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德林老和尚:出家八十多年從未離開高旻寺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2015年6月22日,揚州高旻寺德林老和尚(1914—2015)圓寂。德林老和尚生前秉承來果老禪師衣缽,弘揚祖風,整肅規約,參禪悟道,精進修持,僧眾和合,秩序井然,為各方信善所宗仰,來問法者不計其數,臨濟宗風高揚遠播。如今一代高僧撒手塵寰,四眾哀慟,海天同悲。小編重新整理2014年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節目,與大家一起緬懷德林老和尚。

高旻寺(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德林老和尚(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解說:當年十九歲的德林拜來果禪師出家,來果禪師與虛雲老和尚同為近代宗門碩德,主持高旻寺後整治叢林規矩,制定《高旻寺規約》,聲明任何人皆不可擅自更動,也使得高旻寺在當年的叢林中以守禪制而聞名。跟隨來果禪師出家後的德林,運水搬柴二十多年,深受來果禪師的器重。

王魯湘:那您現在出家有81年了。

德林老和尚:沒錯。

王魯湘:哎喲。

德林老和尚:這個也是,也是不可多得的。

王魯湘:您在這個地方出家八十多年,就沒有離開過這個廟子?

德林老和尚:我這個人啊,你說它是缺點也是優點,我這個人不喜歡跑,我基本上沒有跑過。

王魯湘:沒有跑過。

德林老和尚:跟高旻寺有緣,我就住在這,我就有一個高旻寺,其他的我不跑。

王魯湘:對,我們過去說是跑江湖啊,跑江湖你不跑是吧?

德林老和尚:朝山啊,四大名山呢,八大小山呢都去跑,我沒跑過。

王魯湘:就扎在這裡,就在這裡一心念佛。

解說:1949年後,德林老和尚跟隨來果禪師前往上海靜七茅蓬,後被來果禪師授予心印,成為臨濟正宗第四十七世傳人,像很多寺廟一樣,「文革」期間高旻寺慘遭破壞,大雄寶殿等無一倖免。1984年,已經是一片廢墟的高旻寺看到了希望,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復,僧眾決定請德林老和尚重返高旻寺,擔任住持,此時肩負重建祖庭重任的德林老和尚已經七十歲了,這之後的三十年間,他讓早已斷壁殘垣的高旻寺再次恢復了生機。

德林老和尚:這個世間上呢,就是這個樣子,興興滅滅,興興滅滅,興興敗敗,興興敗敗。

王魯湘:興興敗敗,對興起來了,然後呢又敗下去了,是吧,對。

德林老和尚:國家也是這個樣子。

王魯湘:國家也這道理,對,對,對。

德林老和尚:這個心啊,我們常說有生、住、異、滅;這個身體呢,有生、老、病、死;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

王魯湘:對。

德林老和尚:都在這個大環境當中打轉轉,它不能離不開這個大環境,要離開這個大環境就結束了。

王魯湘:嗯。

德林老和尚: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王魯湘:對,那就成佛了,對,對。

德林老和尚:高旻寺這個老祖道場,我們住在這個地方,那就有責任把這個寺廟看好,管理好,儘量能做點事就做點事。

解說:「興叢林,建道場」,是這些年來德林老和尚一直在做的事情,高旻寺內大大小小的建築幾乎都融入了德林老和尚的心血,而它的空間布局和我們去過的其他佛教寺院有些不同,這不同在什麼地方?為什麼要如此設計?這其中的奧妙還需向德林老和尚討教。

德林老和尚:大雄寶殿前邊這個底下一個白象。

王魯湘:一個白象。

德林老和尚:一個獅子,而且是哪一個寺院裡邊建一個白象、建一個獅子呀。

王魯湘:沒有過。

德林老和尚:都是建兩個獅子。

王魯湘:就兩個獅擱前面,不對的,沒用的。

德林老和尚:沒得佛法,能看得出來。

王魯湘:那是文殊表智慧,只是普賢表這個行願。

德林老和尚:智慧就是代表眼睛的,行慧是代表腿的,假設一個人單單有眼睛沒了腿,他能走路嗎?

王魯湘:不能啊。

德林老和尚:單有腿沒眼睛,能走不能?

