文化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個事實。本文試從佛教的角度,依據佛陀教義中最基本的理論元素──四聖諦和十二因緣,嘗試探討佛教的生死觀並略述由此開展出來的生命教育。
  • 大乘佛法·佛教大科學解讀未知世界密碼——水·生命·輪迴的奧秘
    ·佛教大科學解讀生命密碼生命、輪迴、成住壞空的因緣(請您複製下方連結到瀏覽器觀看視頻)http://www.dkxjm.cn/ygjy/651.jhtml?2011年瀋陽因果教育教學講堂創始人劉玉珍老師受本師釋迦牟尼佛點化遠赴印度靈鷲山,在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講《妙法蓮華經》的聖地恭迎大乘佛法-因果教育環城繞佛,大乘佛法-佛教大科學落座中華大地。劉玉珍老師仰仗大乘佛法-佛教大科學揭示了種種宇宙人生的真相,揭示了眾多科學領域的真相,為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仁山法師歐洲巡迴弘法講座羅馬站圓滿
    仁山法師歐洲巡迴弘法講座羅馬站圓滿 11月15日,由青田佛教協會主辦,義大利青田同鄉總會、義大利華商總會、義大利華僑華人婦女企業聯合會組織協辦的仁山法師
  • 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揭牌成立
    深圳市科創委黨組書記、副主任邱宣,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于洋,南科大黨委書記郭雨蓉、校長薛其坤等400餘位嘉賓、師生出席了儀式,共同見證生命科學學院的成立。 于洋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恰逢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國際科教城火熱建設之時,生命科學學院應運而生。
  • 舞動生命 擁抱幸福 臺灣法鼓山農禪寺舉辦歲末關懷活動
    向被關懷家庭發放白米、奶粉等生活物資發放結緣品「鳥與水舞集」舞團現場表演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2年12月16日上午,臺灣法鼓山農禪寺舉辦歲末關懷活動,向被關懷家庭發放年終慰問金以及白米此外這次的歲末關懷活動也邀請到「鳥與水舞集」舞團現場表演,該舞團的團員們雖然在肢體或視力上都有障礙,但他們不放棄自己,也許在肢體或五官方面有缺陷,仍然努力舞出自己的人生,希望可以引領社會大眾跨越障礙、綻放生命的光彩。
  • 這個年輕軍人用生命詮釋了「仁以為己任」
    雖然「仁」的涵義豐富而多元,但卻可以用孔子的四個字來概括——仁者愛人。只有關愛別人,才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在別人陷入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這種崇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們當下念茲在茲的公共精神。奮不顧身救出兩個人之後,三入火場的李道洲被滾滾濃煙吞噬,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0歲。這是一副令人無語凝噎的畫面——李道洲的遺體被發現時,他俯身趴在地上,背上背著自己捨命相救的女子……面對濃煙烈焰,李道洲毫不遲疑挺身而出,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依然不肯放棄背負的素昧平生之人。李道洲用寶貴的生命譜寫了和平年代的壯麗史詩,這是對人民子弟兵一詞的最深刻詮釋,也是對生命至上原則的最崇高維護。
  • 講座—"禪悅行"邀妙峰法師作禪—生命的自我覺悟講座
    妙峰法師講座營員虔誠停經佛教在線廣東訊 2012年7月16日,「禪悅行」夏令營第二天。廣東省惠州市佛教協會會長、惠州市永福寺住持妙峰法師應邀為「禪悅行」的營員做題為「禪——生命的自我覺悟」的開示。「禪悅行」全體營員和義工們聆聽開示,現場氣氛熱烈。
  • 南科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揭牌成立
    邱宣,于洋,郭雨蓉,薛其坤,陳十一,李鳳亮,南科大副校長兼教務長張東曉,中國科學院院士、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明傑共同為生命科學學院成立揭牌。 在不久前出爐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生命科學學科排名榜中並列內地第9,其中,國際視野位列內地第2,產業收入與引文指標位列中國內地第3名;在今年自然指數的機構排行榜中,南科大生命科學學科位列中國第30位,僅次於香港科技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將在原生物系基礎上,擬建設不少於五個系所,包括生物系、免疫與微生物研究所、系統生物學系、化學生物學系、神經生物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