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張國榮終於交出了第一張出色的成績單,《風繼續吹》這首歌不可否認是張國榮音樂歷程之中的第一個高峰,大氣、憂傷、悅耳、遙遠、熱烈、深情,用多少詞彙來形容這首歌都始終覺得不夠,而張國榮正是憑著這首歌奠定之後的樂壇地位,大大小小的演唱會綜藝晚會上,這首歌被傳唱無數遍,以至於人們每次提起張國榮都會想起《風繼續吹》這首歌。
黎小田針對張國榮音域開闊的特點,建議他採用低沉充滿磁性的音域來唱歌,於是就有了一首讓他大紅大紫的《風繼續吹》,很多內地的歌迷也因此認識了他。《風繼續吹》是改編山口百惠告別演藝界推出最後一張唱片裡的歌,歌詞大意是:在一個世外桃源,與深愛的人別離,兩個人仍然心靜如水甜多於苦,那種超現實的完美是一種憧憬,陪伴著香港人渡過很長的一段日子。
八十年代的香港人深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變,對於世外桃源那份美好生活非常的憧憬,而這首歌旋律優美將依依不捨的離別愁緒刻畫的絲絲入扣,結合著旋律本身淡淡的憂傷和離愁,副歌部分的激昂和大氣,預示他經久不衰的最佳候選,難怪他可以紅透大江南北,難怪他可以紅了二十多年。
張國榮也曾經表示:《風繼續吹》是他最喜歡的一首歌,也正是這首歌讓他有一定的知名度,張國榮的星運由此開始,雖然《風繼續吹》讓張國榮一舉成名,但是還沒能讓他成為真正的巨星,通過磨練他在歌唱事業上漸入佳境,沉積了七年,一番默默向上遊的摸爬滾打,終於迎來了美好的結果。正如張國榮的伯樂黎小田所講,再名貴的鑽石也要經過打磨才會發出最璀璨的光芒,而當初的打磨讓張國榮的光輝更加璀璨,同年他又推出了唱片《一片痴》,有不少的情歌和日式快歌,這些歌曲讓歌迷更加加深的了解他。
1984年張國榮同名唱片的推出,當時他已經28歲,第一次初嘗走紅的滋味,這個默默努力的俊美青年才算踏上事業的新天地,一年之後一首熱辣辣的《Monica》,鬼使神差的為張國榮贏來了《風繼續吹》沒能幫他贏回來的名譽,那一年《Monica》入選香港電臺第七屆十大中文金曲以及無線電視第二屆十大勁歌金曲,並且贏得了超過二十萬張銷量的成績,《Monica》的成功為張國榮奠定了超級偶像的地位,將他從一個不起眼的二線歌手一下子就拉到了一線,遲來的春天因為《Monica》而悄然而至。
《Monica》是很多內地歌迷第一首接觸張國榮的歌,強勁的節拍熱辣的演唱,頓時傾倒無數歌迷,伴隨著香港六七十年代出生人的青春歲月,《Monica》激發著那代年輕人的狂妄不羈和瀟灑,它是那個年代的青春見證,沒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很難想像人們對《Monica》瘋狂程度。直到1990年也沒有哪一首歌比它更加火熱,大街小巷各個角落所有的disco舞廳每個人都能唱上幾句,尤其是在十五年後這首歌還能夠再奪香港世界之戰的第一名,充分它不可替代的地位。
如今我們再看這首歌的MTV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有點傻氣,但是我相信依然有很多人還是很喜歡它,喜歡張國榮當年的樣子,喜歡他在當年很時髦但是現在看起來已經很落伍的造型還有舞蹈,《Monica》將張國榮的歌唱事業帶向高峰,讓他英俊瀟灑的青春前衛形象成為少男少女的偶像,強勁的拍子熱辣的曲風撲面而來讓人無法抗拒,這首歌讓張國榮擁有足夠的知名度,從此遠離讓人沮喪的酒吧舞臺,更加讓他有了足夠的自信心,用歌聲為自己爭取一切。
同一時期走紅的歌節奏多數跟《Monica》差不多,一樣都是強勁的日本改編歌曲為主,比如《不羈的風》、《少女心事》、《第一次》等等這些日式快歌,張國榮以優美的舞姿和壓倒性的颱風,加上俊朗不羈的外表,唱起這些快歌具有一種吸引人們眼球的魅力,讓他迅速成為了少女殺手。
至從《Monica》走紅之後,張國榮的音樂之路可以說是一帆風順,1986年他以《當年情》和《與誰共鳴》入選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等獎項,1987年他更加憑著《無心睡眠》入選十大,專輯榮獲香港電臺第十屆十大中文金曲,全年銷量冠軍大碟獎。張國榮不單是《Monica》的原唱者,也是這首歌的創作者之一,他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Monica》的原作旋律,當時以一個音樂人的敏感,他發現了這首歌的流行性,於是就將它引入了香港歌壇,用他深厚的唱功和充滿健康活力的演繹,造就了粵語流行歌壇裡程碑之作。
有人說論及香港樂壇最輝煌的年代,首推上世紀八十年代,論及八十年代最具代表性,影響最大的歌曲就不能不提到《Monica》,這一首歌讓在娛樂圈艱苦跋涉七年的張國榮一舉成名,成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二十年來,在他每一場演唱會之中都有《Monica》的出現,而每次這首歌一響起,臺下的觀眾就會熱烈的回應「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誰能代替張國榮」這種情景好像張國榮去世之後在紀念文章之中描述的那樣,張國榮這三個字在流行音樂代表的是全面性,無愧於誰人代替你地位這句歌詞。音樂的存在是為了證明生存不是一種幻覺,生命無常而音樂的生命卻是可以無限的,真正的經典不會因為時代的變更而被代替,正如《Monica》的地位,正如張國榮的地位。一曲《Monica》讓張國榮真正地紅了起來。
八十年代崛起的香港歌手翻唱日本歌曲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當時的日本歌壇已經逐漸形成比較成熟的流行音樂產業,由此誕生了一批有實力有才華的歌手山口百惠、谷村新司等等,無一不是當時炙手可熱的風雲人物,香港歌手開始套搬日本歌曲來翻唱,這是當時最方便的成名手段,因此大家都玩的不亦樂乎,張國榮也不例外,不可否認翻唱日本歌曲對他的音樂事業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在那幾年裡,林憶蓮、蔡楓華、陳慧嫻甚至鼎盛時期的譚詠麟都是借入日式包裝浮出水面,日式的快歌配合全方面的舞臺表演,成為了張國榮的成功方程式,同時《為你鍾情》等等歌曲的出現,也都表現他對傷感情歌的演繹功力,這位既可以快又可以慢的男歌手,很快就受到很多歌迷的追捧。
張國榮的曲調是時尚新潮,滲透著青春氣息的藍色,而不是人們心目中最為保守的黃色,他一開始迎合了追求個性,開放的新一代,《Monica》到《少女心事》、《愛慕》這一片動感的藍色越來越深,張國榮的我行我素成為了香港第一位全方面演繹舞曲快歌和抒情慢歌的男歌手。
想了解張國榮的歌唱經歷可以關注小編查看其它文章哦!