王魯湘:也不能。

德林老和尚:必須又要有眼睛又要有腿,這個在我們佛教裡有一句成語,這個成語是怎麼說的呢?是目足兼備方可以到清涼池,這個清涼池就是代表成佛的。

王魯湘:目足皆備,然後到大殿裡頭去就進清涼池了,成佛了。

德林老和尚:這個它有個道理啊,弄兩個獅子擺擺威風有什麼意思。

王魯湘:那完全是不表法的,錯的,那是。

德林老和尚:佛法,看佛法,看一個寺廟的建築物,就看這個寺院裡有沒有人。

王魯湘:對,對,有沒有知法懂法的人。

德林老和尚:住持這個寺院的人,一看就曉得了。

相關焦點

  • 高旻寺德林老和尚:最低爭取活到120歲
    德林老和尚:出家80多年從未出過高旻寺解說:當年十九歲的德林拜來果禪師出家,來果禪師與虛雲老和尚同為近代宗門碩德,主持高旻寺後整治叢林規矩,制定《高旻寺規約》,聲明任何人皆不可擅自更動,也使得高旻寺在當年的叢林中以守禪制而聞名。
  • 百歲德林老和尚圓寂:被稱禪門泰鬥 一己之力重建高旻寺
    禪門泰鬥百歲老人德林老和尚圓寂。德林長老的百年人生充滿傳奇,30多年前,在眾人的邀請下,他憑藉一人之力,重建高旻寺,現在的高旻寺一不賣門票,二不賣香火,三不做經懺佛事,一心參禪,求明心見性,見性即是成佛。老和尚設計的高旻寺禪堂,能容納五百人跑香、坐香,被稱為「中國第一禪堂」。百歲德林老和尚圓寂,整個佛教界都在紀念他。
  • 德林老和尚圓寂 系高旻寺第四十七代方丈
    2015年6月22日夏至日十九時許,揚州高旻寺德林長老圓寂,享年101歲。長老一生,傳承正法眼藏,修復祖師道場,精進勇猛,直下承當,今於末後一著,懸崖撒手,解脫生死,寂滅為樂。德林長老的百年人生充滿傳奇,30多年前,在眾人的邀請下,他憑藉一人之力,重建高旻寺,現在的高旻寺一不賣門票,二不賣香火,三不做經懺佛事,一心參禪,求明心見性,見性即是成佛。
  • 德林長老百歲壽誕在揚州高旻寺隆重舉行
    德林老和尚百歲祈福慶典(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江蘇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無相長老講話(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鳳凰網華人佛教江蘇訊:2013年10月5日,江蘇省揚州市高旻寺德林長老迎來了百歲壽誕,來自全國各地諸山長老、大德居士千餘人齊聚高旻寺為長老祝壽
  • 續佛慧命 高旻寺德林長老退居 文龍法師接任方丈
    參加高旻寺原住持請辭引退、新方丈接法升座典禮的十方信眾德林老和尚德林老和尚由德林老和尚親自設計的高旻寺禪堂佛教在線訊 5月9日紀念高旻寺恢復重建20周年儀式上,已經91歲高齡的高旻寺方丈德林老和尚,將住持20年的方丈職位交給了文龍法師,德林老和尚身上體現出的高尚風範和寬闊胸懷,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
  • 虛雲成道高旻寺 傳說康熙曾坐禪
    核心提示:高旻寺一樓一閣都造得奇,隱得巧,又有著禪意道法在其中,更為重要的是德林老和尚維持了禪寺的嚴格家規,僧人守戒律自不用說,而高旻寺一不賣門票,二不賣香火,三不做經懺佛事,一心參禪,求明心見性,見性即是成佛。
  • 德林老和尚圓寂 其設計的高旻寺禪堂被稱為「中國第一禪堂」
    2015年6月23日,德林長老19歲在高旻寺依來果和尚出家,蒙來果和尚器重,成為臨濟正宗第四十七世傳人,1984年繼任高旻寺第四十七代方丈,2005年退居。德老秉承來果老和尚衣缽,弘揚祖風,整肅規約,唯倡參禪悟道,精進修持,僧眾和合,秩序井然,為各方信善所宗仰,來歸問法者不計其數。臨濟宗風,高揚遠播。
  • 禪宗四大道場——高旻寺
    1983年,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正式將高旻寺列為全國重點寺觀之一。傳高旻寺(gaominsi)創建於隋代,屢興屢廢,且數易其名,清初重建為行宮。歷史沿革近代時期相傳高旻寺創建於隋代,屢興屢廢,且數易其名,清初重建為行宮。
  • 高旻寺名僧錄
    他在高旻寺闡揚宗旨,很有建樹,受到各大叢林的推崇,被尊為天祖。天慧和尚圓寂於乾隆十年(1745)。嗣天慧主持的是際聖和尚。際聖字了凡,浙江海寧人,俗姓薛,父名覺源。據記載,際聖出生後不笑不啼,五歲始能言,十三歲便懷出世志。二十歲左右投中巖寺慧初和尚出家。曾在天目山紫竹林結一茅屋,閉門修行。後入高旻寺,為天慧和尚法徒。
  • 揚州高旻寺文果師
    揚州高旻寺文果師 江蘇揚州高旻寺是著名道場。 一九八六年一月,寺中來了一個發心出家的人,名叫郭三來,是河南午陽縣太尉鄉西郭莊人,已六十多歲,腰背佝僂。
  • 高旻寺前身是東晉佛寺嗎?
    次年,復命住揚州高旻寺。由是高旻寺禪風大振。由於天慧是玉林的法裔,高旻寺遂奉玉林為開山之祖,原因即在於此。 自天慧以下,高旻寺的法系大致如下: 天慧實徹——了凡際聖——昭月了貞——寶林達珍——如鑑達澄——方聚悟成——道源真仁——德慈口演——朗輝事口——月朗全口——梵禪全振。
  • 揚州高旻寺參生死悟,當我死去,該去向何處?
    此次我之去高旻寺參禪,就是因了星雲大師的這句話,從揚州城中至高旻寺,交通還是不算方便只有一輛37路車,可到達寺門口,因不收門票的緣故,寺門口也沒有任何的商業,旁邊農田裡的油菜花開的黃澄澄煞是好看,渾然一派天然。試問天下的佛寺,完全不收門票,進門就送支香的現下還有幾家?
  • 高旻寺_揚州網
    高旻寺 2021年01月 09日 08:16 | 來源: 揚州晚報-揚州網
  • 宛在水中央——臨水名剎高旻寺
    高旻寺是我們這裡不多見的臨水寺廟。歷史上,高旻寺是揚州八大名剎之首,與鎮江金山寺、常州天寧寺、寧波天童寺合稱我國佛教禪宗的四大叢林。曾經有一個時段,我們只知道法淨寺(平山堂),不知道高旻寺。大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偶然得知汊河有個高旻寺,帶了大大的好奇,急急忙忙跑過去,卻是很失望地回來。那裡除了一座正在修建中的大雄寶殿,一無所有。
  • 宣化上人:娶妻兩房而無染 虛雲老和尚的傳奇出家因緣
    1918年出生,19歲時母親逝世,於母親墓旁守孝三年,期間剃度出家。守孝期間,發「十八大願」,禮懺坐禪、日中一食、夜不倒單,靈異之事多不勝數,被稱「奇僧」。1948年,抵廣州曹溪南華寺,禮虛雲老和尚,受命任南華寺戒律學院監學,後轉任教務主任。虛雲老和尚為上人傳授禪宗法脈,賜法號宣化。
  • 九華山仁德法師與虛雲老和尚的法緣
    仁德法師與虛雲老和尚的法緣釋仁德,俗名李德海,1926年6月出生,江蘇泰州白馬鎮人。1936年在泰縣塘灣鄉太慰庵依松琴長老出家,從此步入佛門。1948年於南京古林寺受具足戒,後在江蘇觀音寺、伴孤庵、壽寧寺、高旻寺,陝西終南山茅蓬,江西雲居山真如寺等地參學,曾隨來果、虛雲兩位老和尚習禪;1957年9月到九華山參拜地藏菩薩,是年冬駐錫九華後山華嚴禪寺,過著農禪並重的生活;1958年住持九華山後山九子寺;1962年,當選為九華山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並先後任青陽縣政協一屆委員、二屆委員、常委;1965年任九華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文革期間,組織僧尼成立九華生產大隊
  • (德林老和尚)
    高旻寺是專門的禪宗道場,在整個佛教當中佔有一席之地,禪宗道場就必須有禪堂,高旻寺這個禪堂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道海堂。道,就是佛道,佛道、佛法,就像大海水一樣,博大精深,包容一切,這是一個形容詞。這禪堂還有兩個別名,一個叫選佛道場,一個叫最高學府。怎麼叫選佛道場呢?
  • 他從小就想當「神仙」,卻在因緣巧合下出家為僧
    一天,他下定決心要去做神仙,便離開家裡,稀裡糊塗的走進了一座寺廟。廟裡的老和尚問他:「你來幹啥?」他說:「我要當神仙!」老和尚說:「俺們這兒不做神仙,只做佛。」老和尚笑道:「佛比神仙還高級呢!」他高興的說:「那也中!」就這樣,16歲的他,在河南雲臺寺海山法師座下披剃出家,法名印玄,字體光。
  • 江蘇揚州邗江檔案館發現清朝奏摺 高旻寺首任住持乃曹寅舉薦
    江蘇揚州高旻寺佛教在線江蘇訊 近日,江蘇揚州邗江檔案館發現一份清朝康熙年間的奏摺《江寧織造曹寅奏以僧紀蔭主持高旻寺折》,據此奏摺記載揚州高旻寺第一任住持紀蔭法師是由曹雪芹祖父曹寅等推薦,並得到康熙皇帝恩準,可見揚州高旻寺當時規格之高。
  • 運河揚州 | 高旻寺:古運河畔 凝望古今
    這條路線有八個停靠點,其中一個是馳名中外的清代揚州八大名剎之一——高旻寺。本期《運河揚州》就和大家聊一聊高旻寺與運河的密切聯繫。1703年康熙皇帝第四次南巡,曾登臨天中塔,極頂四眺,有高入天際之感,賜名塔廟「高旻寺」。如今在高旻寺的山門上,依然嵌有康熙手書「敕建高旻寺」的漢白玉石